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进口大豆储存损耗原因分析

时间:2023-10-21 0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窦晓雨 莫代亮 杨晓光 江党生 陈基彬 谢拥华

摘要:为减少进口大豆储存损耗,对进口大豆储存损耗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进口大豆入库时因水分和温度偏高进行降温降水处理造成的水分减量、储存期间因机械通风降温工艺技术运用、出入库过程管理和干物质消耗是形成储存损耗的主要原因,提出储藏实践中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就能达到有效减少进口大豆储藏损耗的目的。

关键词:进口大豆;
储存损耗;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S37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20419

Analysis of Storage Loss Causes of Imported Soybeans

Dou Xiaoyu, Mo Dailiang, Yang Xiaoguang, Jiang Dangsheng, Chen Jibin, Xie Yonghua

( Sinograin Beihai Depot Ltd. Company, Beihai, Guangxi 536000 )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storage loss of imported soybeans, and proposed that the moisture loss caused by the high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of imported soybeans in storage, the us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technology during storage,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ry and exit process and dry matter consumption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storage loss. Storage practic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orage loss of imported soybeans by taking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duction of imported soybeans loss.

Key words:
imported soybeans, storage loss, causes analysis

自2001年我国取消大豆进口关税配额后,大豆进口量大幅上升[1],2020年累计进口大豆10 033万t,首次超过1亿t,占全国大豆消费总量近90%。国产大豆受耕地面积、单产、规模影响[2],吨粮成本比進口大豆高出近2 000元,大豆年度缺口超过1亿t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未来进口大豆将呈刚性增长趋势[3]。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增进口大豆储备规模布局,国内南方进口大豆储备规模也不断增加,广西辖区进口大豆储备规模自2017年调增以后,进口大豆成为辖区第一储备品种。由于进口大豆粗脂肪含量高,其安全储藏水分较国产大豆更低。而且进口大豆水分、杂质往往较高,加之长途运输过程中船舱隔热性能差,到港后粮温偏高,这些都为进口大豆的安全储藏增加了难度。仓储企业为增加进口大豆储藏稳定性,在入库过程中往往需要过筛除杂降低杂质含量,并采用机械通风、谷物冷却通风降温的方式降低基础粮温。无论是过筛除杂还是通风降温等都会增加粮食损耗。经统计,近年来在进口大豆储存实践中,不同货位因入库质量和储存管理工艺差异,单仓储存损耗率相差很大,极不平衡。因此,分析进口大豆产生储存损耗的主要原因,并在储藏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影响储藏损耗的相关因素,从而达到有效减少进口大豆储藏损耗的目的意义重大。根据中央储备粮北海直属库有限公司近年来在进口大豆储存的实践经验,现将高温高湿地区影响进口大豆储存损耗的主要原因分析总结如下,以便为研究进口大豆减损技术提供参考。

1 入库时超安全水分进行降水处理产生的水分减量

进口大豆入库时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储存损耗的关键因素。通常进口大豆粗脂肪含量都超过20%,为高油大豆。由于大豆所含的脂肪是疏水性物质,因而籽粒中的水分都集中在脂肪以外的蛋白质亲水胶体部分,致使在整粒大豆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其亲水胶体部分水分含量仍然很高。例如,粗脂肪含量为20%的进口大豆,水分含量为13%时,其非脂肪部分的含水量却高达16%以上。因此,大豆的安全水分与其粗脂肪含量有着密切关系,粗脂肪含量越高,其安全水分的数值就越低。一般情况下,大豆的安全水分以非脂肪的亲水胶体部分含水量作为计算基础,通常是以15%作为基准水分, 再乘以大豆中非脂肪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推算其安全水分的理论值。即大豆安全水分(临界水分)等于大豆中非脂肪部分乘以15%,按此可知,粗脂肪含量为20%的大豆其安全水分理论值为12.0%。试验表明当进口大豆水分超过13.0%,温度高于25 ℃时,储藏一段时间后豆粒就会发软甚至出现脐部“红眼”现象[4]。当进口大豆入库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时,仓储企业为确保进口大豆储藏安全,必须采取谷物冷却技术进行整仓降水处理,把水分降至12%左右,从而产生一定的水分减量损耗。多年的储藏实践证明,当进口大豆入库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值时,出库损耗率尤为明显,常常达到2%以上,部分企业甚至超过3%。以中央储备粮北海直属库有限公司3号仓为例,该仓2018年8月入库进口大豆4 589 t,入库粮食质量情况见表1。

推荐访问:损耗 大豆 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