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9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心得体会(二篇) 篇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用一份特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心得体会 (二篇)篇一
站在“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 中国共产党用一份特别的“百年总结”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 穿越历史, 照亮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 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的时代精华,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 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 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 作为最宝贵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坚持理论创新” 被郑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 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我们党一路走来,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
须坚定不移,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我们党的历史, 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一百年来,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 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从一定意义上说,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 思维视野的广度、 思想境界的高度。
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 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篇二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 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我们党一路走来,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我们党的历史, 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一百年来,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 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从一定意义上说,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 思维视野的广度、 思想境界的高度。
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 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2021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明确指出: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是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同时,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 极具挑战性的努力。
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经过党的百年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十 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拥有了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敢想、 敢说、 敢做、 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在近代以后中国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 成为 最先进的政治力量;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郑重指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 这一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
马克思主义是科 学真理, 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
经过党的百年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
在马克思之前, 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
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 没有剥削、 人人平等、 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 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 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 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 被奴役的命运, 成为国家、 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人民民主不断发展, 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 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 因人民而兴, 始终同人民 在一起,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党与人民心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了: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 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 丰富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 跨越时代的影响力, 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 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经过党的百年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 而是行动指南, 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我们适应新形势、 认识新事物、 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的长期实践
中,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指引中国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 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从新的实际出发,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地位,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 充分彰显了: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在于始终与 时代同步伐、 与人民共命运, 在关注和解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作出新概括、 获得新认识、 形成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 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
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正如《决议》 指出的:
“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 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篇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2021 年 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心得体会 文稿五篇汇编心得体会 文稿一
近日,第 22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非凡历程,历经长达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砥砺奋斗,一往无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关键正是在于我们党始终把理论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作为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的时代依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走心”破解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理论密码”,沿着科学的行动指南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钻研中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百年风雨征程的坚实足迹,同时也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的光辉历程。如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一以贯之发扬好我们党的理论优势,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矢志不渝地追寻真理的光辉,切实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奋力推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
辉煌。
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传承中涵养“恒心”。今天,我们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关键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一以贯之塑造“金刚不坏之身”。必须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忠诚净担当的高质量综合素质,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在“不止南方不肯休”的奋斗中宣告“决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前,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的新征程已然开启,要想让党的理论创新工作适应工作实际,不断取得进步广大党员干部便要在工作当中让先进理论统一思想,疑聚力量,将理论思维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到知行合一,推动理论创新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中真正落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焕发出真理的璀璨光辉。
从历史走向未来,事业越是向前发展,便越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与挑战,党员干部定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开启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1 2021 年 学习《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新征程上谱写时代新华章心得 0 1070 字文稿
11 月 12 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出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学好百年党史这门“必修课”,在新征程上谱写时代新华章。
从百年党史中悟“实”,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翻开百年党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前仆后继,在风雨飘摇时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时砥砺前行,成为我党“百年实干”的真实写照。广大党员部要带着感情学,持续深入学,以百年党史为养料,培育植根于内心深处的“实干之芽”。要握紧时代“接力棒”,用好实“动力源”,以能担风雨的“铁肩膀”,能谋实事的“脑瓜子”,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格局、成就新作为、展现新气象。面对难的“硬骨头”和手上的“烫山”,要努力克服消极应付、敷衍了事的错误思想,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直面挑战,让“我想干、我能干、我会干”的信念占领思想高地。
从百年党史中悟“闯”,做“攻城拔寨”的排头兵。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初心不改。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间劲,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惊天动地的革命浪潮。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也日益艰巨。遇到“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ー山栏的国境,广大党员千要以“不装兰不”的魄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志,继续保持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敢于“打头阵”,勇于“吃螃蟹”。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既要敢于试错,想他人之不敢想,干他人之不敢干,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闯出新路子,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要坚持底线和原则,不能打着“劲”的幌子乱作为、瞎作为,表面上改革创新,实际上以权谋私,让党性失了色,让初心蒙了尘。
从百年党史中悟“”,做“不舍昼夜”的勤务 员。经过百年间的辛勤付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废待兴中建立了新中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万众瞩目的伟大成就。
“勤”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对待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要分清轻重急,做到重点突出,“大事”优先做,“小事”慢慢做。将前行路上的困难当作“垫脚石”,在千锤百炼、摸爬滚打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要勤动嘴多跑腿,走出办公室,走到基层中,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走街串巷”中看见群众疾苦,在“谈天说地”中了解百姓诉求,掌握好第一手资料,
勤勤恳为民谋福祉、办好事。
三篇 1 2021 年 审议通过《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感悟心得 稿汇编
感悟心得 文稿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我们党继 194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年党的十ー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制定的又一个历史决议。在建党百年之际,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历史是一个过程,是前人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后人活动的前提。通过回顾历史,不断透过历史的背景、历史的事件、历史的结果等历史现象,深刻反思其中所蕴含的“我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取得成功”“我们当初为什么遇到了挫折”“我们在一定的时期都要做
哪些事”等历史智慧,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出发”这样的重大问题,从而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开辟美好未来。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的经验必须借鉴,这是我们过去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必将为我们将来的工作带来启示;同时历史的教训也必须牢记,只有牢记历史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防范历史悲剧的重演。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是面向未来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用事实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为什么能”这一重大题只有克分总党百年斗的(1/4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能为我们将来继续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迎接各种风险挑战、创造更大的辉煌提供智慧和启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民族复兴的征程绝不是一帆风顺、轻轻松松的,而是充满荆棘与坎坷、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和根本保障,百年党史充分说明,党兴则国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全党共识,汇聚磅礴伟力,确保全党步调致向前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重视管党治党,党才能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事业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需要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
立足“十个坚持”的经验,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成功经验,来自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实践,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来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这“十个坚持”,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自强和历史担当。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些历史经验,我们党就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互动的复杂条件下,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乘风破浪不迷航,坚持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擘画宏伟蓝图、应对风险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更好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牢记历史教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用清的历史眼光展望未来,不断接受历史智慧的滋养,画宏伟的历史蓝图,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1 2021 年 学习《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条历史经验心得体会 0 1380 字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要站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汲取党史力量,自觉忠诚于党。回望党史,“民不聊生无以家,愿拼热血为吾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由小到大由弱到
强。党史记载着无数先烈的忠诚奋斗历程,记载着无数党员千部身舍命寻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心路历程。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必然要绝对忠诚于党和国家。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加深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把握,要时刻做学习、工作、生产的表率。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清正廉洁上向党中央看齐。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要知晓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冷暖,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汲取党史力量,致力干事创业。回望党史,“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长期浴血奋战,靠实起家,靠实绩赢得信任,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崇尚实干实绩是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标识。现在党员干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能忘记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还要跋山涉水。党员干部必须以实千立身以实绩说话,守住崇尚实干实绩的初心,谦虚谨慎,立志干事创业,做革命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工作,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刻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责发光发热,作出应有贡献。
汲取党史力量,重在担当作为。回望党史,“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回望党史多少先辈先烈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而牺牲,换来了党和国家、整个民族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遵循好干部标准,坚持“三严三实”,牢记党纪国法的底线,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持用党性原则和纪律规矩来约规范言行,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坚决做人民的公仆,不挑三拣四,不讨价还价,哪里有需要就坚决冲到哪里去,以高质量工作业绩回报党组织的信任与培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我们要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伟大成就中廓清迷思增强信心,从宝贵经验中凝聚共识吸取力量。我们一定要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胸怀“两个大局”,深刻领会迅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做好年终岁尾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 2021 年 学习《...
篇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心得体会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回望百年,实践进程与思想发展交相促进,留下光辉历史华章。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从 13 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指导实践。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总结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是其中重要一条。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
量,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篇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心得体会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用一份特别的“百年总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作为最宝贵的十条历史经验
之一,“坚持理论创新”被郑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篇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要讲话精神心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要讲话精神心得2017 年 9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下面,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育好种子、夯实思想基础,充分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一、育好种子、夯实思想基础,充分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史、世界思想史上的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伟大思想,从历次工人运动到全球社会主义革命、从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到共产国际影响全球、从前苏联建国到新中国诞生,马克思主义用铁的事实和无可争辩的实践结果,一次次向世人证明和展现了它巨大的真理威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事实上,自 1848 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改变了全世界、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可以如此广范围、深层次、全方位地影响着世界和社会进步。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作用。
二、必须坚定不移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决不动摇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哲学观,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以“两个必然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包括实事求是、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三、要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质。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要求,也是实践的需要。习总书记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
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 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要以总书记为榜样,学习总书记环视全球的大格局、大视野,学习总书记独步古今的大胸怀、大气魄,学习总书记厚重坚定的大情怀、大战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格局视野、胸怀气魄、情怀境界决定事业的高度和人生的厚度。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才会有大作为。
首先,要学习总书记“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的大气魄。和总书记一起在梁家河共同生活的人这样评价总书记:“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总书记在回忆梁家河的往事时曾动情地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 2000 年第 7 期《中华儿女》杂志中刊登过一篇对总书记的专访,时任福建省长的他说,从政初始自己就订下了几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总书记发表于 2003 年 6 月 18 日的一篇文章写到,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总书记还说过,“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等等这些话,都是总书记从政经历的真实写照。
其次,要学习总书记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的大情怀。陕北老乡称赞总书记是“贫下中农的好书记”“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人民”二字是总书记提起次数最多、频率最密、场合最多的词。在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总书记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在总书记心目中群众位置最高。在
总书记感情中群众情结最深。在总书记工作中群众距离最近。2013 年 11 月,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就是说做官要不计个人荣辱得失。总书记常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不是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赴后继的事业,如果每个干部都想挂功勋章,都想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那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每个干部都要扎扎实实工作,做到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第三,要学习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格局。总书记多年的从政工作经历,一直坚持大格局,为事业而“忘我”,为“大我”而弃“小我”。十八大以来,有一件事,总书记一直强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告诫我们,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定要有耐心耐力、持久发力、久久为功。
第四,学习总书记观大势、谋大事的大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作为一个大国领袖,总书记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战略家,观大势、谋大事,站得高、看得远。我们不管什么层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要创出一番成绩,都要认真学习总书记那种宽广的战略视野。
只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利,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录学习“十个明确”心得体会 6 篇
“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述评 11 篇汇编
学习“十个明确”心得体会 6 篇
学习“十个明确”心得体会 1
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历程。开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六中全会提出“十个明确”,明确了中国共产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两步走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依旧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依旧是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情况下的强军目标;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了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党的领导是首要,是根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领导力量。学习十个明确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政治学习让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始终站在最前端的位置。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言行举止会无形中影响到
他人,我们身位党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未来属于青年,更多的希望寄予在了新一代的青年中。希望我们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一往无前。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时代主题、核心内容、政治地位、理论价值等方面作出了全新的概括和阐述,是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突出亮点和重大理论贡献。
决议重点总结了从党的十八大开始至今九年来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产生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理论根本和思想源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完善
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之间的这 5 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十八大以来 5 年的治国理政实践,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并将其确认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十九大以来,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推进,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胜
脱贫攻坚、制定“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一国两制” 推动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又形成了若干新鲜的理论、制度和实践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等又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决议将上述两个阶段的丰硕理论成果进行了新的梳理和总结,将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充实完善为“十个明确”,更为全面、系统和科学。十九大至今(或者说至二十大之间的这 5 年),可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和丰富阶段。当然,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将继续丰富和完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
(一)“十个明确”的第一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由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中的第八个“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
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立而来,并且放到首位,更加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本质特征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增加了“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了政治建设的地位。相比“八个明确”的表述,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为完整。
(二)“十个明确”的第二条,“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比“八个明确”中的表述,增添了最后一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
(三)“十个明确”的第三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将“八个明确”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表述调整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强调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有“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纳入了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的一个 2035 年远景目标。
(四)“十个明确”的第四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比“八个明确”中的描述更为具体,写入了两个布局的具体内容。同时删除了原先该处的“四个自信”,将其调整到第一个明确中,更为科学合理。
(五)“十个明确”的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八条分别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和强军目标,其表述与“八个明确”保持一致。
(六)“十个明确”的第七条,“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新增加的一条。这条的内容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融入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最新规划成果。
(七)“十个明确”的第九条,“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八个明确”中的表述多了关于外交价值追求的说
明“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新发展,视野更为阔大和长远。
(八)“十个明确”的第十条,“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最后一条与第一条一样,也是从“八个明确”的第八个中分立而来,增写了党的建设总布局,强调了“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来说明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与第一条明确的强调党的领导遥相呼应。综上所述,决议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分析和 9 年来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的全面总结,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新的概括和阐述,以“十个明确”系统、科学、完整地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要义,必须全面、准确、系统地学懂弄通做实。
学习“十个明确”的心得体会篇 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用“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经验。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必须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铆足劲头干,奋力向前冲,自觉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都是奋斗者,是勇敢的筑梦者,也是幸福的缔造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学史力行,心怀梦想、砥砺奋斗,用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和始终如一的青春热血浇筑梦想,以奋斗志向、奋斗信念、奋斗激情和奋斗力量凝聚起拼搏精神。回望党史“奋斗路”,登上梦想“远航舰”,让我们向着伟大梦想马不停蹄,向着崭新未来开拓进取,汇聚起磅礴伟力,在时代新征程中谱就崭新华章。
心中绽放梦想,以“奋斗志向”扬帆起航。回望百年党史,一代代共产党人志存高远,用奋斗书写辉煌历史,用奋斗振奋民族信心,以大志向投身伟大事业,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奋斗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美的样子,是干事创业的最美姿态,奋斗从立志开始。志
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以志向引领航向,让梦想照亮前行,明确志向、增强志气,以梦为马向前行,一路播种耕耘、施肥浇灌,一路收获精彩、点亮未来。奋斗的路上是多姿多彩的,一如春花灿烂;奋斗的路上是充满温度的,一如春日和煦。梦想是心中亮丽的风景,奋斗的过程亦是途中缤纷的风景,崎岖坎坷皆成风景、皆蓄力量,让我们用奋斗奏响心灵旋律,在逐梦的路上不懈怠、不等待,在奋进的途中不放弃、不止歇,在时代的新征程上追梦不息、奋斗不止。
汗水浸润梦想,以“奋斗信念”笃定前行。梦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力量集结勃发于内心,朝向远方、指向未来,成为我们不懈奋斗的持久动力。通往梦想的路径是“窄巷”还是“大道”,与梦想是更行更远还是越来越近,取决于党员干部心中的信念是否足够坚定。党员干部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就有了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定力,面对稀松平常的工作,就能够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心态去对待,在“履平地”中扎扎实实地向前再向前;面对拦路在前的困难,就能够保持“猝然临之而不惊”,在“爬陡坡”时凝心聚力地向上再向上。涓滴之力,聚之可成江海之浩瀚;寸土之厚,积之可为高山之雄壮。奋斗信念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注入了动力,这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力量。党员干部当笃守信念、坚毅前行,信念坚定、脚步坚实。
激情点亮梦想,以“奋斗豪情”提神鼓劲。回望百年党史,最让人动容的,是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的殊死战斗,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舍生忘死、出生入死的英雄气概,这是烙印于百年沧桑中最鲜明、最深刻的奋斗印记,充满了豪气干云。在逐梦的路上充满了艰辛,有踮起脚尖的张望,有颠簸曲折的摸索,有陡坡行进的忐忑,能够穿越苍莽岁月、打开梦想之门的,是心中的奋斗豪情。心中有豪情,脚下有力量。奋斗豪情能够点亮梦想,如清晨的鸟鸣清脆开嗓,如晨光在天际铺展光亮,如叶脉在枝头舒张绿意,如山间林涛滚滚而来,这是一种涌向心灵的力量。奋斗正当时,党员干部当激扬奋斗豪情,提神鼓劲、奋蹄疾驰,甩开臂膀向前看、迈开大步向前走,以一颗奔赴梦想的热切心灵破开迷雾,让梦想的光亮照进现实,激发为梦“犇”跑的“加速度”。
携手耕耘梦想,以“奋斗力量”乘风破浪。共产党人的奋斗力量源自内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切情怀,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在逆境中扬风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阵地上,或是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手术台前,或是不知疲倦地值守在高速路口,或是为医护人员送去生活物资和热气腾腾的饭食……每一条“火线”上的战斗都迸发着奋斗力量,携手同心中凝聚起来的奋斗力量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推动力。从过去至今,奋斗力量是贯穿于
党史的力量,也是生发于血脉的力量,因为这样的力量,我们能够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朝着梦想一往无前。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恢弘的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攀越此山再登一峰,跨过“娄山关”再越“腊子口”,在雄关漫道中激发出永久奋斗的力量。
学习“十个明确”的心得体会篇 3
11 月 11 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会中总结了建党百年的珍贵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要从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基层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百年党史是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奋斗征程中凝心聚力走向辉煌,以积极自信的心态、昂扬奋发的姿态不懈前行,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劲潮涌处,将伟大实
践不断推进。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初心为向的“劲心”、攻坚克难的“劲意”、担当实干的“劲力”,汲取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汲取初心为向的“劲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为民初心,是谋划发展道路、擘画未来蓝图的永恒动力。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以久久为功的“劲心”倾情奉献。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为民“劲”心,不断推动民生发展,强化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把排民忧、解民难、济民困作为第一职责,把办成实事作为推进工作的第一要务,摆问题、找方法,下功夫、求实效,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带领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时代愿景全力奔跑。
汲取攻坚克难的“劲意”。百年峥嵘...
篇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摘 要: 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如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重要的二级学科已有十年, 但作为这一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在学界仍然存在不同的解读。分析研究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梳理并评析学界已有观点,并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四对范畴入手整体性地厘清其科学内涵,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其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每一个伟大成就,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紧紧相连。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不断丰富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这一带有前提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在学界仍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解读。我们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历程和学界已有观点的梳理入手,理清其科学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和演变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无产阶级借以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马克思指出,他的学说“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但对于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规律性认知并不能离开现实的历史而存在,“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这种理论特质使得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内在地要求将自己同中国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 瞿秋白等在不同场合已经表露出了类似的思想。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曾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他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一文中也曾指出:“(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 ,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瞿秋白也曾指出:“革命的理论永远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为此,“得在日常斗争中间,力求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的所谓国情”。在这一时期《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过程中知识分子群体也注意到了将欧洲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做了中国化的转换,为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打下了文本上的基础。但由于此时马克思主义刚刚在中国传播开来,翻译、 阐释和启蒙还是其首要任务,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尚不成熟,这些思想萌芽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并未真正融会到革命实践中去。
抗日战争初期,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经历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从正反两方面为党提供了丰富经验。更为现实地与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进行斗争,也迫切需要党正确回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 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这段经典论述中,毛泽东深刻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须少唱, 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在这里,毛泽东清晰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适应性结合,这种结合内在地要求我们“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并且赋予这种结合以充分的民族形式。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倡者,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中指出:“要使马 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现代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这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周恩来则指出:“(共产主义)经过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运用和发展, 已经和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 中国人民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而成为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的共产主义了。”这些论述一方面肯定了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卓越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本土化以解决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全党理论上的共识和自觉地行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探讨与传播以及对于中国现实国情的研究,例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提供了有益参考。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打消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民族主义化的顾虑,毛泽东在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 的过程中修订了相关篇目的措辞, 将“中国化”提法删去,代之以“具体化”,但其内涵实质并未发生改变。党在随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遭遇了严重的曲折, 当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成为曲折产生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邓小平尽管并未直接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但仍然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 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相较于毛泽东的论述,邓小平保持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并进一步凸显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这一创新维度。在这之后,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江泽民在论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地位时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
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胡锦涛指出: “三十年来,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这些论述表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凝练而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高度。习近平从发展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为此,“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另一方面着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维度,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者和探索者。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经历了曲折之后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创造和应用适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排除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干扰,正确处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条件,紧扣时代脉搏,创立、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土壤和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宝库的重大意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高度。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演变线索, 我们可以发现,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历了从侧重民族化到侧重时代化,再到积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这样一条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发展路径。
二、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解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前提条件是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但在这一问题上,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视角的解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三种解释框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解释
框架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分歧,其差异仅仅在于解释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第一种解释框架是“多重内涵论”,其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多个互相联系的内涵板块所共同构成的概念整体。这种解释框架也是目前学术界解读框架的主流。例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为双重内涵,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为三重内涵,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升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为理论,植根马克思主义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为五重内涵,即“‘立足中国国情’(横向总体)、‘总结中国经验’(纵向历史)、‘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过去)、‘反映当代中国实践’(现在)和‘解决中国问题’(目的)”。也有学者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置于其概念提出的起点,即 1938 年前后的历史情境当中去加以考察,基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的具体阐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归纳为五重内涵:其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践问题;其二,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三,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总结中国历史、整理中国文化;其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中国文化的形式和特点;其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开放、持续的过程。在这其中,三重内涵的解读成为学界的主流共识,2015 年修订版的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三层表述,即“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即是基于此。
“多重内涵论”的科学之处在于,充分顾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解释框架下,学者们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实际之间的矛盾关系,并基于矛盾运动的不同路径进行深入剖析,使得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但其不足则在于,多数研究是在“二重内涵说”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术旨趣进行增添,各个内涵维度之间有简单并列之嫌,导致内涵定义臃肿而无法突出主次元素的差别,也未能很好揭示其内涵构成的历史动态性。
第二种解释框架是“过程论”,其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着重考察这一概念的生成过程、阶段及其源流并从中把握其内涵。实际上,学界早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类似的“结合论”表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归入“过程论” 当中,因为其关于结合的论述已经内在地包含动态性和开放性的意蕴。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研究也秉持这一基本思路,学者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宏观背景之下,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出发,分阶段多层次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基本经验。还有学者进一步在抽象层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态生成过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视作“是
由对中国人民解放发展事业而言的外生、内生形态的渐次生成、循环演进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它并不是“一次成型、一成不变的凝固抽象体”。
这一视角针对目前学界主流的“多重内涵”式的解读所欠缺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各要素之间具体历史联系作了有益补充,还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思想史概念的演进历程。但对于历史丰富性的强调也使得这一视角下的理论叙述流于琐碎,难以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要素和精神实质,更有甚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动态性的强调...
篇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在发现和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中形成的一门科学, 也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政治、 经济以及社会各领域问题的根本思路。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员工, 应深刻认识到学习这门科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那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 贯彻落实并加以应用就应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总结的重要问题。 一、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正确应用的前提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从文化、 历史和理论等多视角来分析。
从现实进程之中去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一个个具体的、 实际的问题。
其根基在于实践, 动力在于直面和应对各种问题, 是问题在主导和推动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以也应以问题为实践过程的向导。首先, 从内容上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单纯的学术性研究过程, 而是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例如, 如何在建国初期解决作为农业大国的农民土地问题; 再例如, 如何在现实际工作中合理行政、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其次, 从形式上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过程不是“中国文化” 的过程, 而是中国文化借鉴外国文化的同时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
也就是说, 应用其解决中国问题, 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为知道, 但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环境, 不能脱离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 更不能脱离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最后, 从主体来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始终着眼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 并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发动群众解决自己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是少数学者或政治代表人研究和创作的过程, 更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从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所以应鼓励和发动最广大群众深刻理解并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想, 且不断实践; 行政部门也应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二、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转化为工作实际是正确落实的基础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性是围绕中国实际问题为核心的, 所以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在关键性问题上始终贯彻其思想的过程。
例如,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以及更现实的“什么是行政工作的核心、 怎样推进行政工作”。首先, 转化并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人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即毛主席所说的“一分为二”。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论任何问题都应看到其 “两面性”, 不简单下判断, 必须坚持客观分析、 全面分析 , 同时应积极采纳多渠道意见并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进行深入、 充分考虑。其次, 转化并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就要求我们以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科学发展观即是其历史形态之一。“与时俱进” 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 以问题为导向, 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因为我们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 无法借鉴就只能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精神来科学分析与预测。
所以, 实际工作中也应清楚的认识到所做的一切工作是否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最后, 转化并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就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人们办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或价值取向,所以判断一个人或组织的价值取向, 只要看他对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立场即可。
只有敢于直面问题、 代表进步和正义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戴; 从“为了谁”、“依靠谁” 出发, 才能判断出“我是谁”、 站在谁的价值立场上, 同时还要看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谁受益、 谁拥护, 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等等。
只有如此, 才能分辨是非、 善恶、 美丑、 先进落后。三、 始终贯彻并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提高行政公信力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要站在时代的前沿, 而且要求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应具有时代性, 即“时代化”。“大众化” 是指通过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让群众听得进、 听得懂、 听得信, 为他们所掌握。
所以, 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工作贯彻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保
证具备这样的两个特性, 那么它就能使行政职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创造力、 号召力, 也就实现了行政公信力的提高。只有始终贯彻并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使行政职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而当我们回顾中国自主发展、 不断强大的过程会发现, 正是在党的领导下, 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不断深入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使得我国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状态,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正体现了我国行政职能的强大生命力。
对于现实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即需要不断反省自己是否遵循了这一思想和其昭示的客观规律, 在行政过程中建立良好地政府形象、 提高行政公信力。只有始终贯彻并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使行政职能焕发出强大的创造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 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 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综合国力
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 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市场化、 国际化深入发展,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 复杂性、 繁重性世所罕见。
因此, 在现实工作中也应在党的领导下始终站在更广阔的战略高度, 在行政过程中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不断创新, 让一切行政行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提高行政公信力。只有始终贯彻并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行政职能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一种群众性的、 大众化的理论, 而不是精英式的理论, 如果仅成为理论家的专利而与人民群众相脱离, 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首先是一种研究取向, 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大众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如此所研究的成果就是大众化的。
其次是一种通俗化的表述形式, 即用大众化的语言来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
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 由深奥到通俗、 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科学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所理解、 所掌握, 人民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护这个理论, 才能努力践行这个理论。
当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和
普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根据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 思维方式、 文化习俗及生活习惯, 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通俗易懂的语言,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形象化, 使之真正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对于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即是:
通过行政部门的一切行政行为及不断向大众化推进, 使广大群众也能理解并深入实践, 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 才能使我们行政职能表现出强大的感召力。综上所述, 深刻认识、 转化为工作实际、 在行政过程中始终贯彻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是我们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所必须实践的三个阶段,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表现, 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只有从自身做起并身体力行才能带动最广大群众一同深入实践, 不断完善并创新这一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
篇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心得体会
21 关于习主席讲话“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心得体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再次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为我们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00 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
导,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发展。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也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新的征程上,我们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先进、理论武装先行,是我们党的特有优势,也是我军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全军官兵要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推动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实际行动。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心得体会 中国化 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