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篇】

时间:2023-01-05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  浩瀚的宇宙,残留下的是些什么呢?——题记  我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壁画,在古时候我只是*凡的不能再*凡的一幅画。可现在,‘物以稀为贵’。我可是价值连城了,许多贪婪的人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篇】,供大家参考。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篇】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

  浩瀚的宇宙,残留下的是些什么呢? ——题记

  我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壁画,在古时候我只是*凡的不能再*凡的一幅画。可现在,‘物以稀为贵’。我可是价值连城了,许多贪婪的人都想把我占为己有,想要来把我抢走。但总会有几个好心人把我送回国家保护院,在那之前我真的是每天都心惊胆颤的。

  我确信我真的是一张普通的画,我也是多么希望我是一张普通的画啊!在被运回保护院的路上,我本是十分欣喜,因为我马上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了。忽然,几个金发的男人冲出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把我抢到手,那些好心人居然没有发现?那时我就已经发觉,这些人不是什么好人。

  后来才知道,我被运到了英国的保护院,哦!原来他们是外国人。但,我是*的文化遗产啊!!你们怎么可以这样?

  我在那生活了很久,直到现在我都在那里,因为我不会走,我多么希望我有一双手脚,那样,我就可以走回自己的家。每天都会有金发碧眼的人来观赏我,但,我想哭!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要如此卑鄙,我只是一张画,一张古代的画,一张*古代的画!为什么?为什么要摧残我,我的精神受到了屈辱。——我只想回到我的家......

  星空还是如此明亮,我望着窗户透过的那碗似的圆月,看着周围那些陌生的人,心想——何时才能回到我的祖国!?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2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这儿只谈谈后者。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即是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

  笔者以为读者的生命状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简述如下:

  其一,大脑机能自主化。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进行加工、传导兴奋。因此,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自主化的。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惫。看一遍《天鹅湖》,大脑获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因此,好的语言总是留给大脑自主加工的空间。《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诗),“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间!“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进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而这一加工过程给了大脑快感,因为满足了大脑“机能自主化原则”。“峨嵋山月半轮秋”较“峨嵋山秋月半轮”有诗意,也正在于语序的倒错而使大脑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这是“大脑机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因此,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第一个以花喻女儿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只是蠢才;诗词中同是说“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诸语,说“夕阳”,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

  其三,思维模式立体化。*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诗经》,汉赋,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而将“到”“满”……易“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其四,认知选择情感化。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选择对象形成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情绪的对象。因此,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较“摇”好,原因在着一“弄”字,花不复花,影不复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当然,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们是浑沌的、整体的、综合的,相互包容而化为一种生命状态。

  我们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读者的这一生命状态。如何“迎合”呢?作者应具有同读者一样的生命状态!写作与阅读不就是两种生命状态的交流、碰撞、沟通吗?而作品不就是这两种生命状态相遇的“场”吗?也就是说,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作品,这作品才能去激活读者的生命状态。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3

  看文明发祥之地,看历史文物遗迹,别样的地方,别样的方言,别样的风情---难忘的别样的体验,难忘别样的情感。

  山西有着久远而辉煌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华夏族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带领山西南部人民劈山治理黄河,培育五谷。尧。讼。禺曾经在晋南建都。

  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风光好在哪里,首要的就是这里有星罗棋布的文物。

  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位于五台县境奈。五台山由顶部山峰组成,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海拔最高的北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峰奇秀险,古松挺拔,云山雾海弥漫,清水河穿绕山间,金碧辉煌的殿宇楼阁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奇丽景色犹如仙境,堪称佛教艺术的宝库。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建筑圆林。山上松柏青翠,山前清泉环绕,殿阁巍峨,古木参天,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祠奈圣母殿*鉴定为国宝建筑,以其雄伟的建筑,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世界。

  当近,有的文物由于日久失修已经毁坏得不成样子了,有的被人门用来盖建店铺以赚外快,保护文物,客不容缓。

  文物,是山西人的骄傲,山西的自豪,是勇敢而伟大的山西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把她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出于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出于对中华民族的一往情深,在此,我们向所有有知识之士发出呼吁;行动起来,保护文物。

  如果您是一位山西人,请您投入到这一场保护文物的运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您是一为领导,请您高瞻远曙,积极组织保护文物活动;如果您是编辑,记者,作家,教师,请您告诉广大公众拯救文物的意义和重要性;如果您是一位实业家,那么请您在拯救文物时尽可能提供赞助-----我相信,只要煤个人都行动起来,便是文物焕发光彩之时。

  爱我山西,爱我文物。愿这一口号响彻校园响彻每一个山西人的心中。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4

  新的学期,新的课程,让同学们兴奋不已。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它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又扩宽了大家的视野、增长了知识。10月26日下午,全体四年级同学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前往汽车博物馆参观。

  看,同学们脸上带着笑容,心中揣着好奇,手中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参观导学单,开始了汽车博物馆之旅。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参观了三层的未来馆,未来馆除了介绍日趋恶化的能量消耗及交通拥堵等问题外,还展示了日趋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以及未来有望运用的智能化交通系统。

  同学们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积极参加各项体验活动。随后,大家又来到四层的进步馆,那里涵盖了工程技术、汽车设计、赛车运动以及生产制造四大展区。同学们选择性地来到了自己喜欢的项目体验中,在体验过程中,同学们各个好似汽车工程师,有的在研制世界上最节能的汽车,有的在研发最环保的概念车,还有的认真研究每一个部件之间如何进行动能的转换。

  最后,同学们来到五层的创造馆,从最早的华夏文明到蒸汽年代,再到后来的汽车工业年代,一步步走来,同学们从中了解及体会到汽车带给人类的便捷。在参观的过程中,着实让大家领略到了汽车的魅力,以至于参观结束了,同学们依然恋恋不舍。

  此次汽车博物馆之旅,使同学们不仅对汽车的历史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更激发了同学们对汽车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同学们文明有序的参观纪律及强烈的求知欲给汽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五一学子的风采。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5

  大家必然知道,*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文物,就是体现古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直观、了然地看到我国的发展历程;而化石,就是回归远古时代的一座桥梁,可以令我们直面地回归到远古时期的世界。在山东省博物馆就可以了解到这些。

  下面请跟我走进省博物馆的展厅。

  甲骨文和一个头颅让我印象很深。甲骨文“”的我觉得最像英文字母了。但一个头颅有什么好稀奇的呢?因为那是一颗五千年前做过开颅手术的头颅!且那个人据说还活了一段时间。这说明古代人也做过开颅手术!

  玉刻也令我印象深刻。每一块玉都雕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代人没有现在那么好的工具怎么能雕出比现在还好的玉刻来呢?看来这跟古代人的辛勤劳动有着很大关系。他们太聪明了,太细心了!

  在恐龙化石展厅,各种山东出土的化石尽收眼底:犀利的象牙,高大威猛的恐龙……各样化石令人叹为观止。

  在动物标本展厅,各种标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丽的长尾鸡,精致的鸵鸟蛋……各式标本让人拍手叫绝。

  在艺术石刻展厅,各种的石刻形态各异,细致入微:屹立的佛像,整齐端庄的壁画……各类石刻使人悠然神往。

  这次展览使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美”;让我了解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历史的伟大;仿佛让我回到了史前,与古生物零距了。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6

  新的学期,新的课程,让同学们兴奋不已。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它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又扩宽了大家的视野、增长了知识。10月26日下午,全体四年级同学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前往汽车博物馆参观。

  看,同学们脸上带着笑容,心中揣着好奇,手中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参观导学单,开始了汽车博物馆之旅。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参观了三层的未来馆,未来馆除了介绍日趋恶化的能量消耗及交通拥堵等问题外,还展示了日趋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以及未来有望运用的智能化交通系统。

  同学们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积极参加各项体验活动。随后,大家又来到四层的进步馆,那里涵盖了工程技术、汽车设计、赛车运动以及生产制造四大展区。同学们选择性地来到了自己喜欢的项目体验中,在体验过程中,同学们各个好似汽车工程师,有的在研制世界上最节能的汽车,有的在研发最环保的概念车,还有的认真研究每一个部件之间如何进行动能的转换。

  最后,同学们来到五层的创造馆,从最早的华夏文明到蒸汽年代,再到后来的汽车工业年代,一步步走来,同学们从中了解及体会到汽车带给人类的便捷。在参观的过程中,着实让大家领略到了汽车的魅力,以至于参观结束了,同学们依然恋恋不舍。

  此次汽车博物馆之旅,使同学们不仅对汽车的历史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更激发了同学们对汽车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同学们文明有序的参观纪律及强烈的求知欲给汽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五一学子的风采。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7

  雾霾笼罩着北京城,这座古老神秘的城市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将我带到了位于北京*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那里是国宝的聚集地,收藏着几千年以前的珍贵文物。

  走进参观大厅,一对巨大的牛角展现在我眼前,那尖尖的牛角经过了一千五百年岁月的洗礼,仍然那么锋利,在照灯下发出幽幽的光泽,我的脑海里顿时产生了一幅画面:很久很久以前,一头健硕的老牛用他的特殊武器——牛角与老虎搏斗,大战了三百回合,不分胜负,让世人惊叹。

  往前走,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青铜器,别嫌它外形笨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青铜器外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青铜器的里面还刻画着许多古代文字,我想:古代的工匠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仅凭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竟然能创造出如此令人震撼的作品,真是不可思议。读了介绍文字我才知道,这座体积比我还大的青铜器居然是古代贵族装酒用的。贵族们的残骸恐怕早已不见踪影,而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却流传至今,让亲近这座历史文物的人们惊叹不已。

  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巧夺天工的文物,各种瓷器、玉器、青铜器,还有许多名人字画,让人驻足,流连忘返。在众多文物中有一套战国时代的铜质编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套编钟共有13件,从大到小依次排列,钟的两面都刻画了古代的文字,这美妙的文字向我们倾述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这套编钟音质清晰、优美,能够演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携带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用这套编钟演奏的。虽然我不能触摸到这些编钟,但我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奇妙意境,庄严、宏伟的音乐仿佛从远古飘来,那乐声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紧紧相连。

  亲近历史文物,其实亲近的是先人的智慧,我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8

  宜兴被誉为“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它的景色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宜兴历史悠久,先民勤劳朴实,留下众多文化遗存。位于芳庄镇溪东村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xx年,吾桥村出土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2015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15年国内六大考古发现之一。建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的国山碑被誉为“江南第一碑”。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骆驼墩遗。

  不管是驼墩遗址还是其他有意义的历史遗址,都凝聚着古代人民的心血,这是他们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留在世界,让更多的人,领略他们的风采,欣赏他们的宏伟,看到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民族骄傲。

  骆驼墩遗址位于新街镇夏姜村唐南村。总面积为25万*方千米。骆驼墩遗址分北区和南区。南区在名为骆驼墩的自然岗地,北区在唐南村北。骆驼墩遗址遗址距今约7000到5000年,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同时,骆驼墩一直也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源地。在遗址至今仍可以看到半环围绕的河道,它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河道,当时应当是作为这一中心部落的护城河,一方面用来排涝,也可作为水源,同时还可围界并抵御外敌入侵。这里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河道,既深又阔在淤积层中还有倒塌的大树等。太湖是在8000年左右前形成的,而骆驼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7300多年前。林留根等一些考古学家对骆驼墩遗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太湖西岸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它的发现推动了太湖西岸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时确立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新的文化类型——骆驼墩文化类型,丰富了马家浜文化,重新划分了马家浜文化的次文化区。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9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这儿只谈谈后者。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即是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

  笔者以为读者的生命状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简述如下:

  其一,大脑机能自主化。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进行加工、传导兴奋。因此,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自主化的。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惫。看一遍《天鹅湖》,大脑获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因此,好的语言总是留给大脑自主加工的空间。《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诗),“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间!“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进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而这一加工过程给了大脑快感,因为满足了大脑“机能自主化原则”。“峨嵋山月半轮秋”较“峨嵋山秋月半轮”有诗意,也正在于语序的倒错而使大脑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这是“大脑机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因此,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第一个以花喻女儿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只是蠢才;诗词中同是说“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诸语,说“夕阳”,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

  其三,思维模式立体化。*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诗经》,汉赋,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而将“到”“满”……易“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其四,认知选择情感化。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选择对象形成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情绪的对象。因此,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较“摇”好,原因在着一“弄”字,花不复花,影不复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当然,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们是浑沌的、整体的、综合的,相互包容而化为一种生命状态。

  我们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读者的这一生命状态。如何“迎合”呢?作者应具有同读者一样的生命状态!写作与阅读不就是两种生命状态的交流、碰撞、沟通吗?而作品不就是这两种生命状态相遇的“场”吗?也就是说,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作品,这作品才能去激活读者的生命状态。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

  雾霾笼罩着北京城,这座古老神秘的城市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将我带到了位于北京*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那里是国宝的聚集地,收藏着几千年以前的珍贵文物。

  走进参观大厅,一对巨大的牛角展现在我眼前,那尖尖的牛角经过了一千五百年岁月的洗礼,仍然那么锋利,在照灯下发出幽幽的光泽,我的脑海里顿时产生了一幅画面:很久很久以前,一头健硕的老牛用他的特殊武器——牛角与老虎搏斗,大战了三百回合,不分胜负,让世人惊叹。

  往前走,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青铜器,别嫌它外形笨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青铜器外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青铜器的里面还刻画着许多古代文字,我想:古代的工匠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仅凭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竟然能创造出如此令人震撼的作品,真是不可思议。读了介绍文字我才知道,这座体积比我还大的青铜器居然是古代贵族装酒用的。贵族们的残骸恐怕早已不见踪影,而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却流传至今,让亲近这座历史文物的人们惊叹不已。

  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巧夺天工的文物,各种瓷器、玉器、青铜器,还有许多名人字画,让人驻足,流连忘返。在众多文物中有一套战国时代的铜质编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套编钟共有13件,从大到小依次排列,钟的两面都刻画了古代的文字,这美妙的文字向我们倾述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这套编钟音质清晰、优美,能够演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携带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用这套编钟演奏的。虽然我不能触摸到这些编钟,但我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奇妙意境,庄严、宏伟的音乐仿佛从远古飘来,那乐声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紧紧相连。

  亲近历史文物,其实亲近的是先人的智慧,我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推荐访问:征文 遗产 走进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篇】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