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思考

时间:2023-11-17 10:45:04 来源:网友投稿

邹小燕

摘  要:新时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就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对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进行思考,坚持守正创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善用社会大课堂,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以文化人,发挥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功能;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常态化运行机制等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构建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路径,可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党的创新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史[1],但理论的产生并不意味问题的结束,理论产生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

一、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

第一,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办学方向,强调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宣传教育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贯通起来,讲清楚党教育方针的逻辑起点、逻辑向度和逻辑理路,讲清楚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办学方向、办学目的、根本宗旨、根本途径、根本保证等内容,使思政课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强教育之供给,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义和根本要求,并以此为引领,立志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创造力,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第二,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强调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将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融入课堂,把建党精神、抗疫精神、奥运精神、科学家精神引入课堂[4],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纳入课堂,把劳动模范和英雄模范请进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向英雄、前辈、榜样和劳模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洪流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进展和当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思政课注入问题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倾听人民呼声、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第一,从内容上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科学理论体系。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5],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三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深刻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连续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三次理论飞跃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都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沃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遵循。另一方面,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次飞跃,所直面的世情不同、党情不同、国情不同,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回答的“时代之问”和“中国之问”也不相同,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第二,从方法论上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研究。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就是要系统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物质世界及其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由此构成世界的历史演化过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方法论层面,就是要用全面系统、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透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把握事物发展内在规律。要坚持全面学习、系统学习、深入学习,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国和世界相结合,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灵活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6],努力将之转化为坚定理想、笃定学习、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

第三,从落实举措上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性研究。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2]。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坚持问题导向,落实领导责任,树立协同意识,建立融入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新局面,切实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园文化环境与育人的关系,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全方位引导学生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独特魅力,从而站稳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理想,强化批判意识,提高思辨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做德才兼备的奉献者、知行合一的实干者和锐意创新的奋斗者。

三、构建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路径

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就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点在“融入”两字,强调“融入”的有机统一和协调性发挥。“融入”意味着“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不是简单拼凑叠加,更不是随意嫁接,要坚持系统的观念,加强课程协同、实践协同、文化协同,调动各方力量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立体式、全方位的融入路径,增强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坚持守正创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坚持守正创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一方面,要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这门公共必修课,全覆盖推动“三进”工作,分领域分专题,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性研究和学理性阐释。另一方面,要统筹全校力量,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法治、生态文明等思想开设选择性必修课。优化课程群建设,打造“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加强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教育研究,引导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彰显青年担当。其次要对照课标深挖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时修订思政课统编教材,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7],对接章节知识点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期间的重大实践,融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医院、工厂、社区等场所的重要论述,建立教学资源库。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聚焦学生思想关切、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主动换位思考,转换话语体系,制定适应性强的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发智慧课堂,采用互动式、情境式、体验式等沉浸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研讨交流、情景再现、课堂辩论等方式有效翻转课堂,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二)善用社会大课堂,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支持学校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和工厂共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下基层、走社区、进农村,到企业、到工厂、到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领会感悟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感受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伟大变革,深刻领悟“中国奇迹”和“中国道路”的成功秘诀,并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内化为自身的光荣使命,深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见证者和旁观者,更是参与者和建设者,从而进一步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成才、使命与担当、公德与私德等方面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并结合课堂所学思考和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总结社会实践经验,筛选优秀成果汇编成册,并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补给,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底蕴,实现铸魂育人的预期目标。

(三)强化以文化人,发挥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①。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增强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的实效,要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协同育人功能。从物质文化层面来说,要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灯箱、展馆等宣传思想阵地及时跟进并加大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贯彻氛围,使学生身处校园环境中就能潜移默化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熏陶和启迪。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8]、大学生宣讲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校园巡讲、网络巡礼、微党课等多种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实现大学生的朋辈教育和自我服务;
要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经典诵读、歌咏比赛、征文比赛、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日主题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要建好网络思政资源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大学生在线、易班等网络平台建设,鼓励师生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内容创作动漫作品、音乐剧、微电影、H5、vlog等,打造集资源整合、线上互动、网络传播于一体的云端“思想政治大舞台”,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从制度文化层面来说,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优良传统、礼节仪式和校纪校规,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行与和谐稳定的保障机制。“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只有总结凝练和弘扬传承良好的校风校训,梳理和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可行性和合理性相统一,才能充分发扬校内民主,有序规范师生行为,保障校园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四)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常态化运行机制

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全面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纳入学校事业整体发展中统筹规划,并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常态化融入机制,搭建高效、顺畅的运行架构,为深化融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全面提升铸魂育人质量与效果。在组织保障上,成立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党委宣传部、教務处等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及时跟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密切关注相关动态,及时梳理分类,加强协调沟通,通过工作例会、一线调研等形式常态化指导并督促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在制度保障上,为确保融入工作落地落细,要建立相应的会商制度、学习研讨制度、教材审核和教案审批制度、结果反馈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等。在经费保障上,要按照中央相关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思政理论课专项工作经费,同时根据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工作需要,学校适当加大投入,确保师资培训、学术交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团队建设、实践研修等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四、结语

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是思政课回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保持课程鲜活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在内容、方法论和落实举措上加强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研究。坚持守正创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善用社会大课堂、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以文化人、发挥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功能,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力量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常态化融入机制,切实增强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民卿.毛泽东对“两个结合”的贡献及其在新时代的升华[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3,40(1):1-11.

[2]杨威,李津.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论述探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5-11.

[3]邢鹏飞,刘孟佳.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化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7-13.

[4]刘伟.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协商论坛,2021(12):8-13.

[5]王炳林.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2):12-13.

[6]吴建春.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J].企业观察家,2022(10):48-51.

[7]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J].教育科学论坛,2022(27):3-7.

[8]薛俊生.从党的百年奋斗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现代交际,2022(1):1-9+121.

(责任编辑:麻彩凤)

猜你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反思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3期)2016-12-06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新思考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互动载体探析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科学与财富(2016年15期)2016-11-2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路径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