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文后记汇编10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9-18 12:00:10 来源:网友投稿

论文后记第1篇按照学院的要求,这天最后按时交了毕业论文的初稿,在能够稍微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感觉到离校的日子近在咫尺!研究生2年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但是收获却不少。最基本的是学习方面。虽说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后记汇编10篇,供大家参考。

论文后记汇编10篇

论文后记 第1篇

按照学院的要求,这天最后按时交了毕业论文的初稿,在能够稍微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感觉到离校的日子近在咫尺!研究生2年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但是收获却不少。

最基本的是学习方面。虽说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很欠缺,但是写作潜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个性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已经在经济学核心刊物上发表了3篇文章。还记得本科毕业的时候对研究生能发表论文羡慕不已,此刻能发几篇文章也足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其次是在开阔眼界方面。一向喜欢旅游,但是因为没有Money,所以去的地方都不是很远。研究生期间有幸去了一些比较远的地方比如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摩纳哥、梵蒂冈,国内的香港、澳门、乌鲁木齐等。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增长很多见识。

也觉得自己更成熟了。本科毕业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但是明白的确实很少;此刻要学习的东西也还有很多,但是研究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收获就是又结识了一批朋友。研究生班的同学们各有特色,很享受跟大家一齐学习,一齐讨论,一齐运动,一齐出游的一断断快乐的光阴。个性是朝夕相处的宿舍的姐妹们。吃完饭一齐去又康买点零食,或者去买黄瓜一齐做面膜,一齐逛街疯狂地购物,想到这些日子也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心中不免许多惆怅。

毕业论文初稿完成的时候,离毕业就已经很近了。在留下的2个多月里,期望自己能够珍惜时间,好好品味这不多的在大学城的每一天。

论文后记 第2篇

时光的流逝也许是客观的,然而流逝的快慢却纯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当自己终于可以从考研、找工作、毕业论文的压力下解脱出来,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时,我忽然间才意识到,原来四年已经过去,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一念至此,竟有些恍惚,所谓白驹过隙、百代过客云云,想来便是这般惆怅了。

可是怅然之后,总要说些什么。大学四年,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些读书、写字和考试的周而复始。如果把这种单调的生活看作一场场循环的演出,提供那么我只是一个安静的演员。这篇毕

业论文也称不上什么精彩的台词,只不过是这种循环演出即将告一段落时的谢幕词。但是无论多么蹩脚的演员,无论台下有多少观众,即使是只说给自己听,在他谢幕时也总要感激一些人,是这些人帮助他走上舞台,成功或者不那么成功地“演出”。

我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张杰/刘淑芹老师。这篇毕业论文从开题、资料查找、修改到最后定稿,如果没有她的心血,尚不知以何等糟糕的面目出现。我很自豪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值得我感激和尊敬。

感谢和我共度四年美好大学生活的20XX级工商管理与法学双学位班的全体同学。感谢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所有授课老师,你们使我终身受益。感谢所有关心、鼓励、支持我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论文后记 第3篇

又到了研究生论文答辩的高峰季节。每次收到论文,我习惯首先看的,是最后面的作者后记。假如写得真诚、精彩,那是比论文本身更好看的篇章,因为你从文字背后,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在这个时代中的心路历程。

本文作者是一位放牛娃,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最后考入北大。其在底层社会所经历的种.种人性之恶和苦难中的点滴温暖,曾经让许多与他有相似命运的莘莘学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论文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但比论文本身更震撼的,是这篇在博士生圈子里面流传甚广的后记,我愿意推荐给与更多的读者分享。——许纪霖

《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

一、小传

早就想好,要在论文后记时好好写上一笔,以资纪念。可是,真的要写后记时,却提笔忘言,竟不知从哪里开始。

在我上学的22年(1987——20XX)中,充满了坎坷与风雨。7岁时,母亲想让我上一年级,因为交不起钱,只好先上幼儿园,荒废了宝贵的一年时间。12岁时,家里勉强让我上到五年级。差一点因为交不起考试费用,而失去参加小升初考试。班主任老师来我家做工作,可是,实在没钱。结果,班主任代我交了钱。我考了全乡第二名。然而,这个成绩丝毫没有给我带来喜悦。相反,却是无尽的痛苦。因为我不知道我家从哪里弄到学费。邻居家的孩子都没有考上,相反却因为有钱,可以买上初中。当他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地去镇上上学时,我只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村里有家好心人,也是同一姓的家里人,想资助我上学。我很高兴。可是,很快希望就落空了。因为他家里人的反对,他也不得不放弃资助我的想法。

那一年秋天,同龄人都在新学校上学,过得让人兴奋、让我充满想象和向往的中学生活;可我,只能在家里放牛。牛是一种很灵性的动物,我和它逐渐成为好朋友;慢慢的,我可以把它放在山上,而不去管它。因为,这样我自己看书。那个秋天,我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词。直到现在,我所能记住的宋词都是这时背诵的。每当黄昏来临之时,我就和牛儿一起回家。和我家共养这条牛的大爷,总是毫无留情的批评我放牛不认真,牛儿没吃饱。满怀委屈的我,也不做争辩,只是在想,我不适合放牛吧。

可能看官想知道,为什么我家会这么穷?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1980年我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可能对于潜山,看官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个地方出过程长庚、张恨水、余英时等大家。古南岳(现称天柱山)就在县西北方向,相传大乔、小乔就生活在这个地方。而古南岳下面的潜河两岸曾是古皖国所在地;古南岳亦被称为皖山。安徽简称皖,亦是从此而来。我们村里大部分都姓萧,相传是从河南迁过来的。我家到我爷爷(曾做过保长)的时候,开始衰落。我爷爷有三个孩子,我父亲是老小。大叔脚残疾。奶奶在我出生之前不久就去世了。二叔是个瞎子,很早就去世了。父亲读过新式学堂,但为人怯懦,没有主见,且不会生活。母亲则好强。我8岁时,爷爷病逝,家中无一分积蓄,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20块钱,才最终办了丧事。爷爷去世后,家势每况愈下。母亲无奈开始四处做生意,一开始是收破烂,后来是做蔬菜生意。

虽然80年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我们那个小山村还是笼罩在一篇诡秘、落后、封建的风气之中。当我母亲第一次穿连衣裙回家时,全村都沸腾了。随后,她认识了一位生意上的异性朋友,并带他回家时,全村更是乱成一锅粥。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大叔以及那位母亲的朋友睡在一起的。突然,有邻居急冲冲叫开门。父亲起来开了们,一帮人就像凶神恶煞的土匪一样抢门而入。一群妇女稳住了我母亲。另一群男人们则冲进我睡觉的里屋。他们将母亲的朋友抓起来,推搡着去老屋大厅。他们让母亲的朋友跪在“天地君亲师”之前。第二天,他们把他送到了村公所。有村干部在审问,有干部在笔录。全村人都围在外面看热闹。那种情景历久弥新,如今仍历历在目。我记得他们的表情,我记得他们的话语,他们是那么兴奋,是那么热烈。在小山村,这或许是一件大事了,大家好久都没看过。

本来,母亲因为性格暴躁、又很好强,经常与邻居吵嘴、打架。可是,父亲又软弱。母亲以及我自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辱。只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正在吃饭。有个邻家妇女刚从田里回来,拿了个锄头,啪的一声就捅坏了我家的窗户。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家是老屋,比较矮小。他们可以随便捅。还有一次,我们也在吃饭,另外一个邻家妇女刚从山上回来。若无其事、大摇大摆从我家门前经过。结果不知何事又和我母亲扭作一团。因为我家是老屋,和他们家共用一个走廊。通过这个走廊,我家可以经过他们家而去共用的老屋大厅。一般都是在大厅里进行红白喜事等大事。结果,他们家就很霸道的在这个走廊里安了一个门,只有他们可以开,而我们不可以。换句话说,他们随便可以过来,而我们不可以过去。还有一件很屈辱的事,现在想起来,真的让我很痛苦,甚至对人性本善都产生了怀疑。那时我还很小。另一邻家妇女因为和我母亲吵架,结果拿起掏粪的粪勺盖在我头上。在农村来说,这种做法是很恶毒的。其用意也很明显,是希望我永远晦气,永远也不会长大。

因为这些背景,再加上这次事件,母亲想到了离婚。我记得,母亲坐在门旁一边哭,一边抚摸我的头。她说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你和弟弟了,你长大了,要多照顾弟弟。那时,我11岁。母亲走了。留下孤零零的我,还有6岁的弟弟。

可怜的弟弟没人照顾,又黑又瘦。直到现在村里人还叫他“黑老”。他常常自己睡在地上。由于没有人管教,他变得很顽皮。时常还小偷小扒。邻居就向我告状。我也没办法,常常关起门来用皮带打他,我一边打,一边哭。

也就是我考上初中的那一年,父亲还养了一个猪。我也没有求他卖掉猪给我上学。因为我知道,即使这一次凑到了学费,还有下一次。以前,我找他要学费时,他总是让我一个人去要债。他只会卖苦力,而别人也总是不及时给工钱。我只能认命。那一天冬季,他听从邻人的建议,让我跟随邻人的亲戚一起外去打工。那时,我才12岁。先来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师傅家。帮师傅家干农活,早上要早起。寒冷的冬季早晨,田里全是一层白白的霜冻。我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有时,师傅让我给他们孩子送衣服或者书包。看到同龄人在学校里安静的上学,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后来,师傅带我外去了。来到另一个城市,宣城。我师傅是弹棉花的。因为我力气小,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话,如刨旧棉絮、牵线等。刨旧棉絮时,常常弄得鼻子里都是棉絮,几乎令我窒息。牵线是用中指勾着,常常弄得中指关节处裂开大口子,血流不止。那时,我身体还不好,常常有蛔虫爬出来,我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辛苦的冬天过去了,我挣到了75块钱。我穿着在外打工时好心人给我的衣服回家了,很认真的将这75块钱交给父亲。他拿着钱去办了年货,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后来,我从别人那里知道。父亲舍不得卖猪给我上学,却听从邻人一起偷别人家的打稻机,被抓,受罚,结果卖了猪交罚款。

第二年春天,母亲在外婆家听说了我的事情,非常痛心。尤其是听到有人说我考了全乡第二名之后,便义无反顾要让我重新走入课堂。一开始,村里人还是很“小心”,还跟我说:“你妈妈会不会拐走你,要卖了你呀?”我无所适从。外婆家离我家有20多公里,那一次天正在下雨,母亲一直冒雨走来找我,却遭到村里人的白眼。

很幸运的是,通过母亲的努力,以及母亲改嫁后的叔叔——也就是那位他的朋友的支持,我终于重返学校了。我重新上5年级,并于同一年参加小升初考试,结果考了第一名。上了初中,我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但那时也非常艰苦。虽然母亲改嫁了,但家里的经济也很紧张。而且,她改嫁到的地方也是和我们村子一样。对于这位外来妇,村民们充满了怀疑、敌意与仇视。尤其是母亲执意要给我上学,更让他们愤怒。他们认为我母亲是要拐骗他们家的财产,是不安心在那里过日子。母亲改嫁后的丈夫家的亲戚朋友对此尤为阻挠。妯娌之间常常吵嘴打架。尽管受到这么的阻挠与艰难,母亲还毅然坚持给我上学。不过,很幸运的是,母亲的丈夫——我的继父,对我上学还是非常尽心、非常努力,尽管他有时也忍不住会受到别人的挑唆,对我母亲大打出手。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最担心的不是我的成绩,而是每个学期开始。因为,学费问题让我常常一筹莫展。常常是开学之初,我在马路边等母亲来。常常是望眼欲穿,常常是欲哭无泪。饿了,啃一口父亲给我做的干粮;渴了,就只得忍着。马路上尘土飞扬,我那时是多么恨汽车!我恨它们耀武扬威的在我面前驶过,而留下令人讨厌的漫天灰尘!

然而,温暖的校园生活让我孤独、受伤的心灵常常充满了阳光和雨露。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帮助我。有位英语老师的夫人在食堂工作,好心的她常常不收我的饭票,还多给我饭菜。化学老师常常塞给我10块钱。而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个周末,我常常买些好吃的东西带回家,给大叔和弟弟吃。可是,有一次,由于我的粗心,让我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这一辈子也不会得到饶恕。因为常常吃不饱,父亲常常给我做一些干粮让我带到学校吃。但我常常吃不完,就带回家,可以给猪吃,不能浪费了。但是,那时没有多少粮食。大叔很饿,就找到我书包里留下的干粮。可是,这些干粮因为发霉了,大叔吃了之后中毒身亡。无论我怎样后悔,无论我怎样哭泣,无论我怎样呼喊,疼我爱我、与我相依为命、善良可怜的大叔还是走了。在他去世前一年暑假,父亲外去打工了,我睡在床上,他早上起得很早,要去干农活。结果邻人偷走了装有财物和证件的箱子。大叔害怕父亲回来会责骂他,他使劲地用脑子撞墙。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有锁门?为什么没有看好家?一年后,受尽了痛苦和屈辱的大叔离开了这个世间。现在,我想好好伺候他,买好吃的给他,可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了。

初中三年很快就过去,虽然我的分数可以上重点中学。但校长表示,如果我高中的成绩还是和初中一样好,学校就免除我的学费。因此,我还是留在母校继续上高中。最令我焦虑和担心的事就变成了每个期末统计成绩。还好,每个学期我都是全校第一。其中,有个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由于母校的风气不甚好。高年级的学生常常无缘无故打低年级学生。有一次,有两位复读的学生,因为家里有钱,两人住了一个宿舍。他们把我和另一个同学抓进他们的宿舍,对我们扇耳光,又打又踹。打了两个小时,才放我们出来。忍无可忍的我们,联合高一的其他两个班级,组织了校内游行。我们写了大字报,把床单做成横幅,贴上大字。结果,校长找到了我,很严肃的告诉我:“你还想不想上学了?”我一听吓哭了,泪水不争气的流个不停。幸运的是学校很重视我们的诉求,并且对我们的处理也非常宽大。事情结束了,也没有追究。

高中期间,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更多。新校长常常给我100块,班主任、英语老师等等常常让我去他们家吃饭。同学也常常帮助我。周末,同学们也不嫌弃我家的破旧,一起到我家玩。邻居还很好奇的问他们:“他家这么穷,你们来干什么?”因为镇里离家有5公里,初中时,我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因为要带咸菜和米。有时回到家,只有我一个人。肚子早就饿了,只好自己烧饭。又烧不了,弄得汗水和泪水一起流。没有米的时候,就常常吃地瓜。邻居又好奇的问:“你喜欢吃地瓜吗?吃地瓜会饱吗?”弟弟一知道我回来了,就立马消逝得无影无踪。他怕我管他打他。高二的时候,在班主任、校长的帮助下,镇上有位领导陈叔开始资助我。加上学习任务重,周末回家的次数少多了。

99年高考,我估了分数可能要比重点线多7、80分。校长就给我填了北京大学。他说如果考不上就免费让我复读。班主任则比较谨慎。因为我在提前录取志愿填了外交学院。我还记得班主任带我去了合肥,见了招生老师。结果老师说我太矮(我1米65)。班主任哀求道:“他还是小孩,还会长的。”最终还是不行。班主任担心我可能考不上北大,太可惜了。

不过,上天眷顾可怜人。我竟然被北大录取了。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北大在安徽招的23个文科学生里的最后一个。我还从别人那里知道,我们县重点中学有个复读的学生分数比我还高,但没有被北大录取。我是打心眼里感谢那一年北大在安徽的招生老师。是这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考上北大的消息传到了小山村。村里人不知所措。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会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也不会想到从小受到晦气的我会有这么好的成绩。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情况往往就是这样。村民们变得比谁还快。他们马上给我家送礼,还张罗了要送我上学,见面了还时常请我去他们家吃饭。要知道,在考上之前,我几乎没在他们家吃过一次饭。那种感觉真是太讽刺了。

因为陈叔的帮忙,我很快就筹到学费;陈叔把我送到了合肥,在分别之际,他请我吃饭。当时,我哭了,不知道是感激,还是担心未来的生活。我只记得他对我说了一句:“清和,不要怕,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我清晰的记得,我一个人扛着大包裹,坐着学校安排的大巴,来到北大昌平校区。报道的老师问我:“你一个人来北京的吗?”我点点头。她说,“了不起。”一开始,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常常被人误会。

来到北大后,先前的担心变得没必要了。我们县里有一家人开始无私资助我。同时,班主任也了解到我的情况,常常帮助我。因为学校里有各种资助,还有各种奖学金,我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大一开始,根据成绩以及家庭状况,我就获得了奔驰奖学金,连续四年。(也是在大一寒假,我家才通了电,尽管我们村很早就通了电;以前,我一直在油灯下看书。)大四时,我一方面申请了贷款,另一方面又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20XX年,我获得免试上本系研究生的机会。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孙尚扬教授的帮助,20XX年,我又由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20XX年,在孙师无私的帮助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卢龙光教授的支持下,我获得北大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资格。从06年到08年期间,我在香港生活、学习。

直到今天,除去在香港的两年,我在北大整整生活了8年。期间,欢乐多于泪水,幸福多于痛苦。但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忍不住还很痛苦。尤其是想到自己还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心中甚是愧疚。05年草就的一首打油诗,可做存照:

萧冲处皖西,地有古南岳;

相传大小双,嫁与英雄妻;

孔雀徘徊语,原为舒州吏;

代有杰人出,山青亦峻奇;

近世多穷潦,风俗厥粗鄙;

庚申年初暑,男婴啼声急;

家无半分财,亦缺稻梁衣;

男丁三四口,却有两残疾;

仓廪无存米,灶冷无吹薪;

断椽残墙壁,无处避风雨;

薄田两三亩,荒山远且瘠;

阿翁虽爱子,谋生不擅计;

翁奶相继逝,家势更难起;

长子虽聪慧,无奈家境贫;

凿壁为读书,牧牛读古诗;

次子少多舛,幸得恩人助;

困妇欲振翅,却惹村人语;

经商非妇道,交友亦违礼;

妇亦好自强,多与邻人牾;

夫少被溺爱,酸腐且懦弱;

矛盾乱纷纭,众矢成一的;

不久婚姻断,可怜两小人;

大叔脚有疾,终生未娶媳;

却遭恶人侮,寒身赴西岐;

长子虽中式,却遭村人弃;

旧妇理东阁,复为长子书;

转瞬六载过,却中京师榜;

雪中少送炭,锦上多添花;

贫门多媚客,逢面阿谀请;

自此入燕都,孤身启新途;

北居已六载,常思复家计;

夜静忆故园,泪湿薄单衣;

菜根益脾胃,安步健身心;

不羡惊人语,只慕圣贤音;

时节多转换,英雄史留名;

雁鸣长空里,志作万里行;

幽兰香空谷,其气传千古;

以此铭座右,勿失亦勿忘。

(乙酉年初春)

二、缘起(博士论文研究介绍:略)

三、感谢(略)

肖清和记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三楼

二〇〇九年五月七日初稿

其博士论文《“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1580——1722)》获20XX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肖清和,男,1980年出生,安徽潜山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末清初天主教史、宗教哲学等,并已取得一系列较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论文后记 第4篇

岁月如梭,如歌。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交通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

本论文是在导师李霞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王保民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管理学院能源课题组为本论文提供的数据和建议,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妹们,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躁,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

论文后记 第5篇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历经三载寒窗,此刻感慨良多。三年前,带着憧憬和梦想,我来到了上海,来到了复旦;三年中,我品味着百年复旦的文化底蕴,感受着法律殿堂的博大精深;而今毕业论文的交付打印,也标志着我的三年硕士生涯行将结束。岁月流逝无声无息,但是从初入复旦园的迷茫到如今的坦然,过去三年的人生经历赐予了我许多珍贵的心灵成长契机,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并在我内心深处刻下了抹不去的印迹。我想说,能够在“江南第一学府”攻读我的硕士学位,将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光。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浩然教授。论文从选题到定稿,陈老师都倾注了超多的心血和精力,没有陈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莫大鞭策,我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完成这篇毕业论文。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多才,是我一生要学习的典范。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父母都是一介农民,年岁渐高,却仍然为我的学习生活倾尽了他们的所有。母亲怀胎十月,父亲糊口养家,为了将我拉扯长大并抚养成人,让我理解到了很多人没有理解到的教育,他们吃了很多别的父母都没有吃过的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父母没能给予我富庶的家庭,也没有让我优越的地位,但父母将是我一生的记挂和报答,假如还有下辈子,我仍然愿意再做你们的儿子。个性感谢我的小叔叔罗文先生,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我肯定无法顺利的完成我的学业。我的每一分进步,无不凝聚着我们这个大家庭深深的关爱与期盼,也正是因为他们无私的付出和无限的关爱,使我能够坦然应对人生的每一次坎坷,而有了这个幸福的大家庭的坚强后盾,不管未来是坦途还是逆流,我都将勇往直前。

感谢我的女朋友朱琳,她秀丽温柔,善良贤淑,相恋五年,异地三年,我们也从青涩走到成熟,要感谢她的爱和信任,期望我们能够幸福携手一生。

感谢所有关心帮忙过我的朋友师长,不管是在那里,是在何时和你们相熟相熟相知,尽管没有具名,但在我心底,你们都将是我一生的挚友。感谢检察院的李健老师,感谢复旦法学院05法硕及北区38号楼402的室友,谢谢你们。

谨于拙文,献给他们!

论文后记 第6篇

感谢J老师。我永久感谢他的耐心和包容。这是一种无声的帮忙,并且对我意味着太多太多……感谢我最好的朋友Y。是她的鼓励,让我在无法着笔的时刻获得力量,她是我黑暗中的伙伴。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教育与关爱,尤其在这样的时刻,予我以无私的佑护。最后,感谢常驻于我心的人。你教会我生活万变的秀丽,又挥手化之烟尘。你是这个宇宙的全部真实,乃至过多的真实。但愿自己能继续前行,认真地活下去,以无负我曾获得的太多的爱。

将要毕业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背负着记忆的我们,安慰是无所谓必要的。但我想,还是就应祝福世界上每一次短暂的庆典,个性是那些年轻的、闪亮的、带着梦的酣甜的,仿佛《俄罗斯方舟》结尾处钢琴声远去的海面。人类的渺小教人以怀故和珍惜,我们所了解的也只是这些。

要向真正伟大和勇敢的事物学习。能够将无保留的爱和赞美奉献给的是:大自然,小女孩,古老礼貌的智慧,音乐,幽默,真的诗,朴素的情感,向别人而起的善念,艺术的伦理,和创造的价值。在它们面前,生命的等待发生了好处,而不只是煎熬、追悔、无限向下的趋势。为了所有先有酒而后有香的、血一样的道理,我们要鼓起心力,我们加油。

论文后记 第7篇

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博士学位论文是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而致谢又是对三年经历的一个总结,今将其发于此,以飨众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论文即将梓刻之际,回想三年博士生涯,给我提供帮助的人颇多。最应感谢我的导师孔昭君研究员。首先,感谢他将我纳入门墙。正因于他的接纳,才使我完成了一个科学的门外汉向一个科学的探索者的蜕变。其次,感谢他在我入学之际尽力帮我申请到公费名额。正因为这个公费名额,让我减轻了许多经济上的压力,使我在整整的三年攻博期间有心情坐下来真正做点学问。最后感谢他在我找工作之际,为帮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费神费力。师恩如海,衔草难报。孔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风格、严肃的科学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幽默机智的谈吐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为我论文的选题、撰写提供了关键启发和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常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审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各位专家和学者!

特别感谢所有支持过我、帮助过我、批评过我、鼓励过我和理解过我的人们!

最后,感谢岁月与困难对我的磨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以此作为结尾,与所有要感谢的人共勉,相信自己,追逐最初的梦想,永不放弃!

论文后记 第8篇

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博士学位论文是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而致谢又是对三年经历的一个总结,今将其发于此,以飨众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论文即将梓刻之际,回想三年博士生涯,给我提供帮助的人颇多。最应感谢我的导师孔昭君研究员。首先,感谢他将我纳入门墙。正因于他的接纳,才使我完成了一个科学的`门外汉向一个科学的探索者的蜕变。其次,感谢他在我入学之际尽力帮我申请到公费名额。正因为这个公费名额,让我减轻了许多经济上的压力,使我在整整的三年攻博期间有心情坐下来真正做点学问。最后感谢他在我找工作之际,为帮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费神费力。师恩如海,衔草难报。孔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风格、严肃的科学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幽默机智的谈吐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为我论文的选题、撰写提供了关键启发和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常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审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各位专家和学者!

特别感谢所有支持过我、帮助过我、批评过我、鼓励过我和理解过我的人们!

最后,感谢岁月与困难对我的磨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以此作为结尾,与所有要感谢的人共勉,相信自己,追逐最初的梦想,永不放弃!

论文后记 第9篇

我在写这篇后记,意味着我已经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这篇从零六年夏天我开始着手处理数据的之后倾注了我和导师许多努力的毕业论文。我在写这篇后记,意味着我在复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告一段落,我能够静下心来,回顾体味我在复旦度过的这三年时光。我在写这篇后记,意味着我在以一种方式告别我的学生时代。我在写这篇后记,心里充满了激动,一向的感动,和最初的心动。

从踏入校门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就很清楚,三年后我会离开那里踏上社会,开始我的职业生涯,告别我的学生时代。我没有在继续学术研究和开始工作这两条道路之间有过片刻犹豫,这份犹豫早在本科学习的四年间被清晰地沉淀。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写论文,做每一个细致的工作,我乐在其中。让我快乐的不是论文被发表了的`消息,而是我导师的每一句肯定和鼓励,我自己的小小成就感。我珍惜和清华北大的学生一齐竞争得到的和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一齐实习的机会,飞快的工作节奏繁重的压力,我乐在其中。让我快乐的不是这份实习带来的简历上光亮的一笔,而是我学会的忍耐和坚持,我自己的小小满足感。让我快乐的是,我发现,写作论文时的字斟句酌和在工作中撰写报告时需要的认真是一样的,处理调研数据时的细致和在工作中处理分析数据时需要的耐心是一样的,做调研问卷时与各式各样的人去沟通交流和在工作中与形形色色的人去周旋是一样的。看似两条分叉的道路,是一向都有交集的,都需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我想每个在写后记的人必须都会想着,这三年,我收获了什么。我收获了什么呢?除了一份好工作带给我的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份好实习带给我的对现实社会更亲密的接触,我收获了和导师一齐发表的几篇倾注了导师许多心血的文章,我收获了每个周二在导师组织的讨论会上听到的许多篇有启发的好文章,即使没有启发出我这个没有多少学术天赋的学生写出多么杰出的学术论文,但至少也让我领悟了什么是好的学术文章。这三年,我对学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术不是符号,不是公式,没有密码,学术不是深奥,不是复杂,学术是在生活中充满了的值得研究的课题,是我身边的学问,让我学会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我感激我的导师让我相信经济学也能够是有人情味的,学术是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的,是能够做些什么,对这个我们生存的世界有所贡献的。我收获了在这样一个互相交流、迸发智慧的讨论会上两次报告文章的经历。

我收获了对合作和坚持的认识。我收获了每次导师和我们谈做人做学问时的感悟。我收获了一份坚持和踏实走好每一步的决心。我明白,我不够聪明,但我努力。我不够创新,但我细致。我不够杰出,但我坚持。我不够学术,但我认真。我不够做学术的天赋,但我有一个总是给我最好指引的导师。

论文后记 第10篇

此刻心里有说不出的味道,愧疚大于解脱。再丑的媳妇也要见公婆,我明白即使我等到最后一刻也要拿出我所谓的研究成果,给我的研究生生活画上个句号。这正如爱因斯坦手工课上做的小凳子,虽然十分丑陋,但却是他努力做了三次的最好结果。

我从顽劣村童,至于这天,虽不值得炫耀,但一路走来受惠于众人很多,身后有太多双鼓励与期望的眼睛。

感谢恩师喻遂生先生。先生宽宏超多,大有古人风范。他永久以一张宽容大度的笑脸迎接我们。有时我们自以为是,乱谈一些学术观点,他总是静静地听着,报以憨厚的一笑;有时我们读书不认真贪玩了,他也不严厉批评,只是耐心教诲。先生体贴学生,处处为我们着想。清楚记得有一次先生郑重告诫说千万不要收什么班费,也许10元钱对我们穷学生就很重要。临近毕业之时,先生又不辞辛苦,委屈自己,四处为我们联系工作。回想西大三年,我有幸跟从先生,在为人、为学方面受益良多。但生性终愚且懒,又无大志,所以学无所成,每每念至于此,愧疚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感谢毛远明师、张显成师、李海霞师、翟时雨师。毛师严谨、张师和蔼、李师特行、翟师幽默。生活在文献所这良好的学风之下,潜移默化之中,我日有进步。

感谢古道热肠、有求必应的邓飞、李发老师,感谢热情厚道的陈荣杰、郭丽华老师;感谢邓章应、苏文英、王远杰、朱华忠等我们文献所所有可亲可爱的老师们,是他们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师生原先能够如此亲近,学问如此博大,生活如此完美!

感谢室友熊昌华、赵强、胡波。三年相处,生活上他们真情相助,学问上他们不吝指教。

感谢其他几位同门。相互切磋,相互砥砺,我受益颇多。

感谢郑州大学文学院丁捷教授。自20xx年初识,先生便一向鼓励我、提携我,八度春秋,一生恩情。无法忘记今年年初的一日清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逾古稀的先生以瘦弱之躯穿梭于风雪中,四处央求,为我联系工作。

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二老文盲,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二十余年节衣缩食,供我读书。如今年过花甲,白发幡然,仍然不辍耕作。勤劳、节俭、坚忍,盼我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但身为人子,我年近三十,学业已竟事业未立,不能加丝毫实惠于二老,徒增他们倚门盼子之苦。想到他人父母住高楼大厦,锦衣玉食,而他们含辛茹苦,历尽艰难,不禁泫然涕下!

感谢爱妻高艳秋。她性格宽厚、淡然。不慕金钱,不戚戚于贫贱,甘愿清贫生活,默默支持我读书深造。结婚两年,她一介弱女子,辛苦工作,供我衣食住行,任劳任怨。

三年就要过去了,我将要离开西大这个秀丽的地方了。我明白,以后的日子我会时刻想起我的母校、我的恩师。从此,我多了份牵挂!

再次感谢母校和恩师,祝愿西大一路好走!

推荐访问:后记 汇编 论文 论文后记汇编10篇 论文后记(汇编10篇) 论文后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