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09-29 10: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8篇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学习“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8篇

篇一: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前提。

  从全球视角看,2020 年可谓是 “碳中和元年”,各国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开启了迈向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进程,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大国绝不能踯躅不前,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并努力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尽早实现碳达峰, 努力“削峰”,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而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和压力越大。如果说碳达峰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儿,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还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从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

 求的低碳新供给。这背后,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

篇二: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碳达峰、

 碳中和”

 心得体会

 &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心得体会

 学习“碳达峰、

 碳中和”

 心得体会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

 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 碳中和目 标, 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 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 标的根本前提。

 从全球视角看, 2020 年可谓是 “碳中和元年” , 各国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 全球开启了迈向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进程, 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大国绝不能踯躅不前, 必须积极投入其中, 并努力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 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 二者相辅相成。

 尽早实现碳达峰, 努力“削峰” ,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

 而碳达峰时间越晚, 峰值越高, 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和压力越大。如果说碳达峰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儿, 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 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还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一方面,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

 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

 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 从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 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

 这背后, 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

 “十四五” 期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 5%、 18%, 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组织编制“十四五” 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 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 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并动员全社会力量, 为将碳达峰、 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十四五’ 时期,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 如期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需要着力构建综合能源系统, 改变传统能源系统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 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奋力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 战略性问题, 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 重点在于以“横向多种能源互补、 纵向源网荷储协调” 为原则, 兼顾能源系统安全性、 经济性和清洁化, 整合区域内石油、 煤炭、 天然气和电力等多种能源资源, 提升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 优化运行、 协同管理、 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水平, 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 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 综合能效, 降低用能成本、 碳排放量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量, 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能源系统通过科学仿真与规划、 运行优化、 集成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和能源耦合转换机制, 提高系统对波动性风电、 太阳能发电的接入和调控能力。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 开展综合能源服务, 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用户消纳新能源的潜力与积极性, 从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降低碳排放量。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标准建设。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重在坚持综合化的发展思路, 创新智能化的发展手段, 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

 型电力系统高标准建设。

 综合能源系统坚持综合化发展思路, 致力于打破能源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源、 网、 荷、储多环节的技术、 管理和市场壁垒, 实现煤电、 气电等传统电源与风电、 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互补利用,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中大规模新能源的顺利消纳。

 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创新智能化的发展手段, 深化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移动通信、 人工智能、 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 充分发掘能源大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模式。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建设去中心化的体制机制, 能够有效优化能源资源配置, 实现能源系统优化运行、 分散决策, 促进大网与分布式微能网双向互动以及分布式节点协同自治,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中分布式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辅助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综合考虑各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各行业的能源消费特点、 互补利用潜力, 在统筹兼顾中不断细化各区域、 各行业的碳达峰、 碳中和行动方案。

 综合能源系统能够推动不同能源环节、 主体间的协调互济, 通过清洁能源发

 电设备、 多能耦合转换设备、 能量存储设备以及源、 网、 荷、 储协调调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增强能源生产、 传输、 存储、 消费等各环节的灵活性, 有效统筹不同区域、 不同行业发展情况, 辅助相关部门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提升决策水平, 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篇三: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达峰、碳中和主题心得体会汇编(3 篇)

 打造低碳技术创新生态圈

 以技术创新驱动自身低碳转型,引领全产业链低碳发展;注重低碳技术创新布局,推进低碳技术系统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集团公司围绕实现世界领先发展方略,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追求,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把中国石化建设成为行业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在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责任和挑战,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要在这场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创新驱动低碳转型,以技术引领低碳发展,打造低碳技术创新生态圈,坚定不移向净零目标迈进,为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以技术创新驱动自身低碳转型,引领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作为能源生产企业,中国石化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减排,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努力降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以技术促进产品升级,积极投身低碳、无碳能源生产与供应,引领各行业降低碳排放。这也给中国石化低碳技术创新指明了战略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装备升级,推广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技术,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甲烷控排能力,减少自身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有序开展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掌握核心技术,引领化石能源的低碳使用。同时积极投身氢能、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开展配套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加快能源业务低碳化转型。

 注重低碳技术创新布局,推进低碳技术系统发展。

 围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瞄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基础研究方向,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技术先导型公司的发展根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低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的竞争利器。扩大对外合作,加强交叉融合创新,充分利用 5G、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相互赋能,寻求突破点,加速油气低碳技术进步,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低碳技术链布局,完善现有研发体系。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全技术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石油石化领域低碳创新的主力军。完善优化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技创新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优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创新科研人员薪酬体系。打造优秀创新文化,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强党建引领保障,大力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速低碳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关于“双碳”要关注这几点

 12 月 8 日至 10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所释放的几个最新信号值得我们关注。

 会议关于“双碳”的内容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

 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第一个信号。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由此,中国能源产业正式进入“双碳”时代,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迎来大爆发。

 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在“双碳”目标的带动下,光伏、风电产业开启了跃进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能源从业人士普遍过于乐观,出现了不少非理性的声音。二是在产能扩张上,不仅业内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张扩产,以抢占市场,“圈外”投资者也蜂拥而入,纷纷加入了这场战役之中。为此,中央再次强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同时也强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众所周知,在“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最大的矛盾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矛盾。我们也听到了诸多不理性声音,不少行业专家甚至提出“去煤化”,呼吁快速实现能源替代。尽管这样的论调不符合产业规律,但依旧不绝于耳。

 这次会议释放出的第二个信号是纠正了褒“新”贬“旧”的观念,再度确认了煤炭的地位。长远来看,新能

 源会逐步走上主导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短期看,不论从体量上还是从可靠性上,新能源电力还远远无法做到完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以煤电为主的传统电源。

 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正当其时。当下,煤电依然是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此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第三个信号是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此后,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不少地区出现了“一刀切”的情形。

 时至今日再次提及,说明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并不能画等号,能源“双控”虽然在执行上更加直接、简便,但并没有反映不同能源的单位能耗排放强度的差异。其意义不仅是纠偏,而是汲取好的经验做法,更加

 科学合理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让实现控排的手段更加有力,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8 日~10 日在北京举行,在能源方面,会议指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宽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在认真研究双碳目标提出一年多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于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起着基石的作用。今年一些地区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出现非理性猛涨,导致的电力紧缺,影响了国内许多企业。针对今年碳减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xx 创新实验室研究员,xx 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xx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今年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电力紧缺的情况,说明我国碳中和进行的过程中,能源安全稳定、充足供应也非常重要,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离不开煤炭,还要利用煤电,但是煤炭要加强清洁化。

 张立宽也直接指出,近期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顾国情省情一味搞“运动式减碳”,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

 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这就是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显然,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改变,那就要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使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林伯强特别提到了新能源和煤炭的配合问题,他表示,新能源是干净的但是不稳定,煤电是稳定的但是不够清洁,两者之间需要加强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之路,未来煤电需要进行改造,成为清洁能源的备用能源,应对清洁能源的波动性以及极端气候等,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煤炭和新能源的组合如何优化呢?张立宽分析,一要继续深入推进煤炭这一传统高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二要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减少弃光弃风导致的能源浪费,实现煤炭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优化组合,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充分保障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

 二、两项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对于我国碳排放的考核方式,未来也将会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除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外,为什么原料用能也可以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呢?有业内人士分析,原料用能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部分,即煤油气等化石能源不作为燃料、动力、热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的部分,比如煤炭行业一直倡导的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的转变,也就是作为原料那部分的煤炭不再计入能耗双控。

 过去碳排放的考核,一般是省市县简单地层层分解,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未来这种考核方式将彻底转变,将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考核机制。

 为什么碳排放总量将代替能耗总量来考核呢?上述业内人士举例分析:比如一个地区或一家企业虽然是用能大户,但如果使用的基本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没有产生突出的污染和排放,未来或将不受能源“双控”约束,毕竟我们目前有些产业确实是高能耗产业,但用的是清洁能源没有高排放,那就应该用一种减污降碳的科学考核机制来对待,让考核更包容、更公平、更科学。对此,张立宽认为,针对双碳目标提出一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转变考核方式,实现科学考核,这有利于统筹发展与减碳的平衡,有利于把握控碳减碳进程,有利于企业减负和地方发展。

 新的考核机制,将大力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张立宽看来,改变考核机制目的就是激励和加快新能源的发展,破除阻碍新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推动其科学合理发展,相信随着新的考核机制逐步确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进一步实现优化组合,新能源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较快发展阶段,也就能更好地实现安全可靠、更大规模地替代传统能源,更有效保障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还两次提到了能源保供问题。会议指出,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会议还提到,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能源安全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后盾。张立宽认为,当前电力在我国经济社会终端用能的地位十分关键,保障电力充足供应涉及能源安全、涉及国计民生,必须牢牢把住电力安全稳定充足供应这条底线,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才能逐步退出传统能源,甚至传统能源在完成“兜底保障”作用之后一段时间内或许仍有“应急保障”之需。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

 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篇四: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0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日前,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共促绿色发展,需要企业从技术、理念、机制等方面全面创新,把各种资源消耗减少到极致。

 合理的碳减排目标,是推动落实碳减排的重要基础。企业首先应就整体碳量情况作出清晰的碳排查,设置合理的碳减排目标,制定契合自身实际的低碳转型方案。同时,要识别企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进行节碳潜力分析,结合成本和降碳效果考量,分步骤落实短、中、长期减排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行之有效。

 对企业而言,减碳带来的直接挑战是能源革命。因此,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将有效助推实现绿色发展。企业应从生产方式和业务运营流程入手,测算和比较不同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碳排放水平,优化能源结构。相关企业在生产环节应选择更清洁和可持续的原料,并更多地利用碳排放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加强企业日常运营。此外,要建立生态圈,与全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升级。

 推动有效减碳,还应更多借助绿色技术。建议企业将资源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增加对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绿色智能装备等方面的投入。健全产、学、研协同攻关的工作机制,推动绿色技

 术创新,不断实现生产技术的推陈出新,保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快捷高效应用。

 企业既要在发展中实现减碳,也要在减碳中实现更好发展。只有更多企业尽早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才能合力谱写好绿色发展大文章。

 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构建综合能源系统,重点在于以“横向多种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为原则,兼顾能源系统安全性、经济性和清洁化,整合区域内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多种能源资源,提升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水平,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综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碳排放量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量,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能源系统通过科学仿真与规划、运行优化、集成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和能源耦合转换机制,提高系统对波动性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接入和调控能力。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开展综合能源服务,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用户消纳新能源的潜力与积极性,从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降低碳排放量。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标准建设。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综合能源系统,重在坚持综合化的发展思路,创新智能化的发展手段,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高标准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坚持综合化发展思路,致力于打破能源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源、网、荷、储多环节的技术、管理和市场壁垒,实现煤电、气电等传统电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互补利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中大规模新能源的顺利消纳。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创新智能化的发展手段,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充分发掘能源大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模式。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建设去中心化的体制机制,能够有效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实现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分散决策,促进大网与分布式微能网双向互动以及分布式节点协同自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中分布式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篇五: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二篇

 第 一 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 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意见》要求,扎实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 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 2030 年前、2060 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 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其次要保证能源安全。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

 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第 二 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 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

 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 “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 《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 2030 年前、2060 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

 劲头,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篇六: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落实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心得 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提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坚决遏制“两高”成为我国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体部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减碳事业的长期推进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遏制不合理用能需求,防止能源资源消耗过快,从而有力保障能源安全,助推能源低碳转型;二是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三是有助于提升产业发展层级,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发展。

 今年以来,中央部委持续释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政策信号。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提出严格“两高”项目审批管理与监督考核、放开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上浮限制等多项措施。特别是《意见》的出台,从制度顶层设计的高度进一步强调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

 准入标准。与此同时,多地也采取了全面梳理“两高”项目、加强能耗双控监督管理等系列举措,并加快研究制定相关行动方案。

 长远来看,持续压紧收缩“两高”项目仍是未来政策的主要方向。要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加快引导存量“两高”项目转型升级,推动节能降碳协同有序推进,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加强体系构建与配套政策支持。在能源管理领域,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和预警工作,盯紧“两高”项目整改落实情况,提高发布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的频次,必要时对重点预警和管控单位实施窗口指导,强化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在技术领域,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布局,尤其要强化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零碳负碳等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研发应用,推动 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在金融领域,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推广使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指引文件,强化绿色金融对节能低碳项目的投资引导和融资支持,引导资本加快流向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在政策机制领域,坚持双轮驱动,推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碳达峰与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将不断完善,重点领域行动方案与相关保障措施也将陆续发布,这些制度措施必将进一步加快“两高”行业的升级改造与低碳转型,助力“双碳”事业向纵深推进。

篇七: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贯彻《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

 见》

 心得体会 (二篇)

 篇一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 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这将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 税收、 政府采购等多项政策的协同作用, 推进“双碳” 目 标实现。

 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布局绿色低碳发展, 这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 将重塑国家间、 企业间竞争格局。

 随着我国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 调整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和强化生态系统治理的任务很艰巨。

 尤其是当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 部分能源品类的外采率居高不下,能源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 政府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的财政支持力度, 2016 年至 2020 年安排生态环保财政资金达 4. 4 万亿元,年均增长 8. 2%。

 但是, 预计实现“双碳” 目标的转型资金或将达到百万亿元规模。

 在财政收支处于长期紧平衡状态下, 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是难以为继的。

 因此, 应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 加大激励和约束

 力度, 统筹有序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既要加强财政资金对“双碳”工作的支持力度, 还要发挥财政在投资基金、 政府债券、 PPP 等领域的引导作用, 健全市场化、 多元化投入机制, 形成“四两拨千斤” 的撬动作用。

 可通过转移支付、 政府投资、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支持方式, 加强对“双碳” 的资金保障和投入力度。

 一方面, 持续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 对光伏、 风电、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给予补贴,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及充电桩设施等给予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或奖励等政策。

 另一方面, 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低碳转型、 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等财政支持力度, 推进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污降碳。

 随着产业发展, 也需动态调整政策门槛和支持力度,合理把握财政补贴标准及“退坡” 后的衔接安排。

 除加大财政支出外, 还可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强化引导和杠杆作用, 健全市场化、 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 发挥好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内的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鼓励中央、 地方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产业基金, 并开展基金、 贷款、 债券等多种业务联动投放, 合理放大财政资金杠杆。

 二是 将具有公益性、 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

 券支持范围,推动绿色政府债券发展。

 近年来, 政府债券在能源、 农林水利、 生态环保等涉及“双碳” 工作的领域, 每年规模达数千亿元, 未来政府债券范围扩容与稳定支持将更好助推该领域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策划、 技术、 运营等专业优势, 用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 PPP 项目 , 探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

 、 全要素资源统筹一体化开发等模式, 以此来提高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率、 降低财政负担。

 此外, 政府还可采取投资补助、 资本金注入、 财政贴息、 政策性融资担保、 以奖代补等方式, 激发社会资本、 公益组织等在“双碳” 领域的投入。

 当然, 在健全多元化市场投入机制的过程中, 也要推动财政补贴、税收调节、 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 提升整体政策效能, 以更好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和可融资性。

 同时, 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痛点, 重点探索创新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固碳等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的价值补偿或实现方式, 并培育好、 发挥好碳排放权、 用能权、 排污权等交易市场作用。

 此外, 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市场。

 通过多种财政工具助力和政策协同, 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金融资源共同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更好实现“双碳” 目标。

 篇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的重要一项, 财政部前段时间印发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明确了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原则、 主要目标、 支持重点方向和领域。

 这有利于让财税政策进一步体现绿色发展要求, 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两手发力, 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建立健全‘双碳’ 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 “十三五” 以来, 我国加快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制度体系, 推动“两只手”更好协同发力扶绿、 促绿。

 比如, 中央财政持续强化对相关领域的资金保障,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科研活动和清洁能源发展; 通过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推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融资等方式, 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 激发市场主体开展绿色投融资的热情; 不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有效促进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 积极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趋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十三五” 以来, 我国以环境

 保护税、 资源税、 耕地占用税“多税共治” , 以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等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 的绿色税收体系框架构建形成, 在有效抑制企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为的同时, 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双向调节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这些财税政策的制定实施, 既注重对生态保护、 创新发展 的激励, 又强化对破坏生态、 粗放发展的约束,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推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主动护绿、 增绿、 谋绿, 需更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指挥棒” “牵引机” 作用。

 此次《意见》 立足当前发展阶段, 以支持实现碳达峰工作为侧重点, 明确财政政策将通过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 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 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五类政策手段, 重点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 绿色低碳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 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等六大方面工作, 并清晰勾勒出政策实施蓝图。

 这份文件, 为有关方面强化财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也为市场主体投身绿色低碳产业释放了强烈的稳预期政策信号、 做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把财税扶绿、 促绿的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要

 在提高政策效能上下功夫。

 一方面, 要坚持因地制宜、 统筹推进。

 各地财政部门要统筹考虑当地工作基础和实际, 制定和实施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财政支持措施, 推动财政、 税收、 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与此同时, 要坚持结果导向、 奖优罚劣。

 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中央财政对推进相关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奖励支持, 对推进相关工作不积极或成效不明显地区适当扣减相关转移支付资金, 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此外, 还要加强交流、 内外畅通。

 强化多边、 双边国际财经对话交流合作, 统筹国内国际资源, 推广国内外先进绿色低碳技术 和经验,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积极争取国际资源支持。

 行而不辍, 则未来可期。

 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把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一项项落实落细, 就一定能推动“双碳” 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们生活的家园也必将越来越美丽宜人。

篇八: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 体会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 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 年 10 月,全球 400 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 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 年 10 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 7 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 年 12 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 2020 年 8 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 20 多个行业,接近 3000 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 4 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 90 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 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推荐访问:形势政策碳达峰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形势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