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摇篮》教案【10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2-12-30 14: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摇篮》教案1  教学内容  聆听《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印度摇篮曲教案教后记。  2、情感目标:在欣赏活动中,感受印度民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摇篮》教案【10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摇篮》教案【10篇】(范例推荐)

《摇篮》教案1

  教学内容

  聆听《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印度摇篮曲教案教后记。

  2、情感目标:在欣赏活动中,感受印度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印度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对印度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材分析

  1.背景资料--印度音乐

  印度是世界上人种、宗教、文化和音乐方面种类最为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音乐受波斯、希腊、蒙古、*文化的影响,外来影响与印度原有文化相融合,形成完整、独特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尤其是印度古典音乐与宗教、神话有密切的关系。印度音乐有其特点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和乐队、演唱方法和表演方式。"拉格"和"塔拉"是印度古典音乐的两大支柱。"拉格"是一种旋律的程式、框架。"塔拉"是印度音乐复杂节奏节拍体系的总称。印度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形成种类繁多的装饰性乐句和装饰音体系,音乐进行多曲线形、波浪式和螺旋式而很少直线式。印度音乐还有独特的器乐体系。印度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多为歌舞形式。

  2.歌曲简介

  歌舞在印度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绚丽多姿、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印度电影音乐吸收了印度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素材,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印度影片《流浪者》中的《拉兹之歌》、《丽达之歌》和《大篷车》、《奴里》中的插曲等。

  电影《两亩地》反映了印度贫苦农民的生活遭遇。故事情节:忠厚朴实的农民夫妇向波和芭罗以及他们的儿子,依靠两亩地为生,但财主霸占了这仅有的两亩地。失去生活来源的向波带着儿子到加尔各答谋生,历尽苦难,幼小的孩子偷偷地以擦皮鞋赚钱,最终没能摆脱苦难的噩运。《摇蓝曲》是影片里贫苦农民向波的妻子芭罗接到丈夫从加尔各答奇来的信,但是她不识字,就去找雇她做帮佣的女主人,请她读信,当她走近主人家时,女主人正对着自己的婴儿唱着这首摇蓝曲。歌曲宁静*和,带有祈祷式的音调,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也表达了盼望生活安宁的愿望,教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印度摇篮曲教案教后记》。曲调具有摇蓝曲的共同特点,也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演唱形式为女声独唱,用印度民族乐器伴奏。这里我们听到的是电影中用原文演唱的录音。

  印度影片《两亩地》,属于印度电影中较少见的批判现实主义佳作。该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我国公映。

  3.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蓝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以及波浪式、螺旋式的旋律进行,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印度音乐是建立在印度独特的、与西欧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要素如"拉格"和"塔拉"体系基础之上的,现在用我们的记谱法并进行音乐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乐谱和分析仅供参考。

  歌曲记谱为D大调,可以认为是a多里亚调,用7/8拍子即3拍+4拍,速度缓慢。曲式结构特点是,重复句的多次反复出现。这个多次反复出现的乐句旋律进行*缓,在五度范围内进行,给人以恬静的感觉。

  全曲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24小节,经短小的过门后,从第26小节到结束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视为由A+过门+A+A+B+A,由五个乐句构成。

  A句从第1-4小节,歌词为"安睡,宝贝,快快呀安睡。")。

  B句第15-20小节,歌词为"天上小星星,烁烁闪光辉,甜蜜的梦催着你入睡")也可以把过门前的A句视为歌曲的一个引子。

  第二部分,可视为结构,第二部分重复一次反复时省去过门,由四个乐句构成。

  C句第26-32小节,歌词为"梦神来回"和"是我心肝")。

  B句第32-37小节,歌词为"花园多宁静"和"你使我快乐")。

  A句第38小节到结束。

  由此可见,全曲共九个乐句中,A句共反复了6次,给人以深刻印象。

  教学重点

  熟悉歌曲《摇篮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情绪。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了解印度民族音乐的特点,其旋律特色的音响效果,对于歌曲内容的了解比较简单,所以在聆听和模仿上多花点时间。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二、聆听歌曲《摇篮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1、听歌曲背景简介。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3、讨论交流。

  4、师生小结。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三、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教后记:以前我们听过舒柏特和我们国家的《摇篮曲》,风格各异。但是这首歌曲的民族特色十分浓厚,因为印度特有的歌曲旋律让人很难忘,所以学生很感兴趣。

《摇篮》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教学,了解舒伯特的生*。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用自然、甜美的音色准确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用具、钢琴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情绪: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教师弹唱歌曲请学生欣赏。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哼唱歌谱。

  5、学唱歌曲,启发感情。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请生做表演唱,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摇篮》教案3

  活动目标:

  1、轻柔、连贯地唱摇篮曲,并边唱边做动作,表现歌曲安静的性质。

  2、为歌曲编唱其他有关的摇篮和宝宝的歌词。

  3、体验摇摇篮、哄娃娃的情趣。

  活动准备:

  对音乐性质的感受有一定的分辨经验。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家》。

  感知歌曲优美的旋律,带领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家》。

  启发幼儿想象,并仿编歌词,教师记录幼儿的想象,并带领幼儿演唱仿编的歌曲。

  2、熟悉新歌《摇篮》的旋律及性质。

  听教师弹奏乐曲,感受乐曲性质,讨论音乐好像说的是什么事。

  跟着音乐做关于哄娃娃睡觉或表现舒缓优美的动作。

  3、学唱新歌。

  教师范唱。

  理解歌词内容,念歌词。

  在月球旋律伴奏下,轻声学唱。

  边唱边做动作。如:摇摇篮、拍娃娃、抱娃娃等,表现歌曲轻柔、安静的性质。

  4、为歌曲编唱新词。

  引导幼儿创编。如:大海是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说一说,唱一唱。

  幼儿探索创编新词并演唱。如: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

  5、复习音乐游戏《逛公园》。

《摇篮》教案4

  设计意图

  本首儿童诗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语言清新优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大班幼儿在具有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想象、迁移能力。他们喜欢仿编活动,而儿歌《摇篮》正是一篇适合大班幼儿欣赏的作品。《纲要》语言实施细则中提出,幼儿能够喜欢文学作品,较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培养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柔美、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体验参与仿编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

  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柔美、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朗诵诗歌的方法物质准备:音乐、PPT、图片(星星、小鱼、花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观看图片,引出“摇篮”

  小结:这是摇篮,人们用它来哄小宝宝睡觉。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双手圈起,做摇篮的样子,并且假装哄小宝宝睡觉。“你也来当一回妈妈,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吧。”

  提问:“刚才妈妈的手变成了什么?摇着谁?”引出句式:“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二)理解儿歌结构,欣赏是个诗歌前半段。

  1、教师依次出示星星、小鱼、花朵图片,提问:“星星、小鱼和小花也想有自己的摇篮,请你来帮它们找找自己的摇篮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幼儿自由发挥,并引导幼儿说说:“xx是摇篮,摇着xxx。”

  2、教师出示天空,大海,花园的图片,教师朗诵请幼儿欣赏。

  3、“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儿童诗”,请幼儿说说在朗诵儿童诗与你讲其他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应该怎样去去朗读?请全体幼儿看着图片朗诵。

  (三)引导幼儿学习完整儿童诗,理解儿童诗感情

  1、教师提出需要帮助的想法,请幼儿想办法哄宝宝睡觉。(鼓励幼儿想办法:唱歌、讲故事、玩玩具等)

  2、师幼共同轻唱摇篮曲,宝宝渐渐睡着了。

  教师:“她睡着了么?她是怎么睡着的?对,我们给她轻轻唱了一首摇篮曲,她就睡着了。”教师引出句式:“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出示句型)

  3、教师:“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也睡不着,你能想到什么办法让它们睡着呢?”

  教师出示PPT,请幼儿看着课件进行创编(发现图中的变化,云朵、浪花、微风的出现。)

  4.完整感受儿歌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完整感受儿歌内容。

  三、结束部分

  尝试创编:

  1、教师:“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请你们按照儿歌中的句式继续编一编。”

  2、幼儿拿着创编图片单独创编,教师请创编的好的幼儿为大家展示。

  活动延伸

  学唱歌曲《摇篮》

《摇篮》教案5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准备: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后提问:"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念)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摇篮》教案6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园我一直是带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儿,而且也一直在负责语言领域的教学。从*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语言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发太重要了,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教师不同的语言组织、引导完全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一次儿歌“小草爱做梦”的课后,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在课间跑来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也会编儿歌——小鸟爱做梦,梦是……”。这时的我心里除了充满教学上成功的成就感以外,我还思索着;大班孩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他们喜欢自己创作,觉得有成就感,不满足于单纯的朗诵诗歌,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尝试自己仿编、创编,我再一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睡摇篮的经历,就设计了这堂“摇篮”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画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动画“摇篮”,“摇篮曲”音乐,黑板,磁铁,字卡等。

  2、图片: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星星、鱼儿、花儿、小宝宝。

  经验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摇篮曲)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听着这首优美的曲子,小宝宝们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听听、看看吧!

  二、观看动画,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动画: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欣赏第二遍动画:

  ——“刚才小朋友听得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的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摇篮里面摇着的都是谁?又是什么在轻轻飘、翻、吹、唱呢(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诗歌,之后依次一组一组地出示字卡)”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1、幼儿边看动画边跟着诵读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念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呀?那我们边看大屏幕边跟着亲亲地念一念好吗?”

  2、幼儿加上动作来表演诵诗歌。

  “小朋友的声音太好听了,如果这一次小朋友的声音再稍微大点儿,把我们的动作加上的话相信会更棒的,我们来试试吧。”

  3、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诗歌。

  4、“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四、教师创编诗歌,幼儿仿编诗歌——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经验,充分发挥幼儿想象

  ——“听了这么美的诗歌,老师也想来编一首儿歌:草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

  ——“小朋友,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首诗歌呀?那请你们照着黑板上的句子结构来自己编一编吧!”

  五、延伸活动: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吧!

  教学反思

  在我园的教研课上曾经把语言领域的诗歌活动提出来做过探讨,老师们都觉得古诗、散文、诗歌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内容、体会意境,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仿编、创编。诗歌“摇篮”是我在我园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所以是自己实际操作过的,感悟和体会也比较多一些。 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对自己语言的组织呀,提问的准确上性呀还是比较满意。觉得幼儿在我语言的引导下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思维也比较活跃,活动性也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只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感觉自己对幼儿关注全体还不够,同一个幼儿请几次来回答问题的情况稍微多了一点;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临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以期服务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一味地想从幼儿那里得到自己教学活动设计中想得到的答案,违背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应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化地发展幼儿。

《摇篮》教案7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

  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

  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

  ×,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

  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教案8

  《小小摇篮曲》歌词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夜里安静,被里多温暖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手臂永远保护你

  世上一切,快快安睡

  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习,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电子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大家要静静地去学习,好不好?

  2、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当妈妈,你们当老师的小宝宝,我来唱歌,并且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边听边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3、师哼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生边听边顺着老师的手势进行摇摆。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摇篮曲)

  摇篮曲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摇篮曲是母亲哄小宝宝睡觉的乐曲)

  你听过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回答(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

  二、寓教于乐

  1、初步聆听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妈妈正在哄小宝宝睡觉呢,现在请你帮她一起哄,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吗?(引导用摇摆的动作)

  师要求:注意节奏,一定要用刚才的办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师唱歌曲,改编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宝贝耶啰啰吔”,生跟伴奏进行律动。引导孩子投入)

  师:小朋友们把老师都快哄睡着了,那这个音乐是不是摇篮曲?为什么?

  生回答,(是,哄宝宝睡觉、轻轻地、温柔地)

  2、复听(完整)。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她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大家要静静地、仔细地听,听一听,小朋友究竟给谁唱摇篮曲呢?

  聆听,回答(是给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听(第一段)。

  师:请再仔细听一听,宝宝用了哪些话来哄布娃娃?

  (师弹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引出难点一: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来学一下宝宝给布娃娃唱的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随师边唱边摇。)

  要求:唱时就像妈妈对宝宝说的那样亲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声音唱一次)

  4、学唱第一段。

  (1)听原唱,进行律动(展示大谱表)

  (2)跟琴轻唱

  师:现在来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学一学宝宝唱的《小小摇篮曲》,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老师在唱到绿色字体“吔啰啰吔”时,小朋友们就摇动起来,其它时候不用摇。能做到吗?

  (师边弹边唱,生轻唱,律动)

  (3)指导难点二

  (4)师生接唱

  生唱有意义的词,师唱衬词。

  (5)指导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6)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师:你就把我当成布你们的娃娃,一起唱给我听听吧。

  5、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如果我是布娃娃,我就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

  师进行指导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2、请个别孩子表演唱

  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摇篮》教案9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zǔ ā nónɡ wànɡ zhāi tāo dàn yì

  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滴”与“摘”。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竖折变成竖提。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蛋”字上面不是“定”。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出示课件)

  祖先 浓绿 一望无边 摘野果 掏鸟蛋 回忆

  第二课时

  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狩猎、采摘)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自由自在,惊喜连连)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苍苍茫茫、祖先)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①我们不应该滥砍滥伐,不要随便狩猎。

  ②森林附近不能开一些工厂,排放废气、废水。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

  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

《摇篮》教案10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摇篮》教案10篇扩展阅读


《摇篮》教案10篇(扩展1)

——《摇篮》教案10篇

《摇篮》教案1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

  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摇篮》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园我一直是带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儿,而且也一直在负责语言领域的教学。从*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语言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发太重要了,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教师不同的语言组织、引导完全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一次儿歌“小草爱做梦”的课后,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在课间跑来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也会编儿歌——小鸟爱做梦,梦是……”。这时的我心里除了充满教学上成功的成就感以外,我还思索着;大班孩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他们喜欢自己创作,觉得有成就感,不满足于单纯的朗诵诗歌,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尝试自己仿编、创编,我再一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睡摇篮的经历,就设计了这堂“摇篮”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画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动画“摇篮”,“摇篮曲”音乐,黑板,磁铁,字卡等。

  2、图片: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星星、鱼儿、花儿、小宝宝。

  经验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摇篮曲)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听着这首优美的曲子,小宝宝们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听听、看看吧!

  二、观看动画,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动画: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欣赏第二遍动画:

  ——“刚才小朋友听得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的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摇篮里面摇着的都是谁?又是什么在轻轻飘、翻、吹、唱呢(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诗歌,之后依次一组一组地出示字卡)”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1、幼儿边看动画边跟着诵读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念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呀?那我们边看大屏幕边跟着亲亲地念一念好吗?”

  2、幼儿加上动作来表演诵诗歌。

  “小朋友的声音太好听了,如果这一次小朋友的声音再稍微大点儿,把我们的动作加上的话相信会更棒的,我们来试试吧。”

  3、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诗歌。

  4、“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四、教师创编诗歌,幼儿仿编诗歌——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经验,充分发挥幼儿想象

  ——“听了这么美的诗歌,老师也想来编一首儿歌:草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

  ——“小朋友,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首诗歌呀?那请你们照着黑板上的句子结构来自己编一编吧!”

  五、延伸活动: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吧!

  教学反思

  在我园的教研课上曾经把语言领域的诗歌活动提出来做过探讨,老师们都觉得古诗、散文、诗歌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内容、体会意境,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仿编、创编。诗歌“摇篮”是我在我园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所以是自己实际操作过的,感悟和体会也比较多一些。 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对自己语言的组织呀,提问的准确上性呀还是比较满意。觉得幼儿在我语言的引导下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思维也比较活跃,活动性也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只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感觉自己对幼儿关注全体还不够,同一个幼儿请几次来回答问题的情况稍微多了一点;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临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以期服务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一味地想从幼儿那里得到自己教学活动设计中想得到的答案,违背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应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化地发展幼儿。

《摇篮》教案3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

  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

  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

  ×,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

  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教案4

  《小小摇篮曲》歌词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夜里安静,被里多温暖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手臂永远保护你

  世上一切,快快安睡

  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习,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电子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大家要静静地去学习,好不好?

  2、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当妈妈,你们当老师的小宝宝,我来唱歌,并且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边听边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3、师哼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生边听边顺着老师的手势进行摇摆。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摇篮曲)

  摇篮曲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摇篮曲是母亲哄小宝宝睡觉的乐曲)

  你听过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回答(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

  二、寓教于乐

  1、初步聆听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妈妈正在哄小宝宝睡觉呢,现在请你帮她一起哄,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吗?(引导用摇摆的动作)

  师要求:注意节奏,一定要用刚才的办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师唱歌曲,改编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宝贝耶啰啰吔”,生跟伴奏进行律动。引导孩子投入)

  师:小朋友们把老师都快哄睡着了,那这个音乐是不是摇篮曲?为什么?

  生回答,(是,哄宝宝睡觉、轻轻地、温柔地)

  2、复听(完整)。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她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大家要静静地、仔细地听,听一听,小朋友究竟给谁唱摇篮曲呢?

  聆听,回答(是给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听(第一段)。

  师:请再仔细听一听,宝宝用了哪些话来哄布娃娃?

  (师弹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引出难点一: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来学一下宝宝给布娃娃唱的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随师边唱边摇。)

  要求:唱时就像妈妈对宝宝说的那样亲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声音唱一次)

  4、学唱第一段。

  (1)听原唱,进行律动(展示大谱表)

  (2)跟琴轻唱

  师:现在来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学一学宝宝唱的《小小摇篮曲》,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老师在唱到绿色字体“吔啰啰吔”时,小朋友们就摇动起来,其它时候不用摇。能做到吗?

  (师边弹边唱,生轻唱,律动)

  (3)指导难点二

  (4)师生接唱

  生唱有意义的词,师唱衬词。

  (5)指导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6)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师:你就把我当成布你们的娃娃,一起唱给我听听吧。

  5、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如果我是布娃娃,我就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

  师进行指导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2、请个别孩子表演唱

  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摇篮》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二、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磁带(摇篮曲)、录音机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2.活动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3.指导要点:通过创设情境、配乐欣赏、轻柔的声音朗读、讨论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诗意和结构,感受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仿编。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音乐摇娃娃睡觉。

  小结: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进行朗读示范)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提问: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用舒缓、轻柔、优美的语气语调,表达宁静、抒情的情怀。)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诗歌第一段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例如: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白云轻轻飘,月亮宝宝睡着了。以同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第二、三段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读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摇篮的含义,感知、理解理解诗歌的意境。能否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六、活动建议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继续仿编诗歌,可以扩展幼儿的想象,除了诗歌里说的摇篮,还有什么事物可以当做摇篮?

  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的安静、温柔,能够在摇篮曲的情境中轻轻地哄宝宝睡觉。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布制玩具,一个摇篮。

  2.《摇篮曲》、《黑猫警长》主题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是我的小娃娃。咦,小娃娃在说话:我要睡觉!我要睡觉!

  师:小宝宝有点累了,要睡觉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入睡的呢?(幼儿讲述并模仿)

  师:刚刚有小朋友说爸爸妈妈是让他们听音乐入睡的,那我们今天也来试试用这个方法来哄娃娃睡觉吧

  2.选择欣赏乐曲,通过比较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播放两段不同的音乐,供幼儿选择。

  老师这里有两首好听的乐曲,选哪一首呢?

  (2)播放幼儿选择的音乐。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合适吗?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选择放乐曲。)

  师:我们再听一听另外一首怎么样?

  师:我们应该选哪一个呢?

  3.创设情景,完整欣赏乐曲。

  师:好的,让我们就选这首安静、优美的摇篮曲给宝宝听吧。

  教师抱娃娃进行表现,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4.根据幼儿讲述的感受,老师介绍摇篮曲的特点。

  师:听了这首乐曲娃娃已经快睡着了。为什么娃娃听了这首乐曲就安静了,想睡觉了?

  小结: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5.幼儿跟音乐展开联想,进行表现。

  师: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唱着歌哄你们入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宝宝入睡吧。你们的宝宝都在小床上等你们呢。

  宝宝们都睡着了吗?嘘,不要吵醒她们,轻轻把娃娃放到床上去,帮他们盖好被子吧。爸爸妈妈们都去外面吧,让宝宝好好睡觉吧。

  活动后研讨: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摇篮》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看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7页到第8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学生讨论]……

  (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

  [教师讲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东非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位于开罗以南十多千米,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80座。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均每块重约2.5吨。塔底占地约52900*方米。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8米。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30年。本课引言中选用的插图《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著名建筑。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它为“斯芬克斯”,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20米,长73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70多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额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教师]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金字塔是人

  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大河流域的文明,除了埃及文明以外,还有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土地肥沃,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在大河流域,河水的泛滥都给当地留下了肥沃的土地,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引导]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从中可以找出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

  [教师讲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大致以今日的巴格达城为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它的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划分为两部分,以尼布尔(今努法尔)为界线,它的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南部的主要居民,公元前5000年左右,他们结成氏族公社,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绵羊、猪、牛、驴等牲畜。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邦,著名的有拉格什、乌尔等。苏美尔城邦出现后不久,在它的北面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也建立阿卡德等奴隶制城邦。在以后几百年时间里,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不断打仗,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汉谟拉比时,古巴比伦才统一两河流域。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整个浮雕画面庄严而稳重,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其中有少数文字已被磨光。

  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这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

  汉谟拉比法典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的法律。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刑罚是严厉的。一条法律规定:“倘若一个人挖出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同样挖出其眼。”但是挖出奴隶的眼睛就不会处罚得这么重,只需支付一定的罚金即可。

  汉谟拉比的雕像。在颁布法典的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巴比伦宗教,来代替多神崇拜。汉谟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块石碑或者说是石柱上。顶部是汉谟拉比与巴比伦的正义之神沙玛什的雕像。

  [教师引导]现在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的工具。

  [教师过渡]在学习完两河流域的历史后,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上古代印度的地图讲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兴起了许多城市,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本书中选用的插图就是该城遗址)。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顾名思义这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次大陆核心地区的西北边陲,所以很多文化遗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但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的文明是同源的。在1925年以前,人们只知道印度历史上的雅利安人和吠陀文明,以为它就是印度最古老的文明,可是,历史学家们也知道雅利安人是外来的,那么,在雅利安人之前,印度这块土地的主人又是谁呢?历史学家们

  百思不得其解。1925年,考古学家宣布,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巨大的城市遗址,其文化大约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代中后期进入繁盛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这里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家。不久,考古也证实,这些散落各地的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大约最晚于公元前1750年后不久就结束了,这就把印度的文明史提前了0年。此后,考古学家又在印度河中下游和西部沿海发现了大小城镇遗址余处,其范围从西边的伊朗边境至东边今天印度的德里,从喜马拉雅山麓到南部的*海,总面积达130万*方千米。到目前为止,这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就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前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印度河主要支流拉维河东岸,后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长纳县境内的印度河畔。此外,还有一些小遗址,如卡利班根、洛塔尔、苏尔戈德,都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考古发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这两座城市布局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分别向东西和南北整齐排列,房间一般用砖砌成,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目的主要内容“种姓制度”。请大家先把课本上的看一看,在中间找出一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之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不是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出来的。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教师讲解]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雅利安人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称为印度—雅利安人,这就是一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在印度—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他们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与军权。以上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第三、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层等级愈演愈繁,出现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他们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

  从理论上维护种姓制度的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它由雅利安人的原始宗教演变而来。它把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作品和文学作品《吠陀》作为经典。它信奉多神,不设庙宇,不崇拜偶像,但规定了烦琐的祭神仪式,从私人生活到国王即位,都要祭神。它为了维护*的等级制度,引用《吠陀》中的神话传说,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还大肆宣扬轮回说,凡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者,来生可升为较高等级,否则,则降为较低等级。它假托梵天的儿子摩奴制定一部法典,即《摩奴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规定婆罗门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而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首陀罗如果评论婆罗门的品行,就要用沸油灌入他的嘴里和耳朵里。杀死婆罗门的人应处以最痛苦的死刑。高等级杀死首陀罗,可用牲畜抵偿或简单净一次身就行了。在佛教广泛传播期间,婆罗门教衰落。到了8世纪,经过改头换面的婆罗门教在印度重新得势,易名为印度教。

《摇篮》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摇篮曲的性质以及特点,知道摇篮曲的作用。

  2、能在轻柔的摇篮曲中模仿哄宝宝睡觉的样子。

  3、让幼儿感受摇篮曲的柔和与宁静,并从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活动准备

  1、表现静谧夜景的图片

  2、歌曲《摇篮曲》

  3、布娃娃每人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精密夜景的图片,播放歌曲《摇篮曲》,引导幼儿在音乐声中静静地感受夜晚的到来。

  2、一到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柔和与宁静。

  听完这首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教师启发有而思考文题,并简单介绍摇篮曲的基本含义。

  (1)晚上睡觉前,爸爸妈妈会为你做什么?

  (2)谁给你讲睡前故事?谁给你唱歌呢?

  (3)睡觉前,爸爸妈妈小声给你哼唱的歌曲,就是摇篮曲的一种。

  4、教师分发布娃娃,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模仿哄宝宝睡觉的样子。

  (1)请幼儿思考和讨论是不娃娃安静入睡的方法。

  (2)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布娃娃安安静静的入睡呢?

  (3)教师将布娃娃抱在怀里,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注意动作轻柔、缓慢。

  5、教师播放歌曲《摇篮曲》,请幼儿在柔和的音乐声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宝宝入睡的场景。

  嘘,保持安静,我们的小宝宝就要睡着了。

  6、教师组织幼儿有序的将布娃娃放在休息室的小床上,自然结束活动。

  我们把小宝宝放到小床上,让他们安静的睡觉吧,注意脚步轻,不要把宝宝们吵醒了。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角色扮演区扮演爸爸妈妈,继续游戏,体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六、活动总结

  摇篮曲又被称为催眠曲,它通常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有近似要烂的动荡感,是一种为小孩子催眠而唱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哄宝宝睡觉的样子,播放歌曲《摇篮曲》,请幼儿在柔和的音乐声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宝宝入睡的场景。

《摇篮》教案9

  《摇篮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妈妈的歌中的一首歌曲。本节课是一节歌唱表演课,为F大调,6/8拍,曲调优美,感情真挚。歌曲主要描述了妈妈轻摇宝宝睡觉的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线的爱,教导学生要孝敬我们的妈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特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和反复记号的意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而教学的难点在于掌握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达到边打拍子边歌唱。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将对学情进行简单的阐述。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丰富,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所增强,学习兴趣更为广泛。这个阶段学生歌曲的演唱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情感的表达有待提高,节奏的训练需要加强。以上这些将是我教学中重点注意的地方。

  说教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歌曲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欣赏教学法: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聆听歌曲伴奏和范唱,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3、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律动,更进一步的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分小组演唱,并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歌唱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自主创编下行旋律,并展示演唱,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下面我讲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教授新课、音乐活动和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来展开:

  (一)激趣导入

  我采用的问题导入,通过问学生,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新课《摇篮曲》。

  (二)教授新课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摇篮曲》,学生有目的的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讨论歌曲的内容。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聆听歌曲,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歌曲。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我会对问题进行提问,学生自由发言。共同探究出歌曲的速度是缓慢的,情绪是亲切地。同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会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同时画出旋律线。这样对歌曲旋律的走向,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之后,让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歌词,再次体会歌曲的内涵和所表达的意义,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针对四年级学生识谱能力差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先教学生唱谱,采用我唱一句,学生跟唱的形式教唱歌曲,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在唱的时候,体会歌曲的拍子。之后提问,得出歌曲为六拍子。并且讲解,六拍子和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是一样的,找学生画出三拍子的指挥图示。然后,我唱旋律,学生试着填词,在演唱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音准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反复记号进行讲解。在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旋律后,用钢琴弹奏歌曲伴奏,学生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最后,巩固练习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将采用分小组演唱、男女对唱、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且以比赛的形式展示表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活动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女生当妈妈,男生当孩子,来表演唱,之后角色互换。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之情,同时,教导学生要孝敬父母。分角色演唱不仅可以激发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创编的方式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堂小结

  当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谈一下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的知识。

  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介的突出了歌曲的情感,展示了歌曲的重难点。

《摇篮》教案10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

  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

  看蝴蝶跳舞?


《摇篮》教案10篇(扩展2)

——摇篮大班教案10篇

摇篮大班教案1

  幼儿园大班语言:

  <<摇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

  2、背景图:大树、狗窝、鸡妈妈:单个动物图样:小鸡、小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教师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

  2、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朗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

  4、“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它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请大家欣赏一下,仔细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第一遍诗歌(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提问“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听一听,诗歌中有哪些摇篮?摇得都是谁?”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了一种美的氛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小结:我们知道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他们摇着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请大家仔细听。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幼儿: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

  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师引导,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动作也是怎么样的?

  “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读得最美。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播放优美的乐曲)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

  4、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5、表演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课件播放画面):小鸡、小狗、小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小狗、小鸟的摇篮在哪里吗?让我们帮它们找摇篮吧?”

  2、出示图片:大树、狗窝、鸡妈妈,请小朋友把单个动物图送回家。

  3、幼儿看图仿编: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四、活动延伸: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你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

摇篮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摇篮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在理解、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里宁静、温馨的感觉,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摇篮曲》音乐、摇篮一个、娃娃一个、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摇篮,播放摇篮曲。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教师轻轻地摇着摇篮)听着优美的摇篮曲,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请听诗歌:《摇篮》。”

  2、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你听了诗歌感觉怎样?

  (2)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的都是谁?(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回答。)

  3、出示第一幅图片,教师朗诵第一段。

  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的飘?(情感渗透)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朗诵一遍。

  4、出示二、三图片

  “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是怎样睡的?”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说一说。5、出示图片四,引导幼儿创编。

  师: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能不能自己来创编诗歌?(引导幼儿尝试看图创编)

  6、请幼儿跟老师一起看图完整地朗诵诗歌。

  “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7、师:“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朗诵一遍,边朗诵边加上优美的动作,看谁的动作最美。”

  8、幼儿创编诗歌。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摇篮?我们帮忙找一找,再用诗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出来好吗?”(幼儿分组交流讨论)

  9、师:“我们给这么多小动物、植物找到了温暖的摇篮,大自然变得那么温暖,生活变得多么美好!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把创编的诗歌朗诵给它们听好吗?”

  活动延伸:幼儿将创编的诗歌画出来。

摇篮大班教案4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音乐的传递中欣赏绘本故事优美、动人的情节画面。

  2、愿意表述故事中句式“XX妈妈摇啊摇,XX睡着了。”

  3、轻松享受母爱的温馨与甘甜。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绘本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摇篮曲。

  1、教师出示摇篮与娃娃“宝宝们,我们轻轻地、温柔地来给小娃娃唱摇篮曲,好吗?”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看,是谁在摇篮里呀?小猴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2、谁会来摇小猴的摇篮,哄小猴睡觉呢?

  3、猜猜看,还有哪个小动物也喜欢在摇篮里睡觉呢?

  4、小狗的摇篮挂在哪里呀?谁会来摇小狗的摇篮,哄小狗睡觉呢?

  5、听,是谁在叫呀?小猫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6、、谁会来摇小猫的摇篮,哄小猫睡觉呢?

  7、小袋鼠的摇篮在哪里呀?谁知道呀?

  8、宝宝你的摇篮在哪里呢?

  (三)完整欣赏绘本。

摇篮大班教案6

  教材分析:

  《摇篮》是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大班上册主题二中的一节教育活动,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四幅宁静温馨的画面。诗的最后一句转向妈妈和宝宝 ,会唤起幼儿对母亲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谁是摇篮?摇的是谁?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这些都是由作者精心安排的,这也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表现了作者对和*、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热爱和*的教育。

  基本教学思路:

  幼儿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向往和*、宁静、温馨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新纲要的要求,我是这样设计《摇篮》这一首儿童诗的:首先,通过出示真正的摇篮,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然后伴着柔美的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一种美的氛围,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在此基础上,借助课件引导幼儿观看意境优美的画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并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基础。为了突破仿编诗歌这一难点,我先引导幼儿看图仿编,再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最后请幼儿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使语言与艺术达到了有效的整合。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能有表情地诵读诗歌。

  活动难点: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摇篮

  2、和幼儿人数相当的纸、笔等材料

  活动过程:

  (播放优美的摇篮曲,教师与幼儿随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一)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摇篮,播放摇篮曲)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教师轻轻的摇着摇篮)听着优美的摇篮曲,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摇篮》。

  (二) 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 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得都是谁?

  (2)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了一种美的氛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3) 小结:我们知道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他们摇着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请大家仔细听。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的睡着的?

  幼儿: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

  课件)

  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看着画面,自己说一说诗歌。

  (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

  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来读,看谁读得最美。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播放优美的乐曲)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4、表演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 听了这么美的诗歌,老师也想来编一首儿歌:(课件播放画面)

  草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

  2、 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编一首儿歌,(课件播放画面)幼儿看图仿编。

  3、 发挥想像,幼儿自由仿编诗歌。

  四、活动延伸: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你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

摇篮大班教案7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除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摇篮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主要是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能简单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软积木摆好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等;屋子里的光线暗淡。物质准备—布“宝宝”若干;音乐磁带;动感的夜空背景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 以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真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播放《小白船》的曲子,孩子们在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稳定幼儿的情绪。。

  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

  (一)完整欣赏。师 “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哪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遍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 师提问:“这首歌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 然后运用课件,再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加深印象。

  (二)分段欣赏。 第一次分段欣赏完后提问: 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 第二次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摸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

  (三)完整欣赏。加深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

  (四)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

  第三部分结束

  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主要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在真个的活动引导中我注意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体现《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一一对应指读的方法阅读图夹文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幼儿对汉字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自制放大的图夹文故事大挂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挂摇篮”。

  3、摇篮曲背景音乐磁带一盘。

  4、“兔爸爸”“兔妈妈”“兔宝宝”“摇篮”的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摇篮曲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书,把书里的故事找出来好吗?看书的时候要注意一页一页地翻看。

  2、请个别幼儿看着书讲故事。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放大的图书)对,故事中讲了兔妈妈生了一个兔宝宝,兔爸爸高兴地说:“我给娃娃挂一个摇篮。”(教师用一一对应指读汉字的方法阅读第一幅图片。)

  3、学习第二幅内容。

  教师:“兔爸爸会把摇篮挂在哪儿呢?”(幼儿回答)

  4、学习第三幅图片

  教师小结:兔爸爸再一次失败了,都把小鸟、小猴的尾巴当成挂摇篮的地方了,那你们再想想他会把摇篮挂在什么地方,谁的身上去呢?(发散幼儿思维,进行创造性地讲述)

  5、学习第四幅图片

  教师:最后兔爸爸到底把摇篮挂在了什么地方?(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夹文)兔宝宝再摇篮里怎么样了?(兔宝宝在摇篮里睡得多香啊!)

  6、幼儿与教师一起阅读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7、思品教育:

  教师:兔妈妈、兔爸爸看着宝宝在摇篮里睡着了,心里怎样?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爱爸爸、妈妈吗?他们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你们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8、给故事起一个名字。

  教师:你能给故事起个名字吗?(出示汉子卡“挂摇篮”)

摇篮大班教案10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4、喜欢并尝试创编诗歌,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摇篮》教案10篇(扩展3)

——《摇篮》教案10篇

《摇篮》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摇篮》教案2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

  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

  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

  ×,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

  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气氛,并尝试用动作白殴打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

  布绒玩具若干,音乐磁带《睡吧,布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睡吧,布娃娃》

  (1)教师手抱布娃娃,轻轻抚拍。娃娃想睡觉了,问怎么样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很快的睡着呢?

  (2)教师把娃娃放入小床,给娃娃盖上被子,哼唱《睡吧,布娃娃》哄娃娃入睡。

  师:娃娃睡着了吗?娃娃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了?睡着了。

  2、教师小结: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给你们唱着歌,哄你睡觉的。摇啊摇,就把你们摇大了。

  3、我来哄娃娃睡觉。

  (1)教师引导幼儿抱起你的小宝宝,他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哄宝宝入睡吧!

  (2)教师请幼儿慢慢跟唱。

  4、教师引导幼儿扮演长爸爸或者妈妈哄宝宝睡觉。

  (1)放音带,请女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2)放音带请男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师:娃娃睡找了吗?嘘,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去(桌子上)。

  5、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倾听并自己边用身体摇晃中细细的感受品味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6、活动结束。

《摇篮》教案4

  《小小摇篮曲》歌词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夜里安静,被里多温暖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手臂永远保护你

  世上一切,快快安睡

  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习,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电子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大家要静静地去学习,好不好?

  2、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当妈妈,你们当老师的小宝宝,我来唱歌,并且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边听边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3、师哼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生边听边顺着老师的手势进行摇摆。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摇篮曲)

  摇篮曲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摇篮曲是母亲哄小宝宝睡觉的乐曲)

  你听过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回答(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

  二、寓教于乐

  1、初步聆听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妈妈正在哄小宝宝睡觉呢,现在请你帮她一起哄,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吗?(引导用摇摆的动作)

  师要求:注意节奏,一定要用刚才的办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师唱歌曲,改编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宝贝耶啰啰吔”,生跟伴奏进行律动。引导孩子投入)

  师:小朋友们把老师都快哄睡着了,那这个音乐是不是摇篮曲?为什么?

  生回答,(是,哄宝宝睡觉、轻轻地、温柔地)

  2、复听(完整)。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她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大家要静静地、仔细地听,听一听,小朋友究竟给谁唱摇篮曲呢?

  聆听,回答(是给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听(第一段)。

  师:请再仔细听一听,宝宝用了哪些话来哄布娃娃?

  (师弹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引出难点一: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来学一下宝宝给布娃娃唱的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随师边唱边摇。)

  要求:唱时就像妈妈对宝宝说的那样亲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声音唱一次)

  4、学唱第一段。

  (1)听原唱,进行律动(展示大谱表)

  (2)跟琴轻唱

  师:现在来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学一学宝宝唱的《小小摇篮曲》,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老师在唱到绿色字体“吔啰啰吔”时,小朋友们就摇动起来,其它时候不用摇。能做到吗?

  (师边弹边唱,生轻唱,律动)

  (3)指导难点二

  (4)师生接唱

  生唱有意义的词,师唱衬词。

  (5)指导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6)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师:你就把我当成布你们的娃娃,一起唱给我听听吧。

  5、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如果我是布娃娃,我就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

  师进行指导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2、请个别孩子表演唱

  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摇篮》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图配文的"线索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的内容,并学认“摇篮、飘、翻、吹、唱”的汉字。

  2、通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创编活动。

  3、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摇篮一个。

  2、图画纸若干,水彩笔。

  3、配乐曲一首。

  活动过程:

  1、出示摇篮,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摇篮”问:“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介绍诗歌的名字“摇篮”并集体认读。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诗歌里什么是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师逐一将字卡出示)

  蓝天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一出示“星、白云、飘”,重点帮助幼儿认读“飘”并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行出示相关字卡,重点帮助幼儿认读“翻、吹、唱”汉字,并用动作表现,加以理解)

  3、根据图配文的线索图,幼儿集体学念诗歌。

  4、教师再次朗诵。(配乐)

  请幼儿说说与以往诗朗诵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帮助幼儿感受配乐诗优美的意境)

  5、幼儿进行配乐诗朗诵。

  6、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

  “除了诗歌里说的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星、鱼、花、小宝宝,还有什么可以是摇篮?摇着谁呢?”

  7、幼儿绘画,创编。

  活动建议:

  1、创编活动中,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从只更换被包含物(宝宝),包含物不变,过度到包含物与被包含物都更换进行创编。

  2、绘画创编时,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编。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创设意境没有达到要求,下次活动时要注意。

《摇篮》教案6

  设计思路:

  整首歌曲旋律舒缓、优美、安静,具有摇篮曲的旋律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易于理解和记忆。歌曲所表达意境和词意能恰到好处地反应妈妈和宝宝之间那种温馨互爱的场景。通过歌曲的学习,帮助孩子积累音乐的多样性表现能力。同时大班孩子已有丰富的相关经验、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活动注重在互动中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感受旋律,关注孩子自我经验的诱发和积累。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安静、优美的旋律特点,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连贯、优美、轻柔的歌声表现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温馨感觉。

  2、对创编歌词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钢琴伴奏、FLASH

  活动预设过程:

  价值分析:

  及时思考:

  一、熟悉感受旋律:

  1、倾听音乐: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2、伴随音乐把想到的东西用动作表现出来?

  重点引导孩子把音乐舒缓、优美、恬静的感觉表现出来,并有乐句感

  3、看看音乐让老师想到了什么?

  通过倾听音乐诱发孩子的已有经验并通过简单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二、感受熟悉歌词以及旋律,学唱歌曲

  1、星宝宝要睡觉,谁做它的摇篮呢?又会是谁帮它摇摇篮呢?

  2、幼儿自由讨论后,老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一段

  3、引导孩子跟唱歌曲:(23遍)

  4、鱼宝宝要睡觉,谁做它的摇篮呢?又会是谁老帮它摇摇篮呢?鼓励孩子按照第一段的格式把想法编进去

  5、完整倾听第二段

  6、引导幼儿个歌曲取名,并尝试连贯演唱歌曲

  重点:让你的星宝宝、鱼宝宝都睡着了吗?歌唱时歌声的连贯、轻柔

  过程中关注孩子的直接体验,在模仿蓝天、大海、妈妈哄宝宝睡觉的角色中感受关爱和被爱的幸福体验。

  三、引发更多歌词创编的兴趣:

  1、还有很多的宝宝也很想睡觉,比如花宝宝,谁是它的摇篮?谁又能哄着她睡觉呢?你能编进歌曲吗?(个别孩子尝试)

  2、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编进我们的歌曲,你们去试着编一编。

  歌曲有很大的创编空间,通过最后的集体创编,诱发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

《摇篮》教案7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zǔ ā nónɡ wànɡ zhāi tāo dàn yì

  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滴”与“摘”。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竖折变成竖提。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蛋”字上面不是“定”。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出示课件)

  祖先 浓绿 一望无边 摘野果 掏鸟蛋 回忆

  第二课时

  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狩猎、采摘)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自由自在,惊喜连连)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苍苍茫茫、祖先)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①我们不应该滥砍滥伐,不要随便狩猎。

  ②森林附近不能开一些工厂,排放废气、废水。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

  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

《摇篮》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的安静、温柔,能够在摇篮曲的情境中轻轻地哄宝宝睡觉。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布制玩具,一个摇篮。

  2.《摇篮曲》、《黑猫警长》主题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是我的小娃娃。咦,小娃娃在说话:我要睡觉!我要睡觉!

  师:小宝宝有点累了,要睡觉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入睡的呢?(幼儿讲述并模仿)

  师:刚刚有小朋友说爸爸妈妈是让他们听音乐入睡的,那我们今天也来试试用这个方法来哄娃娃睡觉吧

  2.选择欣赏乐曲,通过比较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播放两段不同的音乐,供幼儿选择。

  老师这里有两首好听的乐曲,选哪一首呢?

  (2)播放幼儿选择的音乐。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合适吗?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选择放乐曲。)

  师:我们再听一听另外一首怎么样?

  师:我们应该选哪一个呢?

  3.创设情景,完整欣赏乐曲。

  师:好的,让我们就选这首安静、优美的摇篮曲给宝宝听吧。

  教师抱娃娃进行表现,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4.根据幼儿讲述的感受,老师介绍摇篮曲的特点。

  师:听了这首乐曲娃娃已经快睡着了。为什么娃娃听了这首乐曲就安静了,想睡觉了?

  小结: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5.幼儿跟音乐展开联想,进行表现。

  师: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唱着歌哄你们入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宝宝入睡吧。你们的宝宝都在小床上等你们呢。

  宝宝们都睡着了吗?嘘,不要吵醒她们,轻轻把娃娃放到床上去,帮他们盖好被子吧。爸爸妈妈们都去外面吧,让宝宝好好睡觉吧。

  活动后研讨: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摇篮》教案9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主要是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能简单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软积木摆好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等;屋子里的光线暗淡。物质准备—布“宝宝”若干;音乐磁带;动感的夜空背景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 以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真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播放《小白船》的曲子,孩子们在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稳定幼儿的情绪。。

  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

  (一)完整欣赏。师 “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哪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遍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 师提问:“这首歌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 然后运用课件,再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加深印象。

  (二)分段欣赏。 第一次分段欣赏完后提问: 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 第二次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摸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

  (三)完整欣赏。加深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

  (四)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

  第三部分结束

  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主要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在真个的活动引导中我注意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体现《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教案10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

  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

  看蝴蝶跳舞?


《摇篮》教案10篇(扩展4)

——摇篮大班教案10篇

摇篮大班教案1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除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摇篮大班教案2

  幼儿园大班语言:

  <<摇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

  2、背景图:大树、狗窝、鸡妈妈:单个动物图样:小鸡、小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教师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

  2、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朗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

  4、“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它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请大家欣赏一下,仔细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第一遍诗歌(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提问“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听一听,诗歌中有哪些摇篮?摇得都是谁?”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了一种美的氛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小结:我们知道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他们摇着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请大家仔细听。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幼儿: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

  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师引导,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动作也是怎么样的?

  “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读得最美。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播放优美的乐曲)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

  4、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5、表演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课件播放画面):小鸡、小狗、小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小狗、小鸟的摇篮在哪里吗?让我们帮它们找摇篮吧?”

  2、出示图片:大树、狗窝、鸡妈妈,请小朋友把单个动物图送回家。

  3、幼儿看图仿编: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四、活动延伸: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你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

摇篮大班教案3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节奏欢快的音乐、睡眠曲各一段。

  2、背景图片四幅(做摇篮),各种宝宝卡片。

  3、课件。

  活动过程:

  1、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2、“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

  3、“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它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请大家欣赏一下,仔细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课件演示)。

  4、听完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5、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跟诵。

  6、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7、幼儿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8、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9、鼓励幼儿继续探索,自然结束活动。“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摇篮大班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让幼儿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让幼儿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6张

  三、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1)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2)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四、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摇篮大班教案6

  教学内容:摇篮(诗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摇篮》。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学会朗诵诗歌《摇篮》;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续编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摇篮》。

  二.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摇篮》,让幼儿欣赏诗歌。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1、蓝天是什么?摇着谁?

  2、第二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3、第三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4、第四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然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五、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跟诵。

  六、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七、幼儿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八、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九、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摇篮大班教案7

  幼儿园大班语言:

  <<摇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

  2、背景图:大树、狗窝、鸡妈妈:单个动物图样:小鸡、小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教师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

  2、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朗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

  4、“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它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请大家欣赏一下,仔细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第一遍诗歌(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提问“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听一听,诗歌中有哪些摇篮?摇得都是谁?”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了一种美的氛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小结:我们知道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他们摇着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请大家仔细听。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幼儿: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

  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师引导,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动作也是怎么样的?

  “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读得最美。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播放优美的乐曲)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

  4、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5、表演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课件播放画面):小鸡、小狗、小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小狗、小鸟的摇篮在哪里吗?让我们帮它们找摇篮吧?”

  2、出示图片:大树、狗窝、鸡妈妈,请小朋友把单个动物图送回家。

  3、幼儿看图仿编: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四、活动延伸: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你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

摇篮大班教案8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摇篮大班教案9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4、喜欢并尝试创编诗歌,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摇篮大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教案10篇(扩展5)

——《摇篮》音乐教案5篇

《摇篮》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摇篮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基础上,学习仿编摇篮。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创编所需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出示摇篮,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摇篮,师问:看,这是什么?摇篮的什么用呢?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起来看看吧。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初次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

  (要求幼儿要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

  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师提问:星宝宝怎样的睡的?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师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3)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用好听地声音来读一读。

  师: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三、发挥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的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除了花宝宝外,还会有谁?

  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地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诵读。

  [活动延伸]:

  将图片放在语言供幼儿自己练习诵读诗歌。

  小百科: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还有一种专为婴儿睡觉的时候唱的歌,名为《摇篮曲》。通常十分轻柔,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摇篮》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 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 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 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摇篮》音乐教案4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环节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歌曲处理等知识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2、本以“自主学习、参与合作、创新拓展”的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参与合作体验,设计分组合作竞争学习发挥了“生为主,师为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以“情感教育实现审美教育”的理念,用音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点燃学生

  情感的火花,因此本节课以“情”贯穿渲染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走进音乐世界》第八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的其中的《摇篮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单元围绕“妈妈的歌”为主题安排教学,情感目标侧重于亲情教育,体验和感受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而舒伯特的《摇篮曲》是一首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像似一首音诗,轻柔和充满爱抚的音调让人们体味出母爱的伟大,唤起人们对幼年美好的回忆,全曲只有四句,短小精致,其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

  三、学情分析

  音乐素质:本校本级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有一半学生是学校合唱队的。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另外学生的音乐技能上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音乐视唱、模唱、赏析、表现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参与合作精神,思维比较活跃。

  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与母亲有深厚的感情,但因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学生有感恩的心态理解、体恤养育自己的父母。个别学生因父母离异对母爱体验不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2、技能目标:

  a、能够用高位混和的声音圆润柔和地演唱《摇篮曲》。

  b、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教学,学生能理解摇篮曲的基本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体验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并进行感恩教育。

  五、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时,能引导学生连贯自如圆润地演唱好前倚音和圆滑音。

  2、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分析摇篮曲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谈话法、引导、分析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谈话法、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尝试练习法、表演学习法、欣赏法,发现法。

  八、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油彩棒、相同大小卡纸若干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策略

  <一>情景创设,引入教学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的美丽安静,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妈妈摇着宝宝睡觉的画面,同时播放音乐。

  2、组织谈话,引入教学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连睡觉都唱着歌、伴我们进入梦乡。今天我们就学习和妈妈的爱有联系的音乐体裁—摇篮曲。

  <二>设问激趣,引导探索

  1、师:在你们的想象中摇篮曲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探索。

  师:如果你们是小小的作曲家,你们认为妈妈唱给宝宝睡觉时听的摇篮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3、教师评价肯定学生讨论结果,并板书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讲解摇篮曲的发展。

  师: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的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摇篮曲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它的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三>教唱歌曲,体验感受《摇篮曲》

  1、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师: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你认为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

  2、介绍作曲家—舒伯特及创作《摇篮曲》的背景故事。

  a、 学生打开书本第11页阅读舒伯特的生*介绍,并分享收获。

  b、教师用故事的形式简练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背景及《摇篮曲》的艺

  术价值。

  3、教师范唱,学生闭眼静听想象妈妈唱摇篮曲的情景。进一步感受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轻声、高位、按节奏朗读歌词。(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感觉朗读。)

  5、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并随节奏摇晃身体。

  6、学生跟钢琴轻声视唱旋律。指出不足,指出加以练习。

  7、引导学生跟钢琴轻声高位学唱歌词。

  a、完整跟琴学唱。

  b、分句学唱,解决难点:前倚音和圆滑音

  (1)教师示范讲解。

  (2)教师指导练习。

  (3)旋律歌词相结合分句教学。

  8、完整有感情地练唱歌曲。

  9、教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四>、进一步赏析歌曲、分组学习探究,参与合作竟争。

  1、创设分组学习探究比赛的氛围

  2、教师交待分组学习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分组练拍课本第11页的节奏,感受《摇篮曲》前四小节的节奏。并比较没有附点的节奏的感觉。

  b、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纸和油画棒准备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

  c、交待内容和要求:

  一、听音乐将课本乐谱所缺少的音符填入()内。

  二、感受有几个乐句?将感受相同的(基本相同的)乐句用

  相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出来。

  d、播放音乐两遍,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汇报

  e、检查学习效果:跟钢琴唱出所缺少的音符;每组把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的卡纸张贴于黑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画好乐句的流动乐谱,播放音乐。

  f、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摇篮曲》的旋律、情绪、速度、节奏、力度的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总结板书《摇篮曲》基本特点,与引入教学时学生想象中的摇篮曲的板书进行对比,肯定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

  <五>、拓展延伸教学——感受其他《摇篮曲》

  1、安静聆听其他摇篮曲。

  a、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b、莫扎特的《摇篮曲》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这二首曲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

  3、教师再次回顾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拓展延伸教学——寻找身边的《摇篮曲》

  1、教师演唱我国摇篮曲——东北名歌《月儿明》,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摇篮曲。

  2、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忆幼儿时代熟耳的摇篮曲,并请出代表演唱,加以评奖。

  <七>、总结课堂

  1、师:我们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有哪些?

  2、引导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情绪、力度、节奏、速度的特点。

  3、进一步渗透感恩情感教育。

《摇篮》音乐教案5

  一、情况分析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集体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

  (2)复习朗读诗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

  (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

  2、延伸活动:

  (1)摆图仿编

  水*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

  水*二:在完成水*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2)画画仿编:

  水*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

  水*二:在完成水*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3)表演组:

  水*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

  水*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3、教学挂图4张;

  4、底版与小卡片;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摇篮》教案10篇(扩展6)

——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

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看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7页到第8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学生讨论]……

  (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

  [教师讲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东非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位于开罗以南十多千米,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80座。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均每块重约2.5吨。塔底占地约52900*方米。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8米。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30年。本课引言中选用的插图《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著名建筑。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它为“斯芬克斯”,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20米,长73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70多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额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教师]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金字塔是人

  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大河流域的文明,除了埃及文明以外,还有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土地肥沃,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在大河流域,河水的泛滥都给当地留下了肥沃的土地,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引导]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从中可以找出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

  [教师讲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大致以今日的巴格达城为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它的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划分为两部分,以尼布尔(今努法尔)为界线,它的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南部的主要居民,公元前5000年左右,他们结成氏族公社,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绵羊、猪、牛、驴等牲畜。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邦,著名的有拉格什、乌尔等。苏美尔城邦出现后不久,在它的北面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也建立阿卡德等奴隶制城邦。在以后几百年时间里,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不断打仗,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汉谟拉比时,古巴比伦才统一两河流域。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整个浮雕画面庄严而稳重,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其中有少数文字已被磨光。

  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这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

  汉谟拉比法典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的法律。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刑罚是严厉的。一条法律规定:“倘若一个人挖出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同样挖出其眼。”但是挖出奴隶的眼睛就不会处罚得这么重,只需支付一定的罚金即可。

  汉谟拉比的雕像。在颁布法典的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巴比伦宗教,来代替多神崇拜。汉谟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块石碑或者说是石柱上。顶部是汉谟拉比与巴比伦的正义之神沙玛什的雕像。

  [教师引导]现在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的工具。

  [教师过渡]在学习完两河流域的历史后,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上古代印度的地图讲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兴起了许多城市,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本书中选用的插图就是该城遗址)。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顾名思义这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次大陆核心地区的西北边陲,所以很多文化遗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但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的文明是同源的。在1925年以前,人们只知道印度历史上的雅利安人和吠陀文明,以为它就是印度最古老的文明,可是,历史学家们也知道雅利安人是外来的,那么,在雅利安人之前,印度这块土地的主人又是谁呢?历史学家们

  百思不得其解。1925年,考古学家宣布,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巨大的城市遗址,其文化大约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代中后期进入繁盛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这里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家。不久,考古也证实,这些散落各地的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大约最晚于公元前1750年后不久就结束了,这就把印度的文明史提前了0年。此后,考古学家又在印度河中下游和西部沿海发现了大小城镇遗址余处,其范围从西边的伊朗边境至东边今天印度的德里,从喜马拉雅山麓到南部的*海,总面积达130万*方千米。到目前为止,这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就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前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印度河主要支流拉维河东岸,后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长纳县境内的印度河畔。此外,还有一些小遗址,如卡利班根、洛塔尔、苏尔戈德,都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考古发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这两座城市布局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分别向东西和南北整齐排列,房间一般用砖砌成,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目的主要内容“种姓制度”。请大家先把课本上的看一看,在中间找出一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之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不是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出来的。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教师讲解]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雅利安人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称为印度—雅利安人,这就是一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在印度—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他们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与军权。以上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第三、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层等级愈演愈繁,出现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他们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

  从理论上维护种姓制度的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它由雅利安人的原始宗教演变而来。它把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作品和文学作品《吠陀》作为经典。它信奉多神,不设庙宇,不崇拜偶像,但规定了烦琐的祭神仪式,从私人生活到国王即位,都要祭神。它为了维护*的等级制度,引用《吠陀》中的神话传说,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还大肆宣扬轮回说,凡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者,来生可升为较高等级,否则,则降为较低等级。它假托梵天的儿子摩奴制定一部法典,即《摩奴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规定婆罗门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而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首陀罗如果评论婆罗门的.品行,就要用沸油灌入他的嘴里和耳朵里。杀死婆罗门的人应处以最痛苦的死刑。高等级杀死首陀罗,可用牲畜抵偿或简单净一次身就行了。在佛教广泛传播期间,婆罗门教衰落。到了8世纪,经过改头换面的婆罗门教在印度重新得势,易名为印度教。

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2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人进入埃及建立*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较为完善的法典;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5.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题

  【导入新课】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首先进入文明时代的是哪些国家呢?

  图片显示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及位置

  这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随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讲授新课】

  (一)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结合教材12也地图和教材内容,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四大古国是何时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呢?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人类文明会产生于大河流域呢?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河川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水波荡漾与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河流的记忆。人类文化的发源,莫不是以大河流域为主要的舞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出示课题)

  (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一、金字塔的国度

  这些文明古国都和*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起源于尼罗河流流域的古埃及。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到古埃及探访历史遗迹和风土民情,他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的事实。马克思也说过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个论断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古埃及这一目的关键词是什么?

  一提起埃及,大家就会想到金字塔,因此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大家对金字塔了解知多少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总结。?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法老们不仅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幻想死后成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取出内脏,浸以防腐剂,填入香料,将尸体长久保存,称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现在,埃及境内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96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金字塔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顶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古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头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凿成的。鼻部有损伤,据说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拿破仑的士兵用大炮轰掉的。斯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高无上,威不可侵。

  胡夫金字塔,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60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7大奇观的首位。该塔原高146.5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高138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米,现长220米。锥形建筑的四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倾角为51度52分。塔的四周原铺设着一条长约1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东、西两侧尚有遗迹可寻。整个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万*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是由约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684.8万吨。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解决了许多难题,创造了一大奇迹。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是奴役奴隶的见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了解了古埃及之后,我们再回到西亚来看一下,出示古巴比伦地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新月沃地名称的来由。古巴比伦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图展示的是石柱的浮雕部分,表现的内容是汉谟拉比正从太阳神那里接过象征统治权力的权杖,图中人像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他手里握着的是“权杖”,站在太阳神面前的就是汉谟拉比。下面的文字共约8000字,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如果你是古巴比伦的律师是否可以为奴隶进行辩护?为什么?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性质来考虑)。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了呢?(从它的内容来分析)。

  这些文字从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新月沃地”如今很不*静。介绍伊拉克局势。

推荐访问:摇篮 教案 《摇篮》教案【10篇】 《摇篮》教案1 《摇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