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路探析——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3-09-15 0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王敏武 陈 磊 翁 优 罗铁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体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可缺少的途径。新时代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高职教育未高度重视体育及该学科的育人价值,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培养身心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遵循《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要求,打造健康知识+基本/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并在遵循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三教任务中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新时代体育课程内涵是通过学院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
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高职体育课堂是以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水平提升为目标,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国家强调了“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需渗透行为习惯培养、思想品德教育,深入挖掘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能,创新教学观念,把个人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实现社会价值。

(一)设置职业实用的体育教学模块

高职体育教师在遵循体育学科特征与企业、社会对人才职业素养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高职体育课程框架,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学生体育自主运动能力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构建教学与活动互补、技能与素养结合及学习与评价相促进的高职体育特色课程。与此同时,体育教师结合高职育人特色与不同职业岗位对学生体能要求的基础上开设通用基础模块,该模块重视学生运动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运动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与健康和职业相关的体能。常见羽毛球、排球、篮球、卡路里、分盘棋、花式跳绳、健美操、武术、体育保健、跆拳道、体育舞蹈等项目。民政特色体育模块,即持续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常态化,以健身促健康,以健康强素质,以素质展形象,共同唱响全民健康主旋律。常见以下类型:体育保健、老年体育、职业体能、健身气功、社区体育、形体舞蹈与表演、活动组织与策划、体育运动康复、体育健康概论、适应性体育、棋牌规则与裁判、门球规则与裁判。职业类型体育模块是指商业化、市场化的体育活动。职业体育以竞技体育赛事的运作和推广为核心,通过赛事门票、广告、转播等方式在市场上吸引投资和获得商业收入。主要有以下类型:(1)生产建设型:①设计类:瑜伽及其他、颈椎保健操;
②制造类:工间操及其他、器械健身;
③工程类:攀岩及其他、素质拓展;
(2)服务管理型:①办公类:跆拳道及其他、椅子健身操;
②社交类:形体及其他、体育舞蹈;
③医疗类:太极拳及其他、健身走跑。职业素养体育模块包括爱国荣校:校史越野及其他、武术团体操;
规则意识:枪林弹雨及其他、篮球传球抓人;
竞争与合作:连体足球及其他、穿越火线;
工匠精神:圆点抢球及其他、瑜伽人椅练习;
意志品质:铁人五项及其他、中长跑练习,详情如图1、2、3、4、5所示。

图1 职业实用体育

图2 通用基础体育模块

图3 职业类型体育模块

图4 民政特色体育模块

图5 职业素养体育模块

通过基础体育模块学习,掌握1-2 项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为学生进一步的职业类体育模块学习奠定运动基础。

通过“职业类型体育模块”学习,满足企业对一线从业人员体育素养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保健知识,预防易患职业病,具备良好的职业岗位能力。

通过“民政特色体育模块”学习,如针对护理专业开设的“运动康复”等课程,教会特定专业学生相关的岗位技术技能,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高职生可根据自身专业特征、运动兴趣、职业意向等选择适合个人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学习。

(二)建设课外体育活动教学路径

课外体育活动是对校内体育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对发展校园与体育文化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高职体育教师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指导下分别建设“体育俱乐部”、“阳光长跑”与“体育文化节”三条课外体育活动路径,满足学生运动需求,推动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形成全员参与群众体育的锻炼氛围,详见图6。

图6 勤练路径结构图

体育俱乐部即新型体育教学形式,是利益相同的学生自发组建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满足体育需求,实现高效教学。上述含义即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向,综合高职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指导学生掌握长期的锻炼方式,强化学生体育素养,为形成终生锻炼意识及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俱乐部式体育教学与高职生特征相符,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为多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兴趣与身体素质选择相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使不同爱好、个性与身体素质的学生均能获得发展。俱乐部教学从学习方式、文学氛围及参与方式等方面紧贴现实社会生活,当掌握多项高效体育运动方式后会在无形中内化成终身体育锻炼思维意识,并在生活中选取符合自身情况的运动锻炼方式,在体育运动中提升自信、感悟快乐。

阳光长跑可为人体提供钙质,调整运动系统与呼吸循环系统。该运动有利于锻炼学生骨骼、保持血压稳定、增加肺活量。由于在长跑中会增加肺部肌肉运动,进而使血液中携氧量与肺容量都得到提升,更能增强心脏心室容积和心肺存储能力。学生在阳光长跑中不畏寒暑,适应与调节能力在长期坚持中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长跑中需借助坚强的意志力才能缓解身体疲劳,进而更有信心地坚持长跑运动,大幅度提升抗疲劳能力与恢复能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长跑运动中可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体育阳光长跑模式,将互联网、运动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现学生健康状态与运动距离的管理体系,结合不同类型学生实施分类管理。例如借助运动世界校园APP、悠哈运动圈、KEEP 等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学生心率、呼吸和长跑情况,再结合学生运动情况制定运动处方,提升阳光长跑活动质量。

校园文化节旨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与精神,设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目标,开展如竞赛、运动、健身等相关体育活动。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节的开展为高职生提供相对适宜的人际交往平台,学生在参与相关体育活动中产生愉悦感与满足感,提升适应社会的自信心。对此,高职院校可组织如野外生存、篮球等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节活动,调整学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打造育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推动素质教育所展现的育人功能方面得到了广泛重视与肯定,在教学改革中致力于将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以及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而在体育锻炼中感悟高质量的健康生活。但相关研究指出,当前很多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并非重视学习成绩评价,更未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相统一,对体育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完成造成严重阻碍。

所以,体育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打造育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其一,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包括身体素质(50 米、台阶实验、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身体机能(心肺机能指数)、身体形态(身高、体重)。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将学生当前体侧情况与原有体质健康情况进行对比。通常二者测验项目相同,均为柔韧、耐力、协调、力量等项目,可以从多方面考查学生身体素质。其二,体育基础知识,该方面考核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基础理论常识包括体育运动发展史及当代体育运动发展、不同体育项目竞赛规则及运动技术原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包括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人体基本结构及心理健康、生理学基础知识等。其三,体育基本技能,包括运动实践能力与技术技能水平,其中运动实践能力即在实际体育运动活动中运用掌握运动技能并将其作为体育运动方式。技术能力水平即结合学生特征运用自身条件,掌握两种以上运动技术技能。该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为主,同时注重将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其四,学习态度评价,在体育评价中纳入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态度。其五,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体育课程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评价内容为基于心理健康层面评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否努力战胜自卑、胆怯,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以及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着重考查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对教师及他人给予理解和尊重,是否展现良好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是否尊重裁判、遵守比赛规则及勇于承担责任,是否能在失败后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新时代体育精神强调拼搏、奋斗和进取,是民族凝聚力、身份认同感、国家实力。赢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输了,也让人学会很多道理——如何看待胜负,如何选择人生,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其重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身体锻炼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体能和技能等。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灵魂,体育运动的功能是增强人的体质和体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详见图7。

图7 评价指标(“大学体育2”教学评价为例)

(一)1+N五级竞赛体系

为了满足体育赛事面向人人的需求,保障每个学生每学期能参加1-2 项体育竞赛,构建了“1+N”(单项体育赛事衍生出多项赛事)五级(班级、年级、系部、分院、校级)竞赛体系,并将部分校内体育赛事让学生团队(学生协会)竞聘承办,提升学生组织策划能力。体育竞赛育人体系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规则意识、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健全学生人格。以篮球运动为例,先是班级举办篮球赛,再到年级篮球赛→系部篮球赛→分院篮球赛→校级篮球赛,其中校级篮球联赛包括“精彩瞬间”摄影比赛、篮球裁判员考级、篮球裁判员比赛、篮球宝贝比赛、赛事新闻稿评比、篮球赛事DJ培训选拔、全明星篮球技巧比赛、三分投篮比赛、扣篮比赛等。通过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刻苦、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事实上,校园体育竞赛开展是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对手的赞赏与尊重,对队友的鼓励与合作,对荣誉的感恩与谦让、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个人拼搏精神均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详见图8。

图8 “1+N”五级竞赛体系(以篮球为例)

(二)校运动队“以点带面”体系

校运动队是当前高职体育的常见形式,制定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管理办法,完善运动队选拔机制,打通各级学生进入校运动队的渠道,同时开创性地建设校运动队“以点带面”的服务体系,积极调动运动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校内体育群体比赛有序开展,进一步落实运动训练与竞赛的育人目标,详见图9。

图9 校运动队“以点带面”体系

从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体育搭台、专业唱戏、素养习得”,把“体育”与“职业技能、志愿服务、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利用学校主办或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学生“三下乡”“社工社区实践”、“乡村振兴文化服务”等活动联合搭建一个体育志愿服务育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爱心服务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鼓励学生乐于奉献、服务社会,塑造良好的社会公德。为满足不同赛事需求,还需在尊重大学生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专门的培训工作小组,助力组员技能升级,实现个体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耦合“互联网+”理念,建立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信息库,并根据大学生的日常动态表现进行信息更新,保证供需适配性,减少人员流失,推动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常态化、长期化以及专业化。另外,在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组织中,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间紧密关联,唯有无缝配合才能输出更高品质的服务。对此,要着力加强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组织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的氛围空间,增强团队凝聚力,加深成员对体育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责任感。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品质来适应激烈的竞争。总之,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强调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体育运动磨炼学生意志、健全完善人格、增强身体素质,切实提升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育人目标。这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使命和任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立德树人育人职业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推荐访问:树人 视域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