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时间:2023-09-14 0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卢应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以来, 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力度, 并致力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政治方向引领和价值导向的作用。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 “同心同行”, 不仅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目标、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客观要求, 也是加快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1]。

因此,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人才培养的二维取向,创新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的理想信念价值。

1.1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下, 全球主要国家的竞争逐步转变为创新能力与人才的竞争, 只有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支撑, 如正确的价值观、创业观、坚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科学信仰、理想信念、奋斗意志等, 这就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引领、激励功能。

如果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创新创业教育就会走向利己主义与拜金主义的误区, 最终影响与危害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2]。

因此, 只有在教育实践中, 不断探索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双向协同机制, 才能够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正确的思想轨道上发展, 与时代精神相吻合, 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相匹配。

2.2 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 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攀升,2022年更是达到1076 万人, 创历史新纪录。

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国家关切、学生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意味着高职院校必须着重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才能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

客观上需要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开展,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之中,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增强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自发性与自觉性, 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3]。

一方面, 只有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融入时政发展、社会需求等思想政治元素, 才能使大学生更清醒地认识社会就业环境, 更清晰的定位自身职业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 只有在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下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才能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精诚合作、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主动融入时代发展进程当中, 通过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积累, 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

1.3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载体与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为展示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了新平台, 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活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生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 “同心同行” 和紧密融合将有助于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一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最大限度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潜质,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另一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奋斗意识以及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层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能够充分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作用, 是思想政治教育 “具体化” 的有效表达形式。

由此可见, 只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 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

1.4 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实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部门, 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及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从社会人才需求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需要悉心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视野以及开拓性创造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而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目标。

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将两者协同发展纳入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 并以此为着力点, 通过构建双向融合的教学方式, 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渐进式提升,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2.1 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共同的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协同开展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开展的教育活动, 主旨在于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育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专业教育, 但从本质上讲, 体现为人格教育, 目的在于培育大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意志、形成勇于追求、执着创造的品格特征[4]。

两者尽管在教育目标上各具特色, 但最终目标指向具有一致性, 即培育学生形成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价值追求, 健康、乐观、坚毅的意志品格, 实现立德树人要求。

2.2 教育内容具有融通性

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归根到底, 需要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一致。

任何教育活动的融合发展也必须统一于这一格局。

当前, 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产业的发展也亟须持续注入创新动力源泉。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需要进行通识性教学内容外, 还需要结合国家与社会创新发展目标, 不断融入创新价值观、创新思维引导、创新意志品格等内容, 以此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国家形势和政策的要求。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来看,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单纯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价值追求与品格精神[5]。

由此可见,两者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具有融通开展复合化教学课程的基础。

2.3 教育方式具有互补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均为高职院校独立发展的教学学科, 两者在教学方式上都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理论课程教授为主,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通常需要依托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在实践体验中引导学生体会思政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实践教学, 通过模拟锻炼、项目实践等方式, 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方法的传授, 纯粹的理论教学课时比例相对较少[6]。

由此可见, 两者在教学方式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宏观理论教学, 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载体, 着重探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思想变化规律, 提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的融合性、交叉性教学方法, 从而达到互动促进、融合发展的协同教学效果。

3.1 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是先导和基础。

顶层设计, 必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导向, 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方式、方法和路径, 使规划设计能够真正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首先, 在规划设计方面, 需要统筹考虑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资源重组、经费保障等关键性内容, 学校各部门协调一致, 有序推进协同发展;

其次, 在规划实施方面, 可以采用试点教学的方式, 以特定专业为试点对象, 结合试点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 及时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待成熟之后再进行推广[7];

再次, 要重视配套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充分借鉴、合理运用创新创业学分置换、专项基金运用、1+X 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等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确保两者协同的创新性开展。

3.2 挖掘共性元素, 优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需要深层次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知识点, 归纳总结知识点的逻辑关联性, 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协同知识树, 并以此为基础, 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构建融合式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 实现学科教学内容协同。

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 切实做到应当协同, 尽量协同, 避免出现强行协同教学, 影响学科教学独立性现象的出现;

其次,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 需要适度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内容, 提升全体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认知。

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要积极采用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与价值追求[8];
再次, 构建渗透式、交叉式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存在的教育活动形式。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明确的组织活动形式, 如创新创业大赛、沙龙、项目展示等, 这些活动在组织过程中, 应当灵活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例如在项目展示中宣传 “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 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设立公益服务创新专项, 实现二者的渗透式融合。

3.3 积极拓展教学途径, 构建联动式教学平台

日渐普及的线上线下联动教学形式, 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联动式教学平台, 推进两项教育活动中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9]。

首先, 利用信息化技术, 构建线上教学平台, 平台的功能设计上应构筑相应的服务栏目。如创新创业政策解读、校园创新创业先进人物事迹报道、社会就业需求发布等。

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有效引导。

其次, 发挥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区等实体的教学服务功能, 可以围绕宏观政治形势、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设立宣传栏、主题展馆, 烘托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宣讲、党建主题活动等, 结合线上宣传渠道, 丰富协同发展途径。

3.4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拓展协同发展广度

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可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与兴趣, 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应当从思想引导、行为激励、典型带动三个层面进行协同布局。

思想引导层面, 要在营造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下, 引导大学生树立时代责任感以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等[10];

行为激励层面, 通过对校园创新创业大赛、校园成功创业学生、获得社会荣誉的校园创新团队等, 进行表彰与宣传, 引领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甘为社会奉献;
典型带动层面, 可以邀请社会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优秀创业校友, 开展讲座、演讲以及互动交流, 利用这些典型人物的精神感召力与思维影响力,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中。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同时也是开展高质量人才培育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应当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主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属性、契合点以及互补性, 积极探索加强两者协同育人的路径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效, 推动职业教育 “双高” 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协同院校政治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推荐访问: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