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峨边彝族自治县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3-10-18 09: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漆宾

摘   要:峨边彝族自治县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发展定位,明确“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峨边工作全局、担当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使命;
聚力三区联动,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聚焦重点任务,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推进县域全面振兴;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建引领政治保障,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彝汉群众。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国式现代化;
三区联动;
城乡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7;
D6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3.001

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3-05-11

峨边彝族自治县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中共乐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发展定位,明确“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峨边彝族自治县工作全局

(一)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二十大鲜明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两个维护”郑重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7。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矢志不渝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强大思想武器[1]6。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切实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为推动新时代峨边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思想引领。

(三)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1]22-23、本质要求[1]23-24和重大原则[1]26-27,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目标、总任务、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以及与之共同构成的总布局,构建了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2]。中共樂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坚持“345”工作思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乐山现代化建设为主题,提出了深入推进“十个生动实践”的战略路径[3]。峨边彝族自治县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精准对标对表、优化发展思路、细化工作举措,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峨边彝族自治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落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

党的二十大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系统部署[1]63,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中共乐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对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3],为我们建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巩固拓展峨边彝族自治县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担当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使命

(一)把握时代背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坚持以县域为单元统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1984年,设立峨边彝族自治县,此后历届县委立足林、水、矿资源禀赋,系统谋划、因地制宜,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形成了“以林养水、以水办电、以电兴工、以工建农”等经济发展思路。艰苦卓绝战贫困,同心筑梦奔小康,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历史性殊荣,形成了“团结出战斗力、创新出源动力、落实出生产力”三条宝贵经验,为峨边彝族自治县城乡融合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峨边彝族自治县现代化建设,是峨边彝族自治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主题新目标。作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盆周山区,更要把牢时代特征、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率先起步、走在前列。

(二)确定总体安排

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的政治机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时代机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机遇和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的政策机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坚持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谱新篇,确保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一是坚持“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发展定位。在发展民族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作表率;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作表率;
在加强区域协作、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走在前作表率;
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前作表率。二是明确“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聚焦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强化政治保障;
着力加强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联动,增强县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着力实现全面振兴,统筹各项事业协同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三)锚定目标愿景

通过未来五年的不懈努力,争创“一地两城三县四区”,到2027年,全县经济实力、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动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三区联动发展成效显著,县城规模倍增品质提升,各类园区竞相发展,黑竹沟景区建设有实质性突破;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美丽峨边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发展,更高水平法治峨边、平安峨边建设不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县经济总量、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美丽峨边愿景成为现实,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聚力三区联动,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县城是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强县富民的核心引擎。要充分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强县城”工程,打造具有“山城特色、水域魅力、彝族风情、现代功能”的“精致之城、美丽峨边”。

1.有序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坚持“整体规划、单元推进,能留尽留、应拆则拆,功能补短、建管并举”,聚焦功能疏解,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黄磷厂片区汽修汽配和城区物流、再生资源等行业“腾笼换鸟”,逐步推进建材、五金等产业“退城入园”,纵深推进背街小巷“微改造大幸福”。聚焦功能补短,补齐水电路气信等市政公用设施,农贸市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快递流通、文化体育等产业配套设施和防灾减灾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打造“五分钟智慧便民生活服务圈”。聚焦品质提升,积极“拆墙透绿”,推动铜河湾特色街区建设,串联城区一水两岸和“记忆峨边”、羊竹坝滨水公园等街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2.加快建设太阳坪教育康养新城。按照“一环三组团”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新城。建成“高速-高铁站站通道”轴线、国道245绕城线、城区内环线,补齐交通服务设施短板,构建新老城区内联外通主骨架。发挥产城融合优势,利用路网交汇和新城拓展的独特区位,高标准布局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推动产业、生态、智能和人居环境高品质融合。加快太阳坪实验中学(红星校区)、佳支依达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红星片区”宜居组团。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利用成昆复线通道经济和新老城区交互,积极布局文旅及商贸服务业,加快佳支依达综合枢纽站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南片区”宜业组团。发挥森林生态优势,利用夏家沟水库周边及沙坪茶场资源,积极布局医养融合业态,加快县委党校等项目建设,打造“茶场片区”宜游组团。

3.全面提升县城建设管理水平。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小县优城”,推动生态、形态、文态、业态、神态“五态合一”。精致建设县城,保持县城恰当开发强度,适度降低老城区容积率,严控新城容积率上限。打通断头路、亮出天际线,优化机动车道、人行道布局,连通绿道慢行系统,打造具有峨边特色的“山地绿廊”。精细管理县城,坚决遏制私搭乱建,持续开展“七大秩序”整治,建立城区基建“一支笔”审批监管制度,统筹好各类管网和道路建设,打造一批“精管严管”示范街区。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县城管理模式,优化网格设置形成“网格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的联动格局。精美扮靓县城,健全优化公共空间、景观小品、标识系统、色彩管控等规划导则,严格把关提高城区规划设计水平。统筹推进城区绿化、美化、净化、彩化、亮化、香化行动,打造功能型“口袋公园”。深入挖掘峨边历史文化资源,有序布局各类特色主题公园,提升城区市民文明素养。支持沙坪镇4个社区及双河村、新声村、红星村、马嘶溪村、河沟村统筹规划建设县城功能核心区,其他村落积极打造城乡融合特色村落。

(二)加快推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

园区是集聚要素资源、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平台,是强县富民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就业增收牵引作用,打造“集约集聚、科技智慧、融合高效、充满活力”的“双创高地、绿色园区”。

1.建设国家级山区特色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按照“一核一环五组团”布局,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前提下,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示范打造“彝步千年·文旅新寨”核心区,形成农工旅融合发展特色村落。串接沙坪、新林、毛坪、杨河、新场、宜坪等乡镇通组路、产业路,打通产业中环线。积极推动宜坪粮果、大堡-红旗粮渔、新林粮药、新场-沙坪粮蔬、毛坪-五渡粮油5个产业组团联动发展,带动一批省市级园区建设。

2.建设国家级山区现代林业园区。按照“一心一线四基地”布局,在确保森林防灭火安全、林场产权资源保护、不违法乱占耕地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竹产业和林下经济,推动林旅融合发展。建设特有笋用竹培育中心,串接五渡、平等、杨河、新林、大堡、黑竹沟等林竹富集区通组路、防火路,新改扩结合打通百里林竹南环风景线。强化林竹资源开发利用,建成峨优一号、七仙池森林康养、竹林人家、翠竹长廊4个特色现代林竹产业基地。

3.整合提升工矿园区发展能级。加快启动共和绿色循环智慧新型园区建设,推进核桃坪、新场、五渡、刘家沟等工矿园区“五化”提升,集聚打造小凉山彝区(峨边)绿色循环产业园。提高园区管委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严守安全、环保、土地、节能四条底线,探索建立度电产值、度电税收、亩均产出等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引导合规工矿企业入园发展,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用好马嘶溪站、共和站、峨边南站等场站资源,整体建设峨边综合铁路物流港,推进公铁联运“港产城园”联动发展。

4.推动新型特色园区建设。顺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趋势,用好用活民族地区政策优势,高位谋划建设“各具特色、满足需求、引领潮流”的功能性园区。大力推动火烧营产城融合园、大渡河骑游道文创产业园、小凉山中央法务区等加快建设,鼓励打造新型特色园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主动开展延链补链招商,彰显产业特色、强化规模效应、优化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大小凉山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支持新林镇融入城区打造休闲康养后花园,支持毛坪镇打造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支持大堡镇突出文旅优势建设魅力小镇,支持五渡镇工农互补发展建设田园乡村,支持红旗镇打造餐饮特色小镇,支持宜坪乡建设以果蔬发展为重点的农旅融合乡镇,支持新场乡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高山蔬菜绿色有机示范基地,支持平等乡建设竹产业生态康养特色乡镇,支持杨河乡建设竹产业科研示范基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加快推进以黑竹沟带动全域旅游的景区建设

景区是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依托,是强县富民的关键支撑。要优化全域旅游布局,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兼具“世界迷踪、中国睡谷、冰雪胜地、彝乡风情”独特魅力的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1.建设黑竹沟保护区大熊猫生态走廊。立足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加强大熊猫、珙桐等野生动植物保护,推动野生动物园、原生植物基因库建设。配套补齐野外监测、安全应急、科学考察等设施短板,完善自然教育、山地探险等服务功能,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科考家园、探险胜地。

2.创建黑竹沟国家风景名胜区。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开发马里冷旧-蜂巢岩-荣宏德、大小杜鹃池-挖黑罗豁两大重点片区。结合手游、VR、AR、元宇宙等虚拟现实运用,线上线下融合开发旅游产品,差异化设计旅游线路,发展全域、全态、全时、全景、全程“五全旅游”。建设依乌湖顶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丰富高山滑雪、星空露营、亲子牧场等度假休闲旅游业态,增强星级酒店、品牌餐饮、会展培训、文体康养等高端游客吸引能力,打造世界级原生态深度体验野奢旅游胜地。

3.打造“彝俗彝恋”彝族风情中心镇。以黑竹沟-原哈曲乡场镇为核心,统筹古井村、底底古村、西河村、马杵千村联动规划建设。打通黑竹沟景区连接线,形成快进、慢游等多条进出通道,建成投用黑竹沟综合交通枢纽站。推动场镇改造提升,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地方美食、文创活动、滨水休闲、民宿客栈、青年旅社等业态,统筹村镇功能,做活夜间经济,融入实景表演,发动群众参与,打造服务大众的民族特色旅游集散地。

4.串珠农旅融合彝家新寨。推广“云上千户彝寨”经验,差异化开发省道309和拟建省道311沿线村落,打造果酒飘香桐花村、美神故里化林村、千食知味双九村、玉潭养生温泉村等重点村落,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风情浓郁、充满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5.围绕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后花园”目标,打通旅游外环线,扩大全域旅游纵深,带动大渡河绿廊百里骑游道提档升级,加快五渡天坑溶洞、萌萌猪亲子乐园、小河子、乾池桃博园等文旅项目建设;
带动百里林竹南环风景线综合开发,串珠成链建设平等石林、五渡睡佛、大团岩-药子山等新景点。支持黑竹沟镇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休闲旅游集散地,支持金岩乡打造温泉康养度假区,支持勒乌乡建设“药蜂竹”彝族风情特色乡镇,引领全县步步皆景、处处可游。

四、聚焦重点任务,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1.突出数字赋能先行。加快“智慧峨边”建设,完善大数据中心运行机制,统筹建设县域智慧城乡公共云存储和数字服务接入平台,打造综合性“数字孪生”城市大脑和指挥中心,实现数字政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治理“一网统管”、决策指挥“一网协同”。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峨边“大数据+”开放合作平台,推动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数据资源创新运用,引导市场主体“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发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农业、智慧景区示范项目,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治理能力建设,协同网络空间监管,依法保障数据安全。

2.主攻工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先进材料产业,推动稀土金属产业迈向中高端应用方向,积极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催化材料、抛光材料等产业;
积极发展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高端陶瓷材料、装配式建筑材料等产业;
支持发展硅基材料、高性能水泥、特种气体等产业,建设“中国绿色硅谷”上游产业基地,实现原料变材料。培育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创建,积极探索推进分布式光伏、抽水蓄能、氢能等接续产业,并向上下游延伸,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实现电力变电能。培育壮大食品加工产业,做精竹笋、天麻、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发展预制菜、调味品、果酒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GMP认证,推动食品加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现工业带农业。抢滩布局未来产业,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前瞻谋划探索医药健康、绿色环保、元宇宙等产业新赛道。

3.发展“3+3”特色现代农业。聚焦头等大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農田建设和水田垦造,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壮大林竹、高山果蔬、道地中药材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发挥山区独特的垂直气候和生态优势,抓好高山区竹笋野生抚育、中高山区林下中药材种植、中低山区优质水果和生态蔬菜产业发展。突出保种质、创品牌、强配套三大服务支撑,加大“峨边花牛”“峨优一号”等本土品种保育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壮大“峨岭云边”公共品牌矩阵,强化农机推广、冷链仓储、科技等配套服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积极培育引进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户通过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4.提质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业,依托地磁、温泉、森林等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能力提升和“商养学闲情奇”创新业态培育,支持首店经济、争取免税经济、扶持新兴业态。整合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高速高铁打造物流园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服务站点,提升大宗物资区域集散能力,发展运输服务、仓储、结算、保全等配套产业。提质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充分挖掘美神、美景、美食等特色资源,培育本土文化IP,积极引进培育视觉设计、现代传媒、音乐影视制作等市场主体,大力开发彝族特色文创产品。

(二)突出科教人才先行,激活城乡发展内生动力

1.推进教育攻坚振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和职业教育特色鲜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紧密型城乡教育联合体办学模式,完善学校教师综合评价和考核激励制度,全面激发教育活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法治校长”履职机制,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全覆盖建立家委会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育人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合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全过程教育支持资助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打造书香峨边。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鼓励企业加大創新投入力度,争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搭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平台,推动优势领域“政产学研用”紧密衔接,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校地合作”“院地协作”,建设一批“博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城乡实训基地,突出农业科技应用,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和农技员下乡。

3.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实施“佳支依达英才计划”,加强“引、育、用、留”全过程全周期跟踪服务保障。从2023年起累计三年招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500人以上,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以上不低于100人,探索“飞地引才、灵活用才”的柔性引才模式。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和成果运用平台,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色乡土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支持各用人主体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各领域人才库和人才编制“周转池”,完善职称评定、职场成长、心理建设等各项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岗相宜、能岗相适。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开展“团聚工程”“回引工程”“关爱行动”,密切跟踪服务峨边籍在外人才,搭建“回馈家乡”公益平台,大力选树各类先进典型,凝聚“同为峨边人,服务新峨边”的强大合力。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1.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杜绝漏测失帮。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村企联建、农工联动、三产联盟等方式,让农户全链条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现有资产资源,采取资产租赁、土地入股、联合发展等方式,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到2027年,全县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2.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更合理分配。强化就业优先,构建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加强重点人员就业帮扶,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推进城乡劳动力定向转移和就近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递增计划,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3.推进健康峨边建设。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布局,加快提升服务能力,支持县中医医院特色发展,推动县疾控中心二级甲等创建,创新盘活县妇幼保健院。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医养结合建设慢病救治、康复和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哨点建设和服务下沉,医防结合构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推进中(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挖掘、保护、传承彝医彝药。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加强彝区优生优育宣传和技术服务保障。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持续规范诊疗行为。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机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鼓励发展社会养老。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健全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全民参保,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搭建平台积极引导支持社会福利、助残等公益慈善事业。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提标补短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1.突出规划引领先行。做实县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分行业、片区设置分中心,统筹用好驻镇规划师、乡村规划员。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战略引领作用,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空间,合理划定居民集聚区。强化规划统筹协调,“多规合一”编好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长短期结合科学谋划储备建设项目,争取更多重大项目、重点事项和试点示范挤进国省“盘子”。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健全“一张图”全过程监管机制,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项目跟着规划走,树牢正确政绩观,注重前瞻性、整体性、可行性相统一,建立项目全周期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

2.优化城乡交通路网。按照“两轴三环”布局,优先建设大峨眉旅游南环线峨眉山南山至黑竹沟快速通道、“站站通道”两条轴线,构建城区内环线、产业中环线、旅游外环线。尽快开工建设马嘶溪大桥、万漩大桥,做好通用机场、峨马屏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优化加油(气)站、充电站、停车场、货车司机之家等设施布局,抓好维修养护、物流配送、商贸流通、交旅融合等设施配套,提高交通综合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市场化改革,加快城市公交线向乡村延伸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进“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发展。

3.统筹城乡公用设施。推动城乡“一张网”规划建设运营电力、供水、排水、排污、供气、垃圾收集处理、农业固体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开展地下综合管廊集中式建设运维。实施大渡河、官料河、白沙河等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和城乡山洪暗沟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各类蓄水和引水工程,补齐城乡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协同开展地灾、森林防灭火、应急储备和应急救援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4.科学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基站高质量覆盖,实现家庭网络接入普遍超千兆、企业商用网络接入普遍达万兆。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开展城乡杆线综合整治、推广多功能综合杆运用,加快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用。

(五)坚持绿色发展,做优城乡发展环境

1.突出营商环境先行。优化政务环境,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尽力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法治环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优化信用环境,推进县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县级“双公示”工作评估机制,激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优化人文环境,传承敢想敢干的斗争意志,弘扬包容开放的地域文化,破除山地意识和狭隘格局,激励全县干部群众主动思变求变,多一点创意、多一点突破、多一点敢为天下先,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創”的创新生态。

2.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抓实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防控。

3.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打造生态产品供需对接平台,积极争取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探索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大力实施“生态+”战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绿色能源等生态经济,探索发展碳汇经济。

4.积极稳妥推进节能降碳。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机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1.突出要素流动先行。积极顺应人口流动变化趋势,保障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土地收益,探索建立“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办法,坚决遏制无序自主移民和非法房屋买卖,有序将“新市民”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积极顺应山区土地利用特点,清理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分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布局田水路林房,着力破解耕地破碎、布局无序、利用低效和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积极顺应财政金融政策导向,全方位发力“引导民资、做强国资、多方争取、招商引资”,多渠道多层次满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峨边现代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三块地”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不见面审批”,探索建立“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政府采购、招投标领域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绩效管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完善国资国企监管制度和治理体系,推动县属国企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运营。

3.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常态化开展“四走”,积极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边银角”和“民族客厅”作用,放大“离成都最近的彝族文化展示窗口”区位优势,建成大小凉山彝区高质量发展门户区。主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等对接合作,积极参与商贸会展活动,加大力度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扩大朋友圈。深化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和省直定点帮扶,推动“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发挥园区、商协会、企业和新老帮扶力量作用,在重点地区试点搭建新型对外联络平台,探索就地建设“反向飞地园区”。加强与峨眉山市、沙湾区、马边彝族自治县、美姑县等毗邻地区协作,深化生态环保、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突等领域合作。探索运用大数据、产业链、创新链、资本化等模式,推进精准招商。建立重点招商项目领办制度,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五、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推进县域全面振兴

(一)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1.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严格执法检查,提高监督质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移风易俗、全民教育素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创新“代表之家+”实践模式,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坚持和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

2.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政协“问需、问效”工作机制,深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扎实开展“有事来协商”,打造“火塘协商”品牌。

3.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二)全面推进法治峨边建设

1.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决策后评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

2.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维护宪法权威。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提档升级“彝家·法治新寨”,创新打造“普法小阿依”品牌,提升全民法治素養。推进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建成覆盖县乡村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三)持续推进彝汉文化繁荣发展

1.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力,构建全媒体主流舆论传播矩阵。创新抓好对外宣传,多渠道传播峨边声音、讲好峨边故事、展示峨边形象。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培育积极健康网络文化。

2.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培塑家国情怀、家园意识、家人心理。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好活动阵地、服务品牌和志愿者队伍。

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保护传承文脉,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更多体现峨边印记的精品力作。申报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挖掘保护传承一批乡土特色文化,做好彝族文化的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统筹推进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常态推进《彝恋黑竹沟》等文艺演出,加大文创产品开发,打响“甘嫫阿妞”IP品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四)深入推进平安峨边建设

1.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统筹协调和责任落实机制。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五治融合”“五社联动”。优化“党组织引导+德古倡议+村民自治”治理模式,提升“德古调解法”“亲情工作法”和“积分超市”,深化婚嫁聘礼金“双高”治理和移风易俗。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和开展志愿服务,探索“红色物业”治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基层议事决策机制,规范落实村级组织工作事项。

2.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创新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彝区禁毒防艾工作。统筹大安全大应急,构建防汛、防火、防震、防污、防疫和防地灾、防事故“5+2”防控体系,整合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体系,全面提高城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六、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建引领政治保障

(一)全面系统整体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机制。开展“扎笼子”工程,针对巡视巡察和各类督察、检查、考核反馈的突出问题,系统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等决策程序,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拓展政治生态动态监测预警和年度综合评价“两个体系”建设,“清单式”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二)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擦亮德古“彝汉双语”讲堂、绣娘理论宣讲品牌。发挥大渡河水文化博览馆、记忆峨边历史文化街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创新方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忠诚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家庭家风教育。抓好县委党校分类建设,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集中三年时间全覆盖轮训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

(三)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战略性引进培养储备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多维度搭建青年干部大讲堂、书记局长论坛、赛乡镇和赛村庄等“赛马场”,多渠道发现识别一批优秀干部。建立新录用干部导师制和谈心谈话制度,发挥“常青树”干部传帮带作用,深入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重视培养和用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健全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制度机制,从严规范干部挂职兼职和抽调借用,严格落实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稳步规范聘用人员、编外人员和政策性安排人员使用管理。严格“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探索建立事业干部成长晋升通道,大胆启用影响期满、能够深刻反省且表现突出的受处理干部,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建设全面过硬党组织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常态化推进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打造“红耀彝乡”1+7+N全域党建品牌。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育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加强学校、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制度建设,深入实施“红·领·带”行动,让党旗飘扬在急难险重一线、项目工程现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五)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完善3个“1+N”全方位监督体系,深化党内监督、专责监督、法律监督有效贯通融合。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坚持案件查办全周期管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突出乡村振兴、工程项目、矿山砂石、国资国企、生态环保、食品药品、教育民生等重点领域,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规范建设“村务公开”窗口和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等载体。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创建“四川廉洁文化基地”,打造“彝路清风”纪检品牌。

(六)不断提升效能作风

建立健全高效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全面参与、协同作战”的抓落实工作格局。用好用活编制资源,整合规范议事协调机构,避免职能交叉、多头负责。持续用力为基层减负,清单化管理乡镇、村、社区职责任务,坚决制止县级部门将本职工作下压。加强和规范督查工作,建立督察、巡察、监察、检察“四察联动”大监督工作机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落实“两个旗帜鲜明”,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从严整治“有意不为、择其而为、无知瞎为、庸碌无为、胆大妄为”和“敷衍应付型、久拖不决型、蜗牛躺平型、推诿扯皮型”干部。运用“彝问到底”阳光问效全媒体直播,持续整治干部队伍作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2-11-29)[2022-12-03].https://www.sc.gov.cn/10462/c105962/2022/11/29/af1094eca1524d059f2fda58b8dc57bb.shtml.

[3]中共乐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举行[N].乐山日报,2022-12-17(1).

猜你喜欢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民族地区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共产党员·下(2021年1期)2021-02-07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29期)2020-09-14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法制与社会(2017年24期)2017-09-04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科技经济市场(2017年4期)2017-07-06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财经科学(2015年6期)2015-11-13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党建(2014年9期)2014-09-24

推荐访问:峨边彝族自治县 先行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