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云南省两会精神8篇

时间:2022-09-23 17: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云南省两会精神8篇云南省两会精神 学习2022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 第一篇 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各族人民的热切期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省两会精神8篇,供大家参考。

云南省两会精神8篇

篇一:云南省两会精神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共五篇)

 第一篇

 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各族人民的热切期待,2022 年 1 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在昆明云南海埂会堂隆重召开。王予波省长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省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绘就了新的蓝图、明确了发展路径,全省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稳。

 奋斗赢得精彩,成绩来之不易。刚刚过去的 2021 年,在云南发展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一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71 万亿元、增长 7.3%,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这一年,党政军警民 10 多万人坚守边境一线,历史性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设施;这一年,COP15 第一阶段会议成功举办,“昆明宣言”享誉世界;这一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 1 万公里,中老铁路开局运营良好,8 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接续奋斗,云南发展

 呈现历史性跨越,展现出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现实模样,云岭儿女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本次大会的重头戏,就是听取和审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做好今年工作的方向标和指挥棒,也是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新蓝图。新一年的工作如何谋划,新一年的目标如何标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能找到完整的答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 1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以内……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项项科学的指标,一个个明确的任务,为未来云南发展擘画出清晰的蓝图,必将掀开云岭大地锦绣画卷的崭新篇章。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2022 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非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全省干部群众坚决扛起责任,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实效,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奋力拼,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只要更好将各方面智慧力量凝聚起来,进一步推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步调一致、同向发

 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时代铺展更加壮阔的云岭画卷。

 最美风景在前方,正是踔厉奋发时。在 2022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用沉稳有力的声音宣示“让我们一起向未来!”,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今天,从花都春城到千里边关,从滇池之畔到洱海苍山,从昆明坝子到怒江峡谷,云岭大地激荡着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4800万云岭儿女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

 “两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共商大事、共谋发展,将为云南新一年的工作明确方向、蓄积力量。

 “两会”的精彩之处,在于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新一年工作的擘画,在于代表委员们为发展贡献的真知灼见,在于承载着 4800 万云岭儿女的期待,也在于诸多虽细微却意义深刻的小细节。

 纵观今年云南“两会”,一股劲吹的“新风”,既让人倍感亲切,也折射着云南的务实。

 议程紧凑体现务实。由于疫情等原因,“两会”时间有所缩减,但是“减时不降质”,会议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各项议程有机衔接,程序不少,质量不降,效率更高,这一方面体现云南务实开好“两会”的作风,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两会”的质量和效果。

 会风会纪体现严实。“两会”的质量高不高、效果好不好,会风会纪也是重要一环。今年的云南省“两会”,继续加强对会风会纪的要求,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中央“十严禁”换届纪律要求,严格遵守“七个严禁”纪律要求,会风会纪组在每个代表团住地进行驻点监督,以最严实的会风会纪为“两会”提供坚强保障。

 技术保障体现求实。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两会”也需要科技助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议组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移动履职”APP 进行会议签到、了解会议动态、查阅会议资料、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这些服务“两会”的高科技,使得代表委员履职更加便捷,也为“两会”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疫情防控体现扎实。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两会”参会人员集中,疫情防控工作不容有失,做好疫情防控

 工作对于依法、庄重、高效、安全举行大会至关重要。按照科学化、精准化、动态化的原则,制定大会疫情防控方案和预案,所有参会人员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措施,一项项扎实具体的举措,让安全健康开“两会”充满信心。

 小细节折射大问题。云南两会中的“新风”,将“实”字体现得淋漓尽致,把这样的“实”延续下去,落实到贯彻“两会”精神当中,云南新一年的发展必将硕果累累。

 第三篇

 1 月 20 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云南海埂会堂隆重开幕。省长王予波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报告主题鲜明、结构清晰、简洁凝练,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全面,谋划工作符合中央要求、云南实际,反映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气象、新面貌,是一个站位高、定位准、谋划实的好报告。

 报告指出,我省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蓝图已绘就,目标已锚定。全省上下要凝心聚力,紧紧围绕 10 个方面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开拓创新、善谋勇为、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干出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真正将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干”有目标,才能精准发力。报告明确了 2022 年奋进新征程的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10 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及 10 件惠民实事,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干”有目标,就是要从全省战略布局中找准定位和发展机遇,把自身发展放到全省“一盘棋”中落子谋势,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心有所向、胸怀大局,把握发展趋势、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在各项工作谋划和推进中,拉高标杆干、补齐短板干、精准发力干,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干”有担当,才能克难攻坚。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奋进新征程中还会遇到诸多“拦路虎”“硬骨头”。克难攻坚关键在人,唯有各级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狠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才能干一样成一样、干一样好一样。正如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狠抓工作落实,言必行、行必果,说了就要做、做了就要做好。

 “干”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干”要讲究方式方法、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报告指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坚持从实际出发,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式,

 探寻“干”的思路和办法;客观、全面、辩证分析自身发展形势,摸清短板弱项,找准“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自身创新发展。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唯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苦干实干的务实行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把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第四篇

 1 月 19 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云南海埂会堂隆重开幕。省委有决策,政协有响应;政府有需要,政协有呼应;群众有期盼,政协有回应。过去的一年,云南政协亮点纷呈;新的一年,迈上新赶考路上的精彩画卷,亦将添绘更多政协笔触。

 交上新答卷,再前进信心满怀。2021 年是云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抢抓重大机遇、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云南政协事业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一年。9 次集体学习、12.6 万人次、38 条对策建议、提出 44 个问题、30 条意见建议、10 个方面助力、39 个“委员工作室”、100 余场专题宣讲、2337 场协商活动、22 次党组会议。串串数字为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

 员主动参与服务,积极履职尽责,彰显政协价值和政协力量写下生动注脚。这不是云南省政协的 2021 年“成绩单”,更是重整行装再出发,迈上 2022 年新台阶的信心底盘。

 焕发新气象,再出征创新创优。聚焦庆祝建党百年,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助推我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在服务民生改善上展现担当作为……极不平凡的 2021 年中,政协工作“六大亮点”彰显新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精彩在于未来。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提速攻坚之年。政协汇集人才精英、集聚众智众力,理应在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要有新贡献就不能止步于当前,而要在总结成绩、提炼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新目标、谋划新点子、拿出新举措。

  展现新作为,再拼搏续写荣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进入两会时间,意味着拼搏奋进的新征程已然开启。过去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府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协作、积极配合的结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崔政的鼓声隆隆发出召唤,让我们在政治站位上旗帜鲜明,在凝神聚力上鼓劲造势,在项目攻坚上

 苦干实干,在建言献策上精准高效,在民生改善上聚焦基层,用政协担当助力走好云南高质量发展新赶考路。

 第五篇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2022 年 1 月云南“两会”隆重召开,作为云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两会时间既是观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检验民生答卷的考场。在这里,一件件民生实事直达人民群众心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养病老等民生“小事”,维系着万千家庭的日常生活、牵动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不仅关乎百姓切身利益,还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民生“小事”对百姓而言就是“头等大事”,把每件小事干好,才能让 4800 万云岭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近年来,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一直是云南“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不仅要列出新的民生清单,也要盘点过去民生清单哪些落实了,哪些还有短板。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过去的 2021年,云南省攻坚克难、奋发作为,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新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2%,全省财政民生

 支出占比达 74%,城镇新增就业 53.31 万人,1690 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解决 14.66 万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兜底保障 313.82 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10 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 95.86%……云岭大地呈现出一幅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图景。心系千家万户,情牵百姓忧乐,一组组民生数据,都是各级党委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一件件民生实事,就像闪耀的灯火,温暖着百姓的心;一笔笔民生投入,为全省人民实实在在送上“民生大礼包”,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一系列可喜成绩,无不证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百姓身边的小事作为大事来办。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对生活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的要求更迫切、标准更高。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医疗、养老、扶幼等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要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加强供给与保障,不断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

 一年接着一年干,释放出更多更暖的“民生温度”。突出精准施策,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民生清单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回望来路,步履坚实;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两会”开启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征程,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鼓足干劲、踔厉奋发,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大礼包”落地落实,让群众的“小确幸”变成“大幸福”。

篇二:云南省两会精神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及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共十一篇)

 第一篇 云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过去 5 年,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实践证明,党建强则发展强,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凝聚起千万云岭儿女奋进“十四五”、迈步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政治建设是根本。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铸牢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

 执行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始终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需要锻造一支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实干导向,引导干部坚持干字当头、攻坚克难,敢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要讲求工作效率,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只争朝夕、奋勇争先。要在为民服务一线、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强边固防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引导广大干部在急难险重一线比拼竞赛、创先争优。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土壤、创造良好生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当持续正风肃纪,确保风清气正。要一往无前、驰而不息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国企、金融、矿产资源等领域反腐败工作。要聚焦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要聚焦标本兼治,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断取得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牢记初心使命、震续红色血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第二篇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云南要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机衔接,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代表们纷纷表示,要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云南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西接西藏连西北,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5 年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

 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中老铁路通车在即,开放的云南正在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日益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和重要支撑点,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奋力跨越。

 融入大格局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全方位全要素、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大循环,对每个地方来说都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云南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大棋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抓住机遇,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云南必将在新时代发挥新作为、释放新活力,跃升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中高端、关键环。

 融入大格局须持续推进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积极推进大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不断为云南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瞄准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统筹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打造数字化智慧物流园区,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把开放的“末端”建设成为发展的“前沿二着眼大循环、双循环格局,引导各类企业主体积极作为,科学布局产业链,促进云南产业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

 融入大格局须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以各类经济合作区、开发开放试验区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制度的“新苗”,在互联互通、沿边开放性政策如多式联运、进出口通关便利化、“一地两检”、“72 小时免签、免税购物”等“卡脖子”问题上加快破题。坚持内外统筹,做好双向开放文章,在疫情防控、边境治理、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广泛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局面。只有始终在开放合作上占据主动,云南才能不断提升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在未来发展上实现后来居上。

 第三篇 通过聆听学习省委王宁书记代表省委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我备受鼓舞,内心无比激动,大会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八月回信”精神之际召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饱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南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取得的成绩,让我看到了全省发展的“速度”、民生福祉的“温度”和实干创业的“力度”,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坚持”和“八个目标”,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再创新成绩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云南发挥优势,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全面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既符合省情又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发展之路。“十三五”以来,一系列能源发展规划、行动方案落地实施,从做强做优能源产业到打造“绿色能源牌”,再到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能源产业向着千亿级发展目标加速迈进。

 梳理“十三五”时期工作,云南绿色能源发展答卷亮眼、成绩喜人。五年间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 15%以上,能源产业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两基地一枢纽”建设初显成效,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均达世界一流水平;风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居全国前列。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总体上看,“绿色能源”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云南贡献。

 云南能源资源丰富,在占全国面积 4%左右的土地上,蕴藏了全国约 20%的绿色能源,是全国平均资源富集程度的 5 倍;区位优势明显,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西接西藏连西北,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断蓄积绿色能源新动能,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持续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完善布局。几年来,云南江河之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投产发电,全省电力装机跃上 1 亿千瓦台阶,居全国第 7 位,国家水电基地基本建成。年产 1300 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建成 13 条线路与周边国家实现电力互联互通,居全国首位,累计贸易电量达 620 亿千瓦时,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雏形显现。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 6000 公里,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三大管网格局基本形成,能源保障网全面覆盖,电网架构不断优化提升。瞄准“双碳”目标,深挖能源潜力,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寻求云南绿色能源发展新突破,绿色能源就会蓄积释放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持续深化绿色能源产业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随着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加速转型,云南从发电送电大省向发电用电送电大省转变。云南电力体制改革成为全国标杆,市场放开程度居全国第一;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业加快融合,引进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绿色铝、绿色硅产业崛起,全产业链发展初见成效,有力支撑了绿色制造强省建设。“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融合绿色能源与相关产业发展,绿色能源新优势就能持续生长放大,推动云南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更好成绩。

 第四篇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必须争分夺秒学习、时不我待谋划、奋勇直前实干。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今天、明天”“是早、是晚”,这不仅是时间问题,更是思想认识问题、干事态度问题、工作作风问题。过去 5 年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看到,云南仍然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旧突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新的目标已经确定,慢走一步就会差之千里,耽误一时就会落后多年。我们一定要树立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的工作理念,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心态,围绕“最后一公里”抓落实,让“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成为云南广大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

 。

 要迅速高效抓落实。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效率意识,不等、不停、不看,雷厉风行,迅速行动起来,只争朝夕、奋勇争先。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作为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肩上的责任扛起来,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亲自推动、亲自协调、亲自督促检查,全程紧盯不放。

 要改革创新抓落实。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改革任务更加复杂艰巨,我们必须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理念观念的大转变、工作效率的大提升和云南的大发展。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理念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创新性推动发展。

 要讲究方法抓落实。方法对路,才能事半功倍。全省上下要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让每项工作都能够实起来落下去。推行项目工作法,就是要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每项工作都把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工作标准、怎样考核等清清楚楚列出来,明确下去、抓好落实。推行一线工作法,就是要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的一线,搬到招商引资的一线,搬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多在基层一线解难题、促发展。推行典型引路法,就是要多开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等,让做得好的地方、单位、企业现身说法,让参会者现场看、现场悟、现场学,对标对表,奋勇争先。

 要改进作风抓落实。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注重实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上,一抓到底。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不搞虚假工程,不做表面文章。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推动工作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新的征程上,让我

 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赶考”的心态接过“接力棒”,跑出加速度,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第五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11 月 27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昆明隆重开幕,王宁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历史使命催人奋进。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云南砥砺前行的五年,更是春华秋实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落实“三个定位”、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

 省经济...

篇三:云南省两会精神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1月23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省委书记王宁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全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守护好自然生态,建设好美丽家园”,这既体现着对云南省情的准确把握,更彰显着追求绿色发展的决心,同时也是真正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

 生态是云南最厚重的底色和最重要的王牌。作为“动植物王国”,作为让人魂牵梦绕的沃土,云南生态良好、天生丽质。云南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经济与生态相互成就的发展,一定是不以破坏生态为前提的发展,一定是既让云岭儿女享有绿水青山又能从中收获金山银山的发展。

 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云南首先需要做的是“守”的文章。简而言之,就是要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保护并擦亮云南的生态品牌,有污染的项目不上,带污染的GDP不要,确保云南的美丽不变色、再增色,使云南永葆非凡“颜值”和独特“气质”,让优良生态成为云南永恒的名片和标签,让云岭儿女永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云南还需要下足“拓"的功夫。云南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是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守着良好生态"要饭吃",显然不是理想的发展状态。云南要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尤其是作为旅游业大省,要依托 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打出"特色牌""全季 牌""营销牌",将富集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变成具有"磁场效应"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从千里之外来到彩云之南。

 良好生态是云南山清水秀的现在,也是云南更加美好的未来。2022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云南省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让绿水青山发挥出更大经济社会效益,走出一条以高水平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之路,云南的发展成色将更足,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学习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2022年1月云南“两会”隆重召开,作为云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两会时间既是观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检验民生答卷的考场。在这里, 一件件民生实事直达人民群众心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理念,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养病老等民生“小事”,维系着万千家庭的日常生活、牵动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不仅关乎百姓切身利益,还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民生“小事”对百姓而言就是“头等大事”,把每件小事干好,才能让4800万云岭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近年来,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一直是云南"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不仅要列出新的民生清单,也要盘点过去民生清单哪些落实了,哪些还有短板。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过去的2021年, 云南省攻坚克难、奋发作为,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新发展。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4%,城镇新增就业53.31万人,1690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解决14.66万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兜底保障313.82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95.86%.…云岭大地呈现出一幅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图景。心系千家万户,情牵百姓忧乐,一组组民生数据,都是各级党委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一件件民生实事,就像闪耀的灯火,温暖着百姓的心;一笔笔民生投入,为全省人民实实在在送上"民生大礼包",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一系列可喜

 成绩,无不证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百姓身边的小事作为大事来办。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对生活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的要求更迫切、标准更高。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医疗、养老、扶幼等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要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加强供给与保障,不断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力,一年接着一年干,释放出更多更暖 的"民生温度".突出精准施策,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 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民生清单变为人民群 众的"幸福账单"。

 回望来路,步履坚实;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两会"开启 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征程,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鼓足干劲、阵厉奋发,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大礼包"落地落实,让群 众的"小确幸"变成"大幸福"。

 学习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随着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顺利完成各 项议程胜利闭幕,2022年云南"两会时间"画上休止符。但这 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是续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的崭新起跑线。

 “聚精会神谋发展,群策群力抓落实,一步步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生动形象描绘了云南精神和一直以来的行动。回望2021年,面对疫情反复和风险挑战的多重考验,面对区域竞争和经济转型的叠加共振,云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扛起新使命,奋力谱写 新篇章,在云南发展历史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克难前行的结果,饱蘸着云岭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成绩同时也构筑起重整行装再出发,拼搏2022年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的信心基石。目标鼓舞人心,但也呼唤着迈出跨越新步伐,攀登发展新高峰的行动。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只有不停顿、不止步,坚定不移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才能无愧、无悔于新时代。当前的云南,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信心满怀,所以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稳,但更重要的是突出战略引领、系统谋划、创新发展,不断固根基、扬优势、

 补短板、强弱项,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闯关夺隘,实现新征程上的更大跨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极不平凡的2021年成绩厚积信心,脚踏实地,向着意义重大的2022年目标砥砺前行,昂首阔步。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抬高标杆、增强本领、积极作为,以敢于和标兵比、和高手赛,干则必成、成则一流的精神气敢做敢为、善作善成,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一起转,必将迈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用扎实过硬的发展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学习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2022年1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云南海埃会堂隆重胜利召开。省长王予波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报告主题鲜明、结构清晰、简洁凝练,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全面,谋划工作符合中央要求、云南实际,反映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气象、新面貌,是一个站位高、定位准、谋划实的好报告。

 报告指出,我省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蓝图已绘就,目标已锚定。全省上下要凝心聚力,紧紧围绕10个方面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开拓创新、善谋勇为、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干出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真正将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干"有目标,才能精准发力。报告明确了2022年奋进新征程的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10个方面重点工 作以及10件惠民实事,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作出了 具体安排部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干"有目标,就是要从全省战略布局中找准定位和发展机遇,把自身发展放到全省"一盘棋"中落子谋势,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心有所向、胸怀大局,把握发展趋势、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在各项工作谋划和推进中,拉高标杆干、补齐短板干、精准发力干,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干"有担当,才能克难攻坚。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奋进新征程中还会遇到诸多"拦路虎""硬骨头,,.克难攻坚关键在人,唯有各级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狠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才能干一样成一样、干一样好一样。正

 如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狠抓工作落实,言必行、行必果,说了就要做、做了就要做好。

 "干"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干"要讲究方式方法、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报告指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坚持从实际出发,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式,探寻“干"的思路和办法;客观、全面、辩证分析自身发展形势,摸清短板弱项,找准"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自身创新发展。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唯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苦干实干的务实行动,阵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把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学习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1月23日下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胜利闭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在闭幕式上讲话指 出,"要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铿锵的话语、系统的谋划、 全面的部署,为加快全省产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指明了新路径。

 在一片放飞希望的土地上,必定产业兴旺、红红火火。就云南而言,无论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 理区间",还是"全力争取实现后来居上",加快产业发展无疑 是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一路走来,从一业变多业、粗放到集约、 从新型工业化再到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集中精力 推动产业发展"的立场鲜明而坚定,贯穿云南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八大重点产业到打造三张牌再到构建5个万亿级、8个千亿级产业,正是"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激发出的内在活力,才让云南在奋进新征程中抢占先机、赢得先手,闯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云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短板。"云南要强,产业必须强;云南要富,产业必须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正确把握云南的优势和不足,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新根基,把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才能让云南在跨越式发展的赛道上步履矫健、行稳致远。

 加快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把经济发展搞上去,蕴藏在每一个云岭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对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脉定向:"要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奋进新征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面临的新机遇、新优势,大抓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大抓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市场主体培育,以产业大提升促进经济大提速,就一定能开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既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客观要求,也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前进道路,深刻把握省情变化,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巩固传统支柱产业基础,持续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为努力实现后来居上注入强劲动能。当各大产业遍地开花,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有了强大的支撑,努力实现后来居上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如此,七彩云南之发展蓝图,更值得每一位云岭儿女拭目以待。

 学习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一元复始,正是协商议政时。作为全省各族人民政...

篇四:云南省两会精神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共四篇)

 第一篇

 随着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2022 年云南“两会时间”画上休止符。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是续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的崭新起跑线。

 “聚精会神谋发展,群策群力抓落实,一步步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生动形象描绘了云南精神和一直以来的行动。回望 2021年,面对疫情反复和风险挑战的多重考验,面对区域竞争和经济转型的叠加共振,云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扛起新使命,奋力谱写新篇章,在云南发展历史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克难前行的结果,饱蘸着云

 岭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成绩同时也构筑起重整行装再出发,拼搏 2022 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以上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的信心基石。目标鼓舞人心,但也呼唤着迈出跨越新步伐,攀登发展新高峰的行动。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只有不停顿、不止步,坚定不移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才能无愧、无悔于新时代。当前的云南,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信心满怀,所以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稳,但更重要的是突出战略引领、系统谋划、创新发展,不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闯关夺隘,实现新征程上的更大跨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极不平凡的 2021 年成绩厚积信心,脚踏实地,向着意义重大的2022 年目标砥砺前行,昂首阔步。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抬高标杆、增强本领、积极作为,以敢于和标兵比、和高手赛,干则必成、成则一流的精神气敢做敢为、善作善成,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一起转,必将迈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用扎实过硬的发展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第二篇

 1 月 23 日下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在闭幕式上讲话指出,“要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铿锵的话语、系统的谋划、全面的部署,为加快全省产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指明了新路径。

 产业不落实,发展就落空。在一片放飞希望的土地上,必定产业兴旺、红红火火。就云南而言,无论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全力争取实现后来居上”,加快产业发展无疑是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一路走来,从一业变多业、粗放到集约、从新型工业化再到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的立场鲜明而坚定,贯穿云南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八大重点产业到打造三张牌再到构建 5 个万亿级、8 个千亿级产业,正是“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激发出的内在活力,才让云南在奋进新征程中抢占先机、赢得先手,闯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根深才能本固,本固才能枝荣。近年来,云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产业层次偏低、

 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短板。“云南要强,产业必须强;云南要富,产业必须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正确把握云南的优势和不足,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新根基,把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才能让云南在跨越式发展的赛道上步履矫健、行稳致远。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汇聚力量。加快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把经济发展搞上去,蕴藏在每一个云岭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对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脉定向:“要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奋进新征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面临的新机遇、新优势,大抓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大抓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市场主体培育,以产业大提升促进经济大提速,就一定能开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发展强。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既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客观要求,也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前进道路,深刻把握省情变化,

 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巩固传统支柱产业基础,持续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为努力实现后来居上注入强劲动能。当各大产业遍地开花,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有了强大的支撑,努力实现后来居上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如此,七彩云南之发展蓝图,更值得每一位云岭儿女拭目以待。

 第三篇

 1 月 23 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省委书记王宁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全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坚决不要带污染的 GDP”“守护好自然生态,建设好美丽家园”,这既体现着对云南省情的准确把握,更彰显着追求绿色发展的决心,同时也是真正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

 生态是云南最厚重的底色和最重要的王牌。作为“动植物王国”,作为让人魂牵梦绕的沃土,云南生态良好、天生丽质。云南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经济与生态相互成就的发

 展,一定是不以破坏生态为前提的发展,一定是既让云岭儿女享有绿水青山又能从中收获金山银山的发展。

 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云南首先需要做的是“守”的文章。简而言之,就是要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保护并擦亮云南的生态品牌,有污染的项目不上,带污染的 GDP 不要,确保云南的美丽不变色、再增色,使云南永葆非凡“颜值”和独特“气质”,让优良生态成为云南永恒的名片和标签,让云岭儿女永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云南还需要下足“拓”的功夫。云南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是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守着良好生态“要饭吃”,显然不是理想的发展状态。云南要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尤其是作为旅游业大省,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打出“特色牌”“全季牌”“营销牌”,将富集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变成具有“磁场效应”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从千里之外来到彩云之南。

 良好生态是云南山清水秀的现在,也是云南更加美好的未来。2022 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云南省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让绿水青山发挥出更大经济社会效益,走出一条以高水平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之路,云南的发展成色将更足,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第四篇

 “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2022 年云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创新产品和业态,优化“一部手机游云南”功能,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和“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干货”满满推动“云南景区”文旅融合升级。

 将云南全域视为“一个景区”,这本身就体现出云南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统一观、一体规划感。将云南作为“一个景区”,从地理空间上看是把分布于云南全省各个地市州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旅游资源,统一视为这个“景区”要素。而从产业结构及功能上看,则是需要将不同行业、领域的众多产业,都视同于文旅产业当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条“生产线”。只有以“全省一盘棋”和“全域全产业链一盘棋”思维来定位“云南景区”,云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才会更加如鱼得水,才能为云南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七彩云南的神奇魅力享誉全球。”今年云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云南景区”苦练内功加快文旅融合升级的殷切期望随处可见。毫无疑问,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富足的生物生态资源,足以令云南文旅产业长足发展引以为傲。然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正以同样足够的冷静,敏锐地看到文旅融合发展的诸多短板与不足。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但是,如果不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如果不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云南文旅融合发展或就可能难以为继。“云南景区”文旅融合苦练内功的首要之义,就是在“云南景色优美、生态不错”等赞美声中,不断自我警醒克服“飘飘然”;就要放眼全球、尤其是对标世界一流生态景区找差距,抓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既有耐看的颜值、更有诱人的气质。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重要遵循,“云南景区”文旅融合升级既要绚烂多彩的“面子”,更要全省全产业不分行业和领域、不为行政地域所限的跨界融合高质量发展“里子”。一方面是云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文旅产业市场主体量少个小力弱、文旅融合所需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要补等眼前的困难与问题;另一方面

 是拥有各民族多元一体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不同资源禀赋形成错位发展等比较优势。只要用力推进文旅资源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用心撬动高原特色文旅产品的生产端与加工端实现增值增效,用心促成文旅融合与其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云南景区”高质量发展定将指日可待。

 “在保护绿水青山上,我们要舍得眼前利益、舍得增长速度、舍得 GDP”——政府工作报告“金句”铿锵言犹在耳,加快“云南景区”文旅融合升级,推动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锻造云滇大地绿色新势能、发展新优势更待何时!

篇五:云南省两会精神

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大通道大物流大贸易大产业联动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对于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有关规划及《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衔接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和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等专项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省现代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促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物流业发展实现量质双升。截至“十三五”末,全省物流总收入达5866亿元,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8.4%。2020年,全省货物运输量达 13.04 亿吨,货物周转量达 1551.08 亿吨公里,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 14.1%和 5.9%。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升,2020 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 GDP 的比率降至 16.1%,较“十二五”末降低 3.3 个百分点。

 2.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 29.2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 9006 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 4233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 1105 公里;内河航

 道通航总里程达 5108 公里;运营民用运输机场 15 个,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 666 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 11 条。

 3.物流节点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昆明、大理、红河(河口)、德宏(瑞丽)、西双版纳(磨憨)5 个州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7 个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启动建设。云南腾俊国际陆港入选国家示范物流园区,8 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县级物流网络覆盖 117 个县,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 99.8%,冷库容积达 440 余万立方米。

 4.多式联运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全省铁路集装化运输比重年均增长 20%以上,2020 年全省铁路集装箱出入省货物量占铁路出入省货物总量的 34.5%。2 个项目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越国际铁路班列、昆明至北部湾港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运行良好。水富港、关累港等黄金水道货运潜力进一步释放。

 5.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国家 A 级物流企业在“十二五”基础上实现数量倍增,引进京东、顺丰速运、普洛斯、新加坡丰树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共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100家,其中,5A级8家、4A级33家、3A 级 40 家、2A 级 19 家。

 6.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应用。云南国际“现代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南省道路运输信息平台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成上线;“云上营家”等一批智慧物流平台加快运营推广;全国首个 5G 全场景智慧物流新装备孵化基地投入运营。

 7.物流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我省就推动物流重点领域发展系统性出台多个政策措施。研究建立首个物流统计监测制度。建立领导推进机制,基本形成高位推动、部门协作、上下联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现代物流业推进合力。

 总体上,我省现代物流业已进入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需补齐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对大通道建设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我省物流枢纽多数处于规划或在建阶段,物流设施群辐射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全省物流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乡配送等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衔接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跨境物流服务网络不完善,冷链设施建设布局不均衡,农村物流运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民生物流品质和物流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足。传统运输、仓储、配送等初级物流市场供给过剩,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水平偏低,对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物流市场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优。现有物流龙头企业主要为从事大宗商品物流和贸易的省属国有企业,国家5A级物流企业仅8家,州、市 A 级物流企业分布不均衡,中小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传统,信息化服务能力不强。五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较为突出。我省运输结构单一,近 90%的货物运输量靠公路承担,多式联运发展滞后,物流资源运作分散、集约化发展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矛盾突出。全省物流总费用与全省 GDP 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个百分点。六是物流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物流行业治理方式改革创新和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物流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不足,信用、统计、标准等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层次物流人才缺口较大,专业化物流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面临形势 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1.多重战略交汇叠加为云南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

 经济走廊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使云南区位优势和开放潜力加速释放,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大通道和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重要交汇点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必将有力促进我省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国际贸易与产能合作,为吸引国内更多发达地区和周边国家物流资源、生产要素在我省高效集聚,加快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

 2.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做大全省物流规模总量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万亿级支柱产业和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千亿级优势产业作为全省社会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为做大物流规模总量、打造万亿级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要加快现代物流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高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水平,为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3.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现代物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引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为传统物流活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供新引擎。“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发展创新赋能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传统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广运用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物流资源配置优化和高效协同,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助推“数字云南”和创新型云南建设。

 4.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对跨区域物流网络建设提出新要求。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利用 RCEP 生效和中老铁路通车等历

 史性机遇,加快建设出省出境大通道沿线关键物流节点,积极推动境内与境外运输通道贯通衔接,布局畅联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联运大通道,构建国内国际无缝衔接的跨区域物流网,助推我省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5.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对我省开拓国际物流市场、建立内外联通物流网络、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带来挑战。要聚焦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快完善跨境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企业,增强物流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提高物流体系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应对复杂局面中的不确定因素,支撑大贸易大产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 2022 年省“两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云南省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重要交汇点的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中老铁路(国内段)沿线建设开发等重要机遇,按照“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的思路,努力建设畅联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和战略枢纽,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支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新型装备在物流体系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进物流技术、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现代供应链。

 3.集约高效,协调发展。依托物流枢纽建设,有效整合区域物流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存量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高效联动发展,服务产业强省建设;推动物流设施协调匹配、干支有效衔接,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一体化组织水平。

 4.内外联动,畅通循环。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衔接国内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跨区域物流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陆海联动、内外互济的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格局。

 5.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智能化、标准化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绿色化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

 1.陆海联运通道基本形成。以航空为先导、铁路为基础、公路为支撑、水路为辅助,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基本形成,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战略对接和良性互动。

 2.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现代物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全面确立,全省物流总收入突破 1 万亿元,年均增长 12%左右。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比重达 10%左右。

 3.物流市场主体实现倍增。国家 A 级以上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数量达到 200 家以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其中,5A 级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达到 15 家以上。

 4.基础设施网络不断优化。“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建设 7 个干支衔接、辐射力强的国家物流枢纽,省级物流枢纽网络初步形成,创建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成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县、乡、村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

 5.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和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实现班列化规模化运营。全省航线数量达到 750条,民航货邮吞吐量达 50 万吨以上。在运输、仓储、配送等领域建成 10 个智能化、无人化智慧物流试点。

 6.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联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大宗货物“公转铁”等成效明显。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及集约化配送模式有效推广。

 7.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 GDP 的比率下降至 15%左右,接近西部平均水平,并维持在合理区间范围。

  展望 2035 年,锚定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远景目标,实现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向国际物流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现代物流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物流枢纽经济门户,串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基本形成,畅联国内国际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三、空间布局 (一)物流通道布局 依托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航空为先导、铁路为基础、公路为支撑、水路为辅助,铁海、公铁海、公铁水、陆空等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畅联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撑形成衔接内外、通江达海、陆海联动的大通道发展格局。

 1.“四出境”国际物流通道 (1)中老泰马新国际物流通道。依托昆曼公路、中老铁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及昆明、西双版纳等机场国际航线,充分发挥磨憨公路与铁路口岸、景洪航...

篇六:云南省两会精神

2022 年云南省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共 4 篇)

 第一篇

 2022 年 1 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云南海埂会堂隆重胜利召开。省长王予波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报告主题鲜明、结构清晰、简洁凝练,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全面,谋划工作符合中央要求、云南实际,反映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气象、新面貌,是一个站位高、定位准、谋划实的好报告。

 报告指出,我省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蓝图已绘就,目标已锚定。全省上下要凝心聚力,紧紧围绕 10 个方面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开拓创新、善谋勇为、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干出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真正将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干”有目标,才能精准发力。报告明确了 2022 年奋进新征程的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10 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及 10 件惠民实事,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干”

 有目标,就是要从全省战略布局中找准定位和发展机遇,把自身发展放到全省“一盘棋”中落子谋势,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心有所向、胸怀大局,把握发展趋势、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在各项工作谋划和推进中,拉高标杆干、补齐短板干、精准发力干,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干”有担当,才 能克难攻坚。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奋进新征程中还会遇到诸多“拦路虎”“硬骨头”。克难攻坚关键在人,唯有各级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狠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才能干一样成一样、干一样好一样。正如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狠抓工作落实,言必行、行必果,说了就要做、做了就要做好。

 。

 “干”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干”要讲究方式方法、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报告指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坚持从实际出发,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式,探寻“干”的思路和办法;客观、全面、辩证分析自身发展形势,摸清短板弱项,找准“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自身创新发展。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唯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苦干实干的务实行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把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第二篇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近日,云南进入“两会时间”,作为云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两会时间既是观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检验民生答卷的考场。在这里,一件件民生实事直达人民群众心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养病老等民生“小事”,维系着万千家庭的日常生活、牵动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不仅关乎百姓切身利益,还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民生“小事”对百姓而言就是“头等大事”,把每件小事干好,才能让 4800 万云岭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近年来,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一直是云南“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不仅要列出新的民生清单,也要盘点过去民生清单哪些落实了,哪些还有短板。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过去的 2021年,云南省攻坚克难、奋发作为,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新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2%,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 74%,城镇新增就业 53.31 万人,1690 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解决 14.66 万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兜底保障 313.82 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10 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 95.86%……云岭大地呈现出一幅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图景。心系千家万户,情牵百姓忧乐,一组组民生数据,都是各级党委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一件件民生实事,就像闪耀的灯火,温暖着百姓的心;一笔笔民生投入,为全省人民实实在在送上“民生大礼包”,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一系列可喜成绩,无不证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百姓身边的小事作为大事来办。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对生活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的要求更迫切、标准更高。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医疗、养老、扶幼等基本公共服务仍

 有不少短板要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加强供给与保障,不断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释放出更多更暖的“民生温度”。突出精准施策,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民生清单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回望来路,步履坚实;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两会”开启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征程,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鼓足干劲、踔厉奋发,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大礼包”落地落实,让群众的“小确幸”变成“大幸福”。

 第三篇

 获得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建立在具体的、真实的获得基础之上。近年来,云南以“提效”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促进政府服务效率、水平双提升。同时以“提效”为重要突破口,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以“保姆式”优化服务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促进社会民生建设和改革提质增效,展现了令人瞩目的“云南效率”。

 营商环境是推动一个地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一个地方的水土如何,水里的鱼、飞过的鸟最清楚,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如何,企业和企业家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当前,一些地方,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等办事“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改革开放初期的响亮口号,在今天仍然振奋人心,皆因效率不论过去成为制约一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新的考场、新的征程,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的“三个定位”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会提出的目标,推动发展机遇惜时如金,必须以“接力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新姿态,激活力、增信心、强动能,以大视野、大手笔、大效率推动一流服务营商环境换挡提速,加快拉近与美好未来的距离。

 效率就是生命,讲效率方能抢先机,“快起来”才能“强起来”。推动“云南提效”这一命题,是一揽子坚定信心、表达决心的改革,亦是各职能部门破桎梏、跨障碍的一系列精彩操作。一方面,要用“反弹琵琶”换位思考,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和服务全链条,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坚决摒弃“管理就是审批、审批就是办证、办证办事就要收费等劣势习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顺心”的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切实扛起“云南效率”的责

 任担当,摘掉思想上陈旧的“帽子”,解除束缚观念创新的“紧箍咒”,研究用活国家政策,努力变机遇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加大一揽子营商环境配套服务改革,建立配套服务的“政策包”,开展基金招商、定向招商、填空招商、点对点招商,探索“引凤筑巢”新模式,以“服务+专班”方式,坚持“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机制,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推动各项政策在云南落地生根为,让广大企业家坚定在云南拼搏生活的信心。

 奋进新时代时不我待,开启新征程只争朝夕。只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带头干,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把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的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践行者、局中人,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一锤接着一锤敲,用行动擦亮“云南效率”品牌,就能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

  一元复始,正是协商议政时。作为全省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备受关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 月 19 日在云南海埂会堂隆重开幕。这也意味着,云南将再一次进入“两会时间”,备受瞩目,引人期待。

 “两会年年开,时势各不同。”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在这一特殊时点召开的两会,是全省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承载着满盈盈的期待,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对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意义十分重大。“两会时间”开启,丰硕成果将在这里呈现,壮美蓝图将在这里绘就,民心民意将在这里汇聚,必将鼓舞和激励着云岭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承载着希冀与憧憬,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履职建言转化为惠民良策,就能在云岭大地奏响团结奋进最强音,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接续奋斗。

 献真知灼见,谋发展大计。回望过去一年,人民政协始终与时代发展“合辙”,同党政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走实履职每一步。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省委重大工作部署和全省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协商议政、建言资政;注重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推动凝聚共识工作走深走实……一个不负重托、履职尽责,为经济发展谋与思、为群众冷暖鼓与呼、为自身建设破与立的“务实政协”深入人心。在深化凝聚共识上主动作为,在发展协商民主上彰显特色,广集众智、广聚共识,为实现全省“十

 四五”良好开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了政协力量。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们之所以期待两会、关注两会、热议两会,皆是因为两会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把高原湖泊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我还将持续关注民生,参政议政,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诉求”“要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报到现场,委员们捎来了各族各界的所想所盼,积极为民履职、为民代言。实践证明,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最期待什么,代表委员们就抓住什么、聚焦什么,让基层声音通过两会得到反馈和回应,才能更好地为民谋利、为民解忧,画出奋进新征程的最大“同心圆”,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待。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两会时间”开启,云岭大地将集中发出强有力的主流“好声音”。这声音是催促前行的声音,是谋划发展的声音,是打开未来的声音,饱含着云岭儿女对高质量发展的期待、对“一起向未来”的热望,激荡起新征程开拓进取的奋斗豪情。乘着时代的东风,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展现虎虎生威的雄风,撸起袖子加油干,洒挥散汗水奋力拼,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就一定

 能交出不负嘱托、不辱使命的时代答卷,绘就更加壮美辉煌的云南新画卷!

篇七:云南省两会精神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云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过去5年,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实践证明,党建强则发展强,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 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凝聚起千万云岭儿女奋 进"十四五"、迈步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政治建设是根本。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铸牢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 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 执行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始终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需要锻造一支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实干导向,引导干部坚持干字当头、攻坚克难,敢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要讲求工作效率,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只争朝夕、奋勇争先。要在为民服务一线、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强边固防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引导广大干部在急难险重一线比拼竞赛、创先争优。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土壤、创造良好生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当持续正风肃纪,确保风清气正。要一往无前、驰而不息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国企、金融、矿产资源等领域反腐败工作。要聚焦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要聚焦标本兼治,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断取得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牢记初心使命、震续红色血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学习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云南要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机衔接,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代表们纷纷表示,要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云南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西接西藏连西北,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5年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中老铁路通车在即,开放的云南正在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日益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和重要支撑点,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奋力跨越。

 融入大格局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全方位全要素、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大循环,对每个地方来说都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云南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大棋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抓住机遇,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云南必将在新时代发挥新作为、释放新活力,跃升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中高端、关键环。

 融入大格局须持续推进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积极推进大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不断为云南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瞄准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统筹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打造数字化智慧物流园区,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把开放的"末端"建设成为发展的"前沿二着眼大循环、双循环格局,引导各类企业主体积极作为,科学布局产业链,促进云南产业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

 融入大格局须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以各类经济合作区、开发开放试验区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制度的"新苗",在互联互通、沿边开放性政策如多式联运、进出口通关便利化、"一地两检"、"72小时免签、免税购物"等"卡脖子"问题上加快破题。坚持内外统筹,做好双向开放文章,在疫情防控、边境治理、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广泛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局面。只有始终在开放合作上占据主动,云南才能不断提升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在未来发展上实现后来居上。

 学习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通过聆听学习省委王宁书记代表省委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我备受鼓舞,内心无比激动,大会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八月回信"精神之际召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饱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南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取得的成绩,让我看到了全省发展的"速度"、民生福祉的"温度"和实干创业的 "力度",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坚持"和"八个目标",为我们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再创新成绩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云南发挥优势,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全面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既符合省情又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发展之路。"十三五"以来,一系列能源发展规划、行动方案落地实施,从做强做优能源产业到打造"绿色能源牌",再到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能源产业向着千亿级发展目标加速迈进。

 梳理"十三五"时期工作,云南绿色能源发展答卷亮眼、成绩喜人。五年间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以上,能源产业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两基地一枢纽"建设初显成效,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均达世界一流水平;风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居全国前列。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总体上看,"绿色能源"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云南贡献。

 云南能源资源丰富,在占全国面积4%左右的土地上,蕴藏了全国约20%的绿色能源,是全国平均资源富集程度的5倍;区位优势明显,东连

 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西接西藏连西北,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断蓄积绿色能源新动能,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持续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完善布局。几年来,云南江河之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投产发电,全省电力装机跃上1亿千瓦台阶,居全国第7位,国家水电基地基本建成。年产13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建成13条线路与周边国家实现电力互联互通,居全国首位,累计贸易电量达620亿千瓦时,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雏形显现。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三大管网格局基本形成,能源保障网全面覆盖,电网架构不断优化提升。瞄准"双碳"目标,深挖能源潜力,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寻求云南绿色能源发展新突破,绿色能源就会蓄积释放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持续深化绿色能源产业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随着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加速转型,云南从发电送电大省向发电用电送电大省转变。云南电力体制改革成为全国标杆,市场放开程度居全国第一;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业加快融合,引进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绿色铝、绿色硅产业崛起,全产业链发展初见成效,有力支撑了绿色制造强省建设。“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融合绿色能源与相关产业发展,绿色能源新优势就能持续生长放大,推动云南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更好成绩。

 学习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必须争分夺秒学习、时不我待谋划、奋勇直前实干。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今天、明天""是早、是晚",这不仅是时间问题,更是思想认识问题、干事态度问题、工作作风问题。过去5年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看到,云南仍然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旧突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新的目标已经确定,慢走一步就会差之千里,耽误一时就会落后多年。我们一定要树立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的工作理念,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心态,围绕"最后一公里"抓落实,让"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成为云南广大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

 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效率意识,不等、不停、不看,雷厉风行,迅速行动起来,只争朝夕、奋勇争先。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作为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肩上的责任扛起来,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亲自推动、亲自协调、亲自督促检查,全程紧盯不放。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改革任务更加复杂艰巨,我们必须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理念观念的大转变、工作效率的大提升和云南的大发展。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用改革

 的思维、创新的理念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创新性推动发展。

 方法对路,才能事半功倍。全省上下要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让每项工作都能够实起来落下去。推行项目工作法,就是要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每项工作都把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工作标准、怎样考核等清清楚楚列出来,明确下去、抓好落实。推行一线工作法,就是要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的一线,搬到招商引资的一线,搬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多在基层一线解难题、促发展。推行典型引路法,就是要多开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等,让做得好的地方、单位、企业现身说法,让参会者现场看、现场悟、现场学,对标对表,奋勇争先。

 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注重实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上,一抓到底。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不搞虚假工程,不做表面文章。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推动工作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新的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赶考"的心态接过"接力棒",跑出加速度,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学习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11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昆明隆重开幕,王宁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云南砥砺前行的五年,更是春华秋实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落实"三个定位"、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

篇八:云南省两会精神

022 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知识竞赛测试 题

  部门:

 姓名:

  成绩:

 编制说明:含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共 40 题 100 分,撒哈拉秀才精心拟制。

 一、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题,计 20 分)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再次给我们敲响国家安全的警钟。2020 年 2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

 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

 ,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3.《党章》总纲部分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

 4.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

 为宗旨,以

 为基础。

 5.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

 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6.2022 年教育活动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

  代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7.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际安全问题指出:“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

 ,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8.在当今世界,

 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是调整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着眼点。

 9.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是头等大事。

 10.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正在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时刻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

 二、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15 题,计 30 分)

 1.2022 年 4 月 15 日是第(

  )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A、五

 B、六 C、七

 D、八 2.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安全法》自(

  )起施行。

 A、2013 年 7 月 1 日 B、2015 年 1 月 1 日 C、2015 年 4 月 15 日

  D、2015 年 7 月 1 日 3.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行政法规,规定有关行政措施,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

 B、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统一指挥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行动,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法规,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

 C、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D、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

 4.《国家安全法》规定,机关、 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

  )教育。

 A、职业道德教育

 B、维护国家安全教育

 C、政治思想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5.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

 A、感知网络安全态势

  B、实施风险评估 C、加强安全策略 D、实行总体防御 6.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经出示相应证件,有权(

  )中国公民或者境外人员的身份证明。

 A、公开

  B、查验

 C、销毁

  D、扣押

 7.涉及国家安全情报信息的报送应当(

  ),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

 A、及时、准确、客观 B、及时、准确、全面 C、及时、全面、客观 D、及时、准确、保密 8.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

  )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

 A、国家安全机、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C、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9.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

  )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A、国家发展利益 B、社会稳定大局 C、军事利益 D、国家安全 10.《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规定,(

  )应当以贯彻党中央精神为前提,对统筹本地区政法工作中事关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政治安全重要事项,落实领导责任。

 A、当地党委政法委

  B、当地国家安全机关 C、县级以上地方党委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1.网信、电信、公安、国家安全等主管部门发现某单位网站信息中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对该单位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处理。以下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责令该单位停止传输信息 B、责令该单位删除相关信息 C、没收该单位所有互联网服务器,停止互联网接入服务 D、责令该单位关闭网站 12.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国家安全法和有关法律,(

  )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A、不作为 B、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C、滥用职权 D、玩忽职守 13.《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

  )。

 A、家庭住址 B、工作单位 C、真实身份信息 D、联系电话 14.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A、社会主义安全观 B、总体国家安全观 C、科学发展安全观 D、积极防御安全观 15.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

  )的共同义务。

 A、国家工作人员

 B、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

 C、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

  D、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0 题,计 20 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指的是要认识到环境安全。(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和涉及国家安全活动中,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不得侵犯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

 4.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

 5.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安全可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

 6.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

 7.我国的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宗旨,以国土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以为基础。(

  )

 8.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

  9.12319,是国家安全机关受理公民和组织的举报电话。(

  )

 10.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 题,计 20 分)

 1.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包括哪些安全?

  2.根据《国家安全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哪些?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把握哪五大核心要素?

  4.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应处理好哪五对关系?

  五、论述题(计 10 分)

 国家安全事关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国家安全是人们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题,计 20 分)

 1.生物安全 2.政治安全 3.发展利益 4.人民安全,经济安全 5.国民教育体系 6.国家安全成就 7.命运共同体 8.国家利益 9.国家安全 10.中国特色社会义伟大事业 二、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15 题,计 30 分)

 1.C

  2.D

  3.A

  4.B

  5.A

  6.B

  7.A

  8.C

  9.A

  10.C 11.C

 12.B

 13.C

 14.B

 15.D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0 题,计 20 分)

 1. ×,解析:是认识到可持续安全。

  2. √ 3. √ 4. √ 5. ×,解析:维护国家安全可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6. √ 7. ×,解析: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8. √ 9. ×,解析:12339。

 10. √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 题,计 20 分)

 1.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包括哪些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等 16 项安全。

 2.根据《国家安全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②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 ③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④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

  ⑤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把握哪五大核心要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4.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应处理好哪五对关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对关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五、论述题(计 10 分)

 结合自身实际作答,以下仅供参考。

 首先,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其次,要提高警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照片不任意拍。不能在军事基地、军用港口等地未经允许拍照,更不要在朋友圈分享部队训练、武器装备、军人军装照等照片。

 2.车队不随意插。驾车外出时,遇到军车车队驶过,不要穿插车队,更不要跟踪拍摄。

 3.工作不盲目干。工作中不要有可能泄露国家机密的行为,比如,提供涉密单位尚未公开的内部信息,或者利用工作之便拍摄涉军照片牟利等。

 4.电脑内外网不混用。不要在内网专用电脑上使用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无线设备以及外单位的存储介质,还要记得及时更新杀毒

  软件。

 5.行李箱不胡乱装。行李箱中不要装有国外的水果蔬菜,不要带回异国他乡的土壤,也不要带回动物标本等,因为这些都可能会对国家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6.东西不随便买卖。不能非法购买或出售卫星数据接收卡、无线摄像笔、实时视频无线监控器、GPS 跟踪定位器、钥匙扣密拍器等专用间谍器材。

 7.信息不非法传。不参与出版和传播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不利用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网络传播途径美化西方社会,诋毁我国形象。

 8.发现可疑线索不隐瞒。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和线索,均可以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电话进行举报。

推荐访问:云南省两会精神 云南省 两会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