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们离“精神病”有多远?

时间:2023-09-09 16: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撰文 罗庆华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每周上两次门诊,每次接待50~60 名患者;
我所在的科室每年的门诊量约12 万人次。常常有人或委婉或直接地嘲笑我生活在“精神病”堆里,提醒我小心自己也变成“精神病”。而我则常常或委婉或直接地对这些人说:“你、我和那些被你称为‘精神病’的人,其实并没有太大不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精神病”的定义。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精神病理解为精神和行为的功能紊乱。精神病的病种很多,除了大家认为的那种胡言乱语、狂躁伤人的精神病之外,痴呆症、酒精依赖症、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疑病症等,甚至进食障碍,都属于精神病的范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用了近1000 页的篇幅才只是讲了精神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更别说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了。精神病的“款式”这么多,说明患精神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邻居

再来说说身边人。我记忆中见到的第一个精神病人是我的一位邻居。那年我大概10 岁,刚搬到他家隔壁,父母告诉我一个人在家时千万别让他进家里,说他有精神病。

有一天他敲了我家的门,说要量量我家电视机的对角线。我鼓起勇气开了门,他进来量了量,然后就离开了。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更多的交谈,我只是一直静静地看着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心里除了恐惧还有好奇,想近距离看看精神病人到底是什么样。

同事、朋友、家人

我的医生、护士同事们因为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来找我问诊的已经手指头都不够数了;
此外,我经常收到各种熟人因自己或亲戚、朋友出现“精神病”相关问题而发来的求助短信或打来的咨询电话。

我的一位远房表姐患了精神分裂症;
我父亲家、母亲家和妻子家都有一些亲戚患病托我帮过忙,其诊断涉及抑郁症、睡眠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

同学

我37 岁时参加了小学同学聚会,其中有两位同学患抑郁症,两位患精神分裂症,一位患双相情感障碍(时而躁狂时而抑郁的精神障碍)。2019 年我参加了一次小范围的大学同学聚会,到场10 人左右。刚上菜,一位同学举杯说感谢我在她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帮助了她,要和我喝一杯,马上有另外三位同学也凑热闹说要和我喝一杯,其中一位和她一样也是抑郁症患者,另两位都是自己的父亲患了抑郁症,我帮他们联系了医生安排就医,治疗效果都还挺好的。

2018 年某一天,我如同平常一样查房,住院医师请我去看一位新病人,到了一看竟然是很久之前买我房子的校友,她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回头我找出她的病历仔细一看,发现她在2005 年就因为双相情感障碍在我们科住过院,世界真是小啊……

精神科医生

谈到这里,很多人也许想问,你们精神科医生整天说这个人、那个人有精神病,你们自己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啊?精神科医生绝不像大家臆想的那样容易掉进“精神病”的坑,但也无法绝对免疫“精神病”。我的确认识好几名患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他们也并不避讳这件事,都是自己跟我说的。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北京某医院的一名医生,她还不是跟我一个人悄悄说的,而是在网上开直播直接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患“精神病”的故事。她做了精美的PPT,在直播中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患病过程、治疗经过、药物副反应,以及康复后的心得。我相信,所有那天看了这场直播的抑郁症患者都接受到了最有效的治疗——听精神科医生讲自己得精神病的故事。

行笔至此,不讲讲自己的故事,还真对不起前面被我“爆料”的那些人,也不好意思继续写这篇文章了。

准确地说,我那悲惨的故事是从进小学开始的。入学没多久,老师和家长就发现我是个“没有问题的问题儿童”。说没有问题,是因为我除了比较喜欢插话、接话外,从不调皮捣蛋,而且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乐于助人。说我是个问题儿童,主要是因为:第一,我学习困难,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自己最开始学写“2”的场景——父母关切地围着我,说话的音量从温和级提升至咆哮级后,我仍然无法正确地写出“2”,写出的“2”更多的是像“S”;
第二,我上课不专心,有点风吹草动就东张西望,不认真听讲,做作业特别磨蹭,常常因完不成作业而被罚站、留校,即便做了也错误百出;
第三,我丢三落四,铅笔、橡皮擦丢了无数次,就连挂在脖子上的钥匙都能经常搞丢,逼得爹妈把家里大门的锁头换了一把又一把。

爹妈把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似乎没什么用,我的成绩越来越“感人”,到小学三年级各科就只能考60 分左右了。不过,我也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看电视和小人书我就特别专心,打雷闪电都无法撼动我。爹妈最后无计可施,只能把我从县城最好的小学转到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的小学,我被留级了……此后,在初中、高中我成了“没有问题的问题少年”,参加高考离当年的大专线差100 多分;
复读第一年,离当年大专线差10 多分;
复读第二年,超过重点线2 分,终于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全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我总算是懂事了。

读到大学四年级,我看了《精神病学》这本书,当我读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部分时,我被震惊到了。我发现自己的很多表现和书上写的注意缺陷障碍高度吻合。后来我把教材带回家给父母也看了,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走运的是,这是一种成年后部分患者会自愈的症状。后来,我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老爹不由得感叹:“你真是大器晚成啊!”

在我看来,无瑕的精神健康和完美的身体健康都是镜花水月。“精神病”和感冒、腹泻、青春痘一样是普遍存在的。所谓的“精神病”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邻居或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希望大家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平和地对待“精神病”,因为事实上这些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爹妈精神病人精神科带上爹妈来北京心声歌刊(2022年2期)2022-06-06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锦州医科大学报(2022年2期)2022-05-07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12期)2021-06-09——以离婚纠纷为例">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以离婚纠纷为例法制博览(2020年20期)2020-11-29当爹妈最安逸的时刻37°女人(2018年11期)2018-11-09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爹妈好故事会(2016年6期)2016-03-23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6期)2015-09-05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相关问题探讨中国司法鉴定(2015年4期)2015-02-28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01-22

推荐访问:精神病 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