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时间:2023-11-17 11: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吴文婕 陈俏

摘 要:屯垦文化对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會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并在增进民族文化融合与互补、认同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文化润疆背景,探究新疆兵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思路,通过梳理新疆屯垦文化历史,界定屯垦文化载体旅游资源,本文选取石河子市、阿拉尔市、新和县典型兵团城镇,阐述屯垦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开展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并提出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开发四大模式,以期为新时期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落地生根,以期为新疆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文化润疆;
屯垦文化;
文旅融合;
新疆兵团

本文索引:吴文婕,陈俏.<变量 1>[J].中国商论,2023(13):-141.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7(a)--04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文化润疆列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重要内容。在新疆2000多年的屯垦实践历史中,形成的以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为代表的屯垦文化,对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在增进民族文化融合与互补、认同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新疆可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这一主线,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充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屯垦文化,发挥文化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文化旅游作为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的重要抓手[3-4]。

国内开展红色旅游的研究较多,而在新疆更多关注的则是以屯垦文化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发展。王似双(2021)[5]以石河子市为例,对新疆兵团军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旨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张春香(2018)[6]分析了屯垦文化及其旅游性质,界定了屯垦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关注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构建多层次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屯垦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7]。冯丽红(2020)[8]构建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邓金波(2022)[9]以南疆兵团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IPA分析法对南疆兵团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将IPA分析法运用到游客满意度分析,针对南疆兵团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有的屯垦文化旅游资源是新时期彰显“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平台[10-11]。近年来,兵团通过深挖屯垦旅游资源内涵、完善屯垦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景点及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举措,逐渐形成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垄断性兵团新兴旅游产业模式,对推进新疆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同时有效增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12-13]。本文以文化润疆为研究背景,通过梳理新疆屯垦文化历史,界定屯垦文化载体旅游资源,选取石河子市、阿拉尔市、新和县典型兵团重点城市,梳理屯垦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开展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并提出文化润疆、旅游兴疆背景下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新时期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落地生根,以期为新疆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新疆屯垦文化发展现状

1.1 新疆屯垦历史演变

屯田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甲骨文中的“圣田”,西域大规模屯田始于西汉时期,集中于车师前部(吐鲁番西)、比胥鞬、赤谷城(今伊塞克湖东南)等地。东汉时期,屯田曾在疆域统一和治理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先后在伊吾卢(今哈密)、车师前部的柳中(今鄯善县科尔沁一带)和高昌壁(今吐鲁番境内)、车师后部的金满(今吉木萨尔县)、且固城、楼兰(今罗布泊周围)以及南疆地区开展大规模屯田。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北凉、前凉诸政权曾先后在楼兰、高昌两地屯田,成为各王朝掌控西域政局的重要支撑。西域屯田在唐朝得到重大发展,统一西域全境,屯田随之遍布于天山南北,以军屯为主,辅之民屯、犯屯。后元朝继承历代中央政府通过屯田治理西域的做法,将屯田与应对战事联系,有力地巩固了西域统治权威。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新疆屯田在规模、人数、形式、分布等都达到历史之最。民国时期(1912—1928年)民屯发展大幅度增加了新疆的耕地面积,有效解决了全疆军民衣食问题。后续经历过几次破坏与恢复,直至1954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目前已建成一个拥有240多万人口,1600万亩耕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垦区。

纵观新疆屯田的历史演变,屯田对于开发新疆有诸多贡献。通过开辟洪荒、拓垦农田、兴修水利、修建城郭,形成一批后世各族居民的聚居区。同时,积极传播汉地先进的生产技术远到新疆,有力地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带动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

1.2 新疆屯垦文化的载体

屯垦文化源于屯垦历史、屯垦实践,表现为一种跨民族存在的文化形式,从古至今对于推进新疆历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屯垦文化载体类型主要涉及:

(1)烽燧遗址。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历代屯田,均以边疆地区军事要地和交通要冲为主,烽燧向外可与长城并存,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报警系统。新疆的烽燧遗址分布广泛,历史上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方向一致,有效地保障丝路的畅通。烽燧遗址是屯垦区历史的文化景观与真实载体。目前,新疆境内保留较为完整的烽燧遗址有最早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哈密丝路烽燧,以及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完善于唐朝的库车烽燧。

(2)驿站遗址。屯田和屯垦具有显著的军事防御性目的。历史上,为加强中央与边疆的互通与组织信息传递,在各垦区建立专门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朝代驿站形式、规模、名称各异,但都遵循组织严密、等级分明等特征。目前,新疆境内保留较为完整的驿站遗址有清代艾比湖驿站,是国内唯一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古丝绸之路”,至今仍然可供车辆通行。此外,还有位于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盖孜村附近的盖孜驿站,以及吐鲁番地区鄯善县的迪坎儿驿站,也是重要的中石器时代遗址。

(3)古城遗址。屯田和屯垦是国家组织军民以国有土地為基础,开展农业为主的生产事业,旨在安置闲散人员,开垦边疆荒地,恢复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屯垦戍边逐渐发展为屯城戍边,垦区形成一批民族聚居地。历代的古城遗址保留了古代屯垦文化的精髓,最具代表性的新疆境内新和县现存的通古孜巴什古城遗址群生动再现了西域屯田兴城的历史,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疆境内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主要有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围分布的魏晋时期的古建筑群遗址、汉代屯田水利工程设施和伊循城遗址所组成的米兰遗址、距今约1600年前就消失的楼兰古国的楼兰遗址。

(4)军垦城

“屯垦文化”属于中国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兵团的屯垦戍边是2000多年西域屯垦的延续,屯垦文化隶属于古丝绸之路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古代的政治智慧[14]。现代农垦主体即由国家投资经营的国营农场,依托现代科技设备,组织职工开展大规模农业相关生产建设活动,国有制为主体是其鲜明特点。兵团发展半个多世纪中,有效处理了“屯垦”和“戍边”的关系,新疆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由兵团人开垦,形成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新疆最大的油料基地,和一批兵团农场、城镇,完成了从屯垦戍边到屯城戍边的历史性转变。历代的屯垦戍边铸造了一批沿袭至今的民族聚居地与城市乡镇,是屯垦历史的再现、兵团精神的硕果和屯垦文化的载体。

2 新疆屯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新疆屯垦文化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突出展现“屯垦文化”“兵团精神”“兵团历史”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享誉全国,形成国内知名旅游品牌,旅游资源规模类型不断丰富壮大。屯垦文化支撑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兵地融合模式不断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兵地资源融合与优势互补,不断促进兵团军垦文化旅游、绿洲生态旅游、边境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进一步发展。

2.1 石河子军垦文化旅游城

石河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辖县级市,农八师师市合一驻地,一座以农场为依托、工业为主导、工农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军垦新城。在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实践中,保留和建设了一批军垦历史遗迹,形成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军垦文化载体。推动军垦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传播先进文化,并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正面外部效应。石河子市目前已重点开发出军垦特色旅游、城市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博览旅游、工农业旅游、风味美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节庆旅游等产品,形成一批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军垦事业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

2.2 阿拉尔屯垦历史文化名城

阿拉尔市依托“三五九”旅的军垦创业史和古丝绸之路上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文化积淀,充分挖掘和弘扬屯垦文化的深刻内涵,建造了屯垦纪念碑、屯垦文化公园、屯垦文化中心及屯垦历史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缔造城市文化主旋律。同时,政府积极推进塔里木大学的发展步伐,哺育绿洲新文明,使其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屯垦文化名城。今后需进一步完善“三五九”旅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促进阿拉尔市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弘扬、振奋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程;
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贯穿红色旅游主线,整合阿拉尔市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升阿拉尔旅游整体竞争力,打造成为一座更具人文性、综合性、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旅游城市。

2.3 新和县“唐代屯田驻军遗址”

新和县位于天山南麓北道、塔里木盆地北缘,隶属于天山以南阿克苏地区,是历史上中西经济贸易往来的枢纽和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新和县境内已发现和确认的仅在汉唐时期的屯田遗址达10类51处,2009年十万余亩“汉唐屯田遗址”被授予“基尼斯”世界之最。屯田驻军遗址古迹记载并反映出史前文明到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后至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各个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特点。新和县打造出“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班超府治、石油新城”文化理念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以汉唐重镇文化、屯田文化、龟兹文化等核心的观光旅游业,同时深入挖掘民间歌舞、民族手工乐器制作技艺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旅游文化产业链。

3 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按照一定次序以矩阵形式排列,运用系统理念分析了各种因素,并加以比较分析,提出优势发展、机遇把握、克服劣势和应对威胁的战略方案[15-16]。

4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4.1 打造“新疆屯垦旅游”独特品牌,壮大乡村旅游

兵团精神是兵团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屯垦文化是兵团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17-18]。围绕“军垦文化”优势资源核心,打造“中国屯垦旅游”独特品牌[19]。加强旅游与农业、文化、商务等各部门合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借助“中国屯垦旅游节”模式,打造一批文化主题鲜明、吸引力辐射力广的特色文旅产品,形成并延伸屯垦文化产业链[20],多元化开发具有兵团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空间新业态;
大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区、农业科技园区、农场农业观光园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和大漠生态旅游示范区等。

4.2 融合垦区民俗历史文化,打造丝路屯垦旅游新线路

依托现存屯田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保护为前提,各垦区可开发考古特种旅游线路,展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和睦、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史实,打造西域屯垦旅游新环线,拓展特色经典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军垦文化旅游区、大漠绿洲生态旅游区和边境旅游区三大主题产品,有机融合新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与兵团的绿洲景观、屯垦文化元素。同时,积极培育一批优秀的兵团旅游城市,以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为重点,深度挖掘军垦文化内涵,凸显屯垦旅游文化,宣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着力打造“中国屯垦旅游”主题旅游线路。

4.3 打造新疆屯垦旅游世博园,再现新疆本土屯垦文化

依托兵团农场自然资源,与当地企业联手打造新疆屯垦世博园,不断丰富文化旅游景区景点项目:(1)建立兵团民俗博物馆,再现兵团农垦历史文化场景,弘扬兵团艰苦垦荒精神;
(2)开展农垦旅游项目,建立农业示范园区、戈壁体验农庄,还原农垦生产生活;
(3)开发水岸旅游项目,包括兵团水上渔夫体验园、水岸茶社、水上乐园等,融入休闲旅游元素。突出文化、文明,休闲、体验旅游服务导向,将世博园打造成为新疆屯垦历程的展示区,新疆屯垦文化的传播区,新疆屯垦精神的继承拓展区。

5 结语

屯垦戍边是爱国主义伟大实践与历史,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实践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兵团独有的紅色旅游景观与文化资源。弘扬“屯垦戍边”精神、打造“中国屯垦旅游”文化品牌,对促进边疆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润疆背景下,发展新疆兵团屯垦文化旅游,可依托国家重点打造和建设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及丝绸之路国家风景道,遵循主题化、精品化和国际化原则,重点培育丝路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军垦文化红色旅游、农业休闲旅游、绿洲生态旅游、边境旅游和特种旅游等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兵团“中国屯垦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不断深入挖掘军垦文化资源、农业资源等优势,培育发展军垦文化旅游新兴业态,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
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统筹推进,实现兵团红色文化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方向转变,实现新疆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何星亮.文化润疆的性质、目标、任务与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10):39-45+182-183.

任丽莉,伊力夏提·艾合麦提.文化润疆:时代意义、内涵诠释与实践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22(2):149-155.

晁正蓉,杨骏池.推动文化润疆工程 实施旅游兴疆战略:2022年新疆文旅融合发展成效研究[J].新西部,2022(7):60-63.

姚艳红.加快新疆红色旅游发展 发挥文化润疆的作用[J].实事求是,2021(3):108-112.

王似双. 新疆兵团军垦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1.

张春香.巴里坤屯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 2018, 36(1):
38-44.

张春香.基于因子分析的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评价体系研究: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3):433-438.

冯丽红. 基于游客感知的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研究[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20.

邓金波. 基于IPA法的南疆兵团红色旅游资源游客满意度研究[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22.

赵天河,陈旭.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路径探微[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21(4):53-57.

王小平.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农垦,2021(10):16-25.

李玉兰.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J].兵团党校学报,2021(2):85-89.

王宁霞.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3):44-46.

劳秀霞.中国农垦特色品牌文化凝练[J].中国农垦,2020(9):37-39.

张琳.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J].旅游纵览,2022(15):179-181.

李宝林,骆媛媛.井冈山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品牌营销建议[J].当代旅游,2021,19(18):48-49.

徐婉晴,黄晶晶.“新发展”理念下兵团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析:以四十七团“沙海老兵”为例[J].今传媒,2020,28(1):147-149.

刘玉欣.新疆现代化进程中屯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农垦,2019(3):51-55.

高旭斌. 加快打造兵团屯垦文化品牌的有效路径[N].兵团日报(汉),2022-05-09(8).

张琳,秦丹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与群众文化相结合的策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34):133-135.

猜你喜欢文旅融合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婺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青年时代(2019年1期)2019-03-14“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人民论坛(2018年32期)2018-12-10全域旅游视角下荣成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西部论丛(2018年11期)2018-10-19浅谈摄影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作用青年时代(2018年23期)2018-10-13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青年时代(2018年19期)2018-10-13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机构与行政(2018年5期)2018-09-15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6期)2018-08-15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国绿色画报(2018年4期)2018-08-09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水运管理(2018年12期)2018-03-14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当代农村财经(2018年12期)2018-02-14

推荐访问:屯垦 新疆 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