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思想渊源·理论逻辑·价值向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维阐释

时间:2023-09-11 1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张锦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特质,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规律,总结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建设的发展之路。民主的本质是要解决国家权利的归属问题,社会主义民主形态从“民主”到“人民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逐步深化,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国家权利归于谁、为谁服务的本质与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今后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与民主政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视角,从思想渊源、理论逻辑、价值向度三个层面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新形态即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多维阐释。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我国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新形态,其思想的形成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反映了从“部分—整体”和“整体—部分”的哲学思辨。

(一)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来源,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根基。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必须要继承和发展民主,‘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民主一直是马克思高度关注的话题,他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用阶级分析法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总结了巴黎公社工人政权建设中的民主模式、洞察基于经济学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折射出的民主形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列宁在马克思关于民主论述的基础上,指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3],同时列宁还指出“过程民主,是将‘选举’与‘协商’两种民主方式并举,贯穿于整个政治过程的动态民主形态”[4]。这些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思想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的重要来源。

(二)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政治文化是特定时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主要包括有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理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内容”[5]。无论是从中国古代“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和为贵”的共识思想,还是古代政治话语体系中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立君为民’‘天视民视’‘选贤与能’‘询于刍荛’‘相防过误’‘击鼓言事’等所阐释出的“民有”“民享”“民治”思想[6],或者“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主张,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中均有所体现和反映,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渊源与基础。

(三)源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其产生与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等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就包括国家治理中的人民群众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普通群众对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与管理的基本看法与做法,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另外,在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中政府之治与乡绅领导自治相结合的模式是早期民主的雏形,选贤任能和当下的选举制度也有着共通之处。不过,在现实与实践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实践却赋予了传统政治思想更多现代内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

(一)逻辑起点: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政治理念,在逻辑和价值指向上必然将人民利益作为精神内核,服务人民行使政治权利又接受人民监督与检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治建设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7],之后,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党原创性和时代性理论写入各种重要文件并在具体实践中广泛应用。就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方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提出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目前普遍认为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权利属于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

制度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最大优势,“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仅实现了真正的民主,而且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制度优越性”[8]从制度基础来看,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实践与现实工作中都离不开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制度载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优化人大代表结构,加快建立与完善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服务保障机制。从机制构成上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五个环节[9]。从社会治理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引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行使民主权益的重要途径。因此,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权利属于人民既是保障公民个体权利单向制度逻辑,又表现为对国家公权力监督制约,对公权力约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必然要求。

(二)批判超越:对西方民主思想的批判与超越

民主最先出现在西方,但并不意味着西方独享民主的解释和发展权利。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其核心含义是“人民的统治”[10],西方民主最初形态为人民通过抽签、选举等形式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决策,之后这种民主形态向现代民主理论过渡,发展为“从主权在民走向精英统治、从实体民主发展为程序民主、从一元民主走向多元民主”[11]。这种现代民主模式在理论上具有政治逻辑性,但是也存在潜在的“多数人暴政”“权利集中”和“人民性的隐去”等理论缺陷。

与西方民主不同,“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独创性地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彼此连贯起来,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作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12],凸显了“人民”在全过程民主中的主体性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13]。与西方民主对比,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强调人民至上的立场和观点,真实的做到了形式民主与真实民主相统一,既扬弃了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弊端,又高扬和宣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

(三)创新发展: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深化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创新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贯穿于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生成是在百年浴血奋战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与创新中形成的,是经得起历史和现实考验的政治形态。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提倡让人民来监督政府,陆续提出了“人民民主”、“新民主主义”等涉及民主的概念与话语,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强大的制度基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开始了对民主的探索与思考,提出“对敌人来说是用专政的方法,对人民来说则是用民主的方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扩大民主”等民主形式与内容,奠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内涵不断丰富,民主法制化和民主现代化在这一时期摆在了关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成败的高度,党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等重要论断,这些重要论断既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与拓展,更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民主实践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历史必然,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民主道路的不断深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型的民主形态,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性与鲜明的时代性,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也揭示了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与智慧。

(一)话语创新:一套全新的民主话语体系

在国家语体系中,西方民主曾经占据主导的话语权,并向全球其他国家一度进行价值输出与意识形态误导。在当前的国际视野与环境中,西方的民主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西方精英阶层开始反思西方的民主形态。相比之下,中国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逐步彰显:一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坚实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大的优势,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将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各民主环节连接为相互衔接、有序运行的生动历史实践。二是回应民众诉求是基本要求,中国式的民主作为新时代人类文明新形态,最重要的是着眼于中国国情,有着中国广大普通民众的支持与参与,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政治诉求,解决回应群众现实所需。三是以真实的民主形式为主要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参与、人民的协商、人民的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将人民民主所追求的民主性质与民主运行的质量有机结合的目标”[14]。

从2019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到建党一百周年时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再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将其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政治建设的高度概括凝练与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套全新的民主话语体系凸显了“全过程”的民主实践本质,揭示了我国民主中人民始终都在行使自己职责的全时段、全过程的特征,凸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本源。

(二)道路创新:一条全新的民主发展道路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对法国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做了深刻的总结,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之路的狭隘性与缺陷性并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继承,同时也是立足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创新与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境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条新的民主发展道路有着西方民主无可超越的优势与特色。一是以社会合力为主要落脚点。孙中山强调:“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主张团结合作的前提下创造了公平民主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二是民主的程序和内容相统一,在民主实践中人民的主权是否得到切实的落实这是民主制度要重视的问题,民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衡量和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现民主不能简单通过民主形式来判断,而是要去看具体实践过程与成效,最终通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判。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民主,是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民主。我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每一个具体的环节,无论是选举环节还是选举以外的环节都能保证,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三)形式创新:一种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政治文明就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组成部分”[16],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文明”有着人类前进和进步的意蕴,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我国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也具有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的本源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7],新形态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一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18]政治现象发展变化就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超越,资本主义政党与社会主义政党的本质区别是所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资产阶级以“多党制”或“两党制”最为典型,通过竞争获得政治统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下,立足中国实际,汲取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类型”[19],同时从实践形式来看以党的领导为根本,重视完善民主过程,是一种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的民主,这一政治文明新形态,不仅展现出了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而且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表达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总结深化,表达了人民民主真切体现了人民意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立足中国大地的一种具体的实践探索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立足新时代中国实际,跳出西方民主的认知框架,基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战略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完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提升民主国际话语和民主理论自信,在国家社会中展现政治优越性与大国形象。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宽民主实践形式,切实实现全过程民主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之间的契合互动,不断深化总结实践效能,发挥民主价值与民主功能,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新境界,推动国家治理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政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7期)2021-07-16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新形态现代企业文化(2018年13期)2018-06-09新形态西装智族GQ(2018年3期)2018-05-14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学习月刊(2016年19期)2016-07-11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中国房地产业(2016年9期)2016-03-01激活时装新形态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终身教育研究(2014年3期)2014-02-28

推荐访问:多维 阐释 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