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9篇

时间:2022-09-28 13:15:04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9篇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http://www.qunzh.com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乘势而上开启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9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9篇

篇一: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tp://www.qunzh.com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支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广大乡村孕育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内质深邃的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鲜明价值追求,凝聚了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爱国情怀、顽强斗争精神和鲜明时代品格。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对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最鲜明的标识和最深厚的积淀,能极大激发出基层群众的奋斗意识、奋斗情感和奋斗精神,能最大程度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行动自觉和动力源泉,能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和历史底气。依托乡村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老区示范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教育示范点,培育一批红色文化知名品牌,大力传承和不断发展红色革命文化,进一步提高乡村红色文化示范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融入品格、融入时代,实现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血脉赓续不断。发展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筑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现实根基,是满足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从现实基础来看,承载红色文化的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自身独特优势,也具有示范引领其他区域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从现实要求来看,承载红色文化的乡村区域,不仅要做革命年代的学习榜样,更要成为新时代地方产业发展的示范标杆。一是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强党建促发展思路,创新“党建+产业链”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建活动设在生产一线,通过建齐配强基层党组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特别是在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出新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于 德泗洪县纪委机关党委走进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锤炼党性53。

 。. .。

 。

 智库报告2020·22招、见实效,全面带动农家乐旅游、农产品销售、农耕文化体验、民俗休闲等旅游消费新业态,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条。二是利用战场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革命人物旧居、革命遗物等实物,设计制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红色创意产品,丰富拓展红色文化产品,积极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提升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三是从挖掘梳理、修缮保护、线路规划、景点打造、宣传推广等环节,统筹推进,重点实施一批红色旅游核心开发建设项目,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知名品牌,让山水留住乡愁、红色留住初心、文化留住梦想。讲好红色故事,为乡村振兴“聚神”。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的文化史、革命史、创业史,就是国家民族悠久历史的集中缩影,就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传统,不仅是乡村基层群众集体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底蕴、底气和底色。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讲好红色故事,不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一成不变,要针对不同受教对象,选择不同载体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传播形式,寓教于业、寓教于游、寓教于事、寓教于物,让红色故事焕发新风采,让红色历史展现新形象,让红色传统呈现新风尚,让更多年轻人知党史、明党情、念党恩、跟党走,使红色传统教育活动更时尚、更现代、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群众,不断激发乡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红色载体,为乡村振兴“添彩”。立足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要进一步丰富拓展红色文化平台载体和展现形式,大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传播渠道,推动形成形式多样、层次多样、手段多样的宣传教育路径,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立起来、动起来,走进基层群众心里,融入日常生活点滴,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要大力构建展现红色文化风貌、体现红色文化特点、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的载体平台,深度挖掘红色标语、文献资料、革命实物、英雄人物等红色载体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鲜明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与时代要求相契合、与时代发展相耦合,不断增强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打造乡村红色文化时代新高地,牢固树立乡村红色文化时代新标杆,让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护红色文物,为乡村振兴“增光”。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现实依托,是红色文化的记忆符号和信息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教化后人的时代价值,必须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保护红色文物,既要重视,又要落实,不能只看重红色文物带来的现实利益,而不珍视红色文物的宝贵价值。特别是一些红色文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村区域,只想算经济账,不想管眼前事,造成部分红色文物开发利用过度,严重损害了红色文物的神圣性、严肃性和价值性。当前要综合利用红色文化乡村承载区域广泛开展红色旅游,不断强化各级政府的管护职能,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增强乡村基层群众的保护文物意识,切实做到红色文物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激发当地村民爱护革命文物、保护革命文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人通过一系列红色文物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奋斗历程。培育红色人才,为乡村振兴“浚源”。弘扬红色文化、发挥教化作用、彰显时代价值,红色文化人才是关键。红色文化人才是开发利用、宣传传播红色文化的开拓者、践行者和主力军。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人才培养培育,为红色文化人才提升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提供相应的机遇平台,为红色文化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精心从业配套完善匹配的保障条件,让红色文化人才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从事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村民传承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给予在弘扬红色文化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一定的奖励表彰,进一步调动各级各类红色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激情,让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策(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孙秋香54。

 。. .。

 。

篇二: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体会心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中国革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而红色文化是在乡村生活、环境、民俗中积累而成的价值符号和独特资源,是我们党一路走来,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历经百年历史长河,火种从未熄灭,依然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一环,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释放“红色基因”优势,以红色文化浸润红色乡村、以红色元素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从而让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共振”,实现 1+1>2 的相互赋能效果,让乡村振兴不但“火”起来,更“红”起来。

  以“红”为基,深耕农村红色土壤,夯实文化底蕴。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之基。无论是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险滩、成立新中国,还是穿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激流、完成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亦或是越过改革开放的高山,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始终传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红色底色,在时代的巨变中,刻下红色印记的精神坐标。纵览百年光辉历程,广袤的农村不仅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革命历程、红色故事、英烈故居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们要重拾这些散落在农村大地的红色文化,在寻觅红色印记中激活流淌在血液

 里、渗透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从而形成为乡村振兴夯基铸魂的发展共识。

  以“红”为媒,连接乡村红色元素,深挖红色资源。红色资源的珍贵,在于它经过时间的沉淀,于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精神滋养。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十八大以来更是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在追寻红色记忆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目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深挖本地红色记忆和红色文化,把红色元素与绿色田园、美丽乡村统筹起来,打好保护和利用的“组合拳”,让当年的“革命路”“长征路”变成新时代的“脱贫路”“振兴路”。要因地制宜建好红色阵地,把乡间民宿、田野景观、农耕体验、村落结构等有效整合到红色文化、故事、博物馆,现场教学点结构中,不断创新革命场景的再现模式,让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开发红色文创、红色精品演艺项目等,不断拉长消费链条,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红色”新路。

  以“红”为 擎,引领乡村振兴新局,激发前行动力。光阴流转,勾勒新的年轮,催生新的奋进。乡村振兴是一篇“红色文章”,围绕“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红色产业,把“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产业的每一个“细胞”,贯穿于富民兴业的全过程,恰如注入新动能,让红色基因在农村焕发勃勃生机。习总书记说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我们要充分挖掘、融合地方特色,找准红色产业和乡村振兴之

 间的最佳链接点,把红色文化的魂与市场的需求、产品、业态有效整合,以“市场的手”夯实红色产业底子,使这一抹“红”转化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要把大力发展乡村红色产业纳入乡村发展总体规划,在新兴红色产业“欢歌嘹亮”、传统农业产业“老歌新唱”中,把“诗和远方”写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动能的“史诗”,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篇三: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0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当即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与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一脉相承又有所不同,“全面”既体现了我们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就,有说明在新的历史阶段上需要提质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必要的“铸魂”工程,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推动力。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红色文化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底色。福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八闽大地孕育出苏区精神、漳浦梁山红三团、红色长汀、上湖红色小镇、马尾红色接力等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对于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乡村的振兴起着重大作用。本文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如何能够进一步挖掘福建红色文化内涵,发挥福建文化铸魂功能,助推乡村振兴,以期为“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理路探究提供借鉴参考。“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价值“红色文化+”赋能产业兴旺共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典型地将目光聚焦于红色文化产业建设,聚焦于红色文化产业链打造,把革命老区的红色产业与红色资源的发展视作本地经济进步的重点支持和驱动,通过“红色文化+产业”“做活软件红色文化”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并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变输血为造血。因此,着力于发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继承红色地区红色文化,发展新时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利途径。“红色文化+”引领生态宜居新家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手。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典型地通过“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遗产”的特色,致力于达到“1+1>2”的效果,依托“红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红色品牌。五地红色文化典型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开发利用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创建,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把革命老区陈小燕 钟锦宸 赖凯茜(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10394)摘 要:乡村振兴,是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发挥文化振兴的作用。本文基于福建五地红色文化的调研,指出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现有做法,并提出“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分析“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实践路径。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丰富生活,和谐美好的新家园。“红色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保障。福建五地特色红色文化是在中国文化辉煌的“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其中有着诸如“长汀精神”、“苏区精神”、“红三团精神”、艰苦奋斗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区结合当地乡村的红色文化实际,延续红色基因的血脉,将红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良好乡村文明风尚的形成和优化。“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性。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进一步将乡村治理体系具体化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典型区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党指挥枪”的发展模式,在党的领导下,在乡村法制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形成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红色文化建设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对农村工作和农村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色文化+实现“口袋脑袋”双富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富裕的向往不仅仅局限在“口袋富裕”,也注重“脑袋富裕”。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典型地着力于打造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特色村,红色产业链基地,串点连线、提质扩面、聚力打造红色乡村示范带,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口袋富裕”,也焕发乡风文明丰富人们生活,武装人们的头脑,实现“脑袋富裕”。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实现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价值。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现有做法多角度挖掘红色宝库,奠定“红色文化+”体系基础福建五地红色文化区重视以立体化的视野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找到每一处红色遗址的故事落脚点与教育宣传点,以打造联通式“红色文化+”发展网络的重要格局。首先,素有“闽南井冈山”之称的漳州市漳浦县车本村的红色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一直延续到了漳浦解放,留存有许多红色革命旧址、遗址。车本村凝聚共识、汇集力量,重视对红色遗产、红色故——以福建五地红色文化为例。

 。. .。

 。

  011文化纵横事的发掘与保护,留住了车本村最鲜明的底色,找到了村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的龙岩市长汀县便按照“以红色吸引人,让文化感染人”的总体思路,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精心培育寨头、溪源、下畲、铁长、上蕉等全面乡村振兴示范村,深度挖掘中复、三洲等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特色村。另外,不论是作为当年中央苏区福建党政军机关红军最后战斗地的龙岩市武平上湖村,还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三明市,或者是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的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都巧妙地结合当地的重要红色历史,多角度地开发红色宝库,找准定位、开发特色,为“红色文化+”体系的打造奠定基础。全方位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特色如何更好地开发红色文化遗址,形成富有特色、有影响、有内涵、有联系的“红色文化+”体系,打造良性循环的红色文化圈,成为了福建红色五地所面临的重要命题,为此,各地也进行了各色各样的实践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龙岩市武平上湖村是当年中央苏区福建党政军机关红军最后战斗地,其牢固树立“红色文化+”理念,将红色文化与生态休闲、农耕体验、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融合,按照“两点两带三基地”建设思路,强化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完成对烈士陵园绿色升级改造,红军小镇雏形已形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40余年间,展现了近代中国造船科技、先进教育、文化传播等丰硕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忠心报国的精神品格,为此,当地政府将其精神凝练为“船政文化”,通过“游+跑+教”的形式,将红色旅游、健康教育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助推动马尾文旅发展。深层次架构红色网络,构建“红色文化+”生态系统“红色文化+”的核心在于联通与共赢,即架构“红色文化”为多领域间的桥梁,带动加号前后的持续性发展,形成可持续性、强连通性、自我更新、自我造血的“红色文化+”生态系统。漳州市漳浦县当地注重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融合发展,突出“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遗产”的不同特色,形成“1+1>2”的效果,推出红色研学、红军食品等一批体验型红色业态产品,扩大红色文化生态游品牌影响力以发挥红色文化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三明在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上,全市积极唱响“石榴籽”和谐之声,在发挥“红色脉动”基础上当地聚焦村寨建设、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现三明青水畲族乡已建成烟叶、蔬菜、玉米、茶叶4个万亩基地,成为全乡农民收入的主渠道。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则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建+旅游+扶贫”模式,依托“闽宁协作”、乡村振兴载体,安排宁夏特产、当地农副产品,在现场展示和销售,引导扶贫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化传承意识不强,传承群众基础薄弱。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个人关系不大,政府应对此负有全部责任。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福建五地的居民对于福建五地的革命文化、革命历史深层了解较少。例如,对于福建马尾船政的文化遗产深层认识浅薄,传承意识不够,对于当地红色资源在继承和发展方面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责任认识不够清晰。由于对福建五地的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文化传承意识减弱,传承群众基础较为薄弱,从而导致福建五地红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继承与发展。传承载体相对单一,传承互动效果不佳。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本地的红色文化推广侧重于节假日时期对于红色景点的推荐。同时,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也更多的采取传统的传媒方式,新媒体等线上宣传渠道的使用较少。对于文化传播来说,传统的交流方式缺乏时代的活力,对于红色老区文化焕发新生机的助力作用不足,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文化传承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社会活动过程,而目前红色老区的文化传承容易忽视双向性问题,文化传播者与继承者之间的作用不平衡,且双方之间缺乏互动。因此,传承载体的相对单一增加了红色文化建设的难度。文化育人功能弱化,开发缺乏精耕细作。文化传承之所以重要,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的内在价值不可忽视,可以让人们接受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各地政府大力扶持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希望可以将红色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效融合。然而,在实际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红色文化的宏大主题在可能会被世俗的功利需求所淡化,在红色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商业化和形式化的趋势愈发凸显,缺乏对特色文化的细致研究,缺乏对红色旅游资源文化价值的深度发掘。文化管理机制陈旧,发展理念相对滞后。文化管理机制是丰富文化底蕴,规范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建设初期,在当地居民的积极推动下,福建五地红色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和建设。但是因为建设之初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科学合理设计,导致部分地区的文化管理机制陈旧,发展理念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在红色文化建设中出现了经营理念趋于相似,高度模仿等问题。同时一些地区并没有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实际条件,却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强行启动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率低下,低水平重复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路径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红色文化遗迹,红色革命文物,红色革命故事等都可以反映出革命先辈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红色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独特的、珍贵的,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正确地了解历史、认识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深化和优化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发掘是必要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坚持真理,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培养这种精神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道德教育的浸润价值,以及敢于创新的导向价值。此种精神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弥足珍贵,因此,我们需要将红色文化精神和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实现最大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拓展文化宣传渠道,扩大文化传播效应。创新宣传形式,在省内外主流媒体的支持下发展福建红色旅游产业,充分宣传红色老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推广力度,尝试在全国市场推广“福建红色文化”,并提高“福建红色”品牌的影响力。结合互联网传播,在旅游业发展和互联网功能整合中精心规划福建旅游景点建设,在国内外市场上促进福建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鼓励交流与合作,响应全国范围内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将红色文化。

 。. .。

 。

 012

 文化纵横和中国革命的历史深度融入丰富的载体和形式创新,建设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摄影基地,打造“福建红色摄影天堂”。还可以利用好新兴媒体来源渠道多、传播迅速、受众广泛等特征,建设红色文化走廊,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化图书馆和红色文化微文化录像带,紧密整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AR或VR信息技术配合视听解说,提升参观红色文化场馆时的综合体验,此种红色文化展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扩大了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打造红色文化小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当地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以协调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例如可以在红色老区建立党史文化中心(文化馆),作为城镇和村庄红色文物的“驿站”,继承红色文化,收集整理当地红色历史故事、红色革命事迹等资料。这不仅可以为保护当地红色文化贡献力量,而且可以为老区人民提供更多文化活动开展的场所,提高公共文化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红色文化影响的扩大。通过调研发现,文化基地周围有许多有待利用的乡村资源,可以在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对周边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周围的经济果林、鱼塘、村舍等。打造结合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特色生态园区,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纳入体系,推动实现纵向和横向一体化发展。同时,当地需要开发一条高质量的红色旅游路线,建设一个结合了绿色自然体验和红色旅游体验,度假休闲和文化体悟的旅游综合体,使红色文化老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增强红色旅游的独有优势,提高红色旅游中游客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让红色文化一直与游客同在、伴游客同行,延长旅游产品的寿命,擦亮福建红色文化品牌,努力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旅游胜地。融入文化教育体系,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为了加强文化保护...

篇四: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5 篇 【篇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的重任,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推进者、组织者,就是农村党组织书记。村一级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村可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村支书就是这个社会里的“领头雁”。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个村的“灵魂”和“掌舵人”,村党组织书记要下大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本领,切实成为带领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

 一是要提升学习能力。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政策性比较强,大家要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干出一番事业来,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眼界、开阔视野。不要觉得自己是个村支书,学了也没用。只要学通了、看准了,一句话就可能得到启示,就可能有一个好项目。不要觉得学习没用,近几年陕西省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就需要考试。如果不学习,知识更新慢,选拔也考不上,个人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二是要提升发展能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个村的带头人,不抓发展,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在解决发展问题上,必须解放思想,转换脑筋,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探

 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要结合本村实际做好发展规划。这几年准备干些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达要到什么效果?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并逐项分解到每个年度,细化到每个季度,落实到每个环节,确保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三是要提升协调能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村内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纠纷,这就需要村支部书记从中协调。过去的农村干部“一靠辈份高,二靠嗓门大,三靠脾气大”,致使群众不欢迎,工作推不动。作为新时代的村支书,必须学会用法律约束人,用制度管人,依法依章办事。同时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变化,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变直接指挥为出谋划策,变命令为服务引导,用情感交流的方法贴近群众,用平等协商的方法组织群众,用权衡利弊的方法说服群众。党支部是村上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四是要提升自律的能力。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向基层延伸,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村支部书记由于经济不清、自身不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教训非常深刻,大家一定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近几年上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支部书记的补贴待遇不断提高,并且也在着力解决

 离职后生活保障的问题,如果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贪小便宜就一定会吃大亏,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惩处。

 【篇二】

 2020 年在数学上是一串数字,在时间轴上是公元纪年,在人类史上却是写入历史的一年,中国这一年同样也是跌宕起伏。2020 年在面临新冠疫情爆发,社会生产生活受到重创的困境之下,中国拿起这份沉重的答卷之时,已经以大国水平向中国人民、全世界答出一份满意的答案。

 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大趋势之下,半个月前的 11 月23 日,我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以看得见的成绩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迎来了收官之战,到达的却不是终点,赫赫成绩的背后,将是乡村振兴的起点。

 下一步乡村振兴要牢牢把握“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建设农业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升国家现代化程度,着力剖析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深层次原因,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实现完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篇三】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疑问时说的一句话。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

 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广大干部需要将“无我”当成一种信念,敢说敢做敢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人民群众做事实、谋福利。

 坐上群众的“热炕头”,熟悉乡语知难题。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说道,“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是:衡量对错的标准,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习近平当初从北京到梁家河插队时,由于陕北的口音很重,语言和农民不通,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他同一道的知青,学老百姓的方言,常走到群众中、坐到百姓的炕头上,与他们拉话、聊家常。过了一两年,他就成了梁家河的自家人,百姓有什么难题、疑问都会问他,村里有什么矛盾也会找他去调节,每次都能把事情办得稳稳的。农村矛盾多如牛毛,各地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基层干部不能将自己束之高阁,要真正将群众装进心里,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那样才能更好地出谋划策。

 躺进农村的“土窑洞”,务实高效推工作。“再糙的饭近平也

 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梁家河村民张卫庞这样形容习近平,大家都爱去他住的窑洞串门。习近平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从来不说过头话,对那些表现不积极的社员,他没有吹胡子瞪眼,反而身体力行,从行动上感染着村里人,大家也都开始踏踏实实的工作。在习近平当年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时,在县城住的那一晚都没有合眼,不断的嘱咐村里的工作以后怎么干、怎么安排,从大搞农田基建、山洪问题、口粮问题等各个方面细致地传达给社员。现在的很多干部,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机械式地传达各项任务,造成很多百姓不服管,间接地破坏了干群关系,百姓也被当做“刁民”。其实农民是非常实际的,他就看你能不能做事,能不能公道。你给他们做工作,必须让他们思想上能接受,思想工作做通了,那么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干部要敢说敢做敢担当,脚踏实地将村里的工作做好。

 修起利民的“淤地坝”,创新方式便百姓。习近平当了支书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由于村里人多数思想比较保守,认为老祖宗没干成的事,自然有没干成的道理,所以都持反对意见。为了能够让梁家河子子孙孙受益修起这个淤地坝,习近平在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基础上,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把如何加固、如何防洪等办法都讲清楚,一遍遍解释,最终大部分人同意了,这个利民工程也就热火朝天地建成了。还有建设沼气池、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均实实在在为社员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些现在看来造福一方的副业背后,

 在当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负责人也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这种铤而走险,正是把人民百姓装心里,切实为他们谋福利。现在很多干部怜惜自己的“乌纱帽”,不敢放手去做实事,只在原有工作方法上修修改改。时代在进步,很多举措已不再适用新矛盾新问题,只有根据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有效解决疑难杂症。

 【篇四】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 月 8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

 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振兴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

 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篇五】

 前段时间,《花繁叶茂》在央视热播,该剧以接地气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诙谐幽默的情节生动地为观众展示了真实的花茂村脱贫奔小康的坚定决心。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习近平总书记 2015 年到此考察时曾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其从“荒茅田”到花繁叶茂的历程,对各地推进乡村振兴也具有诸多启发。

 实现乡村振兴要“妙笔生花”。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篇大文章,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实践就是一支如椽巨笔。花茂村的规划发展是整体的,但当中的每一处落笔都起到了神奇的效果,村民的一座老房子,经过翻新改造成为农家乐和乡村旅馆,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地道的农家菜、住特色的乡村民宿,感受红色文化,寻找乡愁。过去,农村发展式微,缺乏人才、缺乏规划,一片荒芜沉寂成了乡村的意象。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党员干部主动奔赴农村干事创业,用汗水和智慧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描绘美丽的画卷,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不仅改善了农村周边生活环境,还涌现出许多因地制宜建成的乡村“网红”景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

 实现乡村振兴要“文化繁荣”。花茂村通过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建成一条陶艺文化创意街和非遗古法造纸等文创产品展示体验店,留住了游客对过往的记忆,留住了“乡愁”的印象。文化振兴是贯穿于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的,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振兴不是孤立的,它有助于帮助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它有助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有助于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它是乡村振兴的“里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党员干部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沉下身子保育传承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的振兴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实现乡村振兴不可“一叶障目”。在电视剧《花繁叶茂》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颇深,一个村子上马了山羊放养项目,这本是帮助农民增收的一个点子,但是驻村的第一书记却提出了质疑。与此同时,由于养殖户的山羊吃了村民在山上种的天麻,双方扭打起来,使得村干部们意识到了山羊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从而采取了措施保护植被。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切忌“一叶障目”,被眼前的短暂利益蒙蔽双眼而把生态保护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需要从被山羊吃掉的天麻叶子里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山羊吃了天麻,意味着山羊会吃更多的植物,会破坏山上的植被。习近平总书记

 三令五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兴旺是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的。

 实现乡村振兴要“材茂行洁”。材茂行洁,指的是才智丰茂,行为廉洁,这也是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头雁”的其中一项要求。电视剧《花繁叶茂》中,村委会主任唐万财开着推土机亲自拆除自家房子,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农村“三改”,以身作则,毫无私心,起到了村干部的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有才智才能有点子带领群众致富,行为高洁才能被群众信服。因此,必须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尤其是党组织书记,既要选好人,又要选能人,培养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基层人才队伍,大力选拔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人才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打造乡村振兴路上的高素质“头雁”队伍。

篇五: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 XX 镇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绘就美丽乡村”理念,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为发展赋能,探索出一条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旅游“新地标”。坚持阵地固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XX 镇实施临阳联队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程工作方案》,并成立村级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委员会,与村委、管理人员签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书》,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障。启动临阳联队红色旅游基地建设项目,对日升亭、古座塘等抗日期间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工作,并打造“党旗领航,红色临阳”党建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助力项目发展。XX 镇先后筹措资金 1100 余万元,用于遗址修复、功能室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收集整理革命文物57 件,制定红色旅游线路 2 条,开发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3 个,开展研学活动 400 余场次,接待县内外游客 3 万人次,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红色源头”。

  擦亮红色印记,提升人居“新环境”。依托“红色村”建设,以

 “红色+绿色”的新模式,将革命历史遗迹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有机结合。借助临阳联队红色旅游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对村落周边人居环境开展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网、新能源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分片分类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绿化美化建设,将“烽火临阳”主题融入到旧墙改造、标识标语牌等。截至目前,已完成立面改造 30 余户,农村厕改 124 户,“三微”改造 13 处,“三清三拆”600 多平方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红色文化特色村,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 XX 镇乡村振兴再“添新绿”。

  赓续红色血脉,引领乡风“新文明”。秉承“协同共管、党群共治”的理念,定期组织群众协助监管部门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巡视检查,进一步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利用国庆、七一等重大节庆节日,组织开展系列民俗、文艺演出等活动,创作并推出诗词、舞蹈、彩调等系列红色文艺作品。利用研学场所、党员活动室、田间地头等,采取讲座、情景、互动等形式,以“红色党课”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行“庭院课堂”“田间课堂”“夜校课堂”,组建“镇级干

 部+村级干部+乡贤”宣讲团 24 个,成立“银发宣讲团”1 个,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宣讲,传递文明新风。目前,全镇 25 支宣讲团共开展200 余场次,受众 14700 人次。

篇六: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振兴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再次提到:

 “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1]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并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部分老区由于地处偏远,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缓慢。当前我国已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确保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共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果。一、红色文化及其对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大力弘扬党在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马云霞 裴雨婷(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 要: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革命老区存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红色文化参与基层治理力度薄弱、红色文化设施保护与建设不到位、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还需从拓宽红色产业链条、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财富、加强红色遗址遗迹设施的保护、丰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等环节多元变革,振兴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老区生态宜居、涵育老区文明新风尚,逐步推动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D64、D60、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21)06-0001-08[收稿日期]2021-09-20[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革命文物的价值地位及保护利用研究”(20YB047)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马云霞(1978-),女,汉族,江苏常熟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裴雨婷(1997-),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第 40 卷第 6 期2021 年 12 月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JOURNAL OF HOTAN NORMAL COLLEGEVol. 40,No. 6Dec. 2021党史专栏1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第 40 卷第 6 期 2021年12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发挥其时代价值。红色文化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生动写照。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往直前。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党经得起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考验,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这是红色文化的核心特质;第二,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不可能实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红色文化的鲜明背景;第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老一辈革命家英勇顽强、坚贞不屈,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生动呈现;第四,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我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在磨难中应运而生,在浴血奋战中艰难发展,正是靠着这种发奋图 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胜利,这是红色文化的活力品格;第五,严于律己的革命纪律。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恪守军纪,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这是红色文化的鲜明标识;第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和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要求。我们党干事创业一直以来始终强调实事求是,党能带领人民群众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接续传承蕴含在红色文化中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努力践行红色文化所传承的精神,不忘初心,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二)红色文化对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在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生动写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进入新时代,更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所承载的政治、教育、艺术等多重内涵功能,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1.红色文化可以助力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革命老区所拥有的浓厚革命文化与独树一帜的红色氛围,决定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革命老区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来促进发展。一方面,依附产业振兴的政策,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招商引资,吸纳老区劳动力就业,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夯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基础。另一方面,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的主线,由此展开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可以加快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形态形成,同时保持革命老区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特色效应和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更好地发展革命老区特色产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现重点突破。2.红色文化可以助力革命老区实现民主管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革命老区2

 来看,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革命精神,为老区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红色文化是对群众开展党性教育的独特资源。革命老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红色文化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主管理建设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革命老区丰富的革命人物、事迹、素材、淳朴善良的民风,能为老区治理创立先锋典范,更能使民众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主管理中来,有利于减少民主管理中的逆向现象和贪腐不作为现象发生,提高老区以德治理的水平,推动实现德治新高度,助力老区的善治之路,健全老区民主管理,共同推动老区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开展与实现。3.红色文化可以丰富革命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包括党建引领、清洁家园、文化阵地、移风易俗等内容。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老区可以抓住红色文化的主线,将有形的物质资本与无形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充分挖掘革命老区优良的革命传统、优秀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宣传发动、清理整顿等工作,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硬基础”,促进物质与精神的相匹配发展;坚持红色主线、发扬红色传统,有助于丰富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老区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倡导优秀的家风,培育良好的乡风,激活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宝藏,推动老区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断与时俱进,深化和丰富革命老区的文化内涵,促成新时代背景下革命老区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从而实现乡风文明。4.红色文化可以助力革命老区美化生活环境,实现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革命老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在进行生态宜居建设时,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进行区域内的环境治理,极大地改善老区的生态环境,有规划地建设老区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场馆等,提升老区精神文明建设,为老区人民创造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的人文生活环境,使老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此外,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老区人民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和决心,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达到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双向美化,既为老区人民提供天蓝水净的自然环境,又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促进老区生态环境建设更进一步,实现生态宜居。二、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乡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推进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是进一步深化革命老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可知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大方面的繁荣兴盛是衡量乡村振兴与否及发展程度的评判准则。”[3] 而以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找准并不断解决当前红色文化在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对产业振兴影响力不足红色文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更多机遇,然而,乡村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力度不足,缺乏有效地整合利用。第一,当地对红色文物、红色精神、红色旅游体验路线等的相关研究不够,内涵挖掘不深。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出游时会选择红色旅游,这种趋势对于老区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的。但是,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各地还面临着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形式上较为枯燥单一、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部分革命老区博物馆、展览馆布展陈旧,主要模式还停留在实物陈列和图片展示,大量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展示区域活动内容不足,自身特色不明显,缺少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歌谣等红色文化衍生的产品,没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品牌,资源整合程度远远不足。马云霞 裴雨婷 :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3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第 40 卷第 6 期 2021年12月第二,红色教育基地挖掘不够,缺少地方特色研学品牌。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能使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人们,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接受本土红色文化的熏陶。目前,部分革命老区红色传统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充分,作用发挥还有待提升,没有充分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打造特色研学品牌,未能将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与研学旅行教育相结合,对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缺乏吸引力,这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带来了挑战与难题。第三,红色文化网络建设力度不够,网络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的持续影响力不足。当前,一些革命老区仅限于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而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载体优势。红色文化的呈现没有充分考虑到整个文化产业的网络平台建设,比如发展互联网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和开发周边产品等,对受众吸引力不强。(二)红色文化参与基层治理力度薄弱,对基层群众感召力不强红色文化以其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奉献事业的价值情怀,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所以, “红色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也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4]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利用红色文化推动革命老区和社会治理发展进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还需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入新时代,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本土红色故事,用红色文化来教育人、激励人,激发广大干部传承初心、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尤为重要。而目前一些革命老区对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红色文化教育较为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持续强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对于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充分解决,因此,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信赖与支持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对红色文化的利用不足。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革命精神,为老区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总体来看,部分老区仍然缺乏系统完整、契合...

篇七: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路径

 建议思考

  一、XX 市红色文化基本情况 (一)X XX 红色文化概况

 XX省XX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 XX 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与贵州、云南、重庆三省市相邻,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 XX与贵州交界的赤水河畔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分别在XX 市古蔺县的太平、二郎渡口和贵州土城、茅台渡口渡过赤水河,写下了军事生涯得意之笔,成功跳出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滇军、黔军等地方军阀的层层围堵,实现了红军长征由被动向主动的伟大转折;朱德元帅在 XX 铁血护国、一战成名,随后兼任 XX 城防司令驻防 XX 近五年(1916-1920年),期间,组建诗社赋诗咏怀命名“酒城”、剿除匪患救民于水火,“朱门虎帐威犹在,德泽莺声韵正长”,留下一段段佳话;杨闇公、刘伯承、朱德、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

 泸(XX)顺(顺庆即今南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最早尝试,积累了城市武装斗争的宝贵经验,成为南昌起义的先声、预演(在南昌起义中,刘伯承、朱德、陈毅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年领袖恽代英到 XX 川南师范学堂(现 XX 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傳播马克思主义,带领川南师范学堂学生组建了 XX 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为 XX 播撒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川南游击纵队曾在川滇黔边与敌军浴血周旋,写下悲壮的一页……红色历史在XX 留下了丰富文物、遗迹,如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遗址——太平、二郎渡口,鸡鸣三省会议、白沙会议旧址;朱德元帅驻防 XX 遗址——况场朱德旧居、东华诗社旧址;泸顺起义主战场龙透关和指挥部旧址;恽代英在XX组建青年进步社团、XX传播新思想遗址——忠山亭、川南师范学堂等文物点。据统计,XX 市有革命遗迹遗址 1200 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 1 处;建有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泸顺起义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 4 座红色主题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泸顺起义陈列馆、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 3 个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X XX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1. 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面临着国民党中央军和黔军、川军、滇军等地方军阀的重重包围,面对着乌蒙磅礴的崇山峻岭和赤水河的天堑阻隔,为什么能“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因为“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红军战士一路向前,同样,为配合红军主力转移北上,川南游击纵队孤军奋战,在川滇黔结合部与敌军周旋抗争,成功牵制敌军,有力配合了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实现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游击纵队在敌人重兵连续“三省围剿”下几乎全军覆没,成为 XX 红色记忆中最悲壮的一页。支撑游击纵队干部战士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战斗的,同样是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

 2.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渡赤水战役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其胜利是在遵义会议(包括后来的扎西会议、鸡鸣三省会议等)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指挥的前提下取得的。遵义会议批判了李德、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路线。毛泽东因地制宜,运用灵活多变的运动迂回战术,带领红军在乌蒙山-赤水河一带的高山深谷间纵横驰骋,调虎离山、声东击西,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跳出。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3. 忠诚为民的根本宗旨。朱德元帅青年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为救国救民,青年朱德胸怀“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愿,参加护国战争捍卫共和,并在棉花坡(今 XX 市纳溪区棉花坡镇)战役中一战成名。在随后驻防 XX 期间剿灭北洋军阀战败后的残余匪患,使 XX 百姓安居乐业,深得本地群众拥戴。当地乡民为朱德立了“救民水火”“除暴安良”两块石碑(现收藏于 XX 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并在方山(XX 市江阳区况场镇)的一块巨石上题刻“其德乃长”四个大字,歌颂朱德元帅的功绩。1916 年除夕,因驻扎 XX 不能与家人团聚,朱德赋诗咏怀“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也体现了他在混乱的时局中努力“保一方平安”的为民情怀。

 4.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红军长征的征途上,在四渡赤水的转战中,一群衣衫褴褛、意志如钢的红军战士,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乌蒙高山、赤水河谷,靠着革命必胜、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艰难跋涉、战天斗地,一路靠着自己的双脚,走出了革命的最低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接下来的长征途中,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衣单粮断,风雪侵衣、野菜充饥,也是靠着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胜利到达陕北,最后走向了全国解放。

 本土红色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涵是 XX 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要弘扬长征精神、四渡赤水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尽管古蔺和叙永两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尽管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要坚定打赢脫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更要结合 XX 本地地理、人文、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道路;要坚持忠诚为民的根本宗旨,把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要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心系乡村、深入乡村、扎根乡村,脱真贫、真脱贫,要与乡村群众(特别是偏远、贫困乡村的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真正团结带领广大乡村群众脱贫奔小康,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二、XX 本土红色文化的价值 (一)历史印证价值

 XX 本土红色文化见证了遵义会议后党领导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摆脱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的重重包围,实现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历史;见证了朱德元帅青年时期在 XX 铁血护国、剿除匪患除暴安良、追求真理的历史;见证了杨闇公、

 刘伯承、朱德、陈毅、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泸顺起义,开始党领导武装斗争的艰苦探索;见证了青年领袖恽代英在 XX 改革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培养青年革命力量的历史;也见证了黄方、佘英、陆更夫、曾润百、穆青、刘国志、傅钟等一批批 XX 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投身革命和建设,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因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光荣传统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二)文明传承价值

 XX 红色文化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爱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忠诚为民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是 XX 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新时代 XX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新征程中所体现出的强大精神动力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生动体现。深入发掘并弘扬本土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有利于培育新时代 XX城市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更好地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开拓 XX 发展新境界。

 (三)政治教育价值

 XX 本土革命遗迹、珍贵文物折射着毛泽东、朱德、刘伯承、恽代英、余泽鸿等革命先辈坚定信念、爱国情操、忠诚为民、牺牲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光芒,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入本土红色文化,通过专题党课、团课、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社会实践等途径,从 XX 本土红色历史文化中去探寻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初心和使命。使广大党员、团员、青少年思想上受到来自本土红色文化的教育洗礼,更加奋发有为,担当时代责任,成为XX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实践者。

 (四)经济开发价值

 XX 本土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如四渡赤水、护国战争、XX 起义等),红色文化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XX 红色文化大多处于乡村、山区特别是古叙乌蒙山区,一方面风景优美、生态宜人;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和交通条件等原因,属于贫困地区。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又能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古叙山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古叙乌蒙山区人民脱贫致富。

 三、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XX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乡村,特别是古蔺、叙永两县乡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历史印证价值和文明传承价值,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助推乡村组织振兴,繁荣红色文化艺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一)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XX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乡村,特别是古蔺、叙永沿赤水河一带的乌蒙山区。]古蔺、叙永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要在脱贫攻坚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可以以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旅游发展,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人民增收。

 1. 在城区选址集中展示 XX 本土红色文化,打造“中国酒城,红色 XX”新名片。由于 XX 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比较

 分散,位于城区的主要有龙透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泸顺起义陈列馆、XX 市烈士陵园、朱家山、忠山亭,朱德旧居陈列馆位于江阳区况场镇,护国岩题刻位于纳溪区护国镇,护国战争纪念馆及棉花坡战役战壕位于纳溪区棉花坡镇,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位于古蔺县太平镇,二郎渡口位于古蔺县二郎镇,白沙会议旧址位于古蔺县双沙镇,“鸡鸣三省会议”(石厢子会议)陈列馆位于叙永县石坝彝族乡;川南游击纵队的相关纪念场地分布在叙永县以及周边地区。如果没有一个集中展示场地,人们很难对 XX 本土红色历史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目前,XX 市博物馆虽然对 XX 本土红色文化有适当展示,但是受场地限制,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在城区选址集中展示 XX 本土红色文化,让游客可以初步了解 XX丰富的红色文化,激发游客进一步深入了解 XX 红色历史文化的兴趣,促进 XX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建设一座“红色 XX 陈列馆”很有必要,以此集中展示 XX 厚重的红色元素,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铸魂工程,使其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史、国史、军史的重要平台,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载体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也作为外地游客了解 XX 红色历史文化的窗口,着力推动 XX 红色旅游的更大发展。

 2. 加强与贵州、云南两省合作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带。乌蒙山—赤水河流域内的革命老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

 这是历史原因与独特的地理的环境和社会状況所形成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地方为党领导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等诸多原因影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贫困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XX 市叙永县、古蔺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仍然是这些地区面临解决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XX、贵州、云南三省在乌蒙山—赤水河流域的相关地区山水相连、资源禀赋相似、人文环境相近,在脱贫攻坚、赤水河流域保护面临共同的目标任务。因此,应积极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中国革命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自此走向胜利为主题,将川南、黔北和滇东北地区旅游精品线路作为一个整体向外推出,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和板块效应,共同打造“遵义会议”、“扎西会议”、“四渡赤水”、“鸡鸣三省”、“白沙会议”、川南游击纵队等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滇东北、川南、黔北三个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紧密相连、彼此贯通的旅游网络体系,即川、滇、黔“乌蒙山—赤水河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产业带”,结合国家扶贫攻坚、赤水河流域保护等战略任务,争取发展成为国家级旅游定点线路之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由于古蔺、叙永地区分布着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民俗风情文化。同时,古蔺、叙永地处 XX 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特别是高山地区海拔较高,夏季比较凉爽,山区植被良好、空气质量好,良好生态环境是这些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这样的禀赋和条件适合发展民宿旅游和康养旅游,当地党委政府可以借鉴发展民宿旅游和康养旅游的经验和做法,把发展民宿和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把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结合起来,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3.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机遇,完善相关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突破交通瓶颈。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乌蒙山—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地处乌蒙片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长期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是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条件。打通沿遵义、习水(土城)、太平、二郎、茅台、水潦、石坝、扎西、威信和遵...

篇八: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体会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千百年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厚,是农民生活和理念上最具典型的代表。因此,激发内生性机制,打造社区共同体,树立创新设计理念,用好文化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灵魂。

  激发内生性机制,重塑新时代乡村文化的“魂”。要唤起乡村崭新的活力生机,一方面,培育新型农民,尊重乡村居民的主体性、创造性,因地制宜组织培训,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创业、创造能力,让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乡村产业建设投入,推动消费产业振兴;组织企业及公益组织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形成合力机制;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的阶段迈进;并加强农村改革制

 度创新,为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组织实施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建立一个良好的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打造社区共同体,扎稳新时代乡村文化 的“根”。乡村社区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指导思想理念和动力支持系统。通过活化乡村文化,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价值,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筑牢文化之魂,推动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尊重不同社区的文化差异,注重乡村社区文化的融合与形成,借助新型文化创意、科技手段、市场化发展机制,实现文化资源的产品化转化,打破乡村文化发展的限制,全面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经济,增强凝聚力。

  树立创新设计理念,繁茂新时代乡村文化的“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下,中国乡村文明建设正充满活力,通过新设计理念的引入,既保留文化特色,又提高文化建设质量,打造出新型农业经济业态、新型农村景观、新型乡村旅游业,使乡村特色经济发展在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发展阶段上做文章,昭示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开展设计服务民生研究,推动设

 计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乡村生活向更高层次升级,建设出生态宜居、美丽绿色的乡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篇九: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0卷第7期V01.40 No.7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2020年7月20日Jul-20 2020doi:10.39696.issn.2096—7853.2020.07.100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一一以河南省杞县为例安北平(中共开封市委党校,赵鹏旭河南开封475004)摘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刮吏.命。’主题教育的指示精神,回顾中国革命的壮丽征程,深入挖掘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助力老区乡村振兴、脱贫奔小康,成为革命老区当下深入思考的课题。杞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著名的豫东革命根据地,是河南14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全县。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探索挖掘杞县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杞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红色资源;乡村振兴;革命老区中图分类号:G249.2;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7—0234.02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提出的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如何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成为各地认真思考的问题。乡村振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出—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2018年,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全国省(区、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开展了“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活动。全国共if哥研了l 10B个村、填报II 979份有毫蝴哥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带动力弱,缺乏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受到冲击,成为差握趣迁府抓“乡冈文明”的难点;三是一二三产业副哈程度不深,乡村振兴缺乏内生动力;四是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仍是短板¨J。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新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愚锄彭黼,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删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藩煳、保护好。”旧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设想对革命历史资源进行重点挖掘和整合,要激活革命老区人民的红色记忆,激发老区人民的自豪感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激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助推乡村振兴。杞县地处中原,人杰地灵,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卡己县留下了—批珍贵的红色遗迹(遗址),是河南14个—类革命老区之一。目前,拥有革命遗址、旧址、纪念场馆等共计50处,其中具备保护条件的革命遗址有15处。这些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的—部分,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探索挖掘杞县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杞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批J引领“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L3 o各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要有前瞻|生,围绕市镇建设做规划,围绕产业发展做规划,围绕特色行业做规划。相关资料显示,河南近458万个村庄中仅有43%的村庄编制过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规划。为改变“村庄改造大拆大建,村庄规划千篇一律,村庄建设千村一面”的现状,2019年7月15日,河南省召开全省“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启动仪式,遴选确定1188个试蝌寸庄和1 517名优秀规向版计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尉幽m赫贱ⅡH J。杞县有14个村庄入选,属于极少数,而未^选的村庄是不能坐等的。在全市规划的大框架下,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已经行动起来,在本辖区内边行了规划j粲素,其余乡镇不能坐等机会,需要学习试蝌桩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离期.椭的资源禀赋进翮半熬贼0。(二)夯实党建基础,创新组织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党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服务力。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在建制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党组织设置”的要求,可结合杞县实际阼}况,探作者简介:安北平(1975一),男,河南开封人,中共开封市委党校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文化、党史党建。赵鹏旭(1962一),男,河南开封人,中共开封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图书管理。·234· 万方数据

 索新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比如:杞县的某些革命遗址或遗迹分布在几个相邻的村庄,挖掘红色资源则需要几个相邻的村协调推进,可尝试合并村支部,成立联合党总支,总支部书记由乡镇下派公务员担任或由第一书记担任,既能全力以赴搞党建,促发展,又能制约家族势力影响,还能较公正地处理不同村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旅游文化没有经济的支撑盘活不了,有经济没文化会丢失乡愁味。发展乡卡拐鼬艉乡村振挚竹眶苣瓢手。实施“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战略,围绕红色.文化做文章,杞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譬如:睢杞战役之桃林岗阻击战是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阻击战之_,桃林岗阻击战共歼敌5万余人,取得了中原战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首先,挖掘、整理杞县的革命遗址、遗存。对尚未公布为文物保f户单位的革命遗址要尽陕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已遭到严重破坏的革命遗址要树立纪念标志,简述相关历史故事和人物;对影响较大且尚有保护条件的遗址要科学规划和保护,投入资金建立纪念场馆,推进平面展示向半景、全景式展示转变,向声光电全新演绎转变,有力增强现场感,提升传播效果;并挖掘依附在这些遗址匕的史料证据,包括革命^.物故事、历史文物、战斗故事、亲历者故事等,打造—寸暖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红色旅游线路。其次,加强新媒体宣传。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要运用好新媒体技术,开展“互联网+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如编排红色戏曲、制作红色文化宣传片、建设网匕展馆等。互联网的开放陛和宣传手段的丰富性,将会极大拓展红色文化敦育的受众,并激发受众到实地参观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再次,在固定节日开展纪念活动。比如:每年清明、八一举行纪念祭奠活动,让人们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以红色文化激发村民乡村振兴原动力,立志脱贫奔小康,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也让每位来此生产、生活、旅游观光的人们,既能体验到自然风光、民俗风隋,又能从精神上得到教育和洗礼。最后,培育完善相关业态。从旅游的六要素来讲,发展红色旅游同样需要培养相关业态。利用游客回归自然的天|生,发挥乡村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田园农业,挖掘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民宿,做精地方特产,吸引城镇居民来学习、体验、生活、养老和观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也促使旅游业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更深层体验的旅游产品,促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文化和旅游业进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人早就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为理念,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旅游体验中获得文化体验,在文化活动中增进旅游享受,已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在融合过程中取得“I+1>2”的产业叠加效应,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以旅游传承交流文化、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的蝴局。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出现了滥用文化、无序竞争、经济效益至上的不当行为,从长期看是对文化旅游业的伤害,也为杞县做红色文化旅游提供了前车之鉴。(一)避免夸大宣传、生搬硬套甚至无中生有羽鄙逝秽打经济蝴,挖睡秘幽锻咀资原£畅搌文呦越脖,这轲云可鬻剩Eo可_能9幻L出现了;!胡孜化、夸大宣传、生搬哽荟爱鹭I己[陛群拍擗,结黟酗茧酹溉红色文化历史|生比羁疆,人物、事件、枥砝物、遗址遗迹、纪念地擎亭愀岛剖蛩宣传,更不嗡颧.升生氤杞县要加敞j红色文化删始藤整理、深A挖掘、抢救F口f5i护,只剞苗虫趑些羞黜I生删蹑粥弛弘协R印闻并撇I院炳蛤乙(二)彰显特色。错位发展挖掘整理杞县红色文化资源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和纵深的思维,既要突出杞县革命历史在全省乃至全国革命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力,又要对全县范围内的红色人物、事件、遗址遗迹、纪念地等进行分类梳理,突出各地的特色,实现错位宣传和发展。比如:杞县第—个共产党员的马沛毅、杞县的第—个党组织中共杞县特别支部、伺寨何家祠堂、大同学校、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豫东战役之桃林岗阻击战遗址,等等,杞县要深挖各自的特色,错位发展,进而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目的。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旅游,它承担着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锻造民族精神和塑造社会价值观、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发展红色旅游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位,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虱障命历史文化,领晦靴就万史精冲,接受斡制钧皖晴。参考文献[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0—07-09].https:#嘲ia}la0.baidu.oom/s?id=1612665412134604180&wfr"3pider&for=pc.[2]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EB/OL].(2018—07—29)f 2020—07—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29,c一1 123192714.htm.[3]习近平.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EB/oL].(2015—10—29)[2020—07—09].http://news.eqnews.net/html/2015—10/29/content一35632912.htm.[4]新华网.河南开展“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助力乡村振兴[EB/0L].(2019—07—15)[2020—07—09].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15/e一1 124756009.htm.(责任编辑:张红雨)·235·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助力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