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3篇

时间:2022-09-23 16:15:13 来源:网友投稿

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3篇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 学习考察调研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共四篇) 第一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3篇,供大家参考。

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3篇

篇一: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

考察调研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共四篇)

 第一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在心中播撒“三颗”希望的种子,根植人民沃土,用信心浇灌、恒心坚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种下一颗“向日葵”的种子,在“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中擦亮理想信念的“底色”。“向阳花”被称为“忠诚之花”,因其在开花期间克服一切困难,花盘始终围着太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守住政治关,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作为青年干部,当有向日葵“破土昂然指碧穹”的坚定信念,始终迎着温暖而灿烂的“政治阳光”,将这种担当作为、矢志不渝的精神,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璀璨的光彩。应像“向日葵”一样坚韧执着、无私奉献,立场坚定、恪尽职守,在将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在进一步学深悟

 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中,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牢牢守住理想信念的“定盘星”。

 种下一颗“狗尾草”的种子,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提升干事创业的“成色”。

 “狗尾草”是路边常见的一种草,它们总能在贫瘠的土壤肆意生长着,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有“狗尾草”般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要学会做到“不耻下问”,在办文办会办事、做好服务保障方面多向业务范围内的“行家里手”“业务精英”请教,在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方面多和基层的“土专家”交流探讨,在学习中加深理解、弥补短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实效。广大青年干警要如狗尾草那样耐得住寂寞、无惧干旱,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尤其是要下大力气推动解决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修炼“硬肩膀”,主动挑“重担子”,自觉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种下一颗“艾蒲草”的种子,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艾蒲草”因其特有的香味,常用来驱邪避害。“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作风问题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一旦听之任之,不加干预必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青年干部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

 防线,时常驱一驱身上的“邪气”,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在廉洁自律上作好表率,始终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在基层一线工作中练就枝叶关情的“服务功”,既要做群众的好朋友,听群众的真心话,也要做群众的好邻居,办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更要做群众的好战友,共克时艰,联防联动,解决好疫情、洪涝、农荒等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灾祸。因此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办好群众的贴心事。

 第二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等情况。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国之大者”,是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的基本能量。一粒种子,却关系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关系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关系着世纪疫情交织下人民群众是否吃得饱、吃得好。只有牢牢将“卡脖子”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避免在关键时候“一剑封喉”,这就需要为“种子”插上“科技的翅膀”,让中国人的“金饭碗”成色十足。

 插上种源“科技芯”,让“金灿灿”的种子洒满乡土大地。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种子大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 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基本做到了中国粮源自中国种。但是,我们也要清晰认识到,作为人口大国,实现种子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让“卡脖子”技术“不再卡脖”的重要性、急迫性、关键性,实现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要围绕种子生产布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成立种子实验室,将农作物、园艺作物、家禽动物等为研究对象,通过杂交等现代育种技术方法,在不断试验、不断培育中优选种子基因组合,培育出抗病性更高、口感更好、销路更广的“金种子”。

 插上育秧“科技芯”,让“绿油油”的禾苗镶嵌希望田野。“金种子”变成“金饭碗”,育苗是关键过程。当前,春意盎然,正直春耕季节,要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让农业更加“高质效”,就需要为育苗插上“科技芯”,让科技力量代替传统人工力量,让“黑科技”“高科技”“智慧技术”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飞翔”,大显身手。要通过引入成熟的科学技术,建立育秧播种自动化的流水线,购进机械化设备,让旋耕机高效整田,实现机械化插秧。同时,要依托无人机技术在田野上“施展拳脚”,规整有序播种插秧,一穴一粒,让秧苗借助科技之力,取得好收成,一篇绿意盎然的景象镶嵌在田野间。

 插上收成“科技芯”,让“黄橙橙”的粮食填满大国粮仓。千里沃野一片忙碌景象,一幅幅金灿灿的秋收画卷徐徐展开,农民辛苦的付出即将见证收获,也关系着“中国饭碗”能否稳稳端在自己手中,关系着“中国粮仓”是否殷实。因此,要为收成插上“科技芯”,通过引进现代机械设备提升农业收获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丰收,确保颗粒归仓,守牢丰收成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金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这一预期目标如期完成。

 第三篇

 4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一心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情系天涯海角“良种”培育。我们要从总书记海南之行中感悟“天涯海角”带来的“零距离”。

 以科技为根本出路,保持与群众需要“零距离”。长期以来,种源依赖进口,种子不能攥紧在自己手中,被人们形

 象地称为“卡脖子”。袁隆平院士反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被人卡住脖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端牢饭碗、攥紧种子的力量来源于以科技为根本出路、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攻关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定力。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而奋斗的一生,是在科研探索道路上不断攻克难关的一生。他和他的科研团队不断改良杂交水稻,深刻改变了我国水稻生产的育种方式和管理模式。他们用一粒小种子满足群众大需要,用一次次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农业发展。总书记海南之行深刻启示我们,要以科技为根本出路,保持与群众需要“零距离”。

 以良种为重要基础,保持与农业现代化“零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反复思考,感到有一条必须明确,就是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书记牵挂着育种圣地海南,牵挂着一粒远在“天涯海角”的小种子。因为这粒小种子力量大无穷,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当前,我们很多种子尚需依赖国外。在袁隆平院士遗像后面巨石上,镌刻着他写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用毕生奋斗告诉人们:一粒种子可改变一个世界。一粒良种可结出万粒好粮,造福人民;一粒劣种,非但不能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品质,更会威胁粮食安全,疏远我们与农业现代

 化的距离。总书记海南之行启示我们,要以良种为基础,保持与农业现代化“零距离”。

 以科学家精神为支撑,保持与崇高人生价值“零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做好“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这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需要无数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以科学家精神作支撑,让个人闪光处与事业需要相结合,使自己保持与崇高人生价值“零距离”。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要胸怀“国之大者”,敢为人先育良种,为谋求人民幸福生活而淡泊名利、十年一剑、潜心研究,为党和国家后继有人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总书记海南之行启示我们,要以科学家精神为支撑,保持与崇高人生价值“零距离”。

 第四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必须把种子“这件大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速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改革,提升育种技术和实力,确保我国种业安全。

 重视科技赋能,实现种源可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目前我国主要作物种子供给充足,水稻、小麦两大口粮已实现 100%自给,玉米、大豆、诸多蔬菜品种也具备相当高的自给率,而部分高端蔬菜和畜牧品种却几乎完全依靠国外进口。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要加大种业研发投入力度,建设种业创新平台,配套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和高端智能装备。要提升种业人才质量,加速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打破对外依赖,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为粮食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重视良种培育,推进种业振兴。“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这些年我国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同时,我国大豆、玉米受育种及栽培等因素影响,现在的单产仅为美国的 60%左右。培育良种,一头连着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金荷包”。必须将良种培育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利用好现有的种质资源,加

 强良种联合攻关,开发突破性品种,推动依法制种落地。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种业振兴、保障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重视精神弘扬,凝聚种子力量。种业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为了让粮食丰收增产,数十年如一日奔忙,将知识报国的拳拳之心具象化为无数粒粒饱满的稻穗;“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 16 年带着学生们艰苦跋涉 50 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 多万颗种子,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山川大地上。立足当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要牢记初心、坚定信仰,在种业科研的路上发扬“种子精神”,将对梦想的执著、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化作奋斗不息、攻坚克难的动力与行动,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

篇二: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

dquo;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我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时,‘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名目的科学大奖也好,都不重要。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的采访时,袁隆平曾说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记者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平坚定地回了四个字:

 “不可能了。”四字虽短,字字千钧,与他曾说过的那句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样掷地有声。谢谢您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谢谢您让这句“不可能”成为现实。“袁爷爷,我们以后每天乖乖把饭吃光了”

 老人教版必修2

 49页新鲁教版选3

 70页

 袁老曾说,他的心中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里的超级杂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另一个,则是杂交稻覆盖全球的梦。对袁老最大的缅怀,就是继承他的遗志,捍卫祖国的粮食安全,去完成更大的伟业。

 杂交水稻大事记——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仔细一推算,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1964年,率先开展我国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使水稻杂交从理想迈向现实。1972年,培育出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南优1号。1975年,攻克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难关,让我国成为第一个能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生产杂交水稻的国家。1980年,杂交水稻成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业技术转让美国,为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超级稻第四期实现亩产1000公斤,创造了世界产量最高纪录。2018年,海水稻首次突破546公斤,远远超出了目标规划300公斤。2019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达2092.6斤。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杂交双季稻平均亩产量达到了1530.76公斤,再次刷新纪录截至2019年,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15亿亩,增产1.4亿吨,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创造了粮食增产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

 新华社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老去,山河悲。袁老走好!下面咱们利用八组数据体会下袁老对人类的贡献,缅怀袁老:

 袁隆平有多牛?八组数据告诉你

 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50年代,中国水稻的亩产最高400公斤每亩,如今杂交水稻1500公斤每亩,可是随着社会发展,耕地面积不能减少,人口不断增多,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唯一可行的事。如今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3%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在海南的育种基地里,这个扎根在农田里的老头,带着草帽,挽起裤脚,拿着放大镜,不断的寻找着适合的种苗。当水稻的亩产,突破了800、1000、1500,他没停止追寻的脚步,90岁了,还在农田里,向着2000公斤的目标前进。当中国人的粮食解决了,他开始为世界其他缺粮的国家担忧,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杂交水稻被引进中亚,非洲。当非洲某国的总统,拿着一张本国印着杂交水稻的货币送给袁隆平时,你们可以想象在他们心中,袁隆平的分量。而前行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全世界还有面积那么大的盐碱地荒废在那,怎么办?2017年青岛海水稻技术突破,2018年热带沙漠地区水稻种植成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很难,可袁隆平做到了,而且做向了全世界。所以如果你心里也有想做的事,那就做下去,完成好过完美,完成了才有通向完美的可能。

 二、人是要有梦想的。袁隆平在湖南偏远的农校当了20年老师,在经历了三年的大饥荒,见证了太多人死亡,励志要种出更多的粮食,帮更多人活下来。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三年大饥荒,50年代号召人多力量大,所有家庭都生很多的孩子,可是三年饥荒面前,很多孩子养不活,挖树根,吃野菜,甚至吃田里的“观音土”,因为它可以带来饱腹感。而在当年,全世界都认为杂交水稻是不可行的,袁不信这个邪,水稻单产不提高,那下一次饥荒呢?于是就有了那个带着草帽孤独的背影,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努力,当第一代杂交水稻出现时,增产20%,全世界都震惊了,然后就是100%、200%、300%……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典礼上,袁隆平眼含热泪说:“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全球人民。”所以人还是要有梦想,不是让你马上能改变世界改变国家,先从改变自己开始,遵从内心,不被人言所捆绑,为梦想而努力的样子,是最美的样子。

 三、重视教育的家庭。为什么袁隆平能如此专心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哪怕功名利禄加身,依旧淡泊名利。追究其根源来自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袁家里有五个孩子,在战乱时期,到处颠沛流离,可是他的父亲在颠沛到任何一个地方,马上想到的是如何让孩子上学。如此重教育的家庭,在那个非常年代,却让五个孩子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这种氛围,让整个家族变得兴旺发达。读书能带来什么呢?带给你智慧,带给你看待人生的态度,带给你改变命运的可能。所以虽然你们的父母文化不高,但他们送你们来读书,给你们最好的受教育机会,希望你们有机会跳出农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袁隆平金句名言1.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2.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3.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4.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钱够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5.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6.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7.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8.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9.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10.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11.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12.我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

 https://xw.qq.com/cmsid/20210523A000O400 给读者们分享2020 年腾讯新闻 《 时代我 》 拍摄袁老的珍贵视频影像。

 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袁隆平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篇三:袁隆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

贯彻海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5 篇

 学习遵循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4 月 10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要充分认识攥紧中国种子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多渠道发力攥紧中国种子。

 增强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忧患意识,从思想上攥紧中国种子。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发扬“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从源泉上攥紧中国种子。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大部队”。

 但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亿,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4.72%。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和城镇化的推进,形成良性循环。

 推进农业科技特别是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从技术上攥紧中国种子。现在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农种科技也不例外,育种技术的革新发展,是农作物增产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优良种子可以贡献粮食增产量的 45%~5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也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提供方向引导和组织保障,持续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粮食生产和粮种培育中。

 完善规章制度为种业发展保驾护航,从法治上攥紧中国种子。种业高质发展、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建立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的种业法律制度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于 2022 年 3 月 1日施行,全面强化了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推向新高度。

 要广泛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都应充分认识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了解法律确立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确保法律有效贯彻实施。

 学习在海南省三亚市考察调研重要讲话体会心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必须把种子“这件大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速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改革,提升育种技术和实力,确保我国种业安全。

 重视科技赋能,实现种源可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目前我国主要作物种子供给充足,建设种业创新平台,配套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和高端智能装备。要提升种业人才质量,加速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打破对外依赖,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为粮食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重视良种培育,推进种业振兴。“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 这些年我国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同时,我国大豆、玉米受育种及栽培等因素影响,现在的单产仅为美国的 60%左右。培育良种,一头连着百姓的“米袋子” “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 “金荷包”。

 必须将良种培育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利用好现有的种质资源,加强良种联合攻关,开发突破性品种,推动依法制种落地。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种业振兴、保障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重视精神弘扬,凝聚种子力量。种业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为了让粮食丰收增产,数十年如一日奔忙,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要牢记初心、坚定信仰,在种业科研的路上发扬“种子精神”,将对梦想的执著、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化作奋斗不息、攻坚克难的动力与行动,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

 学习海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感悟心得体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等情况。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既是效率上的“驱动力”,也是发展上的“引擎力”,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插上“双翼”。“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陈出新、善于创新才能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持久动能。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

 事业接班人,以“沉”去“陈”、以“沉”焕“新”,以拼搏奋斗执着向前,以矢志不渝开拓未来,建功立业于新时代。

 心“沉得住”,在工作中不浮不躁,串好“思维线”。创新先要练好“沉潜功夫”,有静心方能蕴静气,在工作中思有定、行有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条理清晰、步骤分明,让思维的“轮轴”年轻干部要坚持在干中思、在学中想,从多维度进行思考,汲取来自身边同事和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建议,以思维之“线”串联好工作目标、工作过程,释放思维“加效应”,走出工作新路子。

 身“沉得下”,在干事中建立联系,扩展“实践面”。创新需要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潜在规律,从而形成系统思维不断增强工作中的整体性、协调性与系统性,让“纸上得来”深入到实践中去,转化为创新之能。“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作为年轻干部,要躬身实践,在干事创业中加强总体设计,从“做什么”“如何做”“怎么样”三个环节入手,让思维与行动协调联动,让理论与实践相融共促,形成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有机整体,突破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集聚推动事业发展的优势,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个人的能力、补齐存在的短板,让创新有道,推动基层治理综合效能的提升。

 步“沉到底”,在风雨中砥砺前行,锻造“抗压体”。创

 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而攀越一座座山峰,在栉风沐雨中抵达新的目的地的。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创新走出的每一步一定是“实干之步”,在事业发展上能“吃苦”方能“吃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轻干部必须有“愿吃苦”的意识、 “能吃苦”的毅力,在一次次摔打中强健筋骨,在经风历雨里提升能力水平,在一场场风雨中提升“抗压”能力,勇于创新、不负使命,在砥砺前行中朝着目标奋步疾驰,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创造民生业绩的栋梁之才。

 学习贯彻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4 月 10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从“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到“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总书记为何念兹在兹?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主自强的“中国芯”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国之大事。

 农业生产的源头在于种子,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于种子,种业技术突破是农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优良

 的种子可以贡献粮食增产量的 45%~50%。种业发展,承载着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这个民之所盼,是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重大战略需要。

 高点站位谋划,以种业振兴奏响国家安全“主题曲”。“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子虽小,却是事关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打好种业翻身仗”,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系统谋划种业振兴工作,坚持筑牢种质资源库“压舱石”,以育种科技攻关为“动力源”,明确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位,坚持涉农资金向支持种业发展倾斜,全面实现种业振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前沿科技攻关,以种业创新奏响农业现代化“进行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种业振兴本质上是种业创新问题。目前,。此外,要加快生物育种创新,聚合优异性状基因,更精确、更高效、更可控地利用种源基础,以种业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自主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双提升,以科技“赋能”完成我国从种质资源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的转变。

 主体企业培育,以种业市场奏响产业繁荣“交响曲”。市场活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种业上下游存在一定隔离,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技术突破方面以高校、科研院所等“国家队”为主,在性能测定、繁殖培育等方面

 以企业为主。要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支持种业人才、资金向市场主体流动,完善种业政策监管制度体系,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吹响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冲锋号”。要整合市场资源,培育引领性的现代化种业龙头企业,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以政策支持优秀种业公司“走出去”,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机遇,破解粮食进口依赖困境,开启我国种业繁荣新篇章。

 学习贯彻海南三亚考察调研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等情况。科技的自立自强对于国家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唯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百年变局下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与考验。科技创新要在“引”上高瞻远瞩,在“干” 上走深走实,在“链”上深度融合,在基层工作上的创新亦需从这“三字”上着力,在不懈奋进中助推工作出实绩、有成效。

 科技创新要在“引”上高瞻远瞩,基层工作也要着眼长远、变中求新。时代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舞台,只有主动制胜、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在科

 技创新上,要不做徘徊犹豫的观望者,不做裹足不前的停滞者,不做轻言放弃的懈怠者,要眼观大势、登高望远,画好科技创新规划“导航图”,把握先机下好“先手棋”,赢得优势抢占“新高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促进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无论是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的亮眼成就,还是北斗导航、先进核电等领域的关键突破,都与“原创力”的优势密不可分。着眼长远,才能赢得未来、引领发展。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我们要聚焦工作目标,找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攻方向”,善于从远谋划、向前出发,打开新局面科技创新要在“干”上走深走实,基层工作也要注重实践、干中求新。科技创新要“跑在前列”就要“跑起来”,在钻研与攻坚中更好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实践与探索中更好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持续发力”推动创新实效。要面向市场、把握需求,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下足功夫,将产学研用相互衔接,提升市场主体的竞争力;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用好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应用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边练边用、边看边学,将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实践中,在实践中掌握“一个钥匙开一把锁”的巧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能力,促进工作成效的提升。

 科技创新要在“链”上深度融合,基层工作也要协作推动、聚力求新。当前,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科技的发展厚积底气、提供动力,优化了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三者间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夫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优势的汇聚、力量的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而工作上的精诚协作凝聚起的是“拳头”的力量,能够有效化解工作实践中的难题。“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远不干”,每个人工作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燃起的“火焰”,遇事商量去办、合力去做、全力去闯、共同去拼,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声势与力量的聚合下,必将势如破竹,将问题迎刃而解,以“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团结协作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

推荐访问:袁隆平人就像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想 种子 要做 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