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手制书在书籍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13 15:40:06 来源:网友投稿

龚颖冰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东、西方书籍都在各个阶段以不同的形态作为传播知识与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形式通过历代装帧技师的传承与完善,保持与时俱进的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历经时代变迁,不断推陈出新,衍生出新的书籍形态。“在悠久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里,书籍艺术一直以动态的姿态变化发展着。”[1]

互联网时代,科技进步,潮流裹挟,传统纸质书正经受着电子书的强烈冲击,经过近十年的互联网洗礼,纸质书凭借其出版门槛高、信息可信度高的固有优势,与电子书相生共存,相互竞争。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下,阅读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结合信息阅读的动机,传播效果在信息的可视化程度与感知效率等方面也对传统纸质书装帧设计提出了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更高要求。

日本著名设计评论家臼田捷治说:“装帧与书籍设计是折射时代阅读文化的一面镜子。”书籍形态不仅指的是造型、材料和工艺,更强调“外形”与“神态”这两个概念的设计理论。“书存在静止的外在之美,但书还同时蕴含着内在之美,其实就是书的内在神态,是书籍经过整体性设计后散发的自内而溢乎于外的书的表情。”[2]阅读兴趣往往受阅读动机的影响,动机强则兴趣强,反之则弱或无;
基于对已知的重温和未知的求索,读者在主动或被动地感知信息,感知辨识越容易,感知传导越快捷,诱发读者感知兴趣的概率越高。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认为,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为书做打扮、做装饰,而是丰富信息,将信息通过视觉化表达,让读者接收到更饱满的信息、更丰厚的信息、更有趣的信息。书籍形态的创意设计,能提高信息感知效率,增强阅读动机,有效诱发或提高人们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兴趣。

“进行书籍形态的创新,并不是轻视书籍文化意蕴和书籍设计的基本形态,而是在已有的形态的基础上展望中国未来的书籍前景,通过独具个性特征的新形态设计,找到一条适合未来书籍发展的路子。”[3](P229)分析2004年至今“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获奖的中文书籍设计,不难看出,为信息感知而进行的“书籍形态”设计,是评判书籍设计优秀的重要依据。

2007年获奖书籍《不裁》被设计成了一本三边书口、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须边裁边看的毛边书。在旧羊皮质肌的封面纸上,用缝纫机缝出两根平行的细红棉线,贯通封面和封底,书的前环衬设计成一张书签,可轻易撕开作裁纸刀用,“裁”的意蕴浸润整书。2009年获奖书籍《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采用柔软纸材,类似中式装订的书籍形态,凸显了中国符号,增强了对传统图录的阅读乐趣。2014年获奖书籍《刘小东在和田·新疆新观察》的章节页用油画布丝网印,封面周边打毛,用强烈的触感体现笔记本不断使用的时间概念,实现随意性和现场感的“笔记本”式书籍形态。2016年获奖书籍《订单——方圆故事》用带锁线的邮局编织袋做封面底图,书名设计成贴在袋上的邮单,以及内页版式、插图、书口的动画翻阅,凸显选材和设计的新颖。2019年获奖书籍《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受古籍毛装本启示,选用粗糙的毛边纸印刷,刻意打毛书脊与书口,并搓纸成绳,穿书敲实钉装。

被世界审美认同的新东方书籍形态,不仅让中国优秀的书籍与设计师走向国际,更成为国内书籍设计同仁及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典范。

著名设计师袁银昌认为,中国的书籍设计在近十年时间发展很快,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及高水平的书籍设计,但在平均水准上我们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还与世界有一定差距。追溯当下设计师的学缘经历,基本都受过书籍装帧设计或相似课程的专业教育,他们的创意水平也许与从业时间与经历有关,但本科教育应该是书籍设计师创意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

当下的书籍印制有着严格的机器操作规则与流程,虽然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也制约书籍形态的设计创新。手工制书可凭借设计需求,自我主导操作流程,借助一定的工具与材料,尽可能去实现设计师的创新想法。书籍设计是一门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实操性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在64节(16节/周×4周)的常规课时里,一般只能简单了解书籍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少数材料特性,初步了解书籍装帧工艺与印制流程,具备平装书的一般设计能力;
普遍存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足,整体构思意识弱,对书籍形态设计缺乏创新性思考。针对以上问题,尝试在108节(8节/周×13周)的书籍设计选修课中,将手制书装帧练习作为提升书籍设计创意能力的主要手段。

第一阶段(1—4周)教学内容与步骤:深入学习手制书装帧基础理论知识;
同步采购训练用装帧工具与材料;
认真选读一部文学作品;
熟练掌握手制中/西式书籍基础装帧技法。

根据装帧训练要求,本次选修课程理论知识的范畴集中在中式线装(四式)、西式装帧(二式)、书芯锁线(二式)。主要通过课堂集中观看装帧师手制书的录播视频,教师作重点提示,在关键环节作详细讲解,因未进行实操,学生存在理解不透的现象属正常。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强调本阶段内容学习的重要性。精选中/西式装帧基础款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可以拓宽学生对书籍形态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学习书籍设计的研究兴趣,更为后续书籍设计创作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为保证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中/西式书芯锁线技法,通过示范式教学,向学生演示手制书步骤,并同步讲解操作要领,学生观摩允许手机录频,便于自学与纠错。学生在训练之初,需要熟悉工具与材料特性,掌握基本技巧;
训练时要求细心、耐心,多想、多问、多做笔记。教师指导要求面对面、手把手,全程指导,时刻观察。

本环节是第一阶段核心,也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较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思考以下问题并总结解决方法:线装书厚度与纸张特性的关系,六孔以上的多孔线装起针位置与走线方法,为中式线装开孔以及开孔位置与内文版心的距离设置,科普特装孔位与孔数的设置,多贴孔位的上下对齐,缝缀的走针线路,因控制拉线力度导致多贴的松紧与对齐,书帖厚薄与针线粗细关系,精装方脊的书脊尺寸测量,书脊扒圆操作技巧,书脊上胶定型的干湿度把控等。

“熟知书籍内容是书籍设计的重要前提,是避免设计做表面文章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在设计前的分析整理工作,有利于学生建立以个体审美思考为主体的设计观念,对书籍形态大方向的把握,书籍节奏的安排有了初步的概念。”[4](P105)本阶段第一周即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这是确定选题的前期工作。为文学作品做书籍设计,设计师必须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思想与精神内涵,有助于书籍形态创意的概念提炼。针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论精读、粗读,学生都应参考、整合多家评述,分析概括作品的文学气质与精神。

第二阶段(5—9周)教学内容与步骤:向学生推送大量书籍设计资源,课内针对设计佳作进行概念创意与装帧形式的赏析;
审核学生提炼的书籍设计概念及视觉符号,并要求绘制书籍形态概念草图;
采购手制书装帧材料并进行装帧试验。

多年教学经验显示,大多数学生为文学作品进行书籍整体设计时,往往因思考方法不当,创意切入点难寻,文字的气质意象无法转化为书籍的具象形态。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书籍形态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审美缺乏足量的积累与储备(看得少);
二是学生缺乏书籍形态创意整体构思的锻炼与培养(做得少)。为尽快弥补学生的素养不足,精选三十本书籍形态设计佳作供学生赏析和借鉴。书目为《苏州折扇——怀袖雅物》《梅兰芳全传》《黑与白》《朱熹榜书千字文》《子夜·手迹本》《书筑——历史的场》《怀珠雅集——曹文汉藏书票》《杂碎集》《欧阳春:凡夫俗子》《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天一流芳》《赵氏孤儿·中国孤儿》《绘图五百罗汉详解》《天边的彩虹——中国10—13世纪釉上多色彩绘陶瓷研究》《食物本草》《茶经》《酒经》《沈氏砚林》《忘忧清乐集》,《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精华版),《西域考古图记》《中国大史记·传世邮币珍藏》《清宫散佚国宝特集》《中国少林寺》《雄奇宝器/锦绣华服/泱泱瓷国/典藏文明》《订单——方圆故事》《不裁》《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究课》《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苏联镜头下的新中国》,以及历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

评审学生提炼出的书籍设计概念及视觉符号,帮助学生确定选题书目。评审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概括的气质意象是否是文学作品正确的艺术升华;
二是提炼的设计概念与可视元素是否忠实于文学作品的内容或内涵。本环节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书目主要内容、重要线索要有一定了解,基本知晓作品的文学思想。

草图是书籍形态设想的最佳展示形式,绘制草图能帮助学生尽快搭起这座“建筑”的假想形态。其搭建过程不仅利于创意的反复推敲,过程记录也能提高工作效率。草图是师生交流、辅导的最好道具,有助于分析或判断创意概念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草图的绘制过程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书盒到书芯,由封面到封底的总体原则,层层递进,依序推敲。要突出视觉概念,重视细节设计。尽可能让这座“建筑”传导出正确的诉求信息,准确的创意概念,对应的视觉符号,以及合理的装帧方案。该环节要求确定书籍基础形态:线装、平装、精装或软精装。(图1、2)

图1 《那不勒斯四部曲》设计草图

图2 《注评版红楼梦》设计草图

待草图确定,即可让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购买相应材料,并尽快进行试验,检验装帧方案的可行性。如手制成书确实困难,应指导学生及时更改设计概念创意及装帧方案。

第三阶段(10—13周)教学内容与步骤:完成内文编排与插图创作;
进行书芯的打印与装订;
制作封面与书壳。

“对于读者而言,版面拥有了内在的秩序和规律就可以有一种对信息的逻辑掌控,让读者更明白书籍想表达的内容并产生和谐的视觉感受,使人舒适、放松,阅读起来不容易疲劳。”[5](P197)

书籍气质的感知需要正确的字体群视觉来展现,但要完全解决阅读舒畅的问题,则要由字体与字号,字距与行距,分栏与栏间距,段落与段落间隙,版心与页面的空白,以及信息阅读的节奏感来决定。所以教师要在版式设计教学中强调以下要求:首先合理设置开本与版心的尺寸,版式设计风格要贯穿全书;
其次通过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合理设置,使扉页、书名页、目录、正文、篇章页、版权页等要素产生视觉感官上的节奏与韵律感;
最后是锦上添花的页码、书眉设计。

学生苗佳凡沉迷于《余秋雨系列散文集》中的诗意文风,在轻松的氛围里说古道今,所以希望书籍整体视觉要有清高的气质,典雅的诗意。极简的内文编排风格也对味余秋雨散文的雅致文风。全书开本正度32开(185mm×130mm),正文版心(边距左20mm右20mm上25mm下20mm);
开篇文字(汉仪楷体/10磅),目录(汉仪书宋/9磅,汉仪粗宋/18磅),自序与后记版心小于正文版心,自序(方正宋刻本秀楷/27磅,汉仪仿宋/9磅),页眉(方正书宋/6磅),正文(方正宋二/10磅,行距12磅),标题(汉仪大宋/16磅),引用(汉仪仿宋/9磅)(图3)。

图3 《余秋雨系列散文集》版面

AdobeInDesign作为一个针对艺术排版的专门程序,凭借强大的长文编辑设计功能,已经成为国内书籍出版专业设计工具首选,因为已经具备了学会与熟练掌握的时间条件,内文编排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该软件进行书芯版式设计,及早掌握设计师必备的重要专业技能。新媒体时代,数字手绘板作为新兴工具,凭借强大表现功能,满足绘画爱好者的创作需求,绘画群体在高校已成规模,本课程加入插图创作要求是教学改革中的新挑战。把文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这种转化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同时要有较扎实的绘画表现能力。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将木刻版画引入近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并借助文学手法亲自创作了许多木刻插图,被视作绘画与文学艺术互补的经典。学生何林娟对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系列小说《平凡的世界》情有独钟,精读多遍,根据主人公孙少平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长经历中的三个身份符号,来影射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结合时代背景,陪伴中学生少平夜读的煤油灯,成为农民后日常劳作必备的生产工具扁担和簸箕,到最后离家闯荡作为矿井工人的矿工帽和手电筒,用木刻版画的语言形式来为《平凡的世界》进行插图设计,也是对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使该小说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备受“冷落”的“反驳”(图4)。

图4 《平凡的世界》插图

手制书芯流程:选纸—双面打印—折页套帖—缝帖—书芯。为还原真实阅读效果,建议选择出版物专用的80克米白色道林纸。打印前教师要再次检查文件的各项参数,主要包括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设置,链接图片的格式、分辨率、颜色模式,起始与章节页码的设置,版心尺寸与对齐方式的设置,导出pdf文件的各项参数设置等。印刷技术的数码化实现了自动拼版与单位印制,教师尽可能陪同打印,辅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印前专业术语沟通。

打印完成后根据实操经验,建议100g左右的内页采用4或6张纸对折作为一个书帖。务必顺着纸张丝流方向对折,尽量在对齐后从折缝中间压下去,利用牛骨刀从折缝向纸沿方向,依次往左右两边滑压,纸张出现折歪的概率较小。所有书帖折好后码整齐平放,一定要用重物平压一晚,方可开始缝贴。

缝制书帖首先根据开本大小确定书帖的打孔位置,要求使用铁锥开孔,尽量扎在书帖中缝线上,孔径要和针线粗细匹配,过大会影响美观。通常多用0.3mm的蜡线缝制书芯,条件允许可以制作简易缝书架,便于保持缝制时上下书帖的孔位对齐,缝完后应及时刷涂白胶加固书脊。

封面与书壳是书籍的外表部分,书籍形态的概念创意主要在封面上呈现,第一阶段绘制的草图在此环节将受到材料与工艺的实践检验,所以对封面材料特性的理解与驾驭,决定概念创意表现的禁锢或升华。

“书籍设计者与装帧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师要了解自己承担为文本增添价值的新角色,更多了一份将信息视觉化传达的专业责任,提升一道自我修炼综合素质能力的门槛。”[6](P162)以下作品由我系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届选修学生,在掌握手制书装帧基础技法的前提下,对书籍设计选题进行形态创意构思,并按照构思绘制的书籍形态草图,以书籍设计者与装帧者的双重角色,独立完成书籍形态创意到手制成书全程。

《那不勒斯四部曲》被誉为“女性成长史”,书中两位主人公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小镇孕育了近50年的友谊。设计者从人性与命运角度进行概念创意的探究,从两个主人公身上看见了相互扶持、鼓励、竞争,她们的故事都是零碎的,但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友谊,早已在命运的牵扯下始终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这也成为该系列书籍形态设计的重要创意线索,并由此提炼出单纯的“线”,作为视觉创意的核心要素。《那不勒斯四部曲》以手制线装成书,在强褶皱的180克手揉封面纸上,用红蓝两色棉线缝缀出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的人物造型插图,并在裸脊起伏、交织的两条“V”型浅槽内,分别嵌入红蓝两线,喻示两位主人公在不断相逢与分离的经历中,交错出各自跌宕不平的人生命运(图5)。

图5 《那不勒斯四部曲》手制书 肖 昕

《圣经故事》的皮革封面,西式线装书芯,书脊上缝制的宗教元素十字架符号,都充分凸显书籍题材,作为一本手制书,封面(牛皮)包裹着书芯,精心选用牛皮绳结合十字架吊坠的捆绑形式是沿用西方传统书籍装帧手法的尝试(图6)。

《民间皮影》是一本介绍各地民间皮影戏的自创手制书。函套借用古时戏子演出服装的配饰匣盒,作为书籍函盒的外观造型,翻盖上的仿古如意扣相映于封面书名部位的如意图案,在以皮影戏实景表演为背景的封面设计上,嵌入铆钉让角色关节可以活动,增添赏读体验的互动与趣味,用“沉浸式”设计来强化阅读感受,动态展现皮影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图7)。

图7 《民间皮影》手制书 熊静璇

《书谱》设计者是位书法爱好者,他将平时的书法习作与体会汇集成书。装帧采用传统的包背线装,仿古拉环也体现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气质(图8)。《走过一星期》是记录设计者一周亲历故事与心情的手制书,书的造型做成帆布鞋样式,封面边沿与书名采用缝纫手法,结合装饰书名的云朵,情趣满满。书芯依序叠置形成彩虹,暗喻年轻人心情变化无常。腰封演化成函套形式,作为视觉亮点的实物鞋带是对书名“走”字的点睛演绎(图9)。《我一直在等你》是讲述大学生爱情故事的绘本,手制书以科普特装为形态基础,在粗布上进行手工涂画,用刺绣手法营造心形符号的装饰肌理(图10)。

图8 《书谱》手制书 肖润平

图9 《走过一星期》手制书 张丹云

图10 《我一直在等你》手制书 何金兰

在书籍设计选修课导入手制书的装帧教学,是基于学生整体构思意识不强,书籍形态创意弱的普遍现象,针对性提出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把教学重点放在书籍装帧技法上,帮助学生在学习、掌握、运用装帧技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达到创意能力的提升,逐步形成以信息感知为目的整体性构思的意识与习惯,最终实现有创意的书籍形态设计。

“手制书”装帧技法作为新知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专注力;
同时示范式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装帧技术水平反哺实践教学。学习手制书的装帧技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深化学生创意能力提升所需的各种专业技能协作。坚持手制书装帧训练,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思考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创意变得有趣。手制书理论知识进一步完善书籍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并优化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拓宽学生创意能力提升所需的专业知识视野。

在书籍设计选修课导入手制书教学,是高校书籍设计课程一次创新性的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也为该课程实践教学“执行难、效果差”普遍现象提供具有一定借鉴与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

猜你喜欢装帧书籍设计鲁迅与“书籍代购”公民与法治(2022年10期)2022-10-12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28期)2018-11-22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书籍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全国新书目(2016年10期)2017-09-23设计秀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有种设计叫而专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中国民族美术(2016年4期)2016-07-07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公民与法治(2016年22期)2016-05-17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出版与印刷(2015年3期)2015-12-19

推荐访问:书籍 设计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