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5篇

时间:2022-09-23 14: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5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永建设组〔2013〕2号 关于印发《永春县美丽乡村考评办法(试行)》等提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配套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5篇,供大家参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5篇

篇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建设组〔2013〕 2号

  关于印发《永春县美丽乡 村考评办法(试行)》 等 提升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配套方案的通知

 各乡 镇党委、 政府, 县直有关单位:

 为深化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 持续提升工作水平, 根据全县提升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工作会议和县委、 县政府《关于提升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的意见》( 永委〔 2013〕 40 号)

 的部署要求, 县农办牵头制定了 《永春县美丽乡 村考评办法( 试行)》、 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 《永春县加强美丽乡 村党建综合体便民服务网建设的意见》、 县委政法委牵头制定了《永春县加强和创新美丽乡 村社会管理方案》、 县林业局牵头制定了《永春县美丽乡 村绿

 化提升方案》、 县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永春县加强美丽乡 村建设宣传方案》、 县农业局牵头制定了《永春县美丽乡 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和《永春县发展创建专业合作社方案》、 县文体新局牵头制定了 《永春县提升推进美丽乡 村文体娱乐项目 方案》 等美丽乡 村建设提升推进配套措施, 经县建设美丽乡 村领导小组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按各自 职能抓好贯彻落实。

  永春县建设美丽乡 村领导小组 2013 年 7 月 1 日

 永春县美丽乡 村考评办法(试行)

  中共永春县委农办

 根据《中共永春县委 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提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 永委[2013] 40 号)

 文件精神, 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进一步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目 标, 切实做好美丽乡 村建设的考评工作, 特制定本办法。

 一、 考核指标 美丽乡 村建设考核指标按“合格村、 示范村、 精品村” 三个层次进行考评验收, 其中合格村 15 条考核指标, 示范村 20条考核指标, 精品村 25 条考核指标。

 实行百分制考核, 并设置创新加分指标( 详见附件)。

 二、 考评办法 根据我县的美丽乡 村建设梯度推进、 层级提升的工作思路,建立“合格村、 示范村、 精品村” 三个创建等级, 不断积累,滚动提升, 使乡 村环境、 产业、 生态得到根本提升, 精心培育一批天蓝、 地绿、 水净、 安居、 乐业、 增收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 村。

 1、 合格村。

 每年创建的乡 镇级示范村, 要围绕合格村 15条标准开展创建, 年初由乡 镇申报创建名 单, 列入全县创建计

 划, 年底组织考评, 达到 90 分以上, 评定为合格村。

 不合格的村, 列入下一年度继续创建。

 成效明显的合格村, 优先列入县级示范村培育。

 尚未创建过县级示范村的乡 镇, 要重点培育 1个合格村, 年底进行专项考核。

 2、 示范村。

 每年创建的 10 个县级示范村, 要围绕示范村20 条标准开展创建。

 按照“年初启动、 年中推动、 年底考评和平时督导” 的工作机制, 全面开展创建提升。

 坚持资金跟着项目 走的原则, 按“项目 启 动资金、 项目 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三个层面进行补助。

 年底考评中, 按 3、 3、 4 比例设置一、 二、三等次, 进行以奖代补。

 3、 精品村。

 在被表彰命名 的县级示范村中, 筛选 3-5 个村作为县级精品村培育, 围绕精品村 25 条标准全面提升, 创造美丽乡 村建设的永春模式、 永春经验, 努力把精品村打造成为“人居如画、 产业如虹、 人文如诗、 生活如歌”

 的全省、 全国美丽乡 村建设典范。

 三、 奖励办法 1、 美丽乡 村建设考评结果作为乡 镇绩效考评中新农村建设部分的考评依据, 成效明显的合格村, 将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

 2、 县级示范村专项资金, 按一、 二、 三等次兑现奖励, 前6 名 的村给予命名 授牌。

 3、 县级精品村按照自 愿申报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 年初筛

 选确定 3-5 个村进行创建, 制定创建方案, 县财政按照“一事一议” 的办法给予各村重点补助。

 市级以上的示范村要在精品村中择优推荐, 并给予命名 授牌。

 4、 示范村、 精品村实行每年动态考评管理, 对没有新提升、管理不到位的, 将给予摘牌除名 。

  附件:

 1、 美丽乡 村合格村创建标准

  2、 美丽乡 村示范村创建标准

  3、 美丽乡 村精品村创建标准

  — 6 —附件 1 美丽乡 村合格村创建标准

 序号 内

 容 考

 评

 标

 准 考评单位权重1 美丽乡 村规划 编制村域规划和村主要居民点规划, 村庄整体布局有序 住建局 5 2 村庄整治 开展拆杂、 拆乱、 拆废, 拆除无人居住的老厝、 旧房屋,拆除简易猪栏、 鸡舍等 国土资源局、 住建局、 农办、执法局 6 3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①按照“千人一池, 百米一箱” 标准设置垃圾池、 垃圾箱 住建局 3 ②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 ③道路、 街面无垃圾死角, 整洁有序 3 ④有专兼职保洁人员 , 配备垃圾清运车辆 3 ⑤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洁制度 3 4 溪流、 沟渠、 山塘整治 溪流、 沟渠、 山塘清理整治, 无污泥、 垃圾无明显漂浮物, 溪水清澈 水利局 6 5 厕所改造 ①全面拆除露天粪坑、 简陋厕所 卫生局 5 ②推广应用利新德化粪池和三格式卫生厕所, 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0%以上 加强禽畜饲养整治管理, 禽畜圈养、 循环利用、 达标排放 ①对村庄一重山可视范围山坡全面造林绿化 5 6 禽畜圈养 农业局 5 7 村庄绿化 林业局 5 ②四旁四地种植名 贵树, 四旁绿化率达到 75%以上 5 8 村庄亮化 架设太阳能、 电力型等类型路灯, 基本实现中心村和主要角落亮化目 标 抓好农村道路提级改造, 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 村内通自 然村主干道硬化 农办 5 9 道路建设 交通运输局 5 10 生态环境建设 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 环保局 8 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农办 5 12 特色产业发展 有“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 的特色产业支撑, 特色产业要有新发展 农村有文体休闲场所和设施, 有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农民整体素质有效提升 农业局 5 13 农村文化建设 文体新局5 14 基层组织建设 达到“五个好” 党支部要求 组织部 5 15 平安村建设 达到平安村要求 政法委 5

  — 7 —附件 2 美丽乡 村示范村创建标准 类别 编号 指标内容1 美丽乡 村考评标准 考评单位 权重提升 环境魅力 ( 50)

  规划 有编制美丽乡 村建设专项规划, 并经会商论证 住建局 52 村庄整治结合旧村复垦项目 , 开展拆杂、 拆乱、 拆废, 拆除无人居住的老厝、 旧房屋, 拆除旱厕、 简易猪栏、 鸡舍等, 中心村、 道路、 溪流等重点区域整洁有序 国土资源局、 住建局、 农办、 卫生局、 执法局 63 村容美化①有推广《福建省农村住宅设计图集》 《泉州市住宅设计图集》 和《永春县美丽乡 村住宅设计图集》

 ②组织连片房屋立面装修改造, 有一个具有传统、现代特色的建筑片区 ③农家庭院无垃圾脏物, 净化有序, 基本实现绿化、 硬化 住建局、 农办 1524 溪流、 沟渠、 山塘整治 实施溪流、 沟渠、 山塘清理整治项目 , 无明显漂浮物, 溪水清澈, 整治效果明显 水利局 45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落实“一清一保一机制” , 长效机制健全, 管理到位, 在全县、 全市卫生考评中名 次靠前; 市排名 靠后被通报批评一次以上的不得分 卫生考评中心、住建局 66 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完善 环保局 27 禽畜圈养加强禽畜饲养整治管理, 禽畜圈养、 循环利用、达标排放 对村庄一重山全面造林绿化; 建设一个公园绿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20%以上; 四旁四地种植名贵树, 四旁绿化率达到 75%以上 架设太阳能、 电力型等类型路灯, 基本实现中心村和主要角落亮化目 标 抓好农村道路提级改造, 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 村内通自 然村主干道硬化 农业局 18 村庄绿化林业局 69 村庄亮化农办 210 道路建设交通运输局 211 线路整治整理中心村、 重点角落和群众住宅的电力、 广电、通信等线路, 做到安全有序、 整齐美观 供电公司、 移动公司、 联通公司 、 电信局、 广电网络公司312 生态环境建设 ①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 环保局 3②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 水利局、 水土办2

  — 8 —提升 产业实力 ( 25)

 13 农民 人均纯收入 14 村级集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统计局、 农办 5经济 有稳定的财源收入, 新建一个以上常年增收项目农办、 农业局 815 特色产业发展 ①有“一乡 一业、 一村一品” 的特色产业支撑,特色产业要有新发展 农业局 8②结合产业发展, 创建规范化、 标准化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局 4提升 村居活力 ( 25)

 16 美丽“细胞“建设采取星级标准评定制, 开展美丽家庭创建 妇联 517 文明村 创建 达到文明村要求。

 文明办 418 农村文体建设 农村有文体休闲场所和设施, 有开展文体活动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农民整体素质有效提升 文体新局 419 基层组织建设 达到“五个好” 党支部要求, 打造农村党建设综合体成效明显 组织部 620 平安村 建设 达到平安村要求; 按照永委[2013] 40 号文件“一套社会管理机制“的要求, 设立治安岗亭、 警务室、 治安巡逻队和视频监控探头等, 管理机制健全 市级及以上媒体宣传的, ( 市级每条 1 分, 省级每条 2 分, 国家级得满分)

 入围市级及以上美丽乡 村相关命名 表彰的, ( 市级 2 分, 省级以上得满分)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五证” 发放、 “两权两换”机制、 农村特色乡 土文化传承展示、 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农村党建综合体建设、 群团组织服务链等美丽乡 村建设经验得到全市及以上推广的,( 市级 2 分, 省级及以上得满分)

 接受市级及以上主要领导检查调研的, ( 市级每次 2 分, 省级及以上得满分)

 引 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投资额 100 万元以上,能够较好带动农民增收的, 得 2 分; 投资额 300万元以上, 带动增收作用明显的, 得满分。

 政法委 6创新加分指标( 20)

 宣传方面建设办 4命名 表彰建设办 4经验推广建设办 4领导调研建设办 4重点项目建设办 4

  — 9 —附件 3 美丽乡 村精品村创建标准 类别 编号 指标内容 考评标准 考评单位 权重提升 环境魅力( 45)

  1 美丽乡 村规划 有编制美丽乡 村建设专项规划, 并经会商论证 住建局 5 2 村庄整治 结合旧村复垦项目 , 开展拆杂、 拆乱、 拆废,拆除无人居住的老厝、 旧房屋, 拆除旱厕、 简易猪栏、 鸡舍等, 中心村、 道路、 溪流等重点区域整洁有序 国土资源局、住建局、 农办、 卫生局、执法局 5 3 村容美化 ①有推广《福建省农村住宅设计图集》 《泉州市住宅设计图集》 和《永春县美丽乡 村住宅设计图集》

 ②组织连片房屋立面装修改造, 有一个具有传统、 现代特色的建筑片区 ③农家庭院无垃圾脏物, 净化有序, 基本实现绿化、 硬化 住建局、 农办 1 5 1 4 溪流、 沟渠、 山塘整治 实施溪流、 沟渠、 山塘清理整治项目 , 无明显漂浮物, 溪水清澈, 整治效果明显 水利局 3 5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落实“一清一保一机制” , 长效机制健全, 管理到位, 在全县、 全市卫生考评中名 次靠前;名 次靠后被通报批评一次以上的不得分 住建局 5 6 生产生活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完善 环保局 2 7 禽畜圈养 加强禽畜饲养整治管理, 禽畜圈养、 循环利用、达标排放 建设一个档次较高的公园绿地, 开展“四旁四地” 名 贵树种植, 打造“四季皆绿、 四季有花、四季变化” 的生态景观和“村在林中、 林在村中” 的生态环境 9 村庄亮化 架设太阳能、 电力型等类型路灯, 基本实现中心村和主要角落亮化目 标 农业局 1 8 村庄绿化 林业局 5 农办 2 10 道路建设 抓好农村道路提级改造, 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 村内通自 然村主干道硬化 交通运输局2 11 线路整治 整理中心村、 重点角落和群众住宅的电力、 广电、 通信等线路, 做到安全有序、 整齐美观 供电公司、 移动公司、 联通公司、电信局、 广电网络公司 3 12 生态环境建设 ①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 环保局 3 ②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 水利局、 水土办 2

  — 10 —提升 产业实力( 15)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 村级集体经济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统计局、 农办 农办、 农业局 3 有稳定的财源收入, 新建一个以上常年增收项目

 ①有“一乡 一业、 一村一品” 的特色产业支撑,特色产业要有新发展 ②结合产业发展, 创建规范化、 标准化专业合作组织 4 15 特色产业发展 农业局、

 5 农业局 3 提升村居活力( 15)

 16 美丽“细胞“建设 采取星级标准评定制, 开展美丽家庭创建 17 文明村创建 有比较完善的文化休闲场所和设施, 有开展文体活动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农民整体素质有效提升 19 基层组织建设 综合体成效明显 达到平安村要求; 按照永委[2013] 40 号文件 “一套社会管理机制“的要求, 设立治安岗亭、 警务室、 治安巡逻队和视频监控探头等, 管理机制健全 深化创建 组织实施一批面上拓展、 线上延伸等提升项目 ,效果显著, 打造个性化美丽乡 村 丰富内涵 探索开展“两权两换” 、 党建综合体、 创新社会管理等工作, 美丽乡 村内涵丰富 创造新经验 形成建设经验 美丽乡 村游 游配套项目 , 成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 建立机制 健全村财增收、 产业发展、 卫生管理、 乡 风文明等长效机制, 美丽乡 村有序运转 宣传方面 省级及以上媒体宣传的, ( 省级每条 2 分, 国家级得满分)

 命名 表彰 入围市级及以上命名 表彰的, ( 市级 2 分, 省级以上得满分)

 经验推广 美丽乡 村建设经验得到全市及以上推广的,( 市级 2 分, 省级以上得满分)

 领导调研 接受市级及以上主要领导检查调研的, ( 市级每次 2 分, 省级及以上得满分)

 重点项目

 规划建设产业、...

篇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美丽乡村”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 5 到 10 年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我乡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泉州市委、市政府、县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特制定湖上乡“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0**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化同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绿色家园、清洁家园、宜居家园、富庶家园、和乐家园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 5 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 20**年底,全乡力争有**%以上的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我乡“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两违”得到有效遏制,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有效推进危旧房、石结构房改造,“空心村”及旧村居得到有效整治,无乱搭乱盖现象。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坂、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村庄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消灭旱厕。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以上村宣传文化阵地达到“五有一所”(有阅报栏、宣传栏、科普栏、广播室、文化科技卫生服务站和农民文化娱乐场所)要求,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团结互

  三、工作原则

  ——以政府主导为前提。建设“美丽乡村”,关键在乡(镇),基础在村级。要以政府为主导,以村为实施主体,精心谋划,通盘考虑,扎实推进。坚持示范带动,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

  ——以规划指导为基础。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在明晰城乡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的基础上,遵循“城市像城市、农村像农村”的原则,分类型因势利导、分层级循序渐进,凸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以政策引导为支撑。建设“美丽乡村”,要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

 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以群众主体为关键。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由农民共享。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以长效管理为保障。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涉及面广、目标任务重、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实施重点

  (一)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1.从全域生态化—茶山绿化—茶园小气候三个层面,立体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每年建设生态茶园示范片 500 亩,带动一般片 1000 亩;实施年百座茶山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生态脆弱区和 25 度以上陡坡地退茶还林,优先推进省道“两侧一重山”退茶还林;保持打击毁林种茶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实施农田茶园退茶还耕。加强茶园土壤涵养保护,引导指导茶农科学种茶,提升茶园综合管理水平。

  2、持续推进森林建设,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封山育林,扎实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

  3、实施“绿道”建设,在县道、高速公路和晋江西溪两岸开展高强度绿化。20**年,全面完成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 3 年(2010-20**年)建设任务。

  4、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抓好矿区迹地生态修复治理,深入开展“青山挂白”整治。’

 5、治理小河流,尽量釆用生态护岸措施,达到“河畅、岸绿、提固”效果。

  6、力争今年实现国家级生态乡创建目标,即全乡达到国家生态乡镇的考核要求,**%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的考核要求。

  (二)清洁家园建设工程

  1、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乡域层面:开展村极治理达标创建,20**年重点抓好最后一批 6 个村达标创建,至今年底全乡所有建制村全面通过省级考评验收。20**年起,按照省市部署,每年创建一批家园清洁示范村。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县道、晋江上游两岸的垃圾治理。健全乡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探索建立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筹资机制,确保供水、垃圾、污水等设施正常运行。乡村层面: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实行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村集体组织专人定时定点清运,完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中转和县处理”模式,严格按垃圾进场量和完成率兑现奖惩,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等:“五改”步伐,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根据需求情况布建水冲式公厕。开展以除“四害”(鼠、蝇、蚊、蟑)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下大力气治理“五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禽畜乱放、杂物乱堆、柴草乱垛)现象。

  2、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大力实施“三清一整治”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工程,及以巩固提高示范工程成果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力争每年实施一批,见效一批,通过“抓点、带线、促面”,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20**年,重点抓好湖上、盛富、上路、飞新、飞亚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3、进一步加快推进我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4、全面落实湖上村综合市场污水处理池及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合理选择雨水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和污水集中处理。

  5、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深化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污染治理,强化规模养殖场治污配套设施,鼓励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发展模式,确保达标排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动乡村企业向乡村工业功能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

  (三)宜居家园建设工程

  1、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村庄发展趋势的研究,编制村庄布点布局规划,对村庄整合、分类指导和对各类型村庄建设和整治的原则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以合理的“三新”(新市镇、新园区、新社区)规划布局,促进农村“三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向中心村和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按照建设规划、整治规划和近期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梯次编制村庄规划。建设规划:重点突出村庄的发展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发展类型、内外交通体系、用地功能布局、土地使用强度控制等。整治规划:重点突出解决旧村改造、环境卫生、设施配套、村容村貌、住房解危、防治灾害、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等方面内容。重点突出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和节能的原则,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满足面积、通风、釆光等要求。20**年,重点抓好尚未编制规划的村庄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乡村庄规划全覆盖

  2、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按照“七个好”(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妤、自然生态好、管理机制好)的目标,重点治理规划建设无序、环境“脏、乱、差”和配套不完善等问题,继续推进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积极引导建设“三

 统一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特色明显)的农村住房,力争通过 3年时间,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建成一批宜居新村。

  3、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以上,主要路旁两侧边沟以外及水旁宜绿化地段各种植 2 排以上优良乡土树种,滤布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鼓励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加强对村庄居住区配套管线等公共设施的规划、整理,组织开展“裸房”(外墙未修葺,墙体材棵露)立面修葺,美化村民房屋整体外观。

  4、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的指导与管理。健全村镇规划、建设机构。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挡,制定完善村民住宅建设管理规定,出台从建房审批、批后管理到日常巡查、违建拆除等环节相衔接的管理办法,畅通农村建房的审批渠道,引导农民依法依规有序建房。持续强化农村“两违”整治,建立“违建”防控的考核奖恁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全面治理农村闲置房、废弃房、危旧房和乱搭建行为,腾出空间用于拓宽乡间公路、建设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或绿化地。积极处置空心村和石结构房问题,确保完成 20**年全乡危旧房改造任务。

  (四)富庶家园建设工程

  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1、大力发展现代茶业,有计划有步骤高标准地推进茶叶庄园

  2、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3、建设雪山、盛富服装加工、茶叶合作社特色农业品牌。

  4、加快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乡村两级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以行政问责为保障,促进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5、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竟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6、支持和引导“农家乐”建设,突出乡村旅游特色,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品牌,培育一批休闲旅游特色村。

  7、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投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等进行出租。同时,通过组建经济股份合作公司、建设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创办来料加工服务点等,引导发展“资产型”、“服务型”等形式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8、有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五)和乐家园建设工程

  1、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

  2、大力弘扬以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对台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湖上乡特色文化品牌,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茶乡特色的文艺精品。建设一批茶文化、藤铁工艺文化创意中心。

  3、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村民文化广场、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文化信息共享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特色文化示范基地和文化共享工程。

  4、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

 5、加大推进“造福工程”、“安居工程”建设,分批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工程。鼓励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加快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返疗制度,加快构建就业、养老、医疗、救助、叔益保障体系。

  7、创新社会管理,深化“保平安创满意促和谐”活动,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强化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和“五三”工作法。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世纪之村”,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在农村社区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对农村居民的服务质量。大力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

  五、制度创新

  围绕推动农村土地从资源走向资产,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探索:

  1、围绕土地经营权流转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行探索。通过健全科学、完善的流转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散乱无序走向规范有序。按照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的要求,引导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推行建立农民以承包地、技术和部分资金入股的农民股份合作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可釆用“先股后转”(先股份量化再流转)的办法。

  2、围绕土地利用从粗放走向集约进行探索。重点是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按照省、市主管部门验收标准,确保整治工作落实到位,新增耕地符合要求;同时,结合“...

篇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2022 年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xx 县 2022 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改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根据 xx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统筹推进 2022 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通知》xx 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 xx 市 2022 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规范化、标准化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村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短板,切实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建设具有显著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原美丽乡村,助力推进“净美 xx”建设,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原则。综合考虑村庄自然环境禀赋、基础条件、建设规模和发展现状等因素,按照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量,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避免出现村庄建设

 程式化、城市化等问题。

 (二)坚持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原则。以补齐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为重点,统筹整合涉农支农惠农项目和资金,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三)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原则。按照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所处区位条件和不同类型,以村庄规划为引领,科学制定村庄建设方案和风貌改造提升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施工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坚持注重保护、提升品质原则。全力保护村庄原有风貌和民居特色,统筹兼顾,保护和建设基地,全面提升建设村品质,让高原美丽乡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田园乡愁。

 三、目标任务

 2022 年,全县建设 xx 镇 xx 村等 xx 个高原美丽乡村。

 四、资金安排

 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 xx 万元,用于 xx 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均补助 xx 万元。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村庄大小和建设需求进行统筹安排,科学有序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五、重点建设内容

 (一)补齐村庄设施建设短板。积极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加快补齐“水、电、路、网、讯”等设施建设短板,全面提升建设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有效提高建设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按照“四好

 农村公路”标准,打通村庄“断头路”。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合理配置太阳能路灯,同步配套完善村内主干道和活动场所亮化设施。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群众活动场所,完善农村社区党建学习、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配套功能。健全农村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电子商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按照“厕所革命”要求和农村公共厕所标准规范,在公共场所或人流集聚地点建设公共厕所,有序推进农户卫生厕所改造。

 (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全县深入推进“净美 xx”行动为契机,围绕“四清一改治十乱”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消除村域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依法清除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简易旱厕、简易棚圈和私搭乱建设施,引导村民积极开展庭院环境卫生整治,美化房前屋后和庭院环境。大力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村内各类陈年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有效杜绝随意倾倒、丢弃垃圾现象,全面改善建设村人居环境。

 (三)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在充分了解农村群众安居需求和住房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农村群众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因地制宜实施现有农户住房围护结构节能保温、户用厕所改造、庭院卫生环境整治等项目,着力改善建设村农牧民居住条件。严格执行《xx 市农

 村住房建设和宅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建设质量达标。

 (四)优化村庄公共空间环境。坚持绿化美化亮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设计,统筹实施村庄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以种植适宜本土气候的花草林木为主,加强对闲置空地、插花地以及河边、路边、村庄周边等空间绿化,提高村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配套设置村庄景观及花架亭廊、儿童活动设施、休息座椅、户外健身器材等村民休闲活动设施,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进一步提高建设村生态环境质量和群众休闲生活品质。

 (五)强化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以建立健全村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构建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村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体系,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分类减量,有效减少需外运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量和外运频次。推进建设村垃圾处理全保洁、全收集、全处理,配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完善“村规民约”和农商户“门前三包”卫生保洁制度,完善“户集、村收、乡镇集中清运”等村庄垃圾治理模式。结合实际,积极指导有条件的村庄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六)打造村庄特色风貌。注重保护村庄既有传统建筑、历史建筑和自然景观,充分挖掘人文历史、风土民俗、资源条件、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结合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等项目,组织编制村庄风貌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打造体现乡

 村风格、地域特色的特色民居和乡村建筑,有效传承传统文化,保持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坚决杜绝大拆大建、照搬照抄、盲目模仿等做法,不搞大广场、大门楼和统一拆除更换围墙或过度建设水泥护坡、铁艺护栏等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七)带动农民稳步增收。立足村庄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多元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在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有条件的村庄充分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和农事体验游等乡村文化游,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精准壮大乡村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六、工作要求

 (一)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各有关乡镇要配合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编制建设村村庄规划、实施方案,细化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规模、标准和要求,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上报,严格审查和备案,有效提高村庄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二)分类推进项目建设。各有关乡镇、相关单位要按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结合村庄建设实际,合理划分村庄建设类型,按照相应建设标准,分类推进建设村项目建设,不搞项目平均分配、统一标准的“一刀切”。建设村要按照标准要求制定

 具体建设计划,推动建设项目有效实施。对已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或党政军企共建项目的村庄,按《xx 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开展巩固提升工程,促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三)凝聚资源整合合力。各有关乡镇、相关单位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试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污水治理试点、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保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将有关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建设村,切实加大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充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整体提升村庄品质。

 (四)开展设计下乡活动。各有关乡镇、相关单位要配合省、市、县住建及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等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和村庄需求,分重点确定设计下乡服务内容和对象。县住建部门要与相关设计单位、高校院所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和技术下乡服务制度,积极动员优秀设计人才带领优秀团队下乡服务,引导设计师、艺术家和热爱乡村的有识之士以个人名义参与乡村设计服务。注重挖掘培养乡村工匠等本土人才,加快培育和建立既掌握现代建造技术又熟悉乡村文化的乡村工匠队伍。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各有关乡镇、相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做好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要督促做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有序、高效、安全顺利推进。各相关单位要加强沟通衔接,形成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乡镇、村两级要严密组织项目建设,规范建设程序,制定详细建设计划,同步做好基础数据核实、整理和上报工作。

 (二)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渠道不乱、捆绑使用、统筹安排、用途不变”的要求,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各类涉农支农项目整合力度,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行业涉农资金及援建帮建资金统筹使用的投入机制。要用好用活各类惠农政策,完善投融资机制,鼓励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格局。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要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杜绝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县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全过程监管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三)推进结对共建,提高帮建效果。各有关乡镇要加强与结对单位的沟通联系和协调衔接,积极争取结对单位的项目、资金支持和帮扶。各结对共建单位要结合定点扶贫和高原美丽乡村结对共建工作要求,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积极主动开展双向对

 接协调,落实具体帮建任务,推动结对共建工作取得实效。

 (四)动员村民参与,激发内生动力。各有关乡镇要积极引导和发动村民全过程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在建设村全面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探索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 的乡村治理体系,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鼓励村民参与乡村规划、风貌设计、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设施维护等活动。引导村民理事会发挥在促进生产、维护稳定、卫生保洁、设施管护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高原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

 (五)培育乡风文明,促进和谐发展。各有关乡镇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户”创建活动作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乡村社会的向心力和发展活力,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结对共建单位的帮扶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引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高原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六)严格考核验收,确保建设成效。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要建立科学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体系,合理确定考核指标、

 规范考核程序,在项目完工后,会同县财政、发改、住建等相关单位进行考核验收,切实反映建设实绩。要建立结对共建激励机制,将结对共建成效纳入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范围,并将考核验收成果列入各县直结对共建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凡因责任落实、督促指导、监督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建设村整体效果不明显、项目质量不达标、群众意见较大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篇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建设 212

 2018 年 9 月 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分析

 隋艳君 青岛汇文市政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无论是生活在城市、郊区还是乡村的人们,都有一份萦绕在中华民族脑海中的一种情结,那就是乡愁。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任务,建设美丽乡村又被重新提上日程,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建设充满农耕文明气息的广大农村,是困扰当前中国政治、社会和专业领域的一大问题。就乡建领域现在所遇见的难题,知名城市规划博士、乡关共同社发起人冯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以青岛平度市美丽乡村建设为例,讨论了新型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建设手法和内容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美丽乡村的展望。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措施 中图 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19(2018)09-0212-02

 1 建设背 景

 在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事实上,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1] 。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2 建设思路

 1)创新发展思路——从“输血”模式转向“造血”模式。“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内涵”应从挖掘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入手。

 2)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找乡村发展动力之源。“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涵义是缩小城乡差距,但要明确城乡差异,使。

 3)深化改革——社会赋权、公民参与从乡村规划开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在村庄规划阶段更加强调村民参与,将社会赋权纳入规划全过程:科学规划上,坚持符合农村实际,提高可实施性和有用性。

 用地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保障居民安全。

 项目建设上,从农民需求出发,循序渐进。

 适用技术上,坚持经济适用、绿色生态和乡村特色。

 发展生产上,坚持村庄整治与促进生产和农民增收相结合[6] 。

 风貌特色上,保持田园风光本底,坚持尊重乡土。

 3 设计手法

 (1)保护生态、展现山水幽美 (2)传承文化、彰显人文淳美 (3)完善设施、实现生活和美 (4)优化空间,妆扮村容优美 (5)提升环境、塑造村庄秀美 4 设计目标

 建设平度近郊生活和美的宜居社区让乡村成为原住居民与城市人群和睦相处、互动交融的场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1] 。

 5 功能定位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以第一产业为经济基础、以休闲旅游业、果品种植业为发展核心,将乡村打造成为平度市 “近郊休闲、山水田园、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示范村庄。

 近郊休闲:依托乡水库,通过打造水库周边的道路、景观环境,形成以沿水库游览为核心的观光景区。并将休闲游乐与餐饮住宿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吃、住、行、游的一站式近郊旅游节点区域。

 生态观光:以村庄建成区为基地,保留部分传统的村居院落,充分利用景观环境,打造标志性,景观节点,形成具有独特生态环境记忆的乡村旅游风貌。

 山水田园:结合周边白沙河、乡水库,依托乡,打造山水结合的旅游线路。

 6 建设内容

 ----结合青岛平度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细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1 现状介绍

 现状铺装情况:村中的道路大部分道路已经硬化,存在部分的断头路和土路,部分硬化存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部分路面出现麻面坑洞线裂情况,对车行和人行造成了困扰。现状绿化情况:农村自然景观较好,居民自种的植物长势较好,部分乔木也存在死亡,侵略性物种的情况。现状设施情况:现状的排水设施缺失,雨污混流情况存在,排水边沟的利用有限,部分被填埋。村中部分空地被居民占用,搭建围网。缺少活动设施。夜间照明缺失[3] 。

 6.2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村庄环境整治、产业融合发展、就地就业创业、农民勤劳致富、集体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宜居、环境、经济、文化建设。

 6.3 建设具体措施

 (1)道路工程:对全村路网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方格网”状的路网格局,中心大街作为主要道路从村庄中部南北向穿过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巷道三级;主干路已经硬化,次干路硬化断面宽度为 3—5 米,巷道硬化断面为 2—3 米,主要结构为 18cmC30 混凝土+16cm 水稳碎石+素土夯实压实度大于 93%。主道路两侧加设人行道,人行道考虑村民的需求宽度为 2.5m,采用透水面材,主要为透水砖。(2)河道工程:河道为土边坡,清淤后重新整理河道塑造波浪形河岸,河岸放坡后进行草皮护坡,加设河岸叠石配合植物种植。加设景观桥,桥宽为 2.5m,便于居民人行通过。(3)绿化工程:植物选择以“乡土或乡土化树种、乡土草种”为主,适地适种的原则。遵循“物种多样化”的生态性原则。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结合,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科学合理配比。突出季相变化的景观性原则。生长健壮,病虫害较少,适应栽植地环境条件及养护管理条件。应无毒、无臭、无刺、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等,不致产生污染及造成人伤害。应多选择能观花、观果植物。保留传统农村院落门前的菜园,形成传承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同时形成具有乡土景观特色的街巷空间。选择的主要品种为晚樱、红叶碧桃、海棠、紫叶李、豆梨、红叶石楠、大叶黄杨、金森女贞、瓜子黄杨、丁香、榆叶梅、贴梗海棠、丰花月季、鸢尾、马蔺、大花萱草、芒草、玉簪。(4)活动场所加设:空白的区域加设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加设健身器材,儿童活动设施,加设景观廊架和景亭。广场周边加设文化宣传设施,弘扬中华文化传统道德。村志体现浓厚的乡土味,散发着纯朴的“农民味”,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其导向、教化效果透彻而深远。项目在村设立巨型石材村志,正面刻有“xxx (下转第 215 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工程技术 2018 年 9 月

 215 轨道交通 14 号线武定路站第五阶段施工期间主要进行武定路小翻交,武宁南路基本以及武定路(武宁南路以西)基本维持上阶段状况,武定路(武定南路)向北侧翻交,便道宽度仍旧为 13 米,其余措施维持上阶段状况。

 图 5 轨道交通 14 号线武定路站第五阶段 6 结束语

 我国城镇化进程还将不断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也会逐年增加,正确协调好市政道路施工和综合管线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是保障工程质量和保证城市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以市政道路施工与综合管线施工的特点以及城市综合管线施工原则为切入点,从项目管理协调、规划和设计协调、施工协调方面,论述了市政道路施工与综合管线施工的协调具体对策。

 参考文献

 [1]孟祥伟,王贤萍.浅谈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J].中国给水排水,2013,(6). [2]江伟明,刘中宇.加强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J].安装,2013(3). [3]郑文旭,朱焕志.试析市政排水管渠施工的管线交叉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2012(6). [4]周桂华.城市道路管线前期规划设计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5]陈翰兵,胡昕.浅议市政综合管线规划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国外建材科技,2013(9). [6]王德宇,秦永峰.有线电视管道施工与其他管线位置交叉冲突的处理方法[J].中国有线电视,2012(04). (上接第 212 页)

 村”[2] ,背面雕刻村记,与主路西文化广场墙绘相呼应,形成“一文一武”的景观,使得村民及外来游客充分了解村的丰厚文化底蕴[4-6] 。

 牌坊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建筑,象征着吉祥和如意。项目在进村主街道建设牌坊式大门一处,雕刻文化元素,使人们出入村庄的时候立刻感受到具有浓郁特点的文化氛围。

 7 结束语

 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满足了居民的功能性需求后进行了文化提升,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村子占地面积较大,资金投入有限,很多地方的建设不能达到老百姓需求的层面,只能满足基本的层面,施工过程中不可控因素众多,使得乡村的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设计内容需要简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村[2000]36 号)

 [4]《村庄及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美丽乡村建设指南》B32000-2015)

 [6]《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篇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18 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提升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计划。

 一、建设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基本原则,突出中心村建设和主干道路两侧、集镇区环境整治,坚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梯次推进,着力形成“一心双核三线四片”建设格局,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安排 “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 10 个左右省级中心村和 10 个左右县级中心村建设,并开展一批自然村环境整治。确保到 2020 年,全县 130 个中心村中 104 个以上建成达标,其中省级中心村不少于 63 个。完成 200 个以上自然村环境整治任务,并纵深推进。基本形成三条完善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

 三、2017 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在巩固提升已建成点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美丽乡镇、中心村建设,积极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2017 年完成 10 个省级中心村(乡镇政府驻地村或就近行政村)、10 个县级中心村建设,10 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 50 个自然村环境整治。

 主要完成四项工程建设任务

 (一)已建中心村提升工程 制定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办法,加强中心村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等,实现村容村貌提升。根据中心村资源条件和特色产业基础,坚持产村融合,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实现特色产业提升。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探索建立“财政补助一部分、社会资助一部分、村集体和村民自筹一部分”的筹资机制,加强硬件建设,实现基础设施提升。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已建中心村提升工程进行适当补助。

 (二)新建中心村建设工程 省级中心村:

 1.垃圾处理。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 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适当方式就近处理。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沼气处理和垃圾发电等方式。

 2.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3.卫生改厕。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步伐,消除农村露天粪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 80%以上。

 4.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5.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6.污水处理。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整体式粪池、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

 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地方,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工艺可靠的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靠近城镇污水集体收集系统的村庄可以接入城镇系统集体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80%以上。

 7.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8.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在有需要的地方,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提高宽带普及率。

 9.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倡导自然式委种植,倡导自然式种植,推广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10.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简易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县级中心村:建设包括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等 5 项,具体内容与乡镇政府驻地所在

 行政村中心村相应内容一致。

 (三)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工程

 1.治脏。整治乡镇建成区道路、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河塘沟渠、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和学校周边等区域环境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2.治乱。治理乱搭乱建,严格按规划规范建房审批,加强违法建设整治,依法拆除违法搭建。治理乱停乱放,完成交通标识、导行设施和停车场地,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治理乱摆乱占,纠正占道摆摊、店外经营现象,清理、规范建筑材料堆场、煤矸石场、废品收购站等。治理乱拉乱挂,整治主次干道标线,规范店招广告、过街横幅。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乡镇建成区通达水平,结合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贯通和改善主干路,修缮破损 路,整治低洼路,完善路灯、信号灯、交通标识等安全提醒设施,形成安全、畅通的路网。合理规划新建或改造集贸市场。鼓励开发建设居民小区,满足群众进镇居住需求,提升乡镇品位。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综合性文化设施和居民健身场所,可独立占地,也可与街心绿地、公共建筑、学校体育设施相结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化水平,重点强化道路沿线、城镇出入口、空置地块等主要节点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绿见绿,见缝插绿,大幅增加乡镇绿量。

 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在“两治理一加强”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污

 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保持乡镇特色风貌。自然村整治以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污泥杂物、清理乱堆乱放为主要内容。

 自然村环境整治以清理生活垃圾、污泥杂物、乱堆乱放为主要内容。

 (四)名人故里修复工程。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全县历史名人分布情况,结合中心村建设,有重点、分计划进行修缮修复,建设一批名人事迹陈列室、塑像,修 复墓园,新建指示标识牌等。2017 年首批修复方苞、刘大櫆、姚鼐、吴汝沦 、黄镇等名人故里。

 四、实施步骤

 1.选点阶段(2017 年 1 月) 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已选定省级中心村的周边范围内,按照中心村布点规划要求,突出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群众积极性高、能连片发展的原则,择优选择 10 个县级中心村和 50 个自然村进行建设整治。

 2.规划阶段(2017 年 1 月-4 月) 县规划局统一选择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并配合各镇组织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规划,规划编制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明确各中心村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有序组织实施。各中心村规划经专家评审后统一报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预审后,报县规委会审批,经批准后实施。

 3.建设阶段(2017 年 5 月-11 月) 各地要按规划编制

 施工图设计,确保 5 月中旬各中心村开工建设,5 月底前完成所 有项目施工图设计和招标工作,10 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动农户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各中心村要在 4 月底前完成村民理事会组建工作,并将组成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上报县美丽乡村办备案。村民理事会要全过程监督中心村的进度、质量、安全和资金使用情况。

 各中心村工程要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善相应手续;在实施过程中,应本着“保基本、促民生”的原则,坚持进度、质量与安全并举,建设与资料同步完善。县美丽乡村办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中心村的实施情况予以督查,对实施效果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差的予以通报批评,督查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4.验收阶段(2017 年 12 月) 各中心村实施完成后,先由各乡镇组织对各中心村建设情况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报县美丽乡村办申请验收。县美丽乡村办组织人员对各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依据考核 办法分别评定等次,依据奖补办法给予相应补助。

 五、工作要求 1.坚持规划引领。以中心村为单元,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文化优先为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注重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

 顺利实施。

 2.坚持整治先行。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清拆后整治、先整治后建设的工作思路,优先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泥)、“四拆”(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有碍观瞻的厕所、破旧院墙、猪圈和柴房)、“一改”(改造房屋外立面)、“一集中”(垃圾实行集中收集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春节前集中开展铜安路、合铜路、枞桐路、白会路、义小路等主干道路以及县乡道路环境治理工作,清理沿路沿线暴露生产生活垃圾、杂物等,完善卫生保洁设施,基本消除 垃圾污染问题。同步推进集镇建成区、中心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建立卫生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村(居)委会、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探索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农村建设管理机制。

 4.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依托山水、人文、产业等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

 5.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村庄整治、“三线三边”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工作。

 六、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完善三大机制:

 “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建机制;“村为主、乡镇总负责、县直部门参与指导”的建设机制;“县领导联系、部门帮扶、村企合作”的联建机制。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明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将建设美丽乡村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乡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主体,要强化属地责任,实行党委书记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有序推进。县直相关部门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优先安排项目,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住建局负责指导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重点负责指导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县级专项资金和指导督促涉农资金整合;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督促各地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用地政策;县环保局负责指导督促各地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强农村环境执法监管;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指导督促各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县交运局负责指导督促各地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县水

 利局负责指导督促各地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河沟渠塘整治工程;县文明办负责指导督促各地实施“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县农委负责指导中心村产业发展工作;县城管执法局负责指导自然村环境整治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与美丽乡镇、中心村结对帮扶工作,帮扶单位要加大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村民自筹、村企共建、招商引资、项目补助、镇级补贴、县级奖补”的原则,千方百计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投资渠道。

 2017 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与省市专项资金一起统筹安排下达至各中心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考核验收,对各中心村实行以奖代补。各乡镇必须安排配套资金并列入预算。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编制 储备项目,主动与省市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省市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向中心村倾斜,特别是省级中心村。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想方设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村级组织要制定村民投工投劳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

 4.营造创建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5.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工作督查制度,实行半月一督查、

 每月一调度、双月一通报的督查机制,使各项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化和具体化。把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成效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加大考核权重,作为考核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村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不能按时限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对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2017 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

 为做好 2017 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 徽省人民政 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2017 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意见>》(皖办发〔2017〕1 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 2017 年实施 33 项 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7〕25 号)要求,现制定以下年度实施办法:

 一、总体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 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 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力争到 2017 年底完成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任务;到 2020 年,力争 80%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 建设要求,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

 理,打造一批环境优美、人口集聚、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序、文...

推荐访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乡村 推进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