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3-09-09 11:30:03 来源:网友投稿

王春婷

(作者单位: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传统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很难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加强成本管理成为助力事业单位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开展成本管理,提高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能力,可以规避财务风险,降低成本,进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贯彻落实“真正过紧日子”的需要

2020 年5 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给出了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的政策指示,作为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对于非紧急非刚性的成本支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压减,如果事业单位在日常活动开展中不加节制地消耗资源,浪费财政资金,会对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通过有效落实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各项资源,降低成本,才能减轻财政的负担,达到“真正过紧日子”的要求。

(二)实现降本增效的需要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降本增效”一词也越来越受到事业单位的重视。降本增效对于单位的科学发展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提高相关人员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在单位内部形成成本节约的氛围,通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及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实现“物尽其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创造更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将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其他相关领域,让资源发挥应有的价值,不断提高自身效益。

(三)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需要

事业单位按照收入来源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公(即参照公务员)”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四类,由于后两类事业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资金需要通过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来获得,所以加强其成本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资金、增大盈利空间,还可以提高其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在经济发展转型期,事业单位向纵深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方式不断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使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为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因单位活动得到国家财政资金支持,运营的资金压力低,使得一些事业单位领导成本管理意识薄弱,事业单位支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考核中成本效益指标弱化,使得国有资产容易出现浪费乃至流失的情况。还有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只重视业务活动,不重视成本管理工作,片面地认为成本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没有多大关系。这种错误的观念易影响到单位员工,使得事业单位员工难以在思想方面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对成本管理工作漠不关心,导致成本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与价值,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对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关注,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注重向财政部门申请完成指定项目的资金,由于缺乏包含管理目标、方式方法及标准等内容的成本管理制度,不规范地使用国家资金的状况比较突出,成本管理比较差。此外,很多事业单位主要以业绩对人员进行考核,较少关注投入产出比,造成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成本管理脱节。节约成本完成业绩没有奖励,浪费成本完成业绩也没有惩罚,成本绩效考核机制缺失,导致一些员工为了完成任务,随意追加资金计划,不顾成本代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若单位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成本的氛围,员工就会缺乏成本节约的意识,不计成本做事势必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

(三)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计划和目标,完成支出预算编制后,事业单位在预算期间完成各个项目任务的成本目标便已确定。以确定的成本目标为依据,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才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积极作用,因此做好支出预算编制工作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根据下一会计期间的发展目标、实际工作以及资金需求科学、合理地编制支出预算,而是简单地在上一年度支出金额的基础上增加预算额度。这种缺乏系统理论分析和科学测算依据的预算编制方式,因项目任务的成本目标不清晰,金额也经不起推敲,无法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成本目标依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还会导致后续预算执行时出现问题,增加财务风险。

(四)成本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事业单位不同的财务岗位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不同,开展成本管理需要财务人员具备成本管理的专业知识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这样才可以运用专业知识预判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独立、顺利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目前,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财务人员不是科班出身,缺乏财务理论知识和财务职业素质,导致这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工作;
有的财务人员虽然学的是财会专业,由于忙于应对日常琐碎、繁杂的财务工作,放松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信息化建设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成本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使财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工作当中,进而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虽然有财务系统软件,但功能相对单一,仅限于财务报销、记账、生成报表以及统计相关数据使用,无法通过财务软件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也导致单位无法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开展成本管理,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一)提高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成本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提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培训等方式,使管理者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其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事业单位顺利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管理者应以身作则,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的方式,向员工讲解成本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方法,让单位员工对成本管理工作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认识到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单位员工共同的工作,提高员工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强职工成本管理意识,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单位成本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健康长远发展。

(二)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为了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在健全制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成本管理要求,从成本管理的目标及内容、规范化的流程、细致的标准以及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等方面构建出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开展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在划分具体职责的过程中应主次分明、互相配合,这样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才能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更加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此外,事业单位应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成本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员工绩效考核与成本管理挂钩,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开展评估,合理设置成本管理工作考核指标,较好完成工作指标的要给予奖励,没有完成工作指标的要给予惩罚,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达到控制成本、节约资金的目的。

(三)增强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科学准确的支出预算不但可以作为成本管理的依据,还可以有效规范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故事业单位应增强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支出预算编制前,相关部门的预算编制人员需结合下一会计期间的工作情况对各个项目任务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而且要严格落实各项支出标准(严禁超标准配置公用办公设备、家具等资产,严禁违规使用公款购买高档研究、珍稀药材、天价茶叶、名贵木材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然后按照相关要求将本部门的支出预算提交至单位的预算归口申报部门,预算归口申报部门的预算编制人员需站在单位层面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论证以及科学的实际测算,运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编制支出预算,打破预算安排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使支出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和准确,为成本管理提供目标依据的同时,也为后续预算指标的顺利执行以及成本管理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使支出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应建立项目库,储备项目支出,对拟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提前启动项目研究论证、评审等工作,避免出现由于申报预算时间不足,导致支出预算存在编报不实的情况,不断提高支出预算编报质量。

(四)提升成本管理人员职业能力

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关系着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通过提升成本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来为成本管理工作赋能。一是对成本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在不影响单位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安排成本管理人员到专业机构学习,有针对性且更深入地学习财务专业知识。也可以根据单位自身的情况组织专业的知识讲座、聘请专家讲解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等内容,丰富履职知识储备,提升职业素养,使其能够胜任成本管理工作。二是加强与先进单位的交流学习。到先进单位实地去看去学,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方法,拓展财务人员的思路和眼界,进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学习效果、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考核。通过制定奖惩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成本管理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其掌握的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为事业单位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更好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应搭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将相关工作流程和制度要求嵌入信息系统中。通过登录该系统,财务人员不仅能够实现财务报销、记账、收支数据统计等,还可以高效、快速地获取单位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比如,在数据库中收集近些年的成本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的变动趋势,为重要的成本数据设置警诫提醒,一旦接近或触碰警戒线,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提示预警;
还可以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成本消耗较大的部分,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以此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借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人员可以有效地完成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发挥成本管理对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正处于向纵深改革的关键时期,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成为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提高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工作能力,需要从提高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提升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成本管理人员职业能力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能力和效率,发挥出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预算编制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年10期)2016-09-26

推荐访问:浅谈 新形势下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