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时间:2023-09-11 19: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周笑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延续了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要主张,并将对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升到了与中国式现代化整体系统相协调,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精神相统一的更高层面。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或文明形态的现代化进程都有其内在的灵魂与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生发于中国具体国情,始终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世界现代化文明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与建构过程中形成的,当代世界范围内独立与独特的现代化模式与道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一个不可或缺的本质要求,必然内涵着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面对当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显现复杂风险的全球发展态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承载着伟大使命,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与巨大压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与命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文化发展中更存在各种难以预料的思潮涌动和风险浮动的可能,更需要不为浮云遮望眼的高瞻远瞩和坚强领导。风雨来袭时党始终是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确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发展的方向坐标,是全体人民为国家现代化团结奋斗的政治凝聚力与发展自信心的根源所在。人民精神世界的建构与丰富同样需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体人民坚定信仰信念、在任何时期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不朽的魅力,在于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人类进步与解放的深切关照,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真理的呈现与把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超越过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实践历程,更需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仰为坐标和灯塔,引领民族精神与价值体系的不断超越。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面把握,以卓越的理论和实践勇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百年进程中,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新的广阔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是一切文化培育与发展、一切文化创新与探索的核心指南。

中国的文化发展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将使文化发展在更宽广的境域和更高层面,实现服务于人民的价值使命。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内涵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时代文化的广域深耕与经济、科技的发展相协同相融合,使国家及社会文化资源更加充裕富足,为全体人民广泛共享,人民精神生活整体文明健康,精神境界普遍趋向高尚美雅。人民的文化主体性以更多元的角色呈现,个体拥有文化生产者与创造者、文化消费者与传播者的多重身份和能力,社会文化生活展示出极大活力。在国家文化治理框架的有序运行中,人民拥有文化参与与创造的全过程民主,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得以充分释放。

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全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强调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非物化的人,是能动和全面的人,而非僵化和单向度的人。中国式现代化高度注重规避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人的物化和异化等现代性问题。“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目标,在深层指向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民自由创造并享有一切精神与文化福利。超越和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交换价值”所驱动的交往关系,人真正在社会交往意义上成为人,达成个体在精神生活中的自我建构、自我治理、自我超越,在本质上成为精神优雅和具有现代精神人格的人。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展开同样须遵循这些宝贵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模式。

文化多样态系统发展。新时代十年,一系列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迅速深入推进,现代文化产业及文化市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健身、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与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体制改革及新的制度建设、文化生产与供给模式创新等相关的文化政策连续密集出台,文化发展日益注重全局规划和全方位行动,在整体上呈现出更为系统和协调的文化发展格局。也正是在此意义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将进一步描绘和引领更高境界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均衡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世界以物质世界为客观基础,历史与当下社会条件决定了其客观性。精神世界超越现实物质基础的潜能决定了其能动性。精神世界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决定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需要相互协调,均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物质文明的深厚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丰厚润泽,两者不断在更高层次形成均衡发展态势,才能保障有效推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达到更高境界。

文化在“五位一体”中协调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国家现代化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决定了文化建设与其他方面国家现代化建设彼此协调、彼此协同的内在关系。人是历史、社会及文化的产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深层决定和映射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与多维度因素协调发展的文化,才能创造现代的人、和谐的社会、文明的国家,才能真正在现代意义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培育合和与融通的精神世界生态,使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以往人类文明形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世界,是其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充满风险和变幻的世界格局与时代之中,人更需要现代精神家园的建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担当着进一步塑造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

塑造中国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所塑造的中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它在一切文化样态中闪耀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光辉,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呈现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呈现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坐标指向。它融会中国历史与当下的优秀文化精神,铸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使中国式现代化在更高层面具备独特和高远的精神境界。

塑造时代精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人类共同探索时代精神的转换与超越。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理想,中国式现代化选择了和平发展之路,在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基础上,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探索人类共同问题的解决之道,寻求人类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超越与升华,进而使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的通达境界。

猜你喜欢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中国式失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

推荐访问:现代化进程 精神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