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内在关系的辩证审思

时间:2023-09-11 1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张庆伟 崔美杰

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14页。自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学界便掀起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下统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热潮。学者张润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现状作了系统归纳和高度概括,并指出学界主要从分散性研究和整体性研究两个向度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开学理解读或未来建构,前者侧重于基本内涵、演进脉络、价值意蕴等方面的研究,后者侧重于整体性视域、逻辑意蕴等方面的研究。(2)张润峰:《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逻辑与独特内涵》,《探索》2022年第2期,第13-26页。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阐发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3)卢成观、代金平:《“五个必由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关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7-17页。随后学界对“五个必由之路”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呈现出侧重于历史蕴涵、生成逻辑、现实启示等维度的研究景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五个必由之路”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两个重要论断,二者并非毫无瓜葛的孤立论断,而是遵循“共同—共通—共融”的展演逻辑并呈现出“互联—互通—互促”的关系姿态。辩证审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二者关系的综合诠释和真切传达,还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消解发展问题症结,消除前进痛点滞点的时代创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两个大局”交织融叠的“背景域”,把脉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规律和历史更迭跃迁的应然性趋向,以高远战略眼光、深邃历史思维、辩证智理哲思而作出的恰贴全人类价值共识和幸福福祉的两个新论断。辩证审思二者的内在关系可知,二者并非背道而驰、毫无瓜葛的孤立论断,而是呈现出“互联—互通—互促”的关系姿态。于学理层面就二者的共同点予以解构,可见二者存有生成逻辑的内在契合性。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并指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前进趋向、未来愿景的智慧成果,是我们向来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于理论逻辑层面的契合点和接洽面,进而映射出理论“认知—认同—信仰—具化”的逻辑基调。

一方面,“五个必由之路”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创新发展。(5)周健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4-6页。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指涉社会有机运行、全面发展的系统阐述,并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4页。社会中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6-37页。即显示出社会有机体内各要素休戚相关、同舟共济、共生共存,并向希冀目标整体发力的共在依存状态。“五个必由之路”作为我国社会上层建筑各领域得以形构和关系巩固的具象化描绘,是具有荣损相依、互相依赖的紧密联结性的有机整体,并于领导之维、方向之维、力量之维、理念之维、动力之维五个维度昭显了“五个必由之路”交相容存的共蕴状态及助推新时代筑梦复兴的整体力量,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在澄明资本逻辑裹挟下现代性得以产生的内在机理和揭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特权现代化”和“背离人”的矛盾属性的基础上,指明了“西式现代化”的非“独一性”和非“必经性”,进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指明了历史归宿即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确真的归宿之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荷载社会主义“新现代性”的建构张力,驾驭资本逻辑“现代性基因”的改写力,指明世界现代化“前进方向”的引导力,是以“大现代化观”即于现代化世界进程中完成了总体性建设,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总概括”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作为党领导人民矢志奋斗、奋楫笃行以期达致新时代筑梦复兴的伟大征程,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于历史逻辑层面的贴切面和关切点,并折射出“大家庭—大花园—石榴籽”的团结演化理路和“认知—态度—行为”的实践基调。

一方面,“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历史性总结。“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13页。“五个必由之路”既是“横向的同圈层联结”即上层建筑各领域聚焦家国梦圆、民族复兴的价值“标的”的具象化描绘,又是“垂直的异质空间交融”即不同时空场域围绕“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所进行的实践践履。从纵向历史视角审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述,可见其以紧扣时代特质的话语表达,构成了新时代下民族复兴实践的具象化表征。简而言之,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淬炼而生的方向性、原则性、全局性等经验于“两个大局”叠合交织情势下的外在显示,具有深蕴的历史逻辑。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道路化表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自发生成的,而是党领导人民以独到的东方哲思和大格局观念完整演绎和诠释民族复兴之意、精准解答和解读时代课题之议、科学纾解和破解全球难题之困中开创的。其作为一种集理念、价值、实践于一体的范式跃迁的国家建设方略,在现实性上因道路的最终指向涵涉了党的百年奋斗实践本质。

(三)现实逻辑:“四个之问”关键时代课题的“准答复”

“四个之问”的关键时代课题,抑或说“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关键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于现实逻辑层面的链接点和观照面,并投射出“共时—共向—共旨”的逻辑基调,即二者于同一“背景域”下同向同行,共同接近“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价值旨归。

一方面,“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内蕴化解国内风险挑战,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赓续发展等关乎中国社会持续向好态势的“中国之问”;
内含“建设何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可能,以何可能,如何可能”等关涉未来愿景的“时代之问”;
涵括“人民合理现实吁求得以满足,美好生活图景得以实现”等指涉人民未来向往的“人民之问”;
涵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指谓世界即有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图示的“世界之问”。“五个必由之路”基于人类文明整体演进的历史大势和人类社会快速变迁的时代大局,锚定行为选择和价值诠释视域,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就“四个之问”予以回应、解读、答复,不仅满足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还成为中国与世界链接共振,人民与时代共时展演的“理论中介”。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新时代“四个之问”的三重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身在何处—通向何方—如何去做”的内在逻辑机制巧妙回应了“四个之问”的关键议题。“身在何处”即“定位”,抑或说明晰当下的背景图示与历史坐标,这是回应“人民之问”“中国之问”的解释框架;
“通向何方”即“定标”,抑或说框定发展的价值“标的”与最终指向,这是回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阐释取向;
“如何去做”即“定法”,抑或说阐明“通向何方”目标旨归的建构方案和通往渠径,这是贯通“身在何处”“通向何方”的道路中介,也是“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与“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交互刻写、双向律动的道路桥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身在何处—通向何方—如何去做”的三重逻辑回应了新时代的“四个之问”的关键议题。

“五个必由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客观实在与目标旨归的观念化解释和具象化说明,二者的历史性出场承载深远立意。基于二者生成逻辑内在契合性的外在彰显,依循“共同—共通—共融”的逻辑理路,探赜二者于共通点层面的现实链接,可见,“五个必由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于价值意涵维度存有高度耦合性,并表征出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的正向外溢效应。

(一)中国向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真愿景确然实现的应然之道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之下被迫打开国门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基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的紧迫情势,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共通心理、共性主张、共识认同唤起一批批炎黄子孙、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矢志奋斗,奋发图强,并在多场域、多维度、多层面彰显出深度践履的实践图景。无论是救亡图存的革命年代、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筑梦复兴的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本真愿景以实践践履的外显形式展演于中华民族时代更迭、社会跃迁的现实图示之中,并于新时代迎来了家国梦圆、筑梦复兴理想愿景应然实现的“最佳黄金期”。“五个必由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黄金时期”趋近民族复兴实然图景的具象建构范式,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确然实现的应然之道。

1.“五个必由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之路

“五个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内社会实然性现实基础和国际变幻莫测的动荡局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达至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物化”转换而创生的中国哲思,既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历史性总结和凝练性概括,精准把握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命脉、道路方向、法宝锦囊、科学指南、政治保障,深刻澄明了民族复兴应然实现的“定力、方向、力量、谋略、保障”五大关键因素。

一是根本命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民族复兴提供了稳固定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11)郭展义、程芳:《五个必由之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的必胜之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第36-40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历经时代更迭而不衰、久经磨难挫折而不败的“主心骨”,是中国社会改革跃迁和赓续构建得以胜利的根本命脉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国人民价值共意、文明共通、历史共有的凝结具象投射形成的行为选择,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2)马建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好决策咨询工作》,《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23期,第5-15页。又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命脉,进而为理想愿景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实现提供了稳固定力。

二是道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民族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3)蔡文成、赵新硕:《“五个必由之路”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要求》,《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10期,第16-23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嵌套“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关键要件的总体性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新时代筑梦复兴铺筑了赓续发展道路,创制了学理认知理论,提供了刚性制度保障,厚植了国民文化自信,进而成为民族复兴的必胜建设,为未来向往即家国梦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如期达致指明了道路方向。

三是法宝锦囊:各民族团结奋斗为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力量。“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铸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14)《习近平 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人民日报》2014年3月5日,第1版。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如石榴籽般的各族人民基于“百籽合一”的命运与共意识和“百籽共生”的共有精神家园意识,将筑梦复兴的理想观念转化为具象奋斗的实践图示。各民族团结奋斗以民族情怀、民族精神、民族目标的意志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投射民族复兴实然达致的价值表达。团结就是力量,奋斗赢取未来。面对民族复兴“最佳黄金期”的到来,各民族团结奋斗这一法宝锦囊为伟大梦想的物化转换凝聚了磅礴力量。

四是科学指南:新发展理念为民族复兴贡献了智识谋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发展观。”(15)郭展义、程芳:《五个必由之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的必胜之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第36-40页。新发展理念所投射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容维度,映射了发展动力、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五维度的破题之策。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社会各项事业赓续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为国民希冀图景的实然物化贡献了智识谋略。

五是政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和党的生命线,既是百年党史经验淬炼的必然结论和党执政地位持续巩固的紧迫任务,又是破解当前党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其作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有机构成,不仅具有价值承载的实践形态,投射“从严治党”理性自觉的实践向度,还为不断趋近民族复兴提供了政治保障。

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衢大道”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于“全球性共存”背景域和“目标旨归”视域之下,精准把脉现代化发展一般趋向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而架构的具有“现实层面的建构力、面向世界的示范力、面向未来的推动力”等意涵的现代化道路。其作为沟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象实践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实现的道路桥梁,既是“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探索和全新形态”,又是导向筑梦复兴这一价值“标的”的实然面向。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新时代筑梦复兴为目的旨归。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历程,无论是哪一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和实践均以民族复兴为价值指向。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的“新”表征架构起以筑梦复兴为目的旨归的解释性框架。具象于人民主体地位外显优势,“共建—共有—共获—共享”显著特征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定目标的“新”表征生动映射了筑梦复兴的伟大目标,并合理论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民族复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体两面”的逻辑链条。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多向度超越。“西式现代化”道路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发展历程,但具体检视其内在实质可知,“西式现代化”道路是在“资本主义文明”发展逻辑宰制和“强国必霸”价值观念滋养之下,以“资本盈利”为纯粹追求,以“殖民掠夺”为兴勃路径,以“道路样化、观念殖化、政治同化”为真切目的的背离人道的发展道路。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立足存在性共生关系和聚焦全人类价值吁求的发展道路,彰显出人道性(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性(涵涉各领域)、和平性(和平发展道路)、祥和性(和合理念)等中华文化符号元素和全人类价值共识。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海峡通讯》2021年第12期,第6-9页。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关系,并将二者的关系主题锚定于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交汇交织,中国价值与世界价值双向昭彰,二者互为表征即前者是后者的科学表达,后者是前者的显著标志的内在特质之中,从而于现实维度外显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印辙。

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向“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最终关怀。“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17)姚咏、肖萍:《传统文化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58-62页。学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向“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最终关怀的现实释说与内在致因,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最终关怀于现实维度的解释框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容的“和合理念”及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是最终关怀的指向成因。

(二)世界向度:“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理想愿景的实然之需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当前,面对“类本位生存”时代,抑或说“世界各国荣损相依,全球问题同舟共济,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地球村”现实景况,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五个必由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非中国“闭关锁国”“独善其身”发展之态的挡箭牌,亦并非“国强必霸”“殖民抢掠”传统崛起样板的机械复现,二者作为荷载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共同情感的深邃彰显,是达致“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理想愿景的实然之需。

1.“以民为本,安民利民”价值取向的世界性外显

“以民为本,安民利民”的价值取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蕴的优质基因,从《五子之歌》所载的“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至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向来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共通和价值共意,并合理投射出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性宣扬。“以民为本,安民利民”于现实维度和学理认知层面开显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外在表现形式,并成为一种面向生活世界,能够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形式来建立共识的鲜明体例。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其自身“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建—共有—共获—共享”的“新”表征的内在禀赋,充分彰显了富有人道主义的中华文化符号元素。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需要”到“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合理化发展演绎以及“共同富裕”的真切践履和境界追慕,无不透散出“以民为本”的正向外溢价值。另一方面,“五个必由之路”以“人民幸福,家国梦圆”为最终指向。“五个必由之路”所构成的“环环相扣”的实践进路,不仅是中国智慧的理性凝聚、中国实践的真实呈现、中国未来的价值许诺,还于生存维度、发展维度、享受维度延伸着人类客观物质享受与主观精神提升有机结合的全面幸福,以及于全球关涉维度昭示出家国梦圆、民族复兴应然实现的正当性前提,实然实现的价值性外溢,进而不证自明的凸显出其“以民为本,安民利民”的中华思想要义。

2.“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和平理念的世界性透散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其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外显出中国文化的“中和性”“涵容性”和中华民族的“非称霸性”“非进攻性”。“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从《尚书·尧典》所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到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及整体和谐观的五千年昭显,有力冲破了“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等不实之论,并愈发成为超越西方“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等狭隘思维羁绊的全球性思想共识。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达致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践行之道,亦荷载“和平发展”的鲜明属性。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综合判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历史自信、道路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其不仅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即突破大国传统崛起的思维窠臼,还显露出中国人民对和平稳定国际环境的合理性现实吁求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五个必由之路”以“和平发展”为道路底蕴。“五个必由之路”作为中国治国理政过程中所得出的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向好的发展之路,还是通向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阶段性道路,并在历时态展演和共时态延展中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存在重合性和叠合性,进而彰显出“和平发展”的道路底蕴。

3.“和衷共济,休戚与共”共生愿景的世界性吁求

“和衷共济、休戚与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贯秉持的价值理念,从《尚书·皋陶谟》所载“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所载“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和《晋书·王导传》所载“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到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构建,充分表现出“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浸染滋养和客观实在维度的深度践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20)新华通讯社:《学习时间》,《经济》2022年第5期,第6-19页。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程度前所未有;
世界格局动荡变革,全球性问题的表征形态前所未有,唯有世界各国和衷共济、休戚与共,树“世界大同”之理念,行“天下一家”之大道,方能达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图景。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美美与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毅然抵制霸权主义的征程中萌蘖发展的,其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属性规约了该道路的“非独霸性”和“非侵略性”,不仅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定于一尊”的独霸局势和“国强必霸”大国崛起的传统模式,还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和新方案。另一方面,“五个必由之路”以“和衷共济,休戚与共”为基本定向。“五个必由之路”是在“两个大局”交织融叠的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应运而生的,其作为具有“建构性张力”的重要经验总结,于全球化这一宏大叙事的世界图景中昭显“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价值理念的方位坐标,进而走出对象性“唯我主义”的大同之道。

“五个必由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基于共同点层面生成逻辑的内在契合性,共通点层面价值意涵的高度耦合性,于共融点层面表现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展演图示,并具象化为“五个必由之路”于领导之维、方向之维、力量之维、理念之维、动力之维这“五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观照。

(一)领导之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观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1)郑言:《坚定走好必由之路 奋力书写时代华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年第3期,第14-18页。是从学理认知层面和价值诠释层面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真理效度的合理性证成和有效性辩护,强调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的全面统筹,各层面的协调共进,各维度的绝对领导,揭橥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于“五个必由之路”中的核心地位,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于领导之维的现实观照。从“站起来”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强起来”新时代筑梦复兴的历史性飞跃,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坚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以伟大成就的显扬得以强劲确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自发萌生、妙想勃发之产物,而是党领导人民于历时态中谋求民族复兴,于共时态中寻求人民幸福的百年征程中逐渐创制的,不仅实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把握“三大规律”的一致性,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统一性(22)卢成观、代金平:《“五个必由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关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7-17页。,还融汇了世界优势,成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标识的现代化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没有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最牢固的“核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最根本的“保证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会“转瞬即逝”“昙花一现”。因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由之路是在领导之维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领导核心的现实观照。

(二)方向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旗帜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从实践确证层面和内在特质层面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性、正确性予以规范性阐明和综合性研判,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内在特质、根本主题、道路方向的确定性和外显性,进而彰显出家国梦圆、民族复兴愿景实然实现的应然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西式现代化”道路模板的机械复刻和再版套用,而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新中国的“国家成长”历程为增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场域,不仅从本土观照维度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特质,呈现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价值追求,而且规避着其对西方现代化的从属性和依附性,并指明了其以惠泽人类幸福福祉,实现民族复兴昌盛的道路方向。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会“泯然众人矣”即成为“西式现代化”裹挟下非人道、非正义的发展道路,既难以行稳致远,也无法通向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目标之地。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仅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唯一属性,其涵摄在一般现代化道路之下,具有现代化共性,因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特殊性和现代化共通性兼具的发展道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在方向之维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旗帜方向的现实观照。

(三)力量之维:“团结奋斗”观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不竭力量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是从唯物史观层面和观念物化层面就人民主体力量予以剖析阐明和整体考量,强调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人民主体愿望的动力转化,进而彰示出团结奋斗这一“转化中介”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的继起过程,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代代中华儿女、一批批炎黄子孙勠力同心在将自己的主体愿望“刻写实践”“体化实践”的接续奋斗中达致的,进而显露出中国人民自信自觉、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团结奋斗精神。“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23)仲音:《伟大成就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9日,第4版。“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24)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1月31日,第1版。团结奋斗作为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妙药良方,深深植根于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之中,并凝聚成中国人民闯关夺隘的深厚底气和奋勇争先的鲜亮底色。没有团结奋斗,人民主体便犹如一盘散沙,人民主体力量的物化转换就会缺失实践中介,民族复兴的理想愿景也会难以达成。可见,“团结奋斗”的必由之路是在力量之维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竭力量的现实观照。

(四)理念之维:“贯彻新发展理念”观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铺筑赓续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从理念指引层面和接续发展层面就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意涵予以综合诠释和全面厘定,强调了发展理念对过往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对既有发展现状的理性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研判,进而彰显出新发展理念同样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深刻改变现代化问题的基本版图,不仅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多向度超越,有效消弭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灾难问题,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路径。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深沉表现着科学发展理念的引导作用和理念物化效力。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于发展动力、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理念引导,昭显出扎牢发展之根、铺筑发展之道、擘画发展之景的“纲领性”意义。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发展理念同归同旨、同向同行,共同致力于人民幸福安康、民族复兴昌盛的现实图示。因此,“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是在理念之维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铺筑赓续的现实观照。

(五)动力之维:“全面从严治党”观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机活力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是从执政党自身建设层面和治党治国相结合层面就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的自身建设效应予以整体考量和真切表达,强调了管党治党的理念措施对现代政治社会、现代政治国家的意义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成为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衢大道”,关键就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铺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键就在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勇于从严治党。从革命时期“约束式”管党治党至新时代“治理式”全面从严治党等历史飞跃,治党这一重要举措既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巨变而持续欣欣向荣的基因锁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充溢生机活力,进而通向家国梦圆、民族复兴理想愿景的重要法宝。可见,“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是在动力之维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机活力的现实观照。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五个必由之路”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两个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总概括”,是“四个之问”关键时代课题的“准答复”,二者同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并呈现出“互联—互通—互促”的关系姿态。辩证审思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可见生成逻辑的内在契合性、价值意蕴的高度耦合性、“五个必由之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观照性形塑了二者内在关系“共同—共通—共融”的展演图示,继而有助于续写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壮丽篇章。

猜你喜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道听途说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我们的道路更宽广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中国式失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

推荐访问:必由之路 内在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