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4篇

时间:2022-09-30 13:35:04 来源:网友投稿

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4篇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4篇,供大家参考。

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4篇

篇一: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

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 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

 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 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 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

 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今天参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解读》新课标线上培训,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作为道法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成长,自我提高。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参加了韩震教授主讲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解读》新课标培训。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篇二: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

f本_ f:{j策划 我教我看部编教材 36 辽宁教育f2018年第1期(上半月)I教研 瓣零罄 釜整蒜 |

 |

 I

 《道德与。

 法 捞≥教i f i 才的亮点及教学策略 目前,部编版小学 酋德与法治》教材已经使用 了一段时间。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教材的更换带来了 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为教师创造 } 生地使用新教材留 足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教学 提出了巨大挑战。部编版 酋德与法治》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采取 “显隐结合 、多维展开、螺 旋上升式”的编写体例 ,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因此 ,

 在 日常教学中如何活用新教材 、创造性地实施教学 ,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 教材的亮点 (一) 以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 部编版小学 首德与法治》每册分四个单元,每 一单元的内容都紧扣单元主题 ,每一课内容的设置都 有固定的栏 目,一 目了然 ,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贴近 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最让我感到惊讶的 是 ,学生对这本教材内容的兴趣极为浓厚 ,甚至每当 我的女儿看到我带回家的教材,都会津津有味地看上 好一会儿,还经常和我探讨教材中的内容。是什么如 此吸引孩子的兴趣呢?通过观察 ,我发现是教材中所 设计的内容和活动都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尤 其是活动栏 目中的内容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

 在 偬 样才能不马虎》一课中有一个 “找不同”的游 戏,旨在引导学生做事情要有规律。一个小小的游戏 也是有学 问的 ,要有顺序地找 ,从上往下或从左往 右 ,才能不马虎、不漏掉细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兰 尧 渐渐发现 ,原来 “玩也有学问”。就这样 ,学生们七 嘴八舌,直说 “以后玩游戏,我也有方法了,就是先 找到规律 ,再去玩。”课后 ,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拿着 德与法治》 找不同,有的学生还把家里的 “找不 同”书带到学校 ,继续游戏。再比如 ,《再来学一招》 中 “我来教你叠衣服”,课堂上我带领学生们通过教 材上呈现的口诀 ,联系叠上衣 “伸伸手,抱一抱,弯 弯腰”的小招数,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口诀内容简 单 ,在叠好衣服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 的乐 趣 。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样 一本吸引学生的新 教材 ,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的情感 、 态度 、兴趣和体验 ,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也一定会带给他们许许多多的收获。

 (二)以真实的故事感染学生 在部编版 德与法 教材中,“绘本故事”这 一栏 目是我在课堂中所使用的一个重要资源 。所谓 “绘本故事”,我的理解就是 “字少图多”的连环画 , 特别适合识字量有限的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 ,设计巧 妙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在 《可爱的 动物》一课 中,对于 “我和小蜻蜓 ”这个绘本故事 ,

 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 ,我出示了前两幅图,引出这 个故事 :“丁丁捕捉到了一只蜻蜒 ,回到家把它装进 罐子里。他想,小蜻蜒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呀 !于是他 将瓶盖扎了许多呼吸孔 ,小蜻蜓就能呼吸了。”接着 ,

 关注 I本1=l j策划 我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你认为丁丁的做法怎么样?” 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辨析的过程。有一些学生 说 “蜻蜓需要新鲜空气 ,所以给瓶盖扎孔是聪明的做 法”,也有的学生说 “他这么做不对 ,因为蜻蜒是生 活在大自然中的,不应该把它放在瓶子里。”讲到这 里 ,我适时引导:“孩子们 ,你们觉得他说的对吗?” 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喜欢小蜻蜓就应该把它放回大自 然中。见时机成熟,我将绘本的后两页展示给学生。

 学生对故事中丁丁的做法产生认同感的同时,也觉得 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这样 ,在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 们学会了如何爱护小动物。再比如 ,( (不做 “小马虎”》 一课中的绘本故事是这样的:“丁丁的作业本落在家 里了,爸爸发现了赶紧骑车去给他送作业本,累得满 头大汗。爸爸让保安把作业本送到丁丁的教室。虽然 丁丁交了作业 ,可是他的马虎给大家带来了许多麻 烦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 ,我把它直接作为本课的导 入环节。读过故事后直接提 出问题 :“孩子们 ,像这 样因为马虎带来麻烦的事 ,你的身边发生过吗?”因 为这个故事极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问题提 辽宁教育l

 2018年第1期(上半月)I教研 出后 ,学生们能够很快想到因为马虎给自己或同学们 带来的麻烦。通过绘本故事,我也自然地导入了本课 课题 。

 二 、教材 的教学策 略 (一)准确把握教 学目标 新教材 的开放性 、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 目一 新。教师们普遍感到,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 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理念,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 ,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 活,充满时代气息。但同时,大多数一线教师也存在 着一个困惑,就是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和把握新增加的 “法治教育”内容。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实践 ,我认为, 法治部分内容的增加还是有章可循的,即对照 《苛少 年法治教育大纲》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来确定教 学目标 ,设计教学环节。

 我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 “大 纲”)的1~2年级课程主要内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 准》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对比 (见表1)。

 通过表1的对比 ,我发现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中,

 0 少年法治超 畜失缛 一 | | | :蠢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

 尊敬国旗、国徽 ,学唱国歌,为 自己是 中国人 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

 感到自豪; 国家及家庭 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 ,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 家务 劳动 。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 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 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 安全:

 规则及安全 念 ;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 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 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电话 。

 初步了解 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 爱护动物和植物 ,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 自然 力所能及的事。

 所能及的事。

 “大纲”针对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描画了一笔重墨。

 我认为,如何在课程中积极渗透规则意识以及公平竞 争的意识,在低年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一个重 点。

 因此,在课程 目标的设计 中,我着重于培养学 生建立规则意识,小到家庭中约定的家规 、学校的校 表 1 规 ,大到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 的习惯。

 (二)有效利用教师教学用书 在备课过程中,我深深感触到部编版小学《道德 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给我们提供的内容极其丰富 37

 38 关注 l本- T1j策划 和全面,能给我们的备课提供广泛的素材和清晰的思 路。比如 ,在备 俄 和我的家人》这一课时 ,我遇到 了一个难题 ,如何在课堂中使学生了解家庭的结构以 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呢?这是 《青少年法治教 育大绷 中针对1 年级提出的课程内容 。随后 ,我 发现教师教学用书的配套光盘刚好有此课的课例。

 教学片断 :

 师:

 (出示户I:

 Y簿)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本子 么 ? 生 :户 口本 。

 师:对 ,这是我们家家都要有的,也叫户 口簿。

 在这个小本子上不仅体现了我们是一家人,还体现了 我们法律上的身份。看这个户口本的每一页左上角, 代表着我们每一位家庭成员法律上的家庭地位。

 教师用一个小小的道具——户口本 ,几句看似简 单的描述 ,却将法治教育 “无痕”地融入到了课堂教 学中,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 习。

 (三)努 力提升 法治观 念 新教材的内容不仅涵盖了生活道德,还渗透了社 辽宁教育I2018年第1期(I --半月)I教研 会规则、相关法治等内容。因此 ,作为一线教师 ,应 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法治观念 ,在法冶学 习方面做学生 的引路人。教师应该弄清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并且要 明确课程名称中的 “法冶”并不是法律界域的界定 ,

 而是教育领域 “法治教育”的问题。它更强调从小培 养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律观念,了解法律基础和增强法 治意识,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法律条文和研究法律 。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程应该是以道德教育的传承为 主 ,以法治教育的渗透为辅,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法 治渗透,都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 , 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下进行法治观念的 萌芽教育。

 道德教育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 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摸索 ,

 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 ,培育 学生的国家观念 、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意 识,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 (责任编辑 :侯 晓丽) 视野 I信息 “对话成长·榜样少年" — —辽宁省教育厅 “对话成长 -耪 少年”活动启动 辽宁省教育厅 “对话成长·榜样少年”活动于2018年1月正式启动。“做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本 次活动的口号将被全省 中小学生叫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理想信念,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 和全面发展 ,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 “扣子”,发现并树立一批学生中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 用,辽宁省教育厅决定开展 “对话成长·榜样少年”千名好少年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将历时6个月,在全省1~9年级在校 学生中,从 “明礼守法”“自立环保”“诚 实守信”“崇义友善” “孝亲尊师”“创新实践”6个方面,评选 出千名 “榜样少年”。全省各 中小学校将广泛开展本次活动的宣传教育 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学生自荐、班级同学评选、全校学生评选、全校教师评选、全校 家长评选的规则,确定 “榜样少年”参评候选人,并将候选人参评表、文字材料 、照片,发送至本次活动承办 单位——辽宁教育宣传中心专设邮箱,统一参加评选。

 2018年6月中旬,辽 宁省教育厅 “对话成长·榜样 少年”活动千名 “榜样少年”评选结果将隆重揭晓。届 时,千名 “榜样少年”将向全省 中小学生联名发布 《辽宁省中小学生做担 " - 3民族大任 时代新人主题倡 ;千 名 “榜样 少年”的事迹 ,将通过辽宁教育宣传 中·t.2各个媒体平 台 (《辽宁教育工作》报、 《辽 宁教育》 杂志、 《小学生}艮》 ( (辛刀中生学习指导》杂志等)以及辽宁电视 台青少频道进行专题报道。

 (辽宁教育宣传 中心)

篇三: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

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熏陶。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 要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珍视学生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让教与学贯穿于学生的生活。

 二、 要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1、生活性 学生的生活应被珍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

 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三、 要熟知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 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篇四: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

2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4 月 30 日,我和工作坊的老师们在线上认真学习了 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集体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指明方向”一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导向”一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总体应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课程内容选取时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在 2011 年版课程标准基础上,删除与课程性质不一致以及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着力确立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增强“党的领导”、伟大建党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党和国家发展中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增加反映文化传承创新、最新社会发展热点、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各类情境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

 三、“注重策略”一一“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

 坚持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能够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及评价标进行说明,给出样题,体

 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诞生之际,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1. 道德认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别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在课堂实施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传递基本的道德知识、观念及各种道德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 道德情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的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正向道德行为的敬佩、仰慕之情,引导学生去体验进行道德活动所获得的愉快和满足,感受道德的价值和需要,进行情感认同,形成正确价值观。

 3. 道德行为,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

 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在课堂实施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培养,力求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崇尚法治精神,长期坚持,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对“怎么教”作了具体指导,并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命题建议等,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指导性极强。后续我们一定反复琢磨、认真推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导向,学好课标、做好落实。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年版》心得体会

 通过对德法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一、新变化 1. 细化培养要求 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从五年级开始,明显地看出课本内容增加了许多政治性、历史性、地理性特别强的知识,六年级上册的德法课本是法治专册。

 2. 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三科修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近代史到现在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正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体现。

 二、新思考

 1. 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2. 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总体情况如何?

 一、修订的主要背景 1. 中央作出新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改革发展要做到“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2. 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

 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2011 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要强化课程对在线学习等方面的支持与指导。这些都要求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3. 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现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各课程标准,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 20 年和 10 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二、修订的主要思路 1. 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增强课程思想性。

 2.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3. 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修订的主要过程 经历了组建队伍、总体设计调研论证、组织修订、开展测试、征求意见等环节。

 一是组建队伍,成立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 300 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

 二是总体设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推荐访问:道法新课标学习笔记 道法 新课标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