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秋节朗诵作品5篇

时间:2022-10-02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秋节朗诵作品5篇中秋节朗诵作品 中秋节中学生诗歌朗诵稿33篇 中秋节中学生诗歌朗诵稿3篇 中秋节大学生诗朗诵稿篇01 《中秋节祝愿》 中秋佳节月儿圆, 和谐秋风送祝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朗诵作品5篇,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朗诵作品5篇

篇一:中秋节朗诵作品

节中学生诗歌朗诵稿 3 3 篇

 中秋节中学生诗歌朗诵稿 3 篇

  中秋节大学生诗朗诵稿篇 01

 《中秋节祝愿》

  中秋佳节月儿圆,

  和谐秋风送祝愿。

  月饼薀意是思念,

  神州户户聚欢颜。

  海外赤子思故乡,

  佳节月儿份外亮。

  中华民族在崛起。

  祖国啊蒸蒸日上。

  回归秋风吹两岸,

  骨肉团聚是心愿。

  广式月饼寄台南,

  两岸同圆一个梦。

  国富民强有自尊,

  安宁团结家和睦。

  中秋月饼圆又甜,

  富强康乐万万年。

 中秋节大学生诗朗诵稿篇 02

  《中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中秋节大学生诗朗诵稿篇 03

  《中秋节的思念》

  又一个即将来临的中秋,

  又一次深深的感叹!

  游子们还在四处飘零,

  父母们还在家中翘首期盼……

 大海承载着我们的思念,

  石油井架寄托着我们的图强。

  回想十年前的教室,

  我是我父母的学生。

  穿越十年的时光隧道,

  父母还只是斑白了两鬓。

  父母在讲台上,

  灌输着智慧的光芒。

  父母用深情的目光,

  送走了最后一批展翅的飞鹰。

  我们在海阔天空中搏击,

  现在已经茁壮成长。

  我们将胜利的红旗,

  立在石油平台上高高飘扬。

  无数的"夜里,

  我满怀对父母的思念。

  电话里还是那么慈祥的声音,

  眼前蒙现他们殷切的笑容。

  虽然我们天各一方,

  我们拥有同样光辉的月光。

篇二:中秋节朗诵作品

中秋,诗歌朗诵,廉政主题

  庆中秋,诗歌朗诵,廉政主题

 篇一:庆中秋诗朗诵

  庆中秋诗朗诵

  西湖镇中心学校

 6(2)班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

 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篇二:廉政主题朗诵晚会主持词

  (一、开场舞蹈《红旗颂》结束,两位主持人上,宣读以下开场语)

  【开场语】

  (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同志们、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甲)廉政是一种操守,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廉洁勤政永远是时代的呼唤

  (乙)文化是一种力量,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弘扬正气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甲)为了深入开展“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我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构建和谐 xx 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

 展,中共 xx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在 2012 年全面启动了“清风伴我行 廉政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党委、各部门的拥护和响应,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乙)在庆祝建党 91 周年之际,为把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由中共 xx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主办、xx 县烟草专卖局协办、千堆雪朗诵艺术团承办的 “清风伴我行”大型廉政主题朗诵晚会,今晚隆重上演。我们希望以文字的力量和声音的魅力,让廉政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清廉之风吹遍莘川大地。

  (甲)光临今天晚会现场的领导同志有:中共 xx 市纪委常委余 x、中共 xx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 x 和在家的四大班子领导

  (乙)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甲)清风伴我行——xx 县廉政文化主题朗诵晚会

  (合)现在开始!

  二、首先,请欣赏配乐朗诵《民族忠魂》

  三、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共

  产党人就为我们树立了清廉的风范,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他们用丹心碧血染红了我们心中的旗帜;他们用赤胆忠魂,铸就了共和国不倒的丰碑! 下面请欣赏《丰碑》

  请听徐 z 表演的女声独唱《江山》

  五、“吾貌虽瘦、必肥天下”,这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真实写照。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知疲倦地为国事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公仆形象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下面有请中共 xx 县纪委原副书记 杨 x 给我们讲述周总理的感人故事,有请

  六、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下面请欣赏《一个地委书记的遗产——想起孔繁森》

  七、(第六个节目结束,音乐起,女声独唱《公仆赞》,演唱:李 z)

  八、谢谢李 z 深情演唱的这首《公仆赞》。我们常说:“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才能筑起思想防线。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诱

 惑,只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真正做到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 心怀敬畏,常敲警钟。下面请欣赏两首诗朗诵《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一双黑手》

  十、吃亏是一种境界、一种操守、一种美德。甘于吃亏的干部不计名利,埋头苦干,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在廉政建设中,这样的“吃亏”精神更应大加倡导,广为传扬,切实践行。下面请欣赏豫剧《村官李天成》中的经典唱段《吃亏歌》,这首歌也是县纪委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必需学唱的歌曲,请欣赏

  十一、 “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荒山披绿装,造福子孙千万代,

 为民服务永不忘。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当,当什么?共产党!”这是云南省保山地区的老百姓为他们的老书记杨善洲编唱的一首民谣。老百姓这朴素的心声,表达出的正是杨善洲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过的公仆本色。下面请欣赏《公仆本色—杨善洲》

  十二、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一个个人民公仆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们永远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请欣赏诗歌《人民公仆》

  十三、“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

 人民。”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肺腑之言,他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儿子,而人民把他当做知心的朋友。下面有请中共 xx县纪委原副书记 、全国朗诵大赛冠军千堆雪为我们深情朗诵《一个朋友》,掌声有请

  十四、(第十三个节目结束,音乐起,女声独唱《百姓记着你》,演唱:杨 z)

  十五、感谢杨洋的深情演唱。是啊,只有心里装着百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百姓才会永远记着你。让我们弘扬正气,呼唤清风,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下面请欣赏《清风颂》

  十六、歌曲 《走向复兴》(上一节目结束,演员原地不动,音乐起,歌唱演员开始入场演唱,其余演员有序上场)

  【结束语】

  (甲)廉,是一根不屈的指挥棒,它奏响了新时代的大和弦;

  (乙)廉,是一首激情昂扬的诗,它浸润着纯洁的心田

  (甲)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展示了我县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它将为 xx 的发展,积蓄无穷的能量

  (乙)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翻开了我县廉政建设新的一页,它将为 xx 未来的奔跑,谱写动人的篇章!

  (甲)让我们在市纪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奏响时代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用浩然正气,筑起一道防腐拒变的钢铁长城,把党风廉政建设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乙)清风伴我行——xx 县廉政文化主题朗诵晚会到此结束。

 篇三:诗朗诵为廉洁放歌

  (诗朗诵)为廉洁放歌刘东荣

  甲:遥望着茫茫的竹海,

  万亩竹林波涛滚滚,气势磅礴。

  乙:竹子,以它坚劲的身躯,

  咬定青山生机勃勃。

  丙:高风亮节,淡泊脱俗,

  这 就是竹子的精神与品格。

  丁:古往今来,多少人把竹子的精神赞美

  把“清正廉洁” 四个字在心中铭刻。

 甲:曾记否,在竹乡红色的土地上,

  流淌着先辈们的圣洁,

  乙: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滚烫着英雄们的血色。

  丙:彭湃、周其鉴、欧新、梁嘉??

  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

 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为党为人民工作。

  丁:他们两手空空来到了人间,

  清清白白离开了这个世界,

  堂堂正正的维护了做人的尊严和品格。

 1

 甲:历史告诉我们,

  廉洁奉公

 是共产党取胜之道,

  大公无私

 是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

  乙:位不在高,为公则名,

  权不在大,清廉则灵,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廉洁依然是为官之本,生命的本色。

 丙: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

  在万木凋零的冬日,

  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

  丁: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

  在黑暗冰冷的夜晚,

  为人们增光添色,

  甲:而我更要说,廉洁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

  我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乙:廉洁与成功息息相关,

  丙:廉洁和美丽一起定格,

  丁:廉洁给家庭带来温暖,

  甲:廉洁是基业长青的战歌。

  2

  乙:无数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公仆,

  像一朵鲜花绽放在枝头,

  开在每个老百姓的心窝。

  丙: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

  他们在亲民爱民的歌曲中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廉洁奉公的长卷中书写了一首首不朽的颂歌。

 丁:他们是为百姓办事的好领导,

  他们是无愧于时代的领跑者。

  甲: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乙: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丙:公仆的风范永存,

  真理的声音常在耳边响彻。

 丁:人生的道路没有坦途,

  命运全靠自己把握。

  甲:手莫伸, 伸手必被捉,

 历览古今多少事,

  成由谦逊败由奢” 。

  乙:文强、陈良宇、成克杰之流的无耻下场,

  就是贪官们悲哀可恶的结果。

  丙:他们在利益与诱惑面前卑躬屈膝,

  3

 在权钱交易中丧失自我。

  丁:前车之鉴须紧记,

  警钟长鸣,

  思想的防线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合:廉洁是时代呼唤的最强音,

  正义的力量终将战胜邪恶。

 甲:人 要活得有尊严,

  乙:人 要死得有其所,

  丙:我们不能像庸人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更不能像贪官那样担惊受怕般苟且生活。

 丁:勤政廉政, 防腐倡廉,

  从我做起, 从你做起,

  从每个公务员做起,

  永葆共产党人廉洁自律、进步务实的本色。甲:一身正气, 一生廉洁,

 像冰山上的雪莲一尘不染,

  像蓝天上的白云那样净洁。

  乙:两袖清风走光明大道,

  牢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

  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义之财贪不得。

  4

 丁:只有心灵和外表一样美丽,

  我们的精神和物质才会有同样的光泽。

  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世界,我们的日子更红火。

  甲:面对先烈的丰碑,我读懂了你们的道德和良知,

  我们会继承你们的遗愿和嘱托,

  乙。把“廉洁奉公” 记在心上,

  活出精彩,活出人格。

  丙:清为至宝一生用,廉作良田万世耕,

  真理的声音,

  必定在辽阔的大地上响彻。

  丁:让我们为廉洁奉公放声高唱,

  合:祝愿祖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美丽祥和。

 5

篇三:中秋节朗诵作品

八首(其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⒉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把握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有机联系, 品味作品触景感怀、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作品触景感怀、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 引发审美兴趣, 提高鉴赏能力。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教法设计、 学法指导、 分类推进措施、 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 导入新课 走进古典诗歌, 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在古典悠悠的清芬中, 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 踏着秦砖汉瓦, 穿越唐山宋水, 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今天, 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同情人民疾苦, 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

 闻一多先生认为他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他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现在, 让我们通过《秋兴八首(其一)》, 走近这“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二、 背景介绍 公元 759 年,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 寓居成都, 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 年四月, 严武病逝, 杜甫失去依凭, 于是离开成都, 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 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 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 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 的家庭, 自小所收的教育与熏陶, 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

 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至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之类的心迹。

 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 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 盼望“安史之乱” 早日平息, 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

 可是, 事与愿违, “安史之乱” 虽与 763 年被平定, 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 回纥、 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 不时侵略唐境, 吐蕃还于 763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 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 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 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国运威迫, 犹如四季之在暮秋, 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 杜甫历经流离, 备尝艰辛, 身心憔悴不堪。“不被多年冷似铁”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懒从衣结, 频游任屐穿” ( 《春日江游》)、 “牙齿半落左耳聋” ( 《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 《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 《王阆州筵酬十一舅》)

 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 , 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兴》 时, 他已五十五岁, 已处在人生之秋, 眼看来日无多, 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 他写下了《秋兴》 这首诗。

 三、 吟诵感知 (1)

 教师范读。

 听清读音, 把握停顿、 重音。

  师:

 注意这节课是鉴赏课, 所以你们是主人, 所以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因为古人说“诗无达诂”。

 首先, 由我来朗诵, 这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

 同学自己带着感情, 带着你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自由地朗诵一下本诗。

 朗诵的同时请你结合注释, 去思考一下自己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或者说你有哪些感受。接下来大家开始自由地朗诵。

 (2)

 自由朗读。

 (3)

 指生朗读。

 校正读音, 明确节奏。

 (4)

 齐读全诗。

 (5)

 合作译诗。

 结合注释, 疏通诗意; 提出疑问, 讨论解决。

 秋霜伤害枫树凋谢了木叶丛林, 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

 峡中的江水波涛翻滚汹涌连天, 塞上的风云漫卷密布大地阴沉。

 从菊已开两次回想他日要落泪, 孤舟永远系住游子的归乡 之心。

 寒冷季节处处都在催赶制冬衣, 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捶衣的声音 四、 涵咏赏析 提问:

 接下来就请同学来谈谈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 或者你在朗诵的过程中发现了 什么问题?

  明确:

 秋的萧杀, 人的忧伤与孤独、 凄凉、 悲伤、 凄苦等等。

 这些情感可以从玉露、 枫树林、波浪、 风云、 菊花、 孤舟、 白帝城等景物中体现出来。

 提问:

 也就是说, 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情感。“情感” 加上“景物” 就成了诗歌的一个要素,是什么呢?

 明确:

 意象。

 过渡:

 所以说, 我们在读诗歌时一定要把握住意象。

 接下来, 让我们齐声诵读一下这首诗,读完以后, 选取意象进行思考、 交流, 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联想? 接下来就一起朗读一下。

 提问:

 请发表看法与见解。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 可以做补充。

 ㈠玉露凋伤枫树林 ⒈提问:

 “玉露” 用在这里合适么?

 明确:

 白露(white dews)

 ——气温开始下降, 天气转凉, 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 9 月 7 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 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 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 八月份的, 八月份有中秋节, 秋天, 因此有想家的感觉。

 ⒉提问:

 大家有没有注意“凋伤” 中的这个“伤” 字。

 把“伤” 换成“凋落” 的“落” 字好不好? 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

 ⊙点拨:

 注意语音语调, 速度要慢些, 韵脚要拖长, 声音要响亮, 要读得抑扬顿挫。

 听朗读, 初步感受, 在此基础上反复吟诵, 整体感受。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吟诵以及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客观景物+主观情感=意象 意象+意象+……+意象=意境 ⊙教师领起, 学生齐声朗读, 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

 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 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 枫树林以生命。

 就好像玉露、 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

 诗人自己思念故乡 , 感到悲伤, 好像玉露、 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⒊提问:

 那我们说这里的枫树林会不会是杜牧《山行》 里的枫树林呢? 这里的“红” 应该是

 怎样的一种红色呢?

 明确:

 暗红、 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⒋提问:

 这样的红与后面一句“巫山巫峡气萧森” 结合起来, 就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

 颓废、 凄清、 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种气氛。

 ㈡巫山巫峡气萧森 提问:

 你认为诗中的“气萧森” 指什么?

 明确:

 萧瑟阴森。

 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小结:

 首联短短 14 个字里, 那满目衰飒的秋景, 森森逼人的寒气, 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 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

 这里以秋风起兴, 以枫叶凋零、 秋气萧森, 寄寓老大伤悲、 凄苦落寞的情怀。

 ㈢江间波浪间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⒈提问:

 第二联是作者归家途中看到的风景。

 这风景又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

 想念故乡 的急切。

 ⒉提问:

 这两联中的意象能反映出诗人想念故乡 的急切吗? 朱光潜不是说过:

 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情感上进行推敲。

 你从这些意象中能推敲出这样的思想情感吗?

 明确:

 波浪很大, 也体现了作者心情的起伏不定。

 ⒊提问:

 也就说波浪在涌, 他的心情也有涌动。

 那他的心情为何起伏不定? 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进行想象, 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

 阴暗、 阴凉的气氛, 不是很平静, 山被云雾围绕, 这里反映出作者的心情是很悲伤的,也是很沉重的。

 ⒋提问:

 结合背景的话, 会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明确:

 这首写于公元 766 年归家的途中, 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回到家, 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

 此刻, 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 天上地下, 江间关塞, 到处是惊风骇浪, 动荡不安, 萧条隐晦, 不见天日, 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 和胸中的郁闷不平, 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㈣丛菊两开他日泪 提问:

 他是不是不能回去啊? 要不然为什么在这里发感慨而不回去? 让我们来看下一联。

 明确:

 杜甫的晚年正好处于动荡的藩镇割据的时代, 我们学过历史应该知道。

 所以说环境十分的恶劣, 阻碍着他回家的路途。

 这句话, 一方面表达了情感, 一方面也是对当时环境的暗示。

 ⊙用豪迈、 宏阔写出哀愁, 既抓住景物特点, 又融入自己情感, 情因景而显, 景因情而深。

 提问: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句, 这一句是这首诗里的名句。

 看看我们同学能从这句诗中体会出什么来。

 明确:

 “泪” 的意象, 这“泪” 应该是“丛菊” 掉的眼泪。

 这让我们想到了杜甫《春望》 中的一句诗“感时花溅泪”, 人在很悲伤时景物带给人的感受。

 那实际上不是景物在流泪, 而是诗人自己。

 提问:

 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 而选“丛菊” 呢? 我觉得应该把“丛菊” 改成“残菊”,你以为呢? 说说看, 要讲出理由的。

 明确:

 菊花开得这么茂盛, 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 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

 而且“感时花溅泪”, 花开得这么茂盛, 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 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更能体现出诗人一种心境。

 而且白露时节, 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㈤孤舟一系故园心 提问:

 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明确:“系”。

 这里的“系” 有双重含义, 虽然这里说“系” 的是舟, 但实际上这个“系” 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

 也就是说, 自己的“心” 牵念的是“故园”, 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 在岸边, 舟在此, 心在故乡 , 形成了一种反差。

 提问:

 那么“孤舟” 是个怎么样的意象, 你能否想象一下它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明确:

 一只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提问:

 这一只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

 凄凉, 而且飘零, 一条小船在波涛之间起伏, 有时甚至有被波涛吞没的感觉。

 小结:

 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与脆弱? 江面是如此的波涛起伏, 又是如此的宽广, 一条孤舟系于岸边, 是不是更能给人一种脆弱、 萧条、 残败的感觉? 大家一定要拓宽想像的思路与空间。

 ㈥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提问:

 我们进入下一句。

 这一句有一点难度, 谁来说说?

 明确:“暮” 即“黄昏”, 太阳落山了, 虽然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 加上天气寒冷, 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做衣服, 心里还是很温暖的。

 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更能和作者那种不能回家的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结:

 就是说, 大家都在为冬天做准备, 做寒衣, 而作者只有一个人, 而且身上穿得很单薄。这种单薄更能显示出“凄凉” 的心境。

 提问:

 刚才讲到秋天, 起风了, 大家都在做衣服, 而诗人衣着单薄, 显得分外凄凉。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暮砧” 啊? 我们在《说木叶》 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是不是? 那么, 这个“寒砧” 与“暮砧” 都带有什么样的寓意啊?

 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 是个怎么样的情景:

 夜晚到了, 敲打洗衣石的声音一声急过一声, 慢慢地由慢到快, 这样的场景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

 山城这样高, 但作者能清楚地听到敲打洗衣石的声音, 四周很安静, 而一声声的捣衣声, 在这凄清的夜晚, 敲击在空中也敲击在诗人的心中。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 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 、 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 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自宋玉在《九辨》 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 以来, 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 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 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五、 反复诵读, 加深体会 六、 作业 今天我们这节课是读《秋兴八首(其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点感受, 或多或少而已。

 我们就把“ 《秋兴八首(其一)》 有感” 当作副标题, 请大家给它一个正标题, 要求能体现你对整首诗的感悟, 或者说是你从这首诗中感觉出来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用散文性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首诗, 字数不少于 200 字, 同时背诵全诗。

篇四:中秋节朗诵作品

017 年最新中秋节诗歌朗诵稿精选

  2017 年最新中秋节诗歌朗诵稿精选

 导语:有哪些适合朗诵的描写中秋节的经典诗歌?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 2017 年最新中秋节诗歌朗诵稿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2017 年最新中秋节诗歌朗诵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释:这首词脍炙人口,因为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所以家长在跟孩子一起朗读时,不必逐字逐句的加以解释,更不必穷究什么“中心思想”,只要让孩子感受到这首词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即可。下面这几个词,可能孩子会问到是什么意思:

  1、宫阙(què):宫殿。

  2、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3、弄清影:在月光下跳舞时,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4、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5、绮(qǐ)户:雕饰的门窗。

  6、婵娟:明月。

 2017 年最新中秋节诗歌朗诵稿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释:《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这首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徘徊室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堪称“中国人必背古诗”。因为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所以家长可以跟孩子多朗诵几遍,此外,如果孩子有兴致,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介绍李白的另外一首诗《月下独酌》,这首诗比较长,重点在于介绍和朗诵前面四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跟《静夜思》一比对,会发现截然不同的意味。

 2017 年最新中秋节诗歌朗诵稿

 《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释:又写秋意,又写明月,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堪称古今第一,尤其前面四句,是山水诗中的千古名句,极为通俗易懂,而且逢着秋风秋雨后清爽无比的秋夜,一定能让孩子理解和喜爱。后面的四句可以给孩子这样解释一下:竹林里传来了洗衣姑娘们的喧笑声,过往的渔舟轻轻摇动了莲叶,春天的芳菲就让她过去吧,这秋天的空山里同样令人驻留。

篇五:中秋节朗诵作品

中秋分外明

 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玻璃窗 狡黠而甜美地望了我一眼。看到一轮朗月悬挂 空中我忍不住吟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银色的光海中 烘托着充满温馨静谧的夜。

 月下的世界 朦朦胧胧 如梦境一般恬静而安详。月下的世界如此清冽、如此明朗我怎能不想掬一捧月色饮你入口、抱一怀月色嗅你清香呢月下的世界一片圣洁人的心灵也在这圣洁中升华。今晚的月格外的明亮离我们也格外的近仿佛我们所有的心事它都听得到。我的脚步也变得静静的。

 。

 。

 中秋的月光是远方游子望月怀乡的眼眸是拨动的款款心曲是沉淀心底的浓浓祝福。月到中秋或对酒当歌,观月思乡或欢聚一堂把盏言欢或燃起篝火轻歌曼舞或儿孙绕膝、尽享天伦或促膝长谈、互道吉祥或狂欢庆贺、和乐融融。

 “和谐”成为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

  小时候与母亲坐在庭院的长椅上偎依着母亲共赏明月。月的神秘、月的温柔、月的飘渺婉约、月的圣洁迷离都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我闻着母亲的体香 听母亲讲述后羿嫦娥的故事 揣摩嫦娥大概对月光有所青睐才演化出嫦娥奔月、毅守月宫的千古美谈吧。母亲的声音柔柔的就像一首抒情的月光曲静静地流淌在我的心间。那时的我是多么欢乐、多么幸福啊

 初中了父母在外奔波中秋节不曾回家我独自坐在窗前吃着母亲托人捎来的月饼 总忘不了一家团圆的欢笑。

 中秋的月饼怎化得开如此浓烈的乡愁渐渐地对 “月是故乡明” 有了自己的感悟。

 故乡的那一轮明月 是我永远的牵挂、永远的依靠。渐渐地品味出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凄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是啊家永远是游子温馨的港湾。家门敞开着远迎归乡人。

  月到中秋分外明啊你是给那些工作忙碌,远在异方,无暇顾及回家或在急盼团圆赶路的游子和旅人照亮远方的路吧。月儿圆圆的你是想奖赏每个人一生的圆满么月儿朗朗的你是想抚慰每个游子的思乡情怀么故乡的月啊请你也快快把我的思念带到我的父母身边吧„„

  好久好久一缕清凉的风送来我蓦然被惊醒了这才知道夜已深了抬眼望去白玉盘仍悬空中安静、神秘

  哦月到中秋分外明

推荐访问:中秋节朗诵作品 朗诵 中秋节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