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经济现代化视角下非网民:影响因素与减少途径

时间:2023-09-14 13: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曹冬英,王少泉

(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从时代背景来看,我国当前的经济现代化实质上是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这一现代化关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命运——能够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有赖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参与、全力推进。因此,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较为公平地获益成为一种必须。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6月,我国有4亿多非网民,这些非网民并未有效参与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并从中获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15日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市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也陆续制定相关方案,这些举措能够助力非网民占比下降,进而助推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

大量非网民的存在意味着我国在数字时代尚未实现全体国民共同发展,阻滞了数字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数字时代,非网民常常难以获得某些发展机会,机会不公平会对共同富裕形成阻滞。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一些学者以“经济现代化”为主题展开研究并取得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20世纪中期,经济现代化的相关研究已经兴起。例如,盖茨早在1963年就以印尼两个城镇为例探究了这两个地方社会变革与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等。[1]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半个世纪之后依然兴盛,最新的成果如英格勒哈特于2020年基于43个实例探究了文化、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情况,经济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近年,我国学界也针对经济现代化展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次,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深刻根源。例如,邬思怡认为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有可能面临某些问题归因于未来30年我国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转为负数。[3]最后,基于多种途径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波利亚科娃基于实例探究了经济现代化领域的重要途径:区域经济空间现代化。[4]这些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但均未对数字时代的经济现代化展开研究,也未对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非网民这一群体展开分析。

另一些研究者则对“非网民”这一群体展开研究,如,韦斯特指出多样化数字公共服务的出现有助于减少非网民;
[5]比约恩等探究了非网民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人上网与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
[6]刘燕等分析了网民与非网民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数字鸿沟的原因;
[7]闫文捷在比较网民与非网民这两个群体的基础上指出二者的一些差异;
[8]廖靖分析了数字时代单位治理现代化成果如何惠及非网民。[9]这些研究成果均具有一定价值,但均未将非网民置于经济现代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展开分析,也就未能深入探究经济现代化与非网民的相关性、非网民的成因及减少途径等,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数字时代,公民由非网民演变为网民,是马克思主义“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哲理的直观展现。我国于20世纪末启动数字治理进程,近20年以来这一进程一直在快速推进,由此催生诸多变化,其中蕴含着一些制度、人等所处环境的变化,各阶段的小变化逐渐累积,最终催生一种新环境,由此形成环境的现代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展开分析能够获知:制度及人等必须与其所处环境相适应,环境实现现代化出现之时,制度及人等必须相应地进行现代化,否则就会因为与新环境的不相适应而出现诸多问题。其次,数字时代来临之后,我国的公民出现非网民与网民这一分化,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必须同时惠及这两个群体,而非主要惠及网民这一群体,否则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受益较少的某些非网民有可能实施某些阻滞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行为。这一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与部分存在辩证关系”这一哲理的直观展现。

从非网民方面来看,1997年至2020年,我国共发布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这些报告及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可以获知1997-2020年我国非网民规模及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及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1997-2020年我国非网民规模及相关数据

(一)研究假设1与相关性检验

经济条件较差是一些人员成为非网民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条件如何与人均GDP高低直接相关,人均GDP是否稳步上升是经济现代化是否得到有效推进的重要表现。因此,本研究作出假设1:我国人均GDP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存在负相关性,即人均GDP增长时非网民占比随之降低。取非网民占比而不是非网民总数量的原因,是非网民总数量明显受到我国人口的年增长数量影响,无法如非网民占比那样准确反映经济现代化产生的影响。通过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我国人均GDP变化情况与非网民占比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人均GDP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如表2所示,通过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能够发现我国人均GDP变化情况与非网民占比变化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993,呈显著负相关,即人均GDP增长时非网民占比随之降低。表明我国推进数字时代的经济现代化进程,稳步提高人均GDP水平,非网民的上网环境及上网能力等得到优化,非网民占比随之稳步下降。

(二)研究假设2与相关性检验

我国推进数字时代的经济现代化,能够有效助力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的增长意味着能够拥有良好上网环境和条件的人群数量增长,非网民占比随之变小。因此本研究作出假设2: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存在负相关性,城镇人口占比增长时非网民占比随之降低。通过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变化情况与非网民占比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如表3所示,通过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能够发现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变化情况与非网民占比变化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963,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推进数字时代的经济现代化进程,有效助力城镇化进程,稳步提高城镇人口占比,农村大量非网民成为城镇居民后上网环境及上网能力等得到优化,城镇中诸多非网民也在城镇化过程中有效优化上网条件尤其是上网能力等,非网民占比随之变小。

(三)研究假设3与相关性检验

我国稳步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能够逐渐改善国民受教育条件,得益于这一情况的非网民得以强化自身条件,非网民占比因而下降。因此,本研究作出假设3:我国文盲率变化与非网民数量占比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即文盲率降低时非网民占比随之降低。必须注意的是与“非网民占比”的下降速度相比,我国文盲率的下降速度较慢,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力相对较小。通过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我国文盲率变化情况与非网民占比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我国文盲率数量变化与非网民数量占比变化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通过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能够发现我国文盲率变化情况与非网民占比变化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767,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我国推进数字时代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助力文盲率的降低,非网民占比随之下降。

(四)相关性解释

近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呈现了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主要是:不懂电脑或网络;
不懂拼音等;
受文化程度限制;
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
年龄太大或太小;
没时间上网;
不感兴趣。从根本上看,这些因素大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与我国人均GDP变化情况、城镇人口占比变化情况、文盲率变化情况密切相关。以上因素可以归类为:

1.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水平较低阻滞非网民演进为网民。一方面,某些非网民认为自己不需要上网。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与非网民的经济现代化水平相关。在数字时代,数字经济的出现及持续发展使得不同人员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出现明显差异,经济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人员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通常必须运用甚至必须有效运用网络,经济现代化水平较低的一些人员工作和生活时则不必然需要运用网络,当是否运用网络对其工作和生活没有明显影响时,这些人员也就不需要上网。另一方面,一些非网民对上网不感兴趣。对上网不感兴趣的人员,本质上是因为自己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沦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绝”于数字时代。这些人员极有可能具备上网的能力和客观条件,但因为自己对上网不感兴趣而成为非网民。实际上,这一情况也与这些人员的经济现代化水平相关,经济现代化水平较低人员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不存在上网的强烈需求,从而成为非网民。与这些情况相反的是,人均GDP的提升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更多人群的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水平获得提升,非网民占比因而逐渐下降。

2.城镇化水平不够高阻滞非网民演进为网民。在我国推进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某些主体未充分重视某些地方的经济现代化,导致这些地方的经济现代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有效助力数字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缺少公共电脑等上网设备,互联网覆盖区域也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即使非网民自身条件较好(懂电脑或网络、懂拼音、有时间上网等),也会因为客观条件所限导致无法上网,从而成为非网民,被动地被数字鸿沟“隔离”于数字时代之外。与这些情况相反的是,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改善了非网民的客观上网条件,助力非网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的下降。

3.某些人群因为文化水平偏低而成为非网民。前述因素中的“不懂电脑或网络;
不懂拼音等;
受文化程度限制;
年龄太大或太小;
没时间上网”等,主要与非网民的文化水平相关。文化水平偏低致使这些人员不熟悉电子设备、网络及拼音等;
年龄太大的人群,其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很多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所以也可以视为文化水平不高;
年龄太小的人群,其文化水平通常较低。从根本上来看,非网民文化水平偏低与其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很多非网民因为经济条件较差而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生产经营性活动,未能有效提升文化水平以优化上网条件。由此可以得出:有效提升人均GDP能够助力文盲率下降,进而助推我国非网民占比下降。

(一)结论

1.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非网民占比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前述3个研究假设均得到证实,表明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非网民占比受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和文盲率这三者变化情况影响。首先,非网民在总人口中占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人均GDP的上升意味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变好,作为人民群众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网民在经济条件变好的情况下得以夯实成为网民的条件,助力非网民在总人口中占比下降。其次,非网民在总人口中占比随着城镇人口占比的上升而下降。相较而言,城镇人口通常比农村人口拥有更好的上网条件,这是农村非网民占比大于城镇非网民占比的重要原因。近20年以来,我国有效推进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城镇人口占比稳步上升,农村非网民进入城镇之后因为拥有更好的上网条件而加快了演进为网民的速度,助力我国总人口中非网民占比的下降。最后,非网民在总人口中占比随着文盲率的下降而下降。文化水平上升是非网民的现代化水平获得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非网民演进为网民的重要条件——是否懂拼音和汉字等是能否成为网民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基于多元举措逐渐降低文盲率,意味着诸多非网民的文化水平获得提升,助推了这些非网民成为网民。这些结论具有普遍性。

2.特殊情况并未否定结论正确性。特殊情况如下:第一,1997-2020年我国人均GDP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中,极少数点与其他点之间出现小幅度偏离(如果出现大幅度偏离,结论正确性就值得怀疑)。这一情况可能归因于:这些年人均GDP增长主要归功于非网民数量相对较少的东部省市,非网民数量较多的中西部省市区的经济并未获得长足发展,因而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未有效助力非网民占比下降。第二,这种小幅度偏离也出现于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变化、文盲率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图中,而且偏离年份主要是2005、2006和2007年,这两种情况的成因也可能是这些年份的城镇化和文盲率降低主要归因于非网民数量相对较少的东部省市的发展,因而全国城镇人口占比上升、文盲率下降并未有效助力全国非网民占比明显下降。

3.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目前,国内外诸多研究者针对“经济现代化”或“非网民”展开研究,这两者是本研究的对象,但本研究将经济现代化具化为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而且致力于分析“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与非网民的相关性”“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非网民占比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具有一定创新性。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探究“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与“非网民”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经济现代化”“非网民”的具体研究。从经济现代化实践来看,发展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后续研究有必要重点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与非网民占比变化情况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4.非网民占比将随着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继续下降。非网民出现于数字时代的现代化过程中,将在这种现代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围绕一个极小值(由年龄太小而无法上网的人口总数决定)上下波动,实质上即非网民这一群体有效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强化自身的现代性,最终与数字时代塑造的新环境相互适应。这一过程中,我国各省市区的人均GDP将继续上升,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文盲率将进一步下降,这些情况是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得到有效推进的展现,必然促使我国非网民数量不断向极小值靠近,其中很多成员将成为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助推者。由此可以得出这一论断:“非网民是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生于经济现代化、亡于经济现代性的群体”。

(二)建议

推进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快非网民的现代化速度,使之接近甚至等于网民的现代化速度。具体途径主要如下:

1.强化非网民自身条件。主要举措是在足备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使非网民懂电脑、网络和拼音等。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举措与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水平进而与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非网民数量变化明显与文盲率相关进而与经济条件相关。这一领域工作的展开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努力,主要参与主体如政府部门、公益部门、私营部门和公民等,[10]如公益部门和私营部门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11]受“圈层突破”因素(人们通常愿意处于舒适圈中,不会主动进入恐惧圈、经过学习圈最后进入成长圈)影响,大量非网民通常不会主动强化自身条件,因此政府部门、公益部门甚至某些私营部门有必要在强化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12]为非网民成为网民创造基本条件,加快非网民数量向极小值靠近的速度。

2.降低上网难度。在推进经济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
降低上网费用;
增加非网民收入。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这一举措的主要支撑主体是政府部门,即使某些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由私营部门提供,但向这些私营部门付费的常常是政府部门,[13]因此我国各地政府部门有必要充分重视这一领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足备资金支持助力非网民数量的持续减少。降低上网费用与增加非网民收入这两项举措的主要支撑主体是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而且须是这两类部门合力实施相关政策。上网费用的降低切不可由政府部门压制私营部门强力降低费用,而须在维护各方相关利益的基础上稳步降低费用;
增加非网民收入有赖于政府实施诸多惠民政策,执行这些政策的过程中私营部门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革新非网民理念。基于经济现代化降低非网民占比的过程,有必要使非网民明晰上网能够方便与家人或亲属联系;
方便销售或购买商品;
方便获取专业信息。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举措与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密切相关。使非网民明晰的诸多情况,很大程度上需要网民的帮助,常见举措如网民帮助非网民使用电脑及智能手机等设备,在这一过程中使非网民切身体会到上网能够为展开联系、购物及获取信息等提供显著便利,基于他们对这些便利性的发现,提升他们使用电脑及智能手机等的积极性。除以网民为代表的公民这一主体之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政府部门、公益部门和私营部门也应该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如这些主体可以加强宣传或办一些培训班,使非网民明晰使用智能设备的益处、提升积极性,助推其成为网民,助推我国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城镇人口进程网民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中国外汇(2019年8期)2019-07-13浅谈城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求知导刊(2019年8期)2019-07-08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中国新型城镇化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年9期)2014-11-11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民主与科学(2014年3期)2014-02-28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阻碍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有感“网民节”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2.9亿通信产业报(2009年1期)2009-06-09

推荐访问:视角 网民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