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李钰美食小贴

时间:2023-10-07 20: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李钰

牛肉火锅

伴随着夜幕降临,肚子叫起来,忍住,今晚我要把胃足够的空间留给潮州。

在潮州步行街搜到一家评分极高的牛肉火锅店,人气爆棚。就这家了!阿彬牛肉火锅。很幸运,我们是这家店最后接待的一桌客人,老天总是在眷顾我们。

这家店门面不大,小二层,格局并不豪华却极其整洁,门前的一口井成为游客们纷纷合影的对象。据说这口井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店家说这口流动的水系具有风水的讲究,可以聚人气。

潮汕牛肉火锅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而火锅早在唐朝就已经存在。那会儿还不叫火锅,只因人们觉得它吃起来身体舒服暖和,因此称它为“暖锅”。

潮汕牛肉火锅的传统做法本来是将沙茶酱加入锅中,用浓汤做汤底,后来逐渐简单。根据人们的口味不同,沙茶酱后来也只成了配料。汤底里只剩下了牛骨清汤和白萝卜,这样涮出来的牛肉更纯,能让人们更好地品尝出牛肉本身的味道。

广东美食都大味至简,以至于北方人去了广东都觉得味儿太淡,那感觉跟清汤寡水没什么区别。正想着,我们的桌子收拾好了,迫不及待地翻开菜单,牛肉种类多到叫我眼乱,一下子都不知从何选择。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说过,我赞叹道:真不愧是牛肉大户。

简单点了几样尝个鲜。拌料就是一项大工程了,决定了涮出来的肉蘸上辅料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听说,在潮汕地区芹菜粒和沙茶酱的佐食注入配料当中,才能够使牛肉火锅拥有了灵魂。

按照提供的酱料秘方调配出三碗辅料,接下来就等着牛肉火锅吧。牛肉的部位不同,肉质不同,价格不同,所涮时间自然也不同,口感也大相径庭。

什么样的肉用什么样方法涮,涮多久,呈什么颜色,都有一番考究。因为种类太多,索性在桌上放个小册子,上面标注了涮的时间,这涮肉真是个大工程。

牛肉火锅离开潮汕就很难做得好,主要在选材上。牛肉极为讲究,牛从外地引进后,经过本地饲养一阵,再根据性别,成熟度,肉质的情况精心挑选后宰杀。

牛肉讲究原汁原味,所以无论煮出什么肉,都先品尝那原味牛肉。品尝肉香在口中鲜香四溢,肥而不腻,说的就是潮汕牛肉。这个以牛肉为主的地方,真是把牛肉做到了极致,和当地的人们一样,做人做事都极其精彩。

牛肉上来了,服务员看我们是外地人,边上边介绍着。火锅注重刀工,切牛肉也有一定的学问,一定要纯手切。下刀时要和牛肉纹理呈90度,切的厚度均匀,刀工要达到下锅超过十秒必熟的程度,这正是传说中的“秒牛”。

肉切薄了吃起来有轻微的诱惑,切厚了吃起来就很有满足感。一口塞进嘴里,肉汁与配料的结合,使得香味瞬间迸发出来。人们不由地发出“哇哦”的感叹,那满足感用潮汕话讲叫做“饱喉”。

潮州人涮牛肉,集齐了16个部位的肉,堪称全牛盛宴。每个部分都讲究顺序,从肥到瘦分别是:五花趾,匙柄,匙皮肉 雪花,吊龙,肥胼,胸口朥......我小声嘟囔道,吃个牛肉火锅都讲究这么多,转念一想,来这里吃的就是講究,若是全都倒进去,熟了一捞,不就成了东北铁锅炖了吗?

这个夏天,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潮州,与家人一起读潮州历史,品牛肉火锅,述说着生活的悲与痛,这才是人间惬意。

肠粉

到广东先得来份儿肠粉,尤其是到了潮州,汕头地区,遍地的肠粉摊子都极美味。对于外地人来讲,分不清他们入口的区别,只觉得都一个味儿,好吃!

肠粉是广东出了名的汉族小吃,归属于粤菜系,源于唐朝时的泷州。在广东肠粉只有两种,一般常吃的称为布拉肠粉,另一种是直接蒸的,通常是抽屉式的,我见过抽屉式的,用一个铁皮制的炉具,共有五六个抽屉,可以同时蒸好多份。

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按照其制作方法来划分,直到回到家乡,甚是想念广东的肠粉,迫不及待地就找了家肠粉店,期待中点了份经典版肠粉,希望能够尝到那时的味道,结果却不尽人意。

南方的特色来到北方总是要改变的,食物跟着各个地方的不同口味也改变着。自己竟吃不出当时的鲜美味道,不过到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还是好好珍惜当地的美味吧。

每个食物小吃,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沉淀到如今的现状。肠粉也不例外。早在唐代,泷州的惠能惠积和尚,无意间创造了油味滋。

由于无意间创造出来的油味滋太薄了,一碰就破,不能分成一块儿的。所以只能全部铲成一堆,然后再分成一段一段,这就是肠粉做法的由来。当时还并没有叫做肠粉,为了跟原来的油味滋区别,大家就叫它油味滋片儿。

后来,惠积和尚亲自参与改进油味滋片的研究工作,安排弟子为泷州女性传授新油味滋的做法,这种油味滋片很快就在泷州大地传播开来。

泷州人很懂感恩,只因是佛家人在龙龛道场发现了这一美食,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将这种新油味滋称为龙龛滋。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诱惑,专门到那里吃了龙龛滋。吃到这种够爽,够冷,够滑的龙龛滋时,乾隆皇帝赞不绝口,高兴地说,“这并不算是糍粑,没它那样黏腻,吃起来爽滑,反倒堆起来有点儿像猪肠子,不如就叫肠粉吧。”

后来乾隆皇帝回到京城,依旧对肠粉念念不忘,而肠粉在广东很快传开,人们纷纷学习了做法,在各地都开了分店。

找到一家百姓都称赞的肠粉店,由乾隆时期到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单一的口味了,延伸出各种:鲜虾肠粉,蔬菜肠粉……连着吃七天都不会重样。

万变不离其宗,口味再怎么变化多样,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米浆。

这家店两个人搭配就不会累,一个人站在抽屉一样的铁皮炉具旁拿出一个抽屉格,先用油刷过铁板,再倒上米浆。有油垫底,米浆就不会粘在铁皮上,左右摇晃均匀,在铁板上蒸上几分钟就好了,把抽屉拿下来,揭开蒸好的米浆裹上料,摆入盘中,再淋上点儿汤汁,这肠粉就上桌了。

在广东这种天气不能吃太烫的,让本就燥热的天气火上浇油,也不能太凉,冷热结合却可以让胃不舒服。肠粉通过热皮冷汁的搭配,端上桌的肠粉温度刚刚好,滑嫩的肠粉再配上凉拌肥肠,绝味!

在广东这喧嚣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遇上这盘肠粉可谓是恰到好处。

我知道他们是在守护经济之外的东西,既要快速发展,又要不流失手艺,是自古以来的一种传承。

奶奶也曾给我做过,这也是我钟情于抽屉式肠粉的原因,只是条件受限,奶奶就在蒸锅上面刷上油,舀一勺米浆,蒸上几分钟也就出锅了。儿时的我只爱单吃着蒸米浆,什么也不加,现在想来,和乾隆皇帝吃的也并无差别,原味是我最爱的,咬一口下去,浓浓的稻香让我沉醉其中。

只可惜,我再也吃不到这原味的肠粉,而那味道一直留在我心田。

福鼎肉片

南方的天儿说变就变,下午五点多阳光明媚,到了晚上八点多就来了一场大雨。福建人都说,天气作怒就要配福鼎“怒片”,这话何出?只因当地口音叫肉片总是让人听得像“怒片”,后来人们也就这样叫开了。

这“怒天”就得来碗“怒片”,来福鼎没吃到肉片,就如同去了北京到天安门没吃到北京炸酱面。我们秉持这一信念,一定要吃碗正宗的福鼎肉片,虽然也经常会在饭店见到,却总感觉口味不纯正,到发祥地,仿佛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福鼎肉片的香味。

福鼎肉片凭借口味独特,做工精巧以及取材精致,在众多食物中脱颖而出。进店先来两碗肉片尝尝鲜,再打量打量其他桌都点了什么?本地人吃福鼎肉片是要咸菜和米饭相搭在一起。

店员见我们左看看,右看看,小心地问:“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是啊,我们慕名前来,想尝尝正宗的福鼎肉片。”

“我们这地儿啊,可是个宝地儿了,这肉片啊也是极好吃的。别看微不足道的小吃,那可是有个著名的故事呢。”南方人说话吴侬软语,很慢很亲切。

“真的,那您赶紧说来听听。”提起有历史典故,我们三人立马打起精神。

据说明朝初期,南京的一位村镇里有位青年叫吴旺三,这个人为人诚恳,朴实,他偶然间结识了邻村一位苏姓的姑娘,这姑娘是个大美人,漂亮且聪慧。就在偶然的一来二去中,两个人心生情愫,一直到了婚嫁年龄时,吴旺三才请媒人到姑娘家说亲。

没想到就在同一时期,有个叫董七的青年也看上了这位姑娘,并且扬言非她不娶。董七是村里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当地很有名。

到了订婚的那一天,董七果然携带了一份比吴三旺厚十几倍的聘礼来了。两家撞到了一起,互不相让,形势变得紧张。

就在这时,苏姑娘站出来解围。说这两家都很有诚意,姑娘哪家都不愿意得罪,她出一道题,谁完成得好她就嫁给谁。这位姑娘的题很简单,她从两家送上来的猪脚上各取下一斤瘦肉,要两人现场做出一道菜,用来招待一下家里的七位客人。

一斤瘦肉七个人吃,就是切成丁儿,一个人也只能吃上一小块儿,还怎么能够招待客人呢?董七特别聪明,他二话不说将瘦肉切成丁,先煮了一锅肉粥,得意洋洋地看着吴旺三。意味着吴旺三不能再做这道吃食了。

吴旺三却毫不慌张,他将瘦肉剁得碎碎的,再一斤淀粉。这样一斤肉就成了两斤,又捏成一片儿一片儿地放到水中煮熟,在汤中加入一些调料,一锅肉片儿汤居然能分成十几碗。这东西人们还是第一次吃,吃到嘴里确实爽口,边吃边赞不绝口。就连董七吃了都说不出话,只能拿上聘礼悻悻而去。

事后人们问吴旺三这菜叫什么名儿,吴旺三想了想说就叫肉圆儿吧,只因她圆了和苏姑娘的婚事。这又因为当地的“圆”和“丸”的音相同,渐渐的人们又将肉丸称之为了肉片儿。

你们赶快尝尝吧,一会儿放凉可就不香了,听故事太入迷,竟忘了桌子上还冒着热气的肉片。勺子舀一片儿,连汤一起送进嘴里,又嫩又滑,不用怎么嚼,就滑入了肠胃。

福建人饮食讲究清淡,所以他们喜欢喝汤,就那样喝一碗,身子就暖暖的。如今福建的北方人多了起来,北方人来此常觉得太过清淡,加点胡椒粉根本不够,于是加上小米辣,再加上醋,味道立刻提上来,这汤拌米饭也是极不错的,醋酸与辣的结合,既不会腻,也不会让你辣到只顾辣而沒了食欲,反而一股香辣在舌尖诱惑着。

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原因,渐渐店里人多了起来。把伞收好,抖抖身上的露珠边朝里面喊:“老板来碗肉片,再加碗米饭,肉片多放辣。”

“好嘞。”话音未落,厨师早就忙着拿起肉团,等水煮开,用手揪成一片一片地放入水中,那个手法极其像我们北方的揪面片儿,只是长短的问题罢了。等到肉片从锅底慢慢浮出水面,香味也随着蔓延开来。

盛一碗出来,让大雨中的人们感受到温暖,加上自己想要的调料,嘴里还高兴地说:“这会儿不管天多冷,来这么一碗,浑身出汗,极舒服,比吹暖风都管用。”

福鼎肉片不仅是一份特色小吃,早已经融入到家家户户的生活当中,温暖了每一个在寒冷中打拼的人们。

徽州的美味与墨香

豆腐谁没吃过?

毛豆腐却让我大开眼界,听着名字就觉得不可思议。这能吃?可不管我怎么询问,都只会证明它真的是一道菜,一道名菜。

它与臭鳜鱼密不可分,我们既说了臭鳜鱼也不得不提提它。

徽州毛豆腐也叫做霉豆腐,表面长有一层白色绒毛,这也是我们平日所说的白色菌丝得名。这种毛是经过发酵而成的,所以又被称为霉豆腐。豆腐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据说味道相较一般的豆腐竟会更加鲜美。

毛豆腐上桌了,刚放下,毛豆腐的酸味就已经弥漫在空气之中。

老板娘说毛豆腐是徽州人的念想,或许外地人不明白,但只有徽州人懂得这是家乡的味道。

本地人说毛豆腐,还与朱元璋有关。

相传朱元璋幼年时期在财主家做苦工,白天到地里放牛,晚上还要和长工们一起为财主推磨豆腐。后来被财主辞退,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天天流落街头,食不果腹。那些长工们十分同情朱元璋,每天都偷一些饭菜和煎豆腐藏在草垛里。等到傍晚,朱元璋便悄悄地拿来吃。有一次朱元璋去外地行乞好几天都没回来,回来之后发现长工们给的豆腐上长了一层白毛,但饥饿难耐,只好吃了,没想到竟清香扑鼻,异常可口。

朱元璋做了反元起义统帅军之后,一次兵败徽州,腹中饥饿难耐,几名随从就四处寻找食物,一名随从在草堆里搜寻出藏在此处的豆腐,发现已经发酵起毛,只因别无他物,只能将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

没想到豆腐竟非常鲜美,这其实已是朱元璋第二次吃毛豆腐了。自此之后,油煎毛豆腐很快就在徽州流传下来,成了美味可口的传统佳肴。

看着眼前的毛豆腐,内心竟有万般感慨,古代人们总是因为吃不上饭,又或是吃隔夜饭,没有办法保存,经常会吃了发霉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舌尖美食却是因他们饥饿建造出来的。心里暗下决心,不管它气味有多么难闻,我都要尝一尝那经历了岁月的艰难而烹饪出的食物。

毛豆腐有许多种吃法,有油煎的,汤炖的,既然要尝传统的食物,那就必须先品尝皇帝所爱的那一口。煎得金黄的豆腐上拿来时,白丝依然不倒,我想那也许就是厨师的最高境界吧,豆腐煎熟了,如蠶丝般的毛却不塌。

夹起豆腐,它飘飘然,咬下去的第一口脆皮与软豆腐的结合处别有一番风味,嘴里并不感到酸味,我已经不适应这酸味了,而母亲却好这一口,那酸味十足的豆腐到了她嘴里竟是说不出的鲜美。我不得不感叹:果然人与人的口味不同。

据说毛豆腐最有趣的吃法是在街头遇到走街串巷的货郎。一头挑干柴,一头挑豆腐,浇上香油,淋着辣椒的毛豆腐,就着油锅边吃边聊,不仅可口香甜,又独具风味,这可能因毛豆腐随货郎游历了江湖有关。

用葱姜、糖、盐、清汤和酱油烧汇而成的毛豆腐更吸引我,汤汁拌饭更让我期待。吃过毛豆腐总觉得有些油腻,饭后来一块儿安徽的徽墨酥。徽墨酥是一款独具“中国灰墨之乡”被誉作“能吃的灰墨,”这倒蛮新颖的。

酒店端来甜点时,随便扯开一袋子,竟如此香甜,我便迷恋上它,后来还去特产店回购了一箱,想要带回来。

小小的一块徽墨酥竟也流传着百年的历史。

相传唐朝末年中原战乱的时候,河北有一位制墨高手漂泊到了江南,南唐皇帝李煜对笔墨之类颇为讲究,他把这个人请来,安排在徽州造墨。

没过多久,北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北方之后跨长江灭了南唐。李煜迁到宋朝都城汴京,谁知李煜看到书房没墨了,习惯性地派人到徽州去取墨。王府总管是宋朝派来的,知道降王私取公物的分量,就布下陷阱准备获得物证。

徽州制墨这时候也非常为难,墨坊里常有宋朝的督贡官,私取贡物,罪犯天条。叫人空手而归,又对不起老主人。考虑再三,对面新开的糕点店突然传来香味。过去一看,那黑芝麻馅儿糕点同磨房里的磨料一模一样,只是上面印着糕点店的麻馅儿印,瞬间他心里就有了底。

他借了对方的麻馅儿印,印在“墨锭”上叫来人带,李煜果然躲过了这一劫,而徽墨酥的香也飘荡在汴京了。

6厘米长,4厘米宽,1厘米厚的小方块,色泽乌黑油亮。闻起来芳香四溢,初次品尝,唇齿留香,不过不宜多吃。我就是个例子,每逢吃到一阵儿,就已经噎住了,起了几分反感,真是添一分就腻,味减一分则乏味。

猜你喜欢肠粉肉片福鼎条 件民间故事选刊(2022年17期)2022-10-07锅巴肉片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那碗肠粉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22年16期)2022-05-05吃一碗最“正”的肠粉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扔出去的球读者·校园版(2020年5期)2020-03-04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美味的水煮肉片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9年12期)2019-01-14TWICE AS NICE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8年2期)2018-10-24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商业文化(2016年32期)2016-06-05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商业文化(2016年23期)2016-05-15

推荐访问: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