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7篇

时间:2022-10-02 1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7篇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写下一句话,记录感人的教师基础医学院教师集体创作 这只是一纸短诗,用最平凡的字眼记录他们最真实的生活;这却又不是一首普通的诗歌:下面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7篇,供大家参考。

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7篇

篇一: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一句话, 记录感人的教师 基础医学院教师集体创作

 这只是一纸短诗, 用最平凡的字眼记录他们最真实的生活; 这却又不是一首普通的诗歌:下面的每一句话, 都来自基础医学院的不同老师, 他们用文字书写一个个身边熟悉的身影、感人的事迹。

 写下一句话, 记录感人的教师, 这里也许没有创举, 但是一字一句都沁人心脾。

 第二十七个教师节, 坐在教师节颁奖的会议厅里,

 看着获奖教师面上带着的笑容,

 学院教师一个个感人事迹,

 如同电影短片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她三十年如一日, 辛勤教学, 兢兢业业, 精益求精, 在她病倒住院期间, 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工作; 在身体刚刚有所恢复时, 就又立即投身到工作第一线;

 他不小心崴伤了脚, 却还坐着轮椅去上课、 出门诊;

 她查阅各种参考书, 一遍遍不厌其烦修改着备课稿, 只为把最好的教给学生;

 她身材瘦小, 但每天背着沉重的背囊往来于三元里——大学城, 那背囊里满满地装着教材、 讲稿、 电脑……

 她著教材, 一丝不苟, 反复推敲, 一字不错;

 他参加教材编写会议, 跟国内同行倾谈教书心得, 直到深夜;

 她旁征博引, 时而亲切如潺潺小溪, 时而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他最擅长“咬文嚼字”, 每个字背后的故事他都了如指掌, 每个字的来龙去脉他都滚瓜烂熟;

  她爱学生, 呕心沥血, 关怀备至: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她常常自己出钱为学生复印额外的学习资料;

 他获悉有个学生没钱买被子过冬, 马上拿出钱来给予帮助, 只为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冬天;

 她顾不上身体有病尚未确诊, 执意指导学生训练, 直到参加完论文大赛才进行身体检查;

 他知道自己的学生肾结石发作了在医院痛得打滚, 便立即飞奔到医院, 给自己的学生倒水喂药, 做起了特殊护理;

  他每次上课都会引用孔子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既为鼓励学生, 也为时刻鞭策自己;

 她的孩子读高三, 学习压力很大, 她却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因为她知道工作离不开她;

 他知识渊博, 授课精彩绝伦, 但不论在家中、 在办公室、 在路途中……仍然书不离手;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 喝着茶看书、 写书就是他最大的享受;

  她遇到一位老妇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时, 立即叫同事们一起, 尽快将病人送到急诊抢救,使老人及时治疗后得以康复;

 她总是笑呵呵地干着大家不愿意干的所谓杂事, 她会神仙般把零碎繁杂变得井井有条;

 他总是毫无怨言地、 一如既往地干着最重、 最累的活:

 爬山为大家背水的是他, 扛大旗的是他……总之有困难就找他;

 他或她, 不是他便是她, 穿梭于课室楼, 奔忙在基础楼; 在讲台, 在实验台, 在各个工作的地方……

 转眼又是教师节。

 他/她不希望学生花钱送什么礼物, 哪怕只是一张贺卡。

 因为在他/她心中, 学生能认真学习、 积极进取, 就是最好的礼物, 因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师!

篇二: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愿望

 1 我的愿望(或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 有的人希望将来当工程师, 有的人希望当科学家, 而我很小时候就有一个愿望, 就是长大后考上师范学校, 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喜欢当教师有几个原因, 外在原因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圣, 我觉得做教师的最大价值在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其次当教师许多业余时间,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

 每年有两个假期, 寒假与暑假, 每周有两天休息, 我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 回顾或总结。

 此外父母都希望我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生活不用那样奔波。

 我喜欢当教师的最大的原因是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大学毕业后, 就分配在离家乡 三百里外当一名中学教师, 在我还没有出世的时候, 父亲在一次整风运动中被错划成右派, 被迫回到农村, 一次次的上诉, 都是无功而返, 所以我从小就暗暗地对自己说, 我长大后要当教师, 实现父亲未遂的心愿。

 初中毕业后, 为了 早点出来工作, 我报考中等师范学校, 我的分数 425 分, 远远地超出录取线百多分, 但因为各个缘故, 我没有被录取, 我的愿望落空了。

 心里很难过, 感觉上天是那样不公平, 但在父母的鼓励下, 我又恢复了自信心。

 之后, 我就上了高中, 但我仍然不放弃自己的愿望, 为了实现我当教师的心愿, 我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在高考中我再次报师范院校, 终于我以优异成绩考上华南师范大学, 并读了 自己喜欢的汉语言系, 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事。

 因为我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当教师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 我心里很激动, 因为当面对学生尊敬的目光的时候, 心里很有一种自豪感. 做教师,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所以我在教学的同时也不断自我增值,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

 出来工作多年了, 当教师有苦也有乐, 但我仍然很爱这一行。

 所以在工作上尽心竭力,受到上级的好评, 学生也非常喜欢我,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我多次被评为学校, 市的优秀教师。

 我的职业就是教师, 我无悔我的选择!我从小就希望自已能成为一名老师, 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2、 我的学习生活

  我喜欢读书与写作。

 每天吃完午饭, 家人都休息了 , 就翻出各种各样的书来读, 有图书馆借来的, 有自己花钱买的, 可谓来源之广。

 这些书中, 有教人如何维护自尊的《简· 爱》 , 有展现一代女皇风采的《武则天》 , 还有如何教学培养孩子的, 世界名著固

 然精彩, 包罗万象的杂志也令人爱不释手, 我看属于我们的《中国青年》 , 看描写我们的《金色年华》 , 提高教学的《河北教育》 、 《河北教研》 等。

 一本好书在手, 一切烦恼都抛于脑后。

 每当读过一本好书, 总是希望有人与我分享。

 第二天到单位没 课时, 我们评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学价值, 论柯林斯的成名之作《白衣女人》 , 析《红与黑》 在文学上的地 位, 各抒已见, 侃侃而谈, 神采飞扬。

 古语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但我读书既不求黄金屋, 也不为颜如玉, 我求的是知识,用它来开拓我的视野, 武装我的头脑, 充实我的精神世界。

 在书中我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答案, 在书中看到了 人间的欢乐与苦难, 在书中窥测到人的崇高与卑劣……我爱书, 正是因为它早已成为我的知已。

 写作, 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思维的方式, 也是一种提升思想的过程。

 于是闲暇时就写上一点随感、 读后感的, 偶尔也会吟上几句诗。

 我喜欢上网, 网络世界, 无奇不有。

 我利用网络查找教学资料, 学习资料。

 并在网上学得很多电脑知识, 最近又在网上建立了跟自己教学相关的个人主页, 这样就能跟全国各地的朋友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与心得, 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

 我觉得, 我们是 21 世纪的主人, 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驾驭这个世纪, 网络已占去了我三分之一的时间, 我与它结下了 不解之缘。

 电脑网络丰富了我的生活, 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它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说话稿 03 号] 我尊敬的人

  在我的心中, 值得尊敬的人很多。

 但是, 最让我尊敬的人是我的父亲。

 父亲的一生很辛苦。

 他兄弟姐妹很多。

 他是老大。

 在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担起了照顾弟妹的担子。

 每当春天来临, 衣衫褴褛的父亲便拖上弟弟妹妹去捋榆钱叶子、 挖苦菜, 只有这样, 全家才能吃上一顿饱饭。

 家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了 养家糊口, 十五岁那年, 父亲便只身闯东北, 走上一条艰难的路程。

 每当说起这些, 父亲的声音如泣如诉, 眼里总是噙着泪花。

 在我幼年的印象中, 父亲就象是一座山, 用

  他高而瘦的身体默默地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父亲长得瘦, 便却是庄稼地里的好手。

 地里无论什么活, 样样拿得起。

 人见人夸。

 至今, 我还记得他干活的那一幕幕:

 骄阳下, 父亲正在扬场, 汗水象断线的珠子摔在滚烫的地上:

 父亲的手中握着木锨, 象机器人一样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 亮亮的麦粒听话在地落到一边„„„月光下, 父亲正在编筐, 那佝偻

  的身影如座雕像刻在我的心上。

 “没有花香, 没有树高„„” 每当听到这首歌, 我就想到我的父亲, 父亲就如一颗无名的小草, 默默地

  为我们的家奉献着他的一切。

 *****************************

  在我的世界里, 令我尊敬的人有许多, 但是令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已经是 40 多岁的人

  了, 她中等身材齐肩的头发, 衣服干净整洁, 笑起来很慈祥。

 自我呱呱坠地以来, 母亲就用心地呵护着我, 母亲尝尽辛酸苦辣挑起养育我的担子, 从没有半句怨言。

 母亲是伟大的。

 当我生病的时候, 着急的不是我本人, 而是亲爱的母亲, 她会终日守在病床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做我爱吃的饭菜; 讲我喜爱听的故事, 鼓励我与病魔作战。

 当我痊愈时, 母亲也消瘦了 , 啊!

 母

  亲是我生病时最亲, 最关怀我的“护士” !

 当我做错事的时候, 母亲便会用她那明亮的双眼盯着我, 使我不敢正视她, 因为我明白, 母亲这样看着

  我, 是在告诉我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啊!

 妈妈的眼睛是对我忠实的警告。

 当我失败的时候, 是母亲以一双温暖的手将我从失败的魔掌中扶起来, 鼓励我继续努力, 不可灰心。

 所

  以, 我做事不曾半途而废, 也从不因失败而气馁过, 因为母亲曾教我失败是成功之母。

 当我成功的时候, 母亲便会教导我不可骄傲, 要我再接再厉, 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这样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所以我不曾为一点小成就而骄傲, 因为母亲曾教我自满是成功的

  敌人。

 当临出门上学的时候, 母亲总叮嘱我过马路要小心, 上课不可心不在焉, 学习要认真,母亲的教导是我

  一生的座右铭。

 我的妈妈虽然平凡可是令我尊敬。

 [说话稿 04 号] 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

 我们身边的动物不计其数, 有人喜欢温顺的小羊, 有人喜爱可爱的白兔, 有人着迷机灵的猴子, 也有人被那高贵的孔雀所吸引。

 而我却喜爱那不被人们所关注、 默默无闻为人类做贡献的动物——猫头鹰。

 猫头鹰, 是一种有趣的动物。

 顾名思义, 它的头长得像猫,而身体却像一只大老鹰, 两者相结合, 就成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猫头鹰。

 我觉得, 猫和猫头鹰就像一对亲密的兄弟。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瞧啊。

 这性格多变的猫成天就是在白天睡大觉, 而只在晚上开工, 上夜班。

 因此常常有人把它们看成是懒惰的动物。

 猫头鹰不正也是这样的吗? 猫头鹰一日三餐的主食不就是田鼠们嘛, 而猫它也被人们称为是捕鼠能手, 不是吗? 可是它们两者相比之下你有没有觉得猫头鹰的精神更可贵, 更值得人们去赞叹呢!因为它不向人类索取任何报酬和好处。

 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 相比之下我有觉得我们人类又是多么的渺小, 多么的微不足道啊!

 这是我喜欢猫头鹰的另一个原因。

 猫头鹰它有趣、 可爱, 不光是我赞赏它, 它更是农民伯伯们的宠儿。

 真希望人们能够爱护和珍惜它。

 ********************************************

  我喜爱茉莉花, 它开的花是白色的, 像一朵雪花, 像婴儿的皮肤, 十分好看。

 它只在夏天开花, 而且是在夜晚, 放出香气。

 它的花可以用来泡茶, 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一朵朵花飘浮在茶杯的表面, 像一个个争食的生物。

 你夏天跑累了, 喝一口用茉莉沏得茶, 你浑身立刻觉得轻松了很多。

 它可以使茶叶清香无比, 使人身心凉爽, 恐怕只有你在平静下来的时候, 才可以真正得品尝到其中的美味。

 记得有一次, 我们在学校比赛 1200 米的长跑, 我一开始, 去得时候, 我喝了 一杯用茉莉沏得茶, 身体又轻松又平静, 感到没有一点疲惫。

 到了 比赛场, 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开始了, 我跑了起来, 我一看他们这么慢啊, 松了一口气, 渐渐得他们赶了上来。

 我一看还有二三百米的路程, 我用力冲刺了起来。

 没想到那杯茶给了我这么大的力量, 在我落后的情况下, 居然拿了第一名。

 真要感谢它。

 曾经有那么一个夜晚。

 我和朋友在院子里喝茶, 朋友茶杯中茉莉的清香, 伴着湿热得夏风吹来。

 那时我正好感冒了 , 茉莉花的香味吹进我的鼻孔, 我突然觉得被强烈得刺激了一下。

 到了明天, 我的感冒一下着好了 , 我发现被自己喜爱的事物刺激一下, 会对自己的身体好很多。

 朋友认真得说, 要在房间里摆放一盆茉莉花会对身体有好处。

 但是很不幸, 养了 一个月左右, 花却都死了 , 我很伤心。

 后来在书上了解到了茉莉花习性, 用心栽培, 家里的茉莉花长得非常地好, 因此一年四季家里的茉莉花常盛开。

 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灵魂像那洁白的花儿一样, 永远纯洁!

 5 童年的记忆

  每当看着活泼可爱、 天真无邪的小孩从我身边蹦蹦跳跳经过时, 总会勾起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坐滑梯, 那时, 又怕坐又想坐, 那个矛盾的心情可真让我难忘。

 那是我读幼儿园时, 我们的班主任是张老师, 生活老师是沈老师, 在教室旁边有一座一层楼

 高的木板滑梯, 我们排着队来到滑梯下面, 小伙伴们都高兴地拍起手来, 可是我心里很紧张, 因为我是第一次坐滑梯, 觉得有点害怕, 张老师让我们逐个儿走上滑梯, 沈老师在下面护接我们, 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滑梯, 只有我一个人静立不动, 看着他们上上下下。

 张老师发现了我一直都没有上去, 便走过来对我说:

 “小薇, 怎么了? 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一起滑梯呢? ” 我望了 望张教师, 吞吞吐吐地说:

 “我, 我怕, 不会滑” 。

 张老师对我说:

 “ 没有什么好怕的, 来, 上去, 慢慢滑下来, 我让沈老师接你。

 ” 我当时又急又怕, 又想上去试试, 可心理怎么都不踏实, 像揣着一只小白兔, 蹦蹦地跳着。

 不过我还是决定试一试, 我一步一步地顺着梯子登上了 梯顶, 坐下来准备往下滑, 我一下子看到离地面这么高, 心里一慌, 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时沈老师拍了 拍手, 示意我滑下去, 我看到沈老师鼓励的眼光, 便壮着胆, 鼓起勇气, 向下面滑, 这时, 好像有什么力量拉我似的, 一下子便飞快地滑了下去, 我心理又害怕又紧张, 双眼闭着等待将要发生的事, 就在这个时候一双稳而有力的手接住了 我, 我睁眼一看, 原来沈老师接住了 我, 她对我说:

 “滑的时候要用两手扶栏杆, 不要太快” , 她温柔的眼光好像一股春风一直吹进了我的心, 我又上去, 滑了一次, 这次我不怕了, 而且很稳当地滑了下来, 沈老师和张老师都表扬了我, 我继续地滑了 一次又一次, 跟小伙伴们一起轻松地滑, 我高兴极了 , 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滑滑梯。

 还有一年过年的时候, 和小伙伴一起玩那种往地上用力一扔就会自动炸裂而且还会发出响声的鞭炮。

 记得那时, 我们对那种响声还是比较害怕的, 往地上一扔, 我们就会赶紧捂上自己的耳朵。

 我们也不知它的炸伤力有多危险, 只知道不能扔在自己的脚边。

 那种小东西一盒大概有 20 个, 由于我舍不得一次把它扔完, 扔了一半后就把剩余的直接装在了衣服的小口袋里。

 不幸的事偏偏发生了 , 我不小心撞在了门框上, 就在那时, 一声剧响使我吓呆了 , 等我回过神来, 才闻见一股焦味。

 原来自己口袋里的炮由于挤压而炸裂了。

 我好害怕, 连忙脱下衣服。

 由于冬天穿的比较厚实, 我除了惊吓之外, 身体没受到其他伤害,只是我的衣服口袋破了, 而且还有一圈黄的烧焦的痕迹。

 真是好险哪。

 从此以后, 我再也没赶碰那个东西。

 这就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至今, 我仍然记忆犹新。

 6我喜爱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职业, 有的人喜爱当警察, 有的人喜爱当科学家。而我在不同的阶段喜爱着不同的职业。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愿望, 就是长大后考上师范院校, 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喜爱教师这个职业有几个原因:

 首先, 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崇高也很神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那就意味着是塑造人类的思想、 建设人类的精神世界, 是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是精神花园里的园丁。

 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对教师最贴切的描述。

 其次, 当教师能有许多的业余时间, 我可以做好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

 每年有寒假与暑假两个假期, 每周还有两天休息, 我不仅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 回顾或总结, 还能安排外出旅游或者是逛街看电影。

 此外, 教师这个职业很稳定, 比较适合女孩子。

 因此, 所以我从小就暗暗地对自己说, 长大后要当一名教师。

 可是到了 中学, 我喜爱的职业发生了改变, 我梦想做一名律师, 一是因为表姐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 我很羡慕; 二...

篇三: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教材定位】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 4 课的第二篇课文,记述了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他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课文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线索,从一件件小事,真实的刻画了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研读这篇课文时,我们要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并从所记录的事件当中概括出中心人物的核心品质,关照文本对当下的现实意义。同时,要着重把握文章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素养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张秉贵的形象特点。

 2.初步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学习文章细节描写的手法。

 3.感悟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的精神,并思考学习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 难 点】

 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劳动模范,看看他在平凡中展现的伟大。请看《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二、知人论世

 1 1. . 了解作者 — 林为民

 林为民,1942 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 18 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2. 走近中心人物- -- - 张秉贵

 张秉贵(1918—1987),原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

  着每一个顾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57 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 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 年,张秉贵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3 3. . 了解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张秉贵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4 4. . 了解人物通讯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一般来说,人物通讯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它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这里的新闻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类人。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主体,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5. 解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一标题意蕴丰富,含意深刻。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似火,市民被他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内在含意是歌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们火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的精神。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 明确字音

 嗬.(hē)

 嘱.咐(zhǔ)

 亲昵.(nì)

  凌.辱(líng)

 2.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心神不定:指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心烦意乱,十分担心忧虑的样子。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14 段):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第二部分(15-18 段):张秉贵思想认识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19-20 段):张秉贵精神品格的影响。

 【思考 2】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明确

  文章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上,采用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

 四、文本研究

 【思考 1】本文主要抓住张秉贵的那几个方面来写?为什么选取这几个方面来写? 明确

  工作上——练就“一抓准”的过硬本领;

 态度上——为人真诚,看他的工作成了许多人的享受; 思想上——心中有一团火,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因为人物通讯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来报道,而本文选取的这几个方面都是张秉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同时可以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他。

 【思考 2】理解文章内容 ①如何理解张秉贵说的话: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的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明确

  采用类比的修辞方法,非常形象地说明在岗位上应该精神抖擞,始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售货员,全神贯注地为人民服务。后文也讲到当自己的女儿有病时,送进医院,也不忘记上班,而且做到了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

 ②文章的第 15 段和 16 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 明确

 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

  ③他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一下“一团火”的含义? 明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

 ④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一团火”式的服务态度是不是不需要了? 明确

  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但那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应该一直传承至今,张秉贵式“一团火”精神从未熄灭,如今愈发明亮。这份精神的背后,是张秉贵也是我们对党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是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期盼。

 【思考 3】试概括张秉贵的性格品质,并做简要分析。

 明确

 ①耐心细致、周到体贴,如: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②观察细致、乐于助人,如: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③热情大度、随和亲切,如: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④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如: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 ⑤自我反省、不断成长,如:张秉贵光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 ⑥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如: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却因收到女顾客的水果感慨不已; ⑦主动求知、严于律己,如: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

 【思考 4】鉴赏下面语句,把握正侧面描写的手法 ①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明确

  通过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的态度。

 ②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明确

  通过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表现了他在工作中的细心贴心耐心,更写出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③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 明确

  通过“拿”“放”“又拿”“塞”“捆”“嘱咐”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心思细腻,办事认真的形象。

 ④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 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

 明确

  通过张秉贵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成长过程和思想的成熟。

  ⑤文章的最后两段。

 明确

 通过广大顾客对张秉贵的爱戴和尊敬,侧面烘托他的精神品格的高尚。

 【思考 5】张秉贵工作态度能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

 明确

  (1)一个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完善着自己的工作技能与服务方式。满足每一位顾客。他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他真诚服务的工作精神却永远的激励着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2)他珍惜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工作为自豪,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重复的也都是同样的工作。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感觉工作是枯燥的。我们应该从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工作的乐趣,为服务对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张秉贵在工作中的热情与服务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跟随前人的脚步。在自己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之路。对自己的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踏实肯干,在工作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思考 6】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

  ①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②线索明确,层次清晰。“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③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④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和对比、烘托等侧面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的立体和真实。

 五、技巧点拨 — 通讯语言的通俗美

 【任务引导】本篇通讯的语言通俗易懂,而朴实的语言才有美感,也就是通俗美。通俗并不等于肤浅,是因为它把高深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能够打动读者,增强亲和力。那么,怎样使通讯写作语言达到“通俗美”呢? 【技巧点拨】

 ①运用惯用语 适当运用惯用语能够增强通讯的可读性。像把工作互相推诿说成是“踢皮球”“扯皮”,把迎奉上司说成是“拍马屁”,把工作辞退说成是“炒鱿鱼”,把官升的快说成是“坐直升飞机”,把内部不团结说

  成是“窝里斗”等这样的惯用语,都能形象生动地表达文章主题。

 ②引用俗语和谚语

  俗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大多反映了人民的心愿,记录了社会生活和人生经历,言简意赅,道理深刻。如果在通讯写作中恰当引用,就会使通讯产生美感。

 ③穿插歇后语

  文章中穿插使用几条歇后语,其“通俗美”更是活灵活现。因为它包含了群众的智慧。当然,歇后语在通讯中穿插运用,也要讲究场合,不同的场合适应不同的歇后语,才能使通讯生辉。

 【对点练习】请运用上面所学的一种方式构思一篇短文,不少于 300 字。

 示例:

 歇后语妈妈

  我的妈妈就像一本歇后语大全。

 一天,我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是我老是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水果,一会儿上厕所。妈妈看见了,批评我说:“你这耐性,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啊!”我立即认真地看了起来。可是书上有许多我不懂的地方,我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妈妈都耐心地回答了。我还想继续问,妈妈打趣道:“孩子,你真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呀!”

 母亲节那天,我早早起床,来到厨房,做起了煎蛋。煎蛋做好了,我端着盘子来到妈妈床边:“母后大人快起床吧,儿臣给您做了香喷喷的早点呢!”妈妈揉揉眼睛,整理了一下头发说:“哎哟!这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呀!”我说:“妈妈您看这鸡蛋,外焦里嫩的,肯定比您做的好吃。”妈妈笑笑:“你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嘟着嘴:“我怎么自夸了?我还会下面条呢!”妈妈点着我的小鼻子说:“我还不了解你?就是程咬金的斧子——就这三下子。”

 你说我这妈妈,哪来那么多的歇后语啊!

 六、明晰主旨

 本文通过叙写“劳模”张秉贵的日常工作,赞美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七、拓展阅读

 给张秉贵留了一条缝 张秉贵,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却是一个不凡的劳动英雄。张秉贵一九八七年因病去世,为纪念他,全国总工会、商业部和北京市委,在王府井大街北京市百货大楼门前广场,为他造起一尊塑像,他在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店”的大商场,服务了三十二年。

  在寸土寸金、各色店铺鳞次栉比的王府井大街,百货大楼正门广场,称得上宽阔敞亮。张秉贵塑像位

  置,因距楼体较近,其前方开阔地面,不但可供人来人往,还能方便人们在各个角度瞻仰塑像。我心里,那广场几乎可称一块“圣地...

篇四: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平凡老师的感人事迹!

 “爱心感动莲城”模范教师

 万物为什么生长?天地为什么不荒?那是因为生命有了珍爱的力量,那是因为生命有了珍爱的阳光。每一段生命都是一段挣扎奋斗的路。为师者,我们要把爱的种子根植心底,让呵护在空中飞扬,让生命在阳光中生长 ……

  ----- 题记

 初读唐军老师,没有亮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们依然会有一种感动,为那平实中的温暖,为那平淡中的坚守,为那平和中的智慧,更为她那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爱。她的可贵,正是缘于真实而宽厚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坚定而执著地追寻着做教师的幸福!十六年的岁月里,她赢得了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得到了极佳的口碑。在他们的眼里,唐老师就是一面令人向往的“旗帜”。很多家长舍弃了名校来到韶西,就是奔着唐老师来的,就像家长戴建良(湘潭十位杰出企业家之一)说的:“我的家离韶西学校很远,我的孩子却在韶西学校,因为唐老师是一位最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好老师,孩子交到她的手里,我就放心了。”对唐老师而言,这种职业的幸福感足以温暖她的一生!

  师爱,让绝症的孩子创造生命的奇迹

 在唐老师的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叫吴家骏,一生下就被确诊为血友病,血液里缺少凝血因子,这是一种比白血病更为可怕的疾病,因为目前它无药可救,要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碰撞,避免流

 血。如果孩子出现大面积的流血不止,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的足迹遍及全国,最后上海的专家告诉父母,目前国内这种病例的孩子最长寿命仅为 10 岁,希望孩子能创造奇迹,打破记录,为医治争取时间。

 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唐老师就深感这份生命的沉重,她和孩子的父母并肩作战,一起为创造生命奇迹而努力着。于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到他的身体,课桌上、墙壁上,有她精心的小卡片:“家骏,小心一点,慢一点!”教室空间小,孩子又好动,看到小伙伴在玩游戏时,他也要参与其中,这样碰撞就很难避免,摔伤了怎么办?唐老师提议:让他学相对较静的围棋,并找人课间陪他!家骏很是高兴,现在的他,获得了湘潭市小学业余围棋比赛第一名的骄人战绩。

 担任家骏班主任五年以来,她一直把安全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一走进教室,眼睛必定会第一个搜索他的身影,提醒他注意保护好自己,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她不厌其烦地走进每一间教室,告诉每一个孩子:家骏不是瓷娃娃,但他很怕碰撞。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骏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比方说:写字时,手与桌子摩擦,他的手上便会出现血包,血包越来越大。看到这些,唐老师从家里拿了两块薄棉垫,垫在桌椅上,孩子兴奋不已。为了更细致地照顾到孩子,唐老师几乎每周都要和家长进行交流,谈谈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家骏的妈妈多次说道:“家骏有福气,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妈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家骏发病时,需要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短时一两天,最长的可达三个星期。在这段寂寞的日子里,他特别想念老师和同学,唐老师总会记得打电话告诉他学校发

 生的新鲜事,最近学了哪些内容,告诉他大家很想念他。家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他有许多朋友,唐老师经常会带着这些朋友去看望他。每逢节日,家骏总能收到很多贺片和礼物。大年三十,唐老师一定会记得为他送上最诚挚的祝福。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从小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有一次爱心捐款,他就从自己的零花钱里拿出50 元。

 唐老师跟家人和同事讲吴家骏的故事时,总是一脸的幸福与骄傲。多年来,她坚持为孩子写成长日记——《生命的阳光》,准备小学毕业的那天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在日记里,她满怀深情地写道:

  “ 2006 年 1 月 21 日,今天是期考的日子,你来到了学校。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有两个星期没有看到你了。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你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嘴唇没有血色,老师很紧张,问了好几次:能坚持吗?还继续考下去吗?每次,你都坚定地点了点头。快要交卷时,你突然吐了,吐得满桌都是,老师的衣服、鞋子上也到处都有。(因为我担心你,所以一直站在了你的身边。)爸爸满脸愧疚地说对不起。我不由分说,看病要紧。你走后,我耐心地清理好你的试卷,我没有丢掉,虽然它已经很脏了,我知道你今天带病来参加考试,不就是想向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吗?老师能读懂这份试卷的分量,又怎么舍得丢掉呢?”

 “ 2006 年 12 月 26 日,今天的天气很冷,老师穿着厚厚的棉衣还觉得寒风刺骨。可你今天只穿了一件薄外衣,不用说,我知道今天你又冰敷了。每次哪个关节疼痛,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冰敷。一年中,你有一大半的时间与冰为伴。冰是医用冰块,厚达三四厘米,因为冰

 块太厚太沉,你只能穿上很大的薄外套。我用手摸了摸冰块,手马上条件反射般地往后缩,一股寒意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孩子,我多心疼啊!可你却一脸的高兴,你高兴的是又见到老师和同学们。在日记里,你多次写道:每天我最快乐的事是见到唐老师,听她亲热地叫我家骏,就像叫自己的孩子一样。”

 最难忘的就是 2007 年 3 月 15 日,家骏 10 岁了。三十二班举行了一次热闹的生日 party ,每个人都送上了生日贺卡和礼物,还有一个大蛋糕。唐老师送给他一套《中外名人故事系列》,希望孩子以他们为榜样,成就自己的梦想。大家许下了下一个“十年之约”,等家骏 20 岁时,大家再一起为他庆祝。生日会上,唐老师难掩心中激动之情,望着快乐自信、朝气蓬勃的家骏(他的网名就叫“快乐王子”),再想想教授说的最长寿命,真是感慨啊!现在的他已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打破了生命的记录。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的战役中首战告捷。多年的病痛煎熬,他的身体已脆弱不堪,凝血因子只有常人的 3% ,但他依然充满生命的激情。品学兼优的他,去年参加了全国百佳少年的评选。他要让每一个人看到,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是能与命运抗衡的,这种力量就是——爱,唐老师用她无私宽厚的爱为孩子的生命保驾护航!

 师爱,让智力有障碍的孩子留住尊严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信任和赞美,需要温情和呵护。为师者要让每一个孩子怀着希望前行,为他们打造一片无雨的天空。

 八年前,唐老师认识了一位智力有障碍的插班生小江,小江的入学考试成绩仅为 4 分,整张试卷上只写对“大、水、火、人”几个字。虽然孩子户口属于学校的服务区范围,但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接收这样的学生。当校长找到唐老师时,她只说了一句:“能不能教好,我试试看吧。”说完便为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小江在全校都有名,因为他长得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脑袋较尖,眼睛斜视,眼距很宽。一张大嘴常常张开着,口水、鼻涕经常挂在脸上,见了他,同学们都躲得远远的。这孩子十分好动,上课时,没有一刻是坐得住的,经常躲在桌下,一双小手像黑炭。唐老师先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入手,她把孩子带到水龙头下,手把手地教孩子怎样洗手:冲湿手、擦肥皂、相互按搓……边洗边夸小江是个爱讲卫生的好孩子。手儿洗干净了,孩子快活了。小江一年四季流着鼻涕,她就用纸巾给擦干净,就当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天气冷了,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经常不穿袜子,或者衣服穿反了,她就像妈妈一样,总是为孩子的生活操心着。慢慢地,小江变干净了,孩子们也愿意和他玩了。为了让小江真正融入到集体中来,她向大家宣布:小江是她的干儿子,希望大家给他更多的帮助。下课后,她带领小江和大家一起做游戏,鼓励小江与他人交往;课堂上,她制造机会让小江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口才;选小助手时,她把关灯的“重任”郑重其事地交给小江,让他感受到作为集体一员的重要性。

 在学习方面,唐老师付出的就更多了。因为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学习的指导,无异乎是在考验这个老师的耐心和韧性。有一次教生字“绿”时,她先从直观颜色入手,再用语言提示,帮助他回忆生字的

 笔画顺序,再手把手地教他书写,整整花了一节课。有人说:“这样的学生,教了不还是白教。”她只是淡然一笑,说:“教,总比不教要强。放弃一个孩子,就意味着放弃一个家庭的梦想。”五个学期下来,这个孩子在最后一次毕业考试时终于考到了 60 分。

 小江有一个哥哥,聪明活泼,父母以他为荣,而对于小江,父母觉得孩子处处不如别人,脸上没面子,心里便多了一份怨气和失落,这种消极的心理必定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唐老师是一个善于走进家长内心世界的老师,她将心比心,耐心地开导。开家长座谈会时,她极力表扬小江的点滴进步,肯定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渐渐的,家长感动于老师的付出,也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爱是什么?爱就是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孩子。”在唐老师眼里,孩子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重要,她用全部能量小心呵护着孩子的自尊,她总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学好的,能学好的孩子,她努力创造机会,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佳的我”,赢得尊严。

 师爱,让心灵脆弱的孩子重塑自信

 “打开你的心窗,甩掉你的烦恼,拿出你的自信。”这句话就写在唐老师班的版报上。她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活泼、有激情。这与她的快乐教育、自信教育是分不开的。

 韶西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有很多流动的农民工子弟。这些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灵敏感、脆弱,与人交往谨慎,不太合群。而父母又忙于生计,缺乏引导及疏通,孩子的心灵更容易留下阴影,而唐老师每年都要接触到几个农民工子弟,细心的唐老师特意为班上的农民工子弟建立了《心理辅导档案》。在档案中,她详细地记录每一个

 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了给农民工子弟的孩子生活上更多的关怀,她组织孩子开展“爱心活动”,发挥群体的力量,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情感。同时讲述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还让农民工子弟多为父母分忧,做到自立、自强。

  “唐老师是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的老师。”熟悉她的人都会这么说。在她眼里,学生的情绪是不是愉快,情感是不是丰富,性格是不是开朗,意志是不是坚强,这些是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事情。所以,常年以来,她都在担任“心理保健师”的角色。学生小琛是一个学习成绩好,有号召力,但有时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担任学习委员。语文、数学课他比较“规矩”,可是音乐、美术课上,他却成了“自由电子”。这不,又把音乐老师气坏了。唐老师找他谈话,刚问一句:“作为班干部,你怎么带头闹呢?”他脸红脖子粗,顶撞起来:“哼,音乐老师不公平,好多人说小话,他为什么只说我?偏心!”说完便要冲出办公室。唐老师一把拉住他,请他喝杯水,幽默地说:“又是唱歌,又是说话的,嗓子干了吧。”看他火气小了,唐老师跟他做耐心的疏导工作:点名也好,检讨也好,老师都是为了严肃纪律,如果听之任之,课就上不成了;有错认罚,男子汉要敢作敢当,宽容坦荡,假如你揭发我,我揭发你,班上就乱套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道,比公道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坚强、大度的心。唐老师的一席话,说得小琛心服口服地走到音乐老师面前表明态度去了。

 “父母离婚了,怎么办?”“和朋友闹矛盾了”“

 受人欺负以后”“考试考砸了,不敢面对父母”

 ……每次发现有这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唐老师都会找他们谈话。她总是摸着学生的头,心平气和地

 说:“孩子,我想和你谈谈,行吗?”“孩子,我能帮你什么忙呢?”“孩子”,一个多么温馨、亲切的称谓,在她的眼中没有硬生生的“学生”一词,她的心中只有“孩子”,她不是以教师、班主任的身份来管理学生,而是以为人之母的心态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让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慈母对孩子的那份牵肠挂肚,这就像马克思·范梅兰的那个经典描述:“教师最好的角色,就是对父母的替代。”而唐老师的实践不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吗?

 师爱,让有才情的孩子生命飞扬

 “教孩子六年,就要想到孩子今后的六十年。”对于有才情的优秀学生,唐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关注,施行“扬长教育”。课余,她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感受文化的丰润、博大和深远,让书籍充盈着学生的心灵,为孩子们的生命润色。

 唐老师还是一位非常注重教育细节且充满生活激情的人。在她的教室里,有孩子们喜欢的“阳光书屋”,有可以倾听心事的“心灵角落”,有感动于生活的“生命墙”,有赏心悦目的花花草草。有的是孩子们乐在其中的“道德银行”中的“道德储蓄”,有的是将“捡垃圾”看作“捡快乐”的阳光德育理念。她努力给优秀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中成长,而这种不可捉摸的巨大的心灵力量又激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她和学生一起成立网上博客群,她指导赵铭等多名同学参加“世界华人作文大赛”,有 3 人获奖,自己也被授予了优秀辅导员奖。涂扬同学在“道路安全”征文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有 6 位学生在省级刊物《小学生导刊》上发表了作品,3 人在《湘潭日报》上发

 表文章,邓伟杭的图文两件作品发表在《海南特区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获区一等奖.陈思危同学参加《小溪流》杂志社夏令营活动,获征文二等奖。学生的文艺节目参加了 2007 年“湘潭春节联欢晚会”的录播。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经视台“智慧家庭”节目的录制,并荣获大奖。

 师爱,让学生心中的爱意得到升华

 师生之爱,同学之爱,都不仅仅止于班级内容,而应该有爱的扩展和升华。这种爱的扩展,是对周围其他人的爱——同学、邻居,以及一切素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爱的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2003 年,为六年级 24 班身患重病的大哥哥献爱心,唐老师班上的孩子们踊跃参加,纷纷拿出了自己平时舍不得花的零花钱,所捐金额为全校第一;每年的重阳节,孩子们会有组织地看望一些老人,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利用废书、旧本子等资源,把变卖后的钱积攒下来,为班上的贫困同学购买学习用品;今年的 10 月,宾子健同学拾到贵重手机...

篇五: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观后感 杜集中学

 卜吕

 看完《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作为教师反思我们自己,觉得我们应该有许多细节需要改进,需要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当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时,我们不能理解为幼儿偷懒,不用心,而应该理解为教师安排的任务不合适或者工作没有到位。实际上也确实有个别幼儿是偷懒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把问题归因于教师,教师就要不断地了解幼儿、鼓励幼儿、唤醒幼儿、帮助幼儿,这样的爱,幼儿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教育过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与此同时,教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幼儿很认真,充满朝气,一有机会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声嚷嚷,并且相互“传染”,这时,有的老师会先表扬一些较好的,然后批评甚至训斥一两个“闹”的最凶的,像我就会说“请大家安静下来”;或板着脸不说话。然而,过不了多久时间他们就会忘记教师的“教育”,逮到机会又“故态复萌”,教师只好又以类似的手段恢复秩序。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认为这是幼儿精力十分

 充沛,并且把幼儿的这种“生命活力”引导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要求、批评、威胁等。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是选择满足教师的需要而是选择满足幼儿需要的教学。这时,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不同的幼儿、不同的篇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课堂氛围,让幼儿觉得上课就好像在做游戏一样,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本领。从而,通过这一过程,使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幼儿是活的精灵,他们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他人的尊重,作为与幼儿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师,我们要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重视幼儿的感受、需要,并且要让幼儿感受到这一点,这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同样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这视频带给我的是——转换思维,努力做一位让人满意的教师。

篇六: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读《平凡的 世界 》有感 5 篇 篇 与收 集 《 如果我当 教师 》读后感 感 5 篇 篇集 合集

 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5 篇

 【篇一】

 《平凡的世界》——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是路遥,他出生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于 1973 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平凡的世界》是他在 1991 年完成的,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坚韧的毅力,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在痛苦和磨砺中,他形成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对苦难的克服,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当我看到还在上中学的孙少平只能吃“黒馍馍”时,不经感到震撼!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大冰箱里塞满了鸡鸭鱼肉、酸奶等等。这些,可是孙少平几乎没吃过的东西啊!想想吧!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有着这平凡的感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不断地战胜自我,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感谢路遥带给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

 【篇二】

 几年前,无意间在一个友人的书架上看见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平凡的世界》,好特殊的名字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听友人讲这本书就说了四个字——值得一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一只没有机会翻开这本书,虽然几个月前,花了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这本书,也因为一些考试什么的,一只没有机会翻开。

 一个多月前,终于顺利从学校毕业了,因为一些事情就没有急着找工作,才终于翻开了这本书。近 800 页的书,花了我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它。不愧是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 路遥《平凡的世界》10 年的内容,让我一个月看完了,在这一个月里,我随着主人公的生活变化,我的心情也在变化。曾多时,看过了不知道多少本书,也没有让我流下这同情的泪水。进一个月,看了这《平凡的世界》,让我哭过多少次,我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为了生活,为了将来,人真的身不由己!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路遥的这句话说的非常的经典,没有真实的经历,怎么可能创造如此感人的作品。对了,应该说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在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和一个人可能有家庭条件的区别,但孩子们本身的差别并不明显。可一旦长大了,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会有多大的差别呀,有点甚至是天壤之别!”这句话说的多么的有道理啊!放眼今天的社会,什么官二代,什么富二代等等,我们和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已经不同了,他们的道路是平坦的,而我们则是弯曲的,就如那抛物线一样,转了一个好大的弯,才有可能走向正轨。就拿今天的建筑市场来讲,一切的实习、工作前提,是钱与关系。会不会不要紧,只要有钱有关系,什么都好说! 悲夫!无数千里马埋没在这可怜的世界中,空有日行千里,纵然伯乐不存! 当我看到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在最底层的拼搏时,让我同情,让我感叹!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而没有勇气去追求那份幸福,让我伤心,家庭的差距也破坏了那本是幸福的恋人。最后选择有不同的生活。后来孙少安变成了老板,手里有了钱,他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贪用,而是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把村里的破学校修好了,失去了一部分小财,留下了一世的美名。这让想起了我在学校时的一位老师,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资助贫困的学生上学,这是

 何等的美德啊!可当今的富豪如此之多,又有几人如此?不过是享受那奢华的生活罢了! 不管怎么说,《平凡的世界》真的是——值得一看!虽然写的是 1985 年之前的事情,但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是那么的相似。以后若有机会,可再而观之! 那是心灵的真实写照! 【篇三】

  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与喧嚣的繁华闹市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与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因为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以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反思当今社会那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实在是惭愧。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这些人实在令人痛心。一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轻视生命,丝毫经不起生活的小小考验,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实在可悲。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那种自立自强,奋斗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后,以路遥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篇四】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

 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

 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当我费力的打开第一页的时候,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玲玲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 10 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让我大览宏图。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

 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

 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收集 感 《如果 我当教 师》读 后感 5 篇

 【篇一】

 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地工作。文中说:我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

 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即使感情冲动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叶老的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为以往一些过急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比如:当我检查到学生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讲课讲得津津有味而发现学生坐着没精打采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作业错误连篇、写字乱画的时候……我会气不打一处来,会说出不文明的话,会情不自禁地做出不文雅的举动……我虽然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应该的、错误的、甚至是……但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呢?是恨之深?还是爱之切?…… 叶老的话,我反复阅读,反复思考,我深深感悟到:

 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没有把讨厌的、惹人心烦的、愚蠢的、肮脏的小家伙,小魔王视为“小朋友”,虽然我往日里也常常称孩子们为“小朋友”,但我的“小朋友”与叶老说的“小朋友”含义不一样,我的只挂嘴边,没有深入我心,而叶老的充满了对孩子的爱。

 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去剖析、去寻找孩子们顽皮、愚笨的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比如:家庭作业没完成,我

 问过为什么了吗?要是问了,要是孩子的回答是昨晚病了,我还会有气吗?还会冲动吗? 可见:工作上的细心、态度上的耐心、来至于对孩子的爱心。因此,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到:“三心”育人,滋润孩子心田。

 【篇二】

 平实的语言,谈话似的娓娓道来,短短六页文字,囊括师德真谛。从中看出为师者的理想,也再现陶行知先生宽广胸襟。可以领会,可以借鉴,可是楷模,一...

篇七: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说精读」刘心武:《班主任》

 编者寄语

 文革结束后不久刘心武发表了小说《班主任》。他用他的创作实践打破了“文革”一系列文艺禁区。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思想的挖掘,从人物关系的新表现到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的形成,都给小说创作开拓了新思路。在小说里,作者着力刻画了谢慧敏、宋宝琦等思想精神上受到了严重创伤的青年一代典型人物形象。作者以及其深刻的笔调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孩子”的呼声。虽然小说还存在若干不成熟,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伤痕文学”作品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今天,我们截取小说的一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特定时代背景下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揭示深刻社会问题的。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班主任

  刘心武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我想,你肯定不愿意,甚至会嗔怪我何以提出这么一个荒唐的问题。(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小流氓是否有人愿意和他相处。设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但是,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着高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换一种方式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张老师并不以

 为古怪荒唐。他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认识认识他……”(承接上文。张老师愿意认识小流氓?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极其严肃”“断然”,为下文张老师与小流氓宋宝琦的接触做铺垫。)

  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日子,公安局从拘留所把小流氓宋宝琦放了出来。他是因为卷进了一次集体犯罪活动被拘留的。在审讯过程中,他作了较为彻底的坦白交代,并且揭发检举了首犯的关键罪行。因此,公安局根据他犯罪情节较轻而坦白揭发较好,加上还不足十六岁——将他教育释放了。他的父母感到再也难在老邻居们面前抛头露面,便通过换房的办法搬了家,恰好搬到光明中学附近。根据这几年实行的“就近入学”办法,他父母来申请将宋宝琦转入光明中学上学。他该上高三,而高三(3)班又恰好有空位子,再加上张老师有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又是这个年级班主任里唯一的党员。因此,经过党支部研究,接受了宋宝琦的转学要求,并且由老曹直接找到张老师,直截了当地摆出情况,问他说:“怎么样?你把宋宝琦收下吧。”(“文革”结束不久,中国教育既充满希望又存在许多问题,百废待兴的情况,张俊石老师和他的同事,肩负起改造不良青年的社会重任。此处为插叙。介绍宋宝琦犯罪的经历,到光明中学上学的缘由,学校找到张老师的原因,侧面烘托张老师的社会责任感。张老师能接受吗?引出下文情节。)

 正像你所知道的那样,张老师思忖的目光刚同老曹那饱含期待、鼓励的目光相遇,他便答应下来了。(党支部书记老曹的了解,侧面表现张老师的责任担当。)

 >>>一、故事开端:张老师答应领导接收“小流氓”。

  说了半天,你可能还不知道张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趁他顶着春天的风沙,骑车去公安局了解宋宝琦情况的当日,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他一番。

  张老师实在太平凡了(欲扬先抑。从整篇小说角度看,为塑造张老师是有着独立思考精神的知识型、智慧型、有担当的教师做了厚实的铺垫)。他今年三十六岁,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脸庞长圆,额上有三条挺深的抬头纹,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放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学生们敬畏的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人们都说薄嘴唇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介绍张老师。年龄、外貌、目光、嘴唇、话语,粗线条勾勒中不乏细节刻画,将一个“平凡”的人介绍得极具特色,为下文写张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做铺垫。)

  一路上,张老师的表情似乎挺平淡。等到听完公安局同志的情况介绍、翻完卷宗以后,他的脸上才显露出强烈的表情来——很难形容,既不全是愤慨,也不排除厌恶与蔑视,但忧虑与沉重也明显可见。(略去一切语言动作描写,重点写张老师的表情变化。复杂感情掩藏在强烈的表情下,显示教育小流氓宋宝琦的棘手。)

 张老师从公安局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他掏出叠得很整齐的手绢,一边擦着脑门上的汗,一边走进年级组办公室。显然同组的老师们都已知道宋宝琦将于明天到他班上课的事了。教数学的尹达磊老师头一个迎上他,形成了关于宋宝琦的第一个波澜。

 尹老师和张老师同岁,同是一个师范学院毕业,同时分配到光明中学任教,又经常同教一个年级。他们一贯推心置腹,就是吵嘴,也从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总是把想法倾巢倒出,一点“底儿”也不留。(关系密切,关心越切。尹老师的劝谏,侧面衬托教育宋宝琦的艰难。)

  尹老师身材细长,五官长得紧凑,这就使他永远摆脱不了“娃娃相”,多亏鼻梁上架着副深度近视镜,才使他在学生们面前不至有失长者的尊严。(对比。尹老师的外貌描写与张老师外貌描写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张老师的成熟、睿智。)

 关于宋宝琦即将“驾到”的消息一入他的耳中,他就忍不住热血沸腾。(承接上文“娃娃相”,写尹老师反映的激烈,一方面说明他关心张老师,一方面暗示宋宝琦的难以教育。)张老师刚一迈进办公室,他便把满腔的“不理解”朝老战友发泄出来。他劈面责问张老师:“你为什么答应下来?眼下,全年级面临的形势是要狠抓教学质量,你弄个小流氓来,陷到作他个别工作的泥坑里去,哪还有精力抓教学质量?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你呀你,也不冷静地想想,就答应下来,真让人没法理解……”(“文革”之后,国家和地方都很重视教育,狠抓教学质量,张老师收了“小流氓”,能否管好他?老师们的担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尹老师态度生硬地责怪,一方面反映他的直率,一方面反映他担心张老师没有精力抓教学质量。又设悬念,张老师能兼顾教育好宋宝琦和抓教学质量吗?)

 办公室的其他老师,有的赞同尹老师的观点,却不赞同他那生硬的态度;有的不赞成他的观点,却又觉得他的确是出于一片好心;有的一时还拿不准道理上该怎么看,只是为张老师凭空添了这么副重担子,滋生了同情与担忧……(侧面衬托。前面详写尹老师对张老师接收宋宝琦的立场鲜明的态度,此处使用排比句,略写各位老师的表现,详略得当,使张老师的形象更加鲜明。)因此,虽然都或坐或站地望着张老

 师,却一时都没有说话。就连搁放在存物架上的生理卫生课教具——耳朵模型,仿佛也特意把自己拉成了一尺半长,在专注地等待着张老师作答。

  张老师觉得尹老师的意见未免偏激。但并不认为尹老师的话毫无道理。他静静地考虑了一分钟,便答辩似的说:“现在,既没有道理把宋宝琦退回给公安局,也没有必要让他回原学校上学。我既然是个班主任老师,那么,他来了,我就开展工作吧……”(冷静、沉着,有责任担当。)

  这真是几句淡而无味的话。倘若张老师咄咄逼人地反驳尹老师,也许会引起一场火爆的争论,而他竟出乎意料地这样作答,尹老师仿佛反被慑服了。别的老师也挺感动,有的还不禁低首自问:“要是把宋宝琦分到我的班上,我会怎么想呢?”

 >>>二、故事发展和高潮:关于宋宝琦的第一个波澜。尹老师与张老师之间的分歧。

  张老师的确必须立即开展工作,因为班级还有好多事情等着他。亲爱的读者,也请你抱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同我们的张老师一起,来考虑考虑如何教育、转变宋宝琦这类青少年吧!

 >>>三、故事结局:将问题抛给读者,为小说主体部分内容充分蓄势。

  (节选,有删改)

  知 识 建 构

  //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突出表现为塑造和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了各种受“四人帮”毒害的人物形象,刻画的人物一般是显示矛盾的综合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典型环境中不只一种典型人物,

 就如同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同性格人物一样,丰富多彩的典型人物形象更能反映本真的社会形态。

  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让人惊醒的不同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四人帮”反动路线对一部分青年的毒害和影响。有作者肯定的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有追求进步、朴实但思想行为极端的谢慧敏、思想落后自暴自弃的宋宝琦,这篇节选部分,重点刻画了张俊石老师的形象。作者通过张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进行正面刻画,还通过尹老师和其他同事的形象对张老师进行侧面衬托。他对失足青年的极端负责任、处事的坚毅果敢、办事的实事求是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工作作风。通过作者的刻画,张老师的形象生动、立体、感人。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篇用提问的方式与读者交流,这种写法不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B.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张老师的目光和嘴唇,生动地表现了张老师在教育学生上的严厉和善于言辞的形象特点。

 C.小说末段运用呼告方式,能激起读者共鸣,而连用“的确”“必须”“立即”,则表现了作者对问题青少年教育的担忧。

 D.小说取材校园生活,情节没有大的波澜,但张老师乐于奉献、踏实果敢的形象,使小说充满温暖、向上的力量。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张老师的嘴唇是“一对厚嘴唇”不是人们俗语所说“薄嘴唇,说死人”,只是说他外貌特征。所以“嘴唇”和“善于言辞”没有关系。所以选 B 项。

  2

 这篇小说采用什么样的叙述视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互的叙述视角。

 好处:

 ①第一人称。亲切自然,便于与读者交流。小说的开头向读者提出问题,结尾向读者发出请求,用第一人称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②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便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张老师如何沉着、冷静地接收、办理宋宝琦入学的过程、应对尹老师对其埋怨和指责……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情节,徐徐道来,便于读者倾听和接纳。

 ③两种人称交互使用便于小说主题的揭示。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互的叙述视角,更容易刻画张老师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本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文革”造成的青少年的精神创伤问题,从而高度赞扬了张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精神。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作答时从以下角度分析:与读者交流共鸣、情节叙述顺畅自然、主题深刻表达深刻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反 馈 检 测

  1. 小说中安排尹老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情节进行分析。(6 分)

 2.你喜欢小说中张俊石老师这样的班主任吗?请结合本文和你对《班主任》这篇小说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6 分)

  1.参考答案:

 ①从人物形象角度。文中尹老师与张老师形象交相辉映,从人物设定的角度来看,尹老师的形象对张老师起到衬托作用。②从情节展开角度。尹老师对张老师的埋怨和责怪,激起了小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从主题表达角度。尹老师的出现,将学校抓教学质量还是挽救失足青年的问题展现出来,从而赞扬了作为张老师的责任担当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文革”对青年的伤害如何尽早解决。

 2.参考答案:

 非常喜欢这样的班主任。①张老师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班主任。别人对宋宝琦这个“小流氓”避之不及,张老师却毅然地收下了他。尽力挽救被“四人帮”毒害的中学生,这是对社会和学生的未来负责。②张老师是一个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班主任。他接受了宋宝琦之后,就做了一系列耐心细致、有条不紊的工作。③张老师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班主任。对宋宝琦这一问题学生时,他的感情十分复杂,有愤慨、有厌恶与蔑视、又有决心、更有忧虑与沉重。他既关心学生的作业,更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

 试题解析:张老师是一位教育经验十分丰富且对学生有着十足关爱的老师,他尽力挽救被“四人帮”毒害的中学生。在面对宋宝琦这一问题学生时,他的感情十分复杂,有愤慨、有厌恶与蔑视、又有决心、更有忧虑与沉重。作为班主任的认真负责,他并不只注重学生们的学业,他更加关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相 关 链 接

  刘心武小说《班主任》内容和艺术特色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于 1977 年 11 月号的《人民文学》上,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发了这篇小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时正值文革结束,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政府希望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媒体惯用的直露方式不适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这种情况下,文学便扮演了社会媒体的作用,许多小说诗歌的发表都会引起社会热议,文学实际上代替媒体配合了政府的政策。《班主任》的成功,正是为当时特殊的文学生产方式提供了佐证。刘心武在《班主任》

 中率先揭开了“文革”造成的青少年的精神创伤问题,由此成为揭发更多社会问题的历史起点,“伤痕文学”这一类别也因此兴起。

  《班主任》是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刘心武在小说中以自己卓越的见识讲述了中学教师张俊石如何尽力挽救被四人帮毒害的中学生的故事,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向读者传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班主任张俊石、团支书谢惠敏、宣传委员石红和小流氓宋宝琦。小说以接收小流氓宋宝琦为开端,针对这一件事,不同的个体表达出了不同的态度,并由此事引发了种种其他的事情。

 班主任张俊石是一...

推荐访问:描写教师的平凡故事 描写 平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