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会议论文引用GB7篇

时间:2022-09-26 09:50:37 来源:网友投稿

会议论文引用GB7篇会议论文引用GB 本文由HGSSGH1688贡献 论文写作规范国家标准GB7713-87 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议论文引用GB7篇,供大家参考。

会议论文引用GB7篇

篇一:会议论文引用GB

由 HGSSGH1688 贡献

  论文写作规范国家标准 GB7713-87

  国家标准 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 论文的编写格式 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 及其撰写、 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

 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 25 mm 以上 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 20 mm 以上。

 4 编写格式

  4.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 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 8 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4.2 报告、论文的合成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 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

 一般应注明 《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 5.1 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 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 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 要求有某种变异本 如 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 5.1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 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 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

  报告、 论文用作国际交流 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

 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10 个实词。

  5.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即不阅读报告、 论文的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 有结论 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可以引用 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 200~300 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 250 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 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 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 论文选取 3~8 个词作为关键词 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 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 标志、 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 计量单位、 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 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 2.1表 2、表 3.2附注 l)文献[4]式(5)、式(3.5)等。

  6.2.3 报告、 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由书写、 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 l 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 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 表、 式、 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 与正文分开 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 B2式(B3)文献〔A5]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6.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

 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 选题、 研究方法、 工作进程、 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

篇二:会议论文引用GB

家标准局 1987-05-05 批准

  1988-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001.81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 抽印本和变异本 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

 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 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 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GB 7713-87

 2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 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 25 mm 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 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4.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 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 8 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4.2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 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 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 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 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 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 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GB 7713-87

 3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 5.1 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 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 5.1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 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 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 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10 个实词。

  5.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GB 7713-87

 4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 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 200~300 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 250 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 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 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 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 论文选取 3~8 个词作为关键词 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 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 2.1表 2、表 3.2附注 l)文献[4]式(5)、式(3.5)等。

  6.2.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

 GB 7713-87

 5 作为第 l 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 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 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 B2式(B3)文献〔A5〕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6.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 选题、 研究方法、 工作进程、 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 即只看图、图题和图...

篇三:会议论文引用GB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Descriptive 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返回论文模板备查信息目录

 1 引言 2 名词、术语 3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4 著录来源 5 著录总则 6 著录细则 7 参考文献表 8 参考文献标注法 附录 A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附录 B 参考文献标注法与参考文献表示例 附录 C 《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 ISO 4-1984 附加说明

 1 引言返回目录 1.1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1.2 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 而不是图书馆员、 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名词、术语返回目录 2.1 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2 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返回目录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2 3 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3.1 专著 3.1.1 a. 主要责任者 b. 书名 c. 文献类型标识供选择 d. 其他责任者供选择 e. 版本 f.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 文献数量供选择 h. 丛编项供选择 i. 著录项目 附注项供选择 UDC 025.32 GB7714-87

 - 2 - j. 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 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 例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 页 

 Morton L T ed Use of medical literature  2nd ed London Butterworths  1977462pInformation 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SBN 0-408-70916-2 3.2 连续出版物 3.2.1 a. 题名 b. 主要责任者 c. 版本 d. 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年月卷期年月卷期   供选择 e.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k. 丛编项供选择 f. 附注项供选择 g. 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 3.2.2 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 例 地质评论中国地质协会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  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ersManufacturing and Primary Industries DivisionStatistics CanadaPreliminary ed1970 Ottawa: Statistics Canada1970 Annual census of manufacturers Text in English and FrenchISSN

 07000758 3.3 专利文献 3.3.1 a. 专利申请者 b. 专利题名 c. 其他责任者供选择 d. 文献标识符 e. 专利国别 f. 专利文献种类 g. 专利号 h. 出版日期 3.3.2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其他责任者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 

 Carl Zeiss Jena  VBD  Anordnung zur lichtele-creischen Erfassung der Mitte eines LichtfeldesErfinderW FeistC WahnertE FeistauerIntC1G 02 B27/14Schweizpatentschrift608 6261979115 3.4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3.4.1 a. 析出责任者 b. 析出题名 c. 析出其他责任者供选择 3.1.2 著录项目 著录格式 著录项目 著录格式 著录项目

 - 3 - d. 原文献责任者 e. 原文献题名 f. 版本 g.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h.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著录格式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3.5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3.5.1 a. 析出责任者 b. 析出题名 c. 析出其他责任者供选择 d. 原文献题名 e. 版本 f.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3.5.2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  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4 400~429  Mastri A RNeuropathy of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Ann Intern Med

 19809222: 316~318

 著录来源返回目录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来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所谓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

 5 5.1 著录用文字 5.1.1 5.1.2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版本用序数词缩写形式表示。

 5.2 缩写 著者、编者以及以姓名命名的出版者其姓全部著录而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参见 6.1.1 。如用首字母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则宜用全名。

 出版项中附在出版地之后的州名、省名、国名等参见 6.7.1.1以及作为限定语的机关团体名称可照公认的方法缩写。

 期刊刊名的缩写应按照本标准附录 CISO4—1984 《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 的规定执行。

 5.3 大写字母 著录外文文献时大写字母使用要符合文献本身使用文字的习惯用法。

 5.4 著录用符号 参考文献可使用下列规定的符号  

 物中析出文献的原文献题名 3.4.2 著录项目 著录格式 4 著录总则返回目录 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上原有的形式。但对表示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数字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者、制作者、连续了版物中析出文献的页数 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年、制作年、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国别、卷号、部分号、连续出版

 - 4 - 

 用于丛书、丛刊号、后续的“在原文献中的位置”项 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报纸的版次、制作地、制作者、制作年 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著者自拟的著录内容 除上述各项外其余的著录项目后用“· ”号。

 著录细则返回目录 6.1 主要责任者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

 主要责任者包括著者、 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所有者以及汇编本的编者等。

 6.1.1 但是欧美著者的或译名可以只著录姓。

 例 

 李时珍 

 Einstein A 

 韦杰 6.1.2 过三小时只著录前三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字。

 例 

 马克思恩格斯 

 Yelland R L, Jones S C, Easton K S, et al 6.1.3 词。凡采用顺序编码制排列的参考文献可省略此项直接著录题名。

 例 Anon1981 coffee drinking and cancer of the pancreas

  Br Med J 283 627 6.1.4 应由上至下分级著录。

 例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Stanford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6.2 题名 题名包括书名、刊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

 题名按著录来源所载的形式著录。必要时题名可参照第 5 章的有关规定著录。

 例  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  Gases in sea ice 1975-1979  J Math & Phys 6.2.1 例  百川书志古今书刻。

  Road map of FranceCarte routière de la France 6.2.2 与说明题名文字。

 例 地壳运动假说从大陆漂移以板块构造。

 6.2.3 例Scientia(Milano) 6.3 文献类型标识供选择 根据 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著录文献类型标识。例如缩微制品、录音制品、录象制品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为“M” 、 “A” 、 “V” 。印刷型文献不著录此项。

  [ ]

 ·

 6 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 名在后的著不形式。

 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 在缩写名后不加 “·

 ” 。原题李时珍 原题Albert Einstein 原题伏尔特·韦杰 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三个时可全部照录。责任者超无责任者或责任者情况不明的文献 “主要责任者”项应注明“佚名”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凡是对文献负责的机关团体有专用名称时可直接按照著录来源著录。否则机关团体名称著录来源载有多个题名可著录两个处于显要位置的题名。

 副题名与说明题名文字可根据文献外部特征的揭示情况决定取舍。必要时可以著录副题名在参考文献连续出版物的识别题名Key-title可以取代著录来源所提供的题名。

 - 5 - 6.4 其他责任者供选择 其他责任者是指除主要责任者以外的责任者例如编者、译者、插图者、专利发明者、主持机构等。但是汇编本的编者可以作为著者处理著录在主要责任者项内。

 其他责任者及著作方式依据著录来源所载的形式著录。

 例  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梅艳译 Dryden JThe works of John Dryden Ed by H T S wedenberg 6.5 版本 第一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版本用阿拉伯数字序数缩写形式或其他标识表示。

 例  第 3 版

  5th ed.  Rev. ed.  1978 ed. 6.6 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供选择 一套完整的连续出版物要著录首卷与未卷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尚未出齐的连续出版物只著录着卷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

 例 19561~19638 197411~ 6.7 出版项 出版项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顺序著录。非书资料还可以著录制作地、制作者、制作年并置于圆括号内。

 例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8 6.7.1 6.7.1.1 出版地著录出版者所在地的城市名称。对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名可在城市后附州名、\省名、国名等参见 5。2 。

 例 Cambridge (Eng) Cambridge (Mass) 6.7.1.2 文献中载有多个出版地 只著录一个处于显著位置的出版地 无出版地要注明 “出版地不详”或与之相应的词。

 例  LondonButterworths 1978

  原题Butterworths

 London Boston Sydney

 Welling to Durban Toronto 1978  [sl]Macmillan1975  出版地不详商务印书馆1982 6.7.2 6.7.2.1 出版者可以按著录来源的形式著录也可以按公认的简化形式或缩写形式著录。

 例  IRRI

  原题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  Wiley

 原题John Wiley and Sons Co ) 6.7.2.2 著录来源载有多个出版者时只著录一个处于显要位置的出版者。

 例 ChicagoALA1978 原题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Chicago

  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Ottawa 1978 6.7.2.3 无出版者要注明“出版要注明 “出版者不详”或者与之相应的词” 。

 原题第三版 原题Fifth edition 原题Revised edition 原题1978 edition 出版地 出版者

 - 6 - 例 Salt Lake City[sn]1964 6.7.3 6.7.3.1 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有其他纪年形式时将原有的纪年形式置于内。报纸和专利文献要详细著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年、月、日。

 例 1705康熙四十四年 1985420 6.7.3.2 集中著录跨年度出版的多卷册出版物需著录起讫年。尚未出齐的多卷册出版物先著录首卷出版年尔后加“~” 。

 例 1973~75 1985~ 6.7.3.3 出版年无法确定时可依次选用版权年、印刷年、促估计的年代。

 例 c1978 1982 印刷 6.8 文献数量供选择 6.8.1 印刷型专著的文献数量用页数、叶数、卷册数等表示。

 例 620 页 546p 5 v 6.8.2 非书资料的文献数量根据文献载体的件数著录。

 例  3 盒  12 microfiches 6.9 丛编项供选择 依据著录来源所在的内容著录从编项。从编项包括从书名及丛书号、丛刊名及丛刊号等 例  建筑工人技术学习丛书2  Interscience tracts on physics and astronomyno23 6.10 附注项供选择 下面列出的补充资料可以在附注项内加以说明。

 6.10.1 难得文献的获取途径 例Available from NTIS :AD683428 6.10.2 重印本、复制本、影印本等可在附注项内说明与原作的关系。

 例Reprint of original published BostonEstes and Lauriat1902 6.10.3 获取文献或使用文献的对象 例Government use only 6.10.4 有关文献预先出版的情况 例  Forthcoming

  Application No 26032/71 filed 19 Apr 1971Complete specification published 24 Apr 1974 ISSN 0340-09352 6.10.5 分类法及分类号 例 Dewey00164" 25 IntClG 02 B 27/14 6.10.6 其他被认为是相当重要须加以注释的材料。

 例Limited ed100 copies

 出版日期 印刷型专著 非书资料

 - 7 - 6.11 文献标准号 国际标准书号ISBN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等文献标准号参照有关标准著录。

 例 ISBN 0-552-6787-3 ISSN 0340-0352 6.12 析出文献 析出文...

篇四:会议论文引用GB

文参考文献格式(GB771 4-2005)

 我国发布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按规定, 在科技论文中, 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 数据和材料等, 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 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 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

 如,基于已有的理论、 方法、 思想、 实验手段等, 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 有了新发现; 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 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

 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 设计思想、 建立的模型、 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 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

 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 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 冲淡论文的主题, 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 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 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 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 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 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 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 见到这个标记, 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 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 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

 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

 归纳起来,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 广泛的科学依据, 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 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 因此, 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 目的等的阐述, 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 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 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 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 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 包括观点、 方法、 数据和其他资料, 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 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

 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而且也免除了抄袭、 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 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 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 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 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

 这不仅精练了语言, 节省了篇幅, 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 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 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 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 最新的文献。

 著录的文献要精选, 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 而且, 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

 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 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 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 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

 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 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根据 GB 771 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

 其中, 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 所以这里作重点介绍。

 4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 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 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 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4.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

 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 包括专著作者、 论文集主编, 学位申请人、 专利申请人、 报告撰写人、 期刊文章作者、 析出文章作者等。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 ”分隔, 责任者超过 3 人时, 只著录前 3 个责任者, 其后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 其后不加“著”、 “编”、 “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

 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 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

 作者不明时, 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文献名包括书名、 论文题名、 专利题名、 析出题名等。

 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 》”。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根据 GB 3469—83 规定, 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专著、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 对于其它未说明的文章类型, 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 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 建议下列字母作为标识: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 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建议采用以下标识:

 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

  〔CP/ 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 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出版事项(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卷期号等)。

 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 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 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 州名、 国名等。

 对于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 出版地不能省略, 如, “北

  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不能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者为出版社名, 可按来源的形式著录, 也可以按公认为的简化形式缩写形式著录。

 如 IRRI(原标识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 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

 如遇其他纪年形式时, 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 )”内, 如 1 705(康熙四十四年)。

 对于报纸和专利文献, 要著录出版日期, 其形式为 YYYY-MM-DD.对于期刊的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著录有以下 3 种形式:

 1 980,92(2):

 年, 卷(期)

 ;

 1985(4):

 年(期)

 ;

 1 987, 5:

 年, 卷

 5)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

  6) 参考文献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 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

 应著录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 如为起止页, 则在 2 个数字之间用“-”号(原来用“~”号)连接。

 如:

 10-12。

 若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上的多处内容, 则应依次著录相应的引文所在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 各次之间用“, ”相隔。

 例如:

 1 987:

 25-30, 40, 1 01-120)

 4.2 文后参考文献表排写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 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 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 如〔1 〕 , 〔2〕 , …,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 ”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期刊

 〔序号〕

 作者 . 题名 [J]. 刊名, 年, 卷(期)

 :

 起止页码 ..

  例如: 厉兵.说说起止号和连接号的分合[J].编辑学报, 1 996,6(1 ):45-47.

 b. 专著

 〔序号〕

 著者 . 书名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 起止页码 .

 例如:

 刘国钧.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 8.

 c.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

 作者 . 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

 郭爱民 . 浅谈提高图书的综合质量 [C].// 王君仁主编 . 编辑出版文集 .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 993.70 ~ 82

 d.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 题名 [D]. 授予学位地:

 授予学位单位, 出版年 .

 例如:

 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1 988.

 e.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 . 题名[EB/OL].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例如: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998-08-1 6).[1 998-1 0-04].http://www.cajcd.edu.cn.

 4.3 参考文献在文内的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 对引用的文献, 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 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1)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标记。

 这个标记是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阿拉伯数字, 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是文献的顺序号。

 比如, 在引用第 25 个文献的地方所加的标记为〔25〕 。

  2) 给文献编序号要根据以下两点:

 一是只有文献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才编序号, 换句话说, 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 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 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

 二是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 从 1 开始连续编序号。

 例如, 第一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 序号为 1; 第二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 序号为 2; ……。

  3) 如果文献的作用是对正文作解释, 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都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 并把它们放在右

  上方(作为上角标); 如果文献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 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的字号相同, 并且把它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 不做为上角标), 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

  4) 如果在正文的一处引用了多篇文献, 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 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

 若几个序号是连续的, 只标注起、 止序号, 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 若几个序号不连续, 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篇五:会议论文引用GB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001. 81 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 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 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 存储、 处理、 加工、 检索、 利用、 交流、 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 论文的编写格式, 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 及其撰写、 编辑、 印刷、 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 论文可以是手稿, 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 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 抽印本和变异本; 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 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 如年报、 便览、 备忘录等, 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 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

 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 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 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 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 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 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 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 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 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GB 7713-87

 2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 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 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 其内容应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而不是重复、模仿、 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 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 外文稿必须用打字。

 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 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 应便于阅读、 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

 报告、 论文在书写、 扫字或印刷时, 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 以便装订、 复制和读者批注。

 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 25 mm 以上, 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 20 mm 以上。

  4 编写格式

  4.1 报告、 论文章、 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 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第 8 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4.2 报告、 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 论文的外表面, 提供应有的信息, 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

 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 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 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 抽印本等单行本时, 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 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

 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 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 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

 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 论文的内容, 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 在右上角注明密级。

 如系公开发行, 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 分册、 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 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 初稿、 修订版、 …等。

 如系初版, 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 论文的作者、 学位论文的导师、 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 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

 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 职称、 学位、 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 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 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 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 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 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 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 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 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 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 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 均不列入。

 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 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 必须遵照国家规定, 即姓在名前, 名连成一词, 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 论文提交日期, 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 学位的授予日期, 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 出版年、 月、 日(必要时)。

 GB 7713-87

 3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 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 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 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 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 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 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 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

 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 5.1 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 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 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 职称、 学位、 单位名称和地址, 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 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 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 要求有某种变异本, 如:

 节本、 摘录本、 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 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 摘录本或改写本” 字样, 其余应注明项目, 参见 5.1 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 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 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 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字、 字符、 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

 报告、 论文用作国际交流, 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

 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10 个实词。

 5.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 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 论文分册出版, 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 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 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 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 应完全相同, 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

 报告、 论文的序, 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 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 背景、 它旨、 目 的、 意义、 编写体例, 以及资助、 支持、 协作经过等; 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 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 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 为了国际交流, 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即不阅读报告、 论文的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 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可以引用, 可以用于工艺推广。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 实验方法、 结果和最终结论等, 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 200~300 字; 外文摘要不宜超过 250 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 摘要中不用图、 表、 化学结构式、 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 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 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 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 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 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 不受字数规定

 GB 7713-87

 4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 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 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 论文选取 3~8 个词作为关键词, 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 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 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 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 论文可以有目次页, 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 论文的篇、 章、 条、 附录、 题录等的序号、 名称和页码组成, 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 论文分卷编制时, 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 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 论文中如图表较多, 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

 图的清单应有序号、 图题和页码。

 表的清单应有序号、 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 标志、 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 计量单位、 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 标志、 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 计量单位、 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 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 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 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

 如报告、 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 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 论文的每一章、 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 要求划一, 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 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 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 各卷或篇应有序号。

 可以写成:

 第一卷、 第二分册; 第一篇、 第二部分等。

 用外文撰写的报告、 论文, 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 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 论文中的图、 表、 附注、 参考文献、 公式、 算式等,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

 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 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 对长篇报告、 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 可以分别为:

 图 l、 图 2.1; 表 2、 表 3.2; 附注 l); 文献[4]; 式(5)、 式(3.5)等。

  6.2.3 报告、 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由书写、 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 作为第 l 页,并为有页另页。

 封面、 封二、 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

 可以将题名页、 序、 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

 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 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 如有, 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 应连续编页码。

 如各册有其副题名, 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 A, B, C, ……编序号, 如:

 附录 A。

 附录中的图、 表、 式、 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 与正文分开, 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 如:

 图 A1; 表 B2; 式(B3); 文献〔A5〕 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 的、 范围、 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 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 不要与摘要雷同, 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 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 因此, 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 以及理论分析等, 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GB 7713-87

 5

 6.4 正文

  报告、 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 占主要篇幅, 可以包括:

 调查对象、 实验和观测方法、 仪器设备、 材料原料、 实验和观测结果、 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 数据资料、 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 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 选题、 研究方法、 工作进程、 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 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

 但是, 必须实事求是, 客观真切, 准确完备, 合乎逻辑, 层次分明, 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 构造图、 示意图、 图解、 框图、 流程图、 记录图、 布置图、 地图、 照片、 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 即只看图、 图题和图例, 不阅读正文, ...

篇六:会议论文引用GB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001. 81 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 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 存储、 处理、 加工、 检索、 利用、 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 论文的编写格式, 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 及其撰写、 编辑、印刷、 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 论文可以是手稿, 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 抽印本和变异本; 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 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 如年报、 便览、 备忘录等, 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 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

 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 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 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 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 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 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 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 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GB 7713-87

 2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 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 交流或讨论; 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 其内容应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 模仿、 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 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 外文稿必须用打字。

 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 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 应便于阅读、 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

 报告、 论文在书写、 扫字或印刷时, 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 以便装订、 复制和读者批注。

 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 25 mm 以上, 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 20 mm 以上。

  4 编写格式

  4.1 报告、 论文章、 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 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第 8 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4.2 报告、 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 论文的外表面, 提供应有的信息, 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

 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 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 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 抽印本等单行本时, 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 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

 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 的类号, 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 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

 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 论文的内容, 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 在右上角注明密级。

 如系公开发行, 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 分册、 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 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 初稿、 修订版、 …等。

 如系初版, 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 论文的作者、 学位论文的导师、 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 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

 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 职称、 学位、 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 如责任者系单位、 团体或小组, 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 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 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 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 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 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 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 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 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 均不列入。

 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 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 必须遵照国家规定, 即姓在名前, 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 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GB 7713-87

 3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 论文提交日期, 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 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 出版年、 月、 日(必要时)。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 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 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 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 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 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 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

 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 5.1 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 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 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 职称、 学位、 单位名称和地址, 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 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 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 要求有某种变异本, 如:

 节本、摘录本、 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 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 摘录本或改写本” 字样, 其余应注明项目, 参见 5.1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 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 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 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字、 字符、 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

 报告、 论文用作国际交流, 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

 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10 个实词。

 5.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 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 论文分册出版, 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 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 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 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 应完全相同, 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

 报告、 论文的序, 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 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 背景、 它旨、 目的、 意义、 编写体例, 以及资助、 支持、 协作经过等; 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

 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 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 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 为了国际交流, 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GB 7713-87

 4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即不阅读报告、 论文的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 有结论, 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可以引用, 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 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 实验方法、 结果和最终结论等, 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 200~300 字; 外文摘要不宜超过 250 个实词。

 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 摘要中不用图、 表、 化学结构式、 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 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 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 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 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 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 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 论文选取 3~8 个词作为关键词, 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 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 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 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 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 论文可以有目次页, 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 论文的篇、 章、 条、 附录、 题录等的序号、 名称和页码组成, 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 论文分卷编制时, 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 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 论文中如图表较多, 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 图题和页码。

 表的清单应有序号、 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 标志、 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 计量单位、 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 标志、 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 计量单位、 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 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 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 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

 如报告、 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 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 论文的每一章、 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 要求划一, 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 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 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 各卷或篇应有序号。

 可以写成:

 第一卷、 第二分册; 第一篇、 第二部分等。

 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 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 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 论文中的图、 表、 附注、 参考文献、 公式、 算式等,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

 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 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 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 可以分别为:

 图 l、 图 2.1; 表 2、表 3.2; 附注 l); 文献[4]; 式(5)、 式(3.5)等。

 6.2.3 报告、 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由书写、 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

 GB 7713-87

 5作为第 l 页, 并为有页另页。

 封面、 封二、 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

 可以将题名页、 序、 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

 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 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 如有, 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 应连续编页码。

 如各册有其副题名, 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 A, B, C, ……编序号, 如:

 附录 A。

 附录中的图、 表、 式、 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 与正文分开, 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 如:

 图 A1; 表 B2; 式(B3); 文献〔A5〕 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 范围、 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 理论基础和分析、 研究设想、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 不要与摘要雷同, 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 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 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 因此, 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 以及理论分析等, 可以单独成章, 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6.4 正文

  报告、 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 占主要篇幅, 可以包括:

 调查对象、 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 材料原料、 实验和观测结果、 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 数据资料、 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 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 选题、 研究方法、 工作进程、 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

 但是, 必须实事求是, 客观真切, 准确完备, 合乎逻辑, 层次分明, 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 构造图、 示意图、 图解、 框图、 流程图、 记录图、 布置图、 地图、 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 即只看图、 图题和图例, 不阅读正文, 就可理解图意。...

篇七:会议论文引用GB

我国国家标准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规定采用的

 “顺序编码制 ” 。

 具体要求如下:

 一、

 正文内标注格式 在文章引用处, 对引用的文献, 按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 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以右上标标出, 置于标点符号内。

 例:

 心理理论涉及从心理状态, 如愿望、 情绪、 信念、 意图以及其它内在体验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和他人, 并把这些心理转台看成是体现在行为当中的、 导致行为发生的原因二、 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1 、 引用专著 标引项顺序号

 著者. 书名.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

 .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选择项)

 例:

 1 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第 3 版(修订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4~79

 2、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 见(In)

 :

 原文献责任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

 1 崔耀 .心理语言学.见:

 朱滢主编. 实验心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400~431

 3. 引用论文集中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 见(In)

 :

 编者 .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

 1 周晓林 . 语义激活中语音的有限作用. 见:

 彭聃龄主编. 汉语认知研究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159-195

 4.

 引用期刊中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

 . 刊名, 年, 卷(期)

 :

 在原文献中的页码 例:

 1 杨丽霞, 傅小兰.视 -听跨通道汉语词汇信息加工中的抑制机制 .心理学报,2002 , 34 (1 )

 :

 10-15

 5.

 引用报纸中出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

 报纸名, 年-月- 日(版次)

 例:

 1 孙亦良, 徐克敏.学术排名要注意 SCI 的局限性. 科学时报, 2000-01-31 6. 学位论文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

 [学位论文] . 保存地:

 保存者, 年份 例:

 1 龙立荣. 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其关系研究.博士论文.北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1

 7. 引用会议论文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 会议名称, 会址, 会议年份 [1] 。

 例:

 1 丁锦红, 林仲贤 . 不同复述条件对图形记忆的影响. 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广州, 2001

 8. 引用电子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 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

 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http: //WWW. cajcd. edu. cn/pub/wml. txt/980810-2. html,

 1998-08-16/1998-10-04

  9. 引用数据库中的摘要 不同文献类型, 其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 题名等项目同前, 不同的是要在最后注明数据库名称, 光盘的更新日期, 或在线检索的日期。

 例如:

 1 Fournier M, de Ridder D,

 Bensing J.

 Optimism and adaptation to multiple sclerosis:

 What does optimism mean?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2: 303-326.

 Abstract retrieved 2000-10-23,

 from PsycINFO database

 10. 译著 例:

 1 德.

 朗特里编. 西方教育词典. 陈建平, 杨立义, 邵霞君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1-4

 11.

 外文文献的引用 

  专著:

 Borko H,

 Ernier C L.

 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New York : Academic Pr, 1978 

  期刊:

 Graedder A C,

 Singer M,

 Trabasso T.

 Construction inferences during narrative text comprehension.

 Psychological Revies,

 1997101(3) :

 371-375 

 会议文献:

 Rosenthall E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 of Montreal,

 1961

 

  报告: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x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1970

推荐访问:会议论文引用GB 引用 会议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