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及其理论创新和现实价值

时间:2023-11-15 17:00:08 来源:网友投稿

李晓元 陈根凤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从研究进程看,自党的十八大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发生前,学界主要是将这一论述渗透在对习近平同志关于体育、卫生医疗、健康思想论述的研究中,新冠疫情发生后,这一论述成为独立的研究范式,人民健康成为对这一论述研究的核心范式;
从研究内容看,主要指向这一论述的产生逻辑、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等方面。但学界对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健康概念阐释还不充分,尚缺失人民健康概念的总体结构;
对这一论述的理论创新意义尚缺失一些实体性、具体性描述和架构。由此,笔者主要从人民健康概念论和实现论两个基本理论维度探究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结构及理论创新和现实价值。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展现了从内涵到地位再到价值的人民健康概念逻辑,回答了人民健康是什么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时代特质、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健康理论底色及深厚的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底蕴。

(一)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和阐明了人民健康的概念

习近平同志对人民健康概念的阐释具有非常清晰的逻辑理路,呈现出从人民健康的全面规定再到人民健康的基础和核心层次的概念展开逻辑。其一,他以大健康概念为逻辑前提,提出和阐明了人民健康概念。他的健康概念是大健康概念。2016 年8 月,他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372在他看来,健康的内涵不只是身体的无病症,而是大健康,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即社会生活总体意义上的健康,亦即健康生活。“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152,人就是人的生活过程,人的生活过程就是人的生命过程:“个体是社会存在物,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3]生活是人存在的整体,也是人的生命现实。人、生活和生命三者的统一性表明,他的生活大健康观念亦即生命健康或整体人的健康观念。其二,他在上述健康概念中提出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论断,并表明了人民健康即生活大健康,而不只是传统的“无病症”。这里只是为了叙述的逻辑才把健康和人民健康这两个概念分开表达。实际上,他的健康和人民健康概念是同时阐述的。他还更完整地阐释了人民健康的内涵,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370这一论断把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健康保障等方面都纳入人民健康范畴,更充分表明了人民健康的大健康内涵,即人民健康的内涵是社会生活总体健康或全面健康,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生活、生命、生产、生态环境的总体健康、全面健康。其三,他进一步阐明了人民健康的基础和核心是生命健康。他明确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4]在他看来,身体健康即生命健康,身体健康的基础性即生命的至上性,在人民健康的总体中,身体或生命健康处在基础地位,是人民健康的价值核心。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综上所述,可将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健康概念归结为:人民健康是全体人民的生活、生产、生命(身体)、生态环境或生态关系健康的总体,亦即现代大健康意义上的整体人的健康,其基础或核心是生命健康。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健康概念具有马克思主义健康理论基础和确证。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损害工人身心健康并指出:“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分钟自由的时间,他的人生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的需要所引起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个载重的牲口,他身体疲惫、精神麻木,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5]马克思即是从生产、生命、生活、社会关系的大健康视角关注工人的健康问题,认为只有消灭异化劳动特别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健康生活。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健康概念与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相契合,传统文化从身心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理解人的健康问题,亦是一种大健康观,如孔子认为仁义的人可以使生命长寿;
朱熹认为“大德必寿”[6]。

(二)习近平同志明晰了人民健康的地位与价值

人民健康的蕴涵不只在于人民健康本身,更在于人民健康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别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习近平同志不仅阐明了人民健康的概念内涵,还明晰了人民健康的地位和价值意蕴。他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370这一论断既指出了人民健康的地位,又表明了人民健康的价值。

第一,习近平同志明确了人民健康的第一位地位和基础意义。人民健康的大健康内涵注定了人民健康的第一位地位。他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早在2013 年在谈到安全生产问题时就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7]195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更是强调:“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8]。在习近平同志看来,人民健康的第一位地位即人民健康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即如他所说,“人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生命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9]。

第二,习近平同志指明了人民健康的多重价值意义。他关于人民健康地位的论述与对人民健康价值的论说是统一的整体。他不仅强调人民健康的第一位地位,而且从第一地位引申出第一价值。以往的一些价值论或价值哲学,往往过多强调人或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道德、文化价值,忽略了人民健康价值。习近平同志指明了人民健康的人本价值、社会价值、民族和国家价值。一是他认为人民健康具有人的全面发展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是“各个人”即人民大众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价值核心,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民健康,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生态和全面发展关系。由此,人民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本质的必然要求,亦是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的应有之义。杜悦嘉[10]认为:“人民健康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人为本也要求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依赖于健康的人民、健康的中国。二是他认为人民健康具有社会发展价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他认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370。习近平同志这些论述都突出了人民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价值或基础地位。“在他看来,健康就是社会生产力,关心人民健康就是关心和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10]三是他认为人民健康对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强调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论述回答了人民健康是什么的问题,进而又回答了人民健康怎样实现的问题。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健康实现论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主要探讨其方法论思维、健康中国战略、中国道路等总体性和根本性的实现路径。

(一)人民健康实现的思维方式:方法论思维

习近平同志确立了人民健康的问题思维方式,强调既要善于“治未病”,又要勇于“治已病”,同时又明晰了解决人民健康问题的多重方法论思维。

第一,习近平同志确立了人民健康的问题思维方式。他认为,实现人民健康要有问题思维,既要善于“治未病”,又要勇于“治已病”。他一直强调问题思维,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思考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一问题思维当然也适用于人民健康的实现。问题思维即矛盾思维,它是人民健康实现的总体性思维路径,之所以是总体性的,因为它对人民健康实现具有普遍的思维方法论意义。他的人民健康概念论、地位和价值论、实现论都是基于现实中关乎人民健康的各种问题阐明的。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针对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更强调问题思维,要求尽快找差距、补短板,认为问题所在恰是着力点所在。

习近平同志的问题思维包括两个向度。一是强调要早发现早解决问题,善于“治未病”。他借助中医学提出了“治未病”的思维,认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11]104。传统医学认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习近平同志强调预防为主即善于“治未病”,及早发现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疾病、灾害和问题,并勇于担当,及时防控;
强调加强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二是强调要勇于“治已病”。“治未病”固然是“上工”之策,“良医”之举,但现实中总是存在大量的“已病”,所以还要勇于担当和解决人民健康的现实矛盾。三是重视抓主要矛盾,同时要关照特殊群体。随着我国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健康服务供给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习近平同志一方面从总体上重视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强调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同时,又针对特殊群体,提出健康养老、健康扶贫等策略。

第二,习近平同志明晰了解决人民健康问题的多重方法论思维。除了问题思维,他还强调系统思维、协同思维、科学思维。这些都是现代方法论思维在人民健康实现问题上的科学应用。他强调人民大健康意义、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等思想,突显了人民健康实现的系统思维。他提出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科学方法以及建设健康中国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思想,都体现了人民健康实现的协同思维。科学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思维的统一。习近平同志一方面强调发展人民健康事业、解决人民健康问题要科学施策,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要遵循科学规律;
另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是人民健康实现的根本支撑和动力,他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9]。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多次指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12]

(二)人民健康实现的总体战略:健康中国战略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1,人民总是一定世界、国家和社会中的人民。习近平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熟谙马克思主义人本学逻辑,总是在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大格局中谈论人民健康问题,并指明了人民健康实现的国家战略路径和世界进路。

第一,从总体战略路径看,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标志”,即民族复兴和强大离不开民族健康,富强中国离不开健康中国。国家是人民的家园,健康中国是健康人民的家园。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确立了健康中国的主题,即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习近平同志明确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地位、原则、核心价值取向及实施路径,认为健康中国建设事关民族强盛、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美好生活的实现;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1]108;
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公平公正原则,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要以共建共享为价值核心确立健康中国的目标任务。

第二,从世界进路看,习近平同志认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要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同向同行。他把健康中国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统一起来,指出:“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3]他认为面对全球严峻的健康问题特别是新冠疫情问题,国际社会只有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才能“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14]。他在第73 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指出:“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5]。习近平同志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论断,指明了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人类健康实现的世界路径。

(三)人民健康实现的根本路向:中国道路

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是健康中国和人民健康实现的根本道路或路径,其根本路向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指明了中国道路和人民健康实现的政策制度路径。

第一,习近平同志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健康实现的政治保证。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6]16;
又指出:“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370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就要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党领导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就要为人民健康生活而奋斗;
党领导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就要打好人民健康的基础;
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战胜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灾害、灾难,才能制定正确的健康战略、方针、目标。

第二,习近平同志阐明了人民健康实现的根本制度支撑和依靠力量。习近平同志认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民健康实现的制度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制度、根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统一体。从20 世纪50 年代战胜血吸虫病到21 世纪初抗击非典疫情,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战胜历次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灾难的法宝,新冠疫情防控更进一步证明,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最大优势和根本支撑。习近平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人民健康实现的依靠力量,人民健康是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大健康的概念阐释到确立人民健康的第一位地位和价值,再到阐明人民健康实现的方法论思维、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国道路,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都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和价值取向。

第三,习近平同志认为根本制度要与具体政策、制度相融合,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1]371,并通过具体制度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实现。他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6]38。习近平同志具体指明了健康产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扶贫、健康养老、特殊群体或重点人群的健康治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路向。同时,他始终重视健康制度建设,强调要“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17],并认为“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11]113习近平同志认为制度是最根本的政策,要通过政策和制度建设共同推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公平性以及共建共享目标任务的实现。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并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健康理论的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和健康实践的指向。

(一)理论创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结构,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传统文化健康观和一般意义的现代大健康观,为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注入了人民健康的新意蕴、新视野。

1.提出和阐明了人民健康、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新概念。这一论述提出和阐明了人民健康这一原创性新概念和核心范式,进而衍生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新概念,并赋予健康中国概念新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健康观及其中国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范式,奠定了核心概念基础。这些概念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基本范式和概念引领。从生态健康的大健康意义上看,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亦属于健康观概念。概念创新是一种思想或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这些新概念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理论深度、厚度和广度,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理论品质。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从对人民健康异化现象的批判和人民健康具体问题的解决领域深入到人民健康的总体、基础、本质、地位和价值层次,从健康方针、政策、具体制度和举措的操作领域上升到核心理念和基本理论层次。

2.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健康理论、传统文化健康观和现代大健康观。这一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健康观。这一论述形成了从人民健康概念内涵,到地位和价值意蕴,再到实现路径的完备的思想结构,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从而形成了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大健康视角关注和重视人民健康问题,指出了人民健康实现的社会革命路径和具体方针、政策路径,但由于时代条件和任务不同,都没有明确提出和界定人民健康的概念,也没有明确阐明人民健康的第一位地位和价值,也没有直接阐明人民健康实现的方法论思维、总体战略和根本道路。同时,这一论述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健康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于历史的局限,传统文化健康观在大健康含义上缺失生产健康维度;
在健康主体上主要指向抽象的人或少数圣人君子,缺失对人民大众健康生态的关切;
在健康的实现上,主要依靠个人的修身养性,缺失社会总体特别是国家战略、社会制度和政策路径的顶层设计。这一论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健康事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强调“共建共享”这一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强调人民健康的社会关系本质,这就超越了脱离社会关系谈论现代大健康的较为抽象的一般现代大健康观。

3.开拓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视域。这一论述开拓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新视域,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之一起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能停留在思想层面或抽象的规定性上,而要与人民的现实存在、现实生活和工作相融合,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人民至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1]103。这一论述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新内涵,即以人民为中心或坚持人民至上的一个重要向度就是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由此,这一论述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一起或直接相关地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融合发展的新范例。这一论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生活观、工作观乃至历史观融合发展的新范例,在社会生活的总体和根本层面上多向度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述三个理论创新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贡献,但这一论述的理论创新意义超越了健康观领域,可以延伸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或基本观念的多个层面。习近平同志从不孤立、抽象地谈论人民健康问题,而总是将人民健康问题置于国家、民族、社会生活的总体格局中,并强调和揭示它们之间的互动、互构关系,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健康观赋予了国家、民族、社会生活的新内涵、新格局,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生活观、生命观等基本理论或观念注入了人民健康的新意蕴、新视野。这就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国家观、民族观、生活观、生命观、工作观等基本观念的融合发展趋势。

(二)现实价值: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和实践的指向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健康中国战略是人民健康的国家战略体系,需要人民健康的国家意识形态即这一论述的思想指引;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世界人民健康实现的根本路径,同样需要这一论述的共同价值理念和路径指引。

1.健康生活、生产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的思想引领。一是这一论述为重大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思想、核心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思维,即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要坚持问题思维、系统思维、协同思维、科学思维,要敢于担当,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戒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既要善于“治未病”,又要勇于“治已病”;
要坚持党对防控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医务人员的先锋作用和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建立联防联控的全方位全过程机制,形成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要根据疫情变化情况不断调整防疫政策,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要大力倡导和执着追求健康生活、绿色生活方式。健康生活要建立在健康工作的基础上。工作是生活的基础或支撑,并构造人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工作本身也是生活即工作生活,健康生活要建立在健康工作的基础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都要遵循习近平同志的“第一位”理念,把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统一起来,不仅要在重大疫情防控中,而且要在日常工作中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构建健康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特别是要反对资本和利润至上的损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工作倾向和工作文化,从而在健康工作的本质意义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要秉承习近平同志的生产生活大健康观念,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并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健康生活和工作与健康生产相统一,健康生产亦是健康生活的应有之义。大健康产业是各类健康需求的所有产业总称,要大力发展各个生产领域的健康生产以及医疗产品及服务、健康管理、健康环境、康体养生、健康养老等全产业链的健康产业谱系。四是要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健康中国建设是人民健康实现的国家总体路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实现的世界路径。

2.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民健康或生命健康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价值取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之一。要将这一论述和党为人民健康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融入党史教育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372。健康教育无疑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应有之义和价值目标取向,健康教育要以科学的健康观教育为导向。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缺失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思想理论教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健康含义和价值的认知不足,养成了一些不健康甚至有害的生活方式及有损健康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进而导致一些学生在身体、精神、交往等方面的不健康和不适应问题。这一论述有助于学生确立健康强国、健康强民、健康强己的价值理念和全面发展。由此,要加强健康观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凝练,建构以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为主导的科学健康观理论体系,为学校健康观教育提供这一理论体系。要将以这一论述的思想体系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健康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别是融入生活观、生命观、工作观、道德观、生态观教育。要将以这一论述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健康观融入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形成健康观教育的协同育人合力。由此,一方面推动学生确立健康强国、健康强民的理念,融入健康中国建设事业和人民健康实践,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命理念,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同志马克思主义概念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同志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大元帅』与『小同志』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OVER THE RAINBOW汉语世界(2020年4期)2020-08-11幾樣概念店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8年9期)2018-10-09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7年9期)2017-12-19

推荐访问:论述 现实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