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3篇

时间:2022-09-22 1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3篇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http://www.qunzh.com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乘势而上开启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3篇

篇一: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tp://www.qunzh.com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支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广大乡村孕育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内质深邃的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鲜明价值追求,凝聚了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爱国情怀、顽强斗争精神和鲜明时代品格。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对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最鲜明的标识和最深厚的积淀,能极大激发出基层群众的奋斗意识、奋斗情感和奋斗精神,能最大程度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行动自觉和动力源泉,能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和历史底气。依托乡村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老区示范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教育示范点,培育一批红色文化知名品牌,大力传承和不断发展红色革命文化,进一步提高乡村红色文化示范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融入品格、融入时代,实现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血脉赓续不断。发展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筑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现实根基,是满足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从现实基础来看,承载红色文化的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自身独特优势,也具有示范引领其他区域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从现实要求来看,承载红色文化的乡村区域,不仅要做革命年代的学习榜样,更要成为新时代地方产业发展的示范标杆。一是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强党建促发展思路,创新“党建+产业链”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建活动设在生产一线,通过建齐配强基层党组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特别是在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出新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于 德泗洪县纪委机关党委走进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锤炼党性53。

 。. .。

 。

 智库报告2020·22招、见实效,全面带动农家乐旅游、农产品销售、农耕文化体验、民俗休闲等旅游消费新业态,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条。二是利用战场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革命人物旧居、革命遗物等实物,设计制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红色创意产品,丰富拓展红色文化产品,积极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提升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三是从挖掘梳理、修缮保护、线路规划、景点打造、宣传推广等环节,统筹推进,重点实施一批红色旅游核心开发建设项目,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知名品牌,让山水留住乡愁、红色留住初心、文化留住梦想。讲好红色故事,为乡村振兴“聚神”。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的文化史、革命史、创业史,就是国家民族悠久历史的集中缩影,就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传统,不仅是乡村基层群众集体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底蕴、底气和底色。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讲好红色故事,不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一成不变,要针对不同受教对象,选择不同载体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传播形式,寓教于业、寓教于游、寓教于事、寓教于物,让红色故事焕发新风采,让红色历史展现新形象,让红色传统呈现新风尚,让更多年轻人知党史、明党情、念党恩、跟党走,使红色传统教育活动更时尚、更现代、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群众,不断激发乡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红色载体,为乡村振兴“添彩”。立足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要进一步丰富拓展红色文化平台载体和展现形式,大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传播渠道,推动形成形式多样、层次多样、手段多样的宣传教育路径,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立起来、动起来,走进基层群众心里,融入日常生活点滴,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要大力构建展现红色文化风貌、体现红色文化特点、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的载体平台,深度挖掘红色标语、文献资料、革命实物、英雄人物等红色载体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鲜明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与时代要求相契合、与时代发展相耦合,不断增强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打造乡村红色文化时代新高地,牢固树立乡村红色文化时代新标杆,让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护红色文物,为乡村振兴“增光”。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现实依托,是红色文化的记忆符号和信息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教化后人的时代价值,必须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保护红色文物,既要重视,又要落实,不能只看重红色文物带来的现实利益,而不珍视红色文物的宝贵价值。特别是一些红色文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村区域,只想算经济账,不想管眼前事,造成部分红色文物开发利用过度,严重损害了红色文物的神圣性、严肃性和价值性。当前要综合利用红色文化乡村承载区域广泛开展红色旅游,不断强化各级政府的管护职能,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增强乡村基层群众的保护文物意识,切实做到红色文物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激发当地村民爱护革命文物、保护革命文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人通过一系列红色文物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奋斗历程。培育红色人才,为乡村振兴“浚源”。弘扬红色文化、发挥教化作用、彰显时代价值,红色文化人才是关键。红色文化人才是开发利用、宣传传播红色文化的开拓者、践行者和主力军。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人才培养培育,为红色文化人才提升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提供相应的机遇平台,为红色文化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精心从业配套完善匹配的保障条件,让红色文化人才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从事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村民传承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给予在弘扬红色文化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一定的奖励表彰,进一步调动各级各类红色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激情,让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策(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孙秋香54。

 。. .。

 。

篇二: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 XX 镇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绘就美丽乡村”理念,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为发展赋能,探索出一条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旅游“新地标”。坚持阵地固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XX 镇实施临阳联队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程工作方案》,并成立村级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委员会,与村委、管理人员签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书》,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障。启动临阳联队红色旅游基地建设项目,对日升亭、古座塘等抗日期间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工作,并打造“党旗领航,红色临阳”党建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助力项目发展。XX 镇先后筹措资金 1100 余万元,用于遗址修复、功能室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收集整理革命文物57 件,制定红色旅游线路 2 条,开发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3 个,开展研学活动 400 余场次,接待县内外游客 3 万人次,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红色源头”。

  擦亮红色印记,提升人居“新环境”。依托“红色村”建设,以

 “红色+绿色”的新模式,将革命历史遗迹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有机结合。借助临阳联队红色旅游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对村落周边人居环境开展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网、新能源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分片分类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绿化美化建设,将“烽火临阳”主题融入到旧墙改造、标识标语牌等。截至目前,已完成立面改造 30 余户,农村厕改 124 户,“三微”改造 13 处,“三清三拆”600 多平方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红色文化特色村,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 XX 镇乡村振兴再“添新绿”。

  赓续红色血脉,引领乡风“新文明”。秉承“协同共管、党群共治”的理念,定期组织群众协助监管部门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巡视检查,进一步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利用国庆、七一等重大节庆节日,组织开展系列民俗、文艺演出等活动,创作并推出诗词、舞蹈、彩调等系列红色文艺作品。利用研学场所、党员活动室、田间地头等,采取讲座、情景、互动等形式,以“红色党课”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行“庭院课堂”“田间课堂”“夜校课堂”,组建“镇级干

 部+村级干部+乡贤”宣讲团 24 个,成立“银发宣讲团”1 个,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宣讲,传递文明新风。目前,全镇 25 支宣讲团共开展200 余场次,受众 14700 人次。

篇三: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振兴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再次提到:

 “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1]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并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部分老区由于地处偏远,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缓慢。当前我国已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确保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共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果。一、红色文化及其对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大力弘扬党在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马云霞 裴雨婷(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 要: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革命老区存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红色文化参与基层治理力度薄弱、红色文化设施保护与建设不到位、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还需从拓宽红色产业链条、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财富、加强红色遗址遗迹设施的保护、丰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等环节多元变革,振兴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老区生态宜居、涵育老区文明新风尚,逐步推动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D64、D60、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21)06-0001-08[收稿日期]2021-09-20[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革命文物的价值地位及保护利用研究”(20YB047)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马云霞(1978-),女,汉族,江苏常熟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裴雨婷(1997-),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第 40 卷第 6 期2021 年 12 月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JOURNAL OF HOTAN NORMAL COLLEGEVol. 40,No. 6Dec. 2021党史专栏1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第 40 卷第 6 期 2021年12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发挥其时代价值。红色文化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生动写照。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往直前。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党经得起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考验,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这是红色文化的核心特质;第二,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不可能实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红色文化的鲜明背景;第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老一辈革命家英勇顽强、坚贞不屈,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生动呈现;第四,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我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在磨难中应运而生,在浴血奋战中艰难发展,正是靠着这种发奋图 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胜利,这是红色文化的活力品格;第五,严于律己的革命纪律。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恪守军纪,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这是红色文化的鲜明标识;第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和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要求。我们党干事创业一直以来始终强调实事求是,党能带领人民群众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接续传承蕴含在红色文化中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努力践行红色文化所传承的精神,不忘初心,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二)红色文化对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在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生动写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进入新时代,更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所承载的政治、教育、艺术等多重内涵功能,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1.红色文化可以助力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革命老区所拥有的浓厚革命文化与独树一帜的红色氛围,决定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革命老区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来促进发展。一方面,依附产业振兴的政策,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招商引资,吸纳老区劳动力就业,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夯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基础。另一方面,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的主线,由此展开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可以加快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形态形成,同时保持革命老区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特色效应和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更好地发展革命老区特色产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现重点突破。2.红色文化可以助力革命老区实现民主管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革命老区2

 来看,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革命精神,为老区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红色文化是对群众开展党性教育的独特资源。革命老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红色文化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主管理建设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革命老区丰富的革命人物、事迹、素材、淳朴善良的民风,能为老区治理创立先锋典范,更能使民众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主管理中来,有利于减少民主管理中的逆向现象和贪腐不作为现象发生,提高老区以德治理的水平,推动实现德治新高度,助力老区的善治之路,健全老区民主管理,共同推动老区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开展与实现。3.红色文化可以丰富革命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包括党建引领、清洁家园、文化阵地、移风易俗等内容。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老区可以抓住红色文化的主线,将有形的物质资本与无形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充分挖掘革命老区优良的革命传统、优秀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宣传发动、清理整顿等工作,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硬基础”,促进物质与精神的相匹配发展;坚持红色主线、发扬红色传统,有助于丰富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老区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倡导优秀的家风,培育良好的乡风,激活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宝藏,推动老区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断与时俱进,深化和丰富革命老区的文化内涵,促成新时代背景下革命老区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从而实现乡风文明。4.红色文化可以助力革命老区美化生活环境,实现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革命老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在进行生态宜居建设时,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进行区域内的环境治理,极大地改善老区的生态环境,有规划地建设老区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场馆等,提升老区精神文明建设,为老区人民创造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的人文生活环境,使老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此外,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老区人民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和决心,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达到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双向美化,既为老区人民提供天蓝水净的自然环境,又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促进老区生态环境建设更进一步,实现生态宜居。二、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乡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推进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是进一步深化革命老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可知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大方面的繁荣兴盛是衡量乡村振兴与否及发展程度的评判准则。”[3] 而以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找准并不断解决当前红色文化在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对产业振兴影响力不足红色文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更多机遇,然而,乡村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力度不足,缺乏有效地整合利用。第一,当地对红色文物、红色精神、红色旅游体验路线等的相关研究不够,内涵挖掘不深。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出游时会选择红色旅游,这种趋势对于老区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的。但是,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各地还面临着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形式上较为枯燥单一、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部分革命老区博物馆、展览馆布展陈旧,主要模式还停留在实物陈列和图片展示,大量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展示区域活动内容不足,自身特色不明显,缺少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歌谣等红色文化衍生的产品,没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品牌,资源整合程度远远不足。马云霞 裴雨婷 :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3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第 40 卷第 6 期 2021年12月第二,红色教育基地挖掘不够,缺少地方特色研学品牌。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能使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人们,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接受本土红色文化的熏陶。目前,部分革命老区红色传统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充分,作用发挥还有待提升,没有充分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打造特色研学品牌,未能将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与研学旅行教育相结合,对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缺乏吸引力,这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带来了挑战与难题。第三,红色文化网络建设力度不够,网络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的持续影响力不足。当前,一些革命老区仅限于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而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载体优势。红色文化的呈现没有充分考虑到整个文化产业的网络平台建设,比如发展互联网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和开发周边产品等,对受众吸引力不强。(二)红色文化参与基层治理力度薄弱,对基层群众感召力不强红色文化以其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奉献事业的价值情怀,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所以, “红色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也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4]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利用红色文化推动革命老区和社会治理发展进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还需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入新时代,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本土红色故事,用红色文化来教育人、激励人,激发广大干部传承初心、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尤为重要。而目前一些革命老区对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红色文化教育较为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持续强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对于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充分解决,因此,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信赖与支持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对红色文化的利用不足。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革命精神,为老区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总体来看,部分老区仍然缺乏系统完整、契合...

推荐访问: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助力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