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心得体会 >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09-28 14: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5篇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5篇

篇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工作,着力做好“四则运算”,凝聚起统筹抓好基层治理的合力,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的体制机制,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党建引领用“加法”。我国是一个拥有 9500 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社区治理的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工作、服务功能,以党建带群建,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工作共干、成果共享”,确保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党的领导贯彻基础治理全过程。

  基层 减负 用“减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做好基层减负工作,为基层减负是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事关基层治理工作是否成功,决策是否落实。《意见》强调要统筹规范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清理规范工作台帐、报表及“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出具证明事项。要下放更多的权限,做到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和应急处置权,蓄积实干力量,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基层工作者深入到一线百姓中去。

 发挥合力用“乘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的作用。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借鉴大数据管理经验,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与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深度融合。要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提升便民服务能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发挥“线上+线下”综合效应,稳步推进便民利民改革,实现服务群众“多地变一地、多窗变一窗、专科变全科”,用科技化手段夯实基层治理的“硬件”和“软件”,发挥服务群众的综合效应。

  解决问题用“除法”。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要结合“我为群众办事实、争做贡献促振兴”和“我是公仆、我为您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自觉在头脑中恪守为民情怀,把基层满意不满意、群众受益不受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列出服务群众的民生清单,真实了解群众困难,发挥“枫桥经验”,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着力增强百姓的幸福指数。

篇二: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dquo;四轮驱动”

 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四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四治联动”则是开启基层善治的一把“金钥匙”。四川省筠连县结合县域实际,坚持壮大四个驱动力,不仅跑得快,更跑得稳,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搭建平台,群管群治,激发“自治”活力。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把现场设到村(社区),围绕民生实事开展专题协商,面对面沟通,凝聚共识,提出意见建议,达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目的,提高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群众自治;实施“信义币”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一户一档”诚信档案,推动自治组织、邻里中心、星级创评、党员先锋、社会服务、智慧信息“六进”聚居点,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自治活力;健全“一约五会”治理机制,规范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发挥乡贤、党员、村民代表等的率带作用,开好乡村干部会、村组干部会、群众院坝会;制定完善依法履职事项清单、依法协助工作事项清单、负面清单,明确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流程,进一步厘清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壮大基层自治力量和效能。

 用活载体,工程铸魂,培育“德治”源力。聚焦“五大文明”创建,全覆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不断发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思想文化载体。目前,已打造 33 个实践所(站),建成 18 个综合文化站、172 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15 个惠民书吧、7 个二进农家示范点、12 个乡镇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3 所复兴少年宫。抓实“五大工程”,拓展精神文明建设,从道德文化工程、乡风文明工程、细胞创建工程、德育实践工程、文明实践工程五个维度,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文明示范村镇”、“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评议活动,深入挖掘村(社区)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老党员、乡贤、返乡创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开展党史宣讲、科普宣传、文体活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产业发展和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新风尚。

  系牢准绳,笃行致知,增强“法治”定力。打好“1+3”基层监督组合拳,规范基层权力,以强化小微权力监督为主线,以建设村(社区)“廉洁细胞”为抓手,集合乡镇党委、县纪委监委和县委巡察“三支力量”,织密法纪监督网,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赋能;全面规范履责程序,力促村级纪检委员抓实村级纪检监督工作,列出一张履职清单,围绕“一肩挑”后廉政风险和村组务公开两个工作重点,紧扣履行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三员”职责,采取“一会二访三汇报四反馈”四种工作方式;推进“一栏一群一响”村(组)务公开平台,开展“阳光面对面评议”院坝会,促进村(组)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透明村务;深化访廉

 问廉、绘制民情地图,运用好民心民意收集、问题分级处置、解决反馈、跟踪督查等机制,实现问题收集、处置、反馈、跟踪四个关键环节“百分之百”,强化群众监督;推动法治宣讲、服务进课堂、进社区、进村庄,建立健全社区“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构建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思想引领,汇聚众智,激发“智治”动力。开展蹲点调研,以“解剖麻雀”的手法找准问题、剖析原因、研究对策,形成研究成果,为基层治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提升“理论之治”;聚焦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实现理论技能培训分层分类全覆盖,提升基层干部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夯实“人才善治”;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全力保障系统应用、软件服务、队伍建设等,确保设施不落后、技术不断档、人员不落伍,推动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线上线下协同处置的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高效衔接网络综合治理与基层治理的高效衔接,营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实现“网络之治”;建设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政务数据融合平台”,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向乡村延伸,完善承载功能,增加覆盖点,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城乡基层治理大数据应用水平,促成“数据之治”。

  党建五项小制度

 基层治理大智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湖南省衡东县以开展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鼓励各乡镇、部门大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硬解基层治理难题。其中,该县霞流镇以构建集成化的党建引领组织体系为目标,着力强化党委领导核心和干部队伍建设,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推行周例会、坐班值班、小黑板、一人一档、一事一评等党建五项“小”制度,以“小切口”做活“大文章”、“小黑板”玩转“大执行”、“小制度”实现“大作为”。

  “小切口”做活“大文章”。“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层治理是大课题、大文章、大体系。该县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共确定了 105 项共性任务,这些任务内容庞杂、相互交织、串联杂糅,少数乡镇不知从何处入手。霞流镇以“小切口”破局,从最日常、最基本的工作例会、值班坐班抓起,以小见大,推动村支“两委”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推行周一村、社区工作例会制度,驻村干部、村干部总结点评上周工作的“得”与“失”,分析研判问题不足和风险隐患,会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想法,安排部署本周工作。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制度,每天 2 名村干部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坐班值班,负责做好群众来访接待、事项办理、值班日志登记、

 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值班安排表和联系方式在村务公开栏上长期公开。镇纪委、党建办、综治办不定期通过明察暗访、综治视联网视频对话等方式对各村周例会和值班坐班制度落实情况随机抽查,每月通报,年底汇总。

  “小黑板 ”玩转“大执行”。村一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是森林防火、民政救助、医保征缴、社保核查、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等很多重要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其执行力强弱直接关乎工作成效和事业成败。为提升村干部的执行动力,确保工作不遗漏、任务不堆积,霞流镇推行小黑板制度。各村配备小黑板,每次周例会后,由党建专干在上面逐条列出本周工作任务,标明责任人、完成时限。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即在小黑板上擦除一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由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予以督促提醒,确保每周工作按期高质完成。“小黑板”悬挂在便民服务中心醒目位置,准确记录每项工作的实时进展,谁的工作效率高、谁落下的功课多,一目了然,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每个干部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与点赞。

  。

 “小制度”实现“大作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霞流镇通过实行信访“一人一档”和工作“一事一评”制度,抓好底线工作,抓实中心工作。推行信访工作“村为主”机制,充分发挥村级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优势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初信初访化解,对信访人员建立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主要诉求、调处情况、社会关系等,对信访诉求合理性、问题解

 决症结点、案结事了难易度进行分析研判,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年头到年尾,重点工作一茬接一茬,上半年就完成的重点工作,到了年底来排名,时间一长印象就淡了。对此,霞流镇实行中心工作一事一评比,以规定的截止时间为限,由分管领导负责统计各村工作完成情况,逐一量化排名,在镇村工作群和镇、村宣传栏中予以公示。镇党政办明确专人负责汇总统计各项工作的排名情况,作为年底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避免了打感情分、印象分的显失公平问题。

  五项“小”制度是霞流镇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蕴藏着基层治理“大”智慧。推行半年多来,村、社区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工作执行力得到明显增强,并逐步转化为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形成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装好基层治理队伍“驱动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工程。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引领,装好基层治理队伍“驱动能”,把治理力量传递到“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紧盯关键少数,选好基层治理队伍“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大背景下,领头雁这个“关键少数”至关重要。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现任村(社区)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后备力量储备等情况,为选优配强“领头雁”打好坚实基础。要把好“入口关”,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过筛子”,严把人选审核、资格联审、档案审查,全面精准掌握人选情况,将不符合任职资格人选或不宜继续任职的村“两委”成员拒之门外。要注重加强“领头雁”人选在重大问题上能否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行动上能否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能否始终坚持不打折扣,把对党忠诚、政治坚定、担当作为的优秀人才作“领头雁”的首要选择,真正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助力“头雁领跑雁群高飞”。

  加强人才培育,打造基层治理队伍“主力军”。“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指的是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条。村(社区)干部好似这“木桶木板”,优化村(社区)干部这个“主力军”结构,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要发现储备、培训培养、选拔使用基层治理队伍,必须扩大选人视野,重点从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现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基层治理后备力量,扩容基层治理队伍蓄水池,始终保持水源充

 足。要立足基层治理队伍需求,制定科学培训计划、规划合适培训课程,重点围绕政治理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基层治理建设等内容,构建加压式、补短式、点单式培养体系,进一步培育出“适销对路”的基层治理人才。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的方式,让村(社区)干部在“理论课堂”“基层一线”中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促进成长,打造一支能征善战、善作善成的基层治理队伍“主力军”。

  发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队伍“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只有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和组织功能,才能让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重任、唱主角。要健全村(社区)党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切实凝聚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热心居民力量,建强基层组织,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要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主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架起群众与党员干部的信息“高速路”和服务“连心桥”,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把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引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群众广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化“生硬的”基层管理为“和谐的”的基层治理,变“户自为战”为“并肩作战”,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队伍“动力源”,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让基层治理有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篇三: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贯彻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体会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组织有力量,基层治理就有保障。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基层治理的直接受益人,也是治理基层责无旁贷的重要参与者,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坚定 “ 主心骨 ”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万山磅礴有主峰。加强基层治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组织这个“龙头”舞起来,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只有各级党组织举旗定向、立好路标,才能调度有序、凝心聚力,做到万心归一、梁椽共举,从而凝聚起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激活 “ 动力源 ” ,不遗余力建强基层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

 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群众才有定盘星,也才能坚定不移地跟着组织走。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要深化村(社区)“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机制,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同时把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让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舞龙头。毋庸置疑,一个党组织坚强有力、“两委”班子肯干能干的地方,必然是有底气保持和谐稳定、有勇气治理社会乱象的地方,也更有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打造 “ 领头雁 ” ,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加强组织保障,必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要明确从上到下各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要找准基层治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中央、省级层面负责做好顶层设计、把好方向,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任务书、施工图,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乡镇(街道)要提高抓落实能力,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并及时反馈治理效能和疑点难点问题。要想方设法提高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切实提高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

 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筑牢基层治理根基。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广泛动员基层群众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文艺宣传活动等,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强大合力。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才能让基层政权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才能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从而全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

篇四: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心得体会

 2020 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检验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一个“试金石”。这场声嘶力竭的“大考”,既考验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凝聚了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的组织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琐、挑战重重,迫切要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要做好资源整合,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发挥党组织书记 “ 领头雁 ” 作用,培养植根人民的广博情怀,主动把基层重担 “ 挑起来 ” 。

  党组织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头人,其个人品质、才能、工作方法对党员、群众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提高适应本职岗位所需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明白党组织书记不仅仅是一个职务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责任和群众寄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有容人之量、有博大胸怀,时刻保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思维敏捷,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职能,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解难题、党员拥护、群众认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经常与班子交心谈心,敢于当群众的

 “出气桶”。充分发挥社区优势资源,大胆转变传统的方式方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工作方法。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把关键小事 “ 夯扎实 ” 。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深耕“为群众办实事”,紧盯“关键小事”,紧密围绕政务服务、养老助残、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把“接诉即办”工作置顶,聚焦方寸窗口民生福祉,广泛动员社区党员群众骨干力量,挖掘培育基层自治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党建引领阵地建设,打造基层党建新样板,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着眼党建品牌打造、特色亮点展示、典型做法总结,形成“一社区一品牌”,打造城市治理“文化墙”。坚持党建引领重点中心工作,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聚焦党建引领疫情防控、“接拆即办”等重点工作,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发挥群团自发组织 “ 烘托带动 ” 作用,倡导志愿服务共建自治,着眼让 志愿服务 “ 燃起来 ” 。

  群团带动和志愿服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领域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群团组织和志愿团队,借力借势为居民服务,搭建“党—群—团”等组织的纽带桥梁与互动联动,将群团工作、社团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主题活动有效融合,凝聚党群共建合力。一方面要坚持党建带动群团建,广泛挖掘培育基层志愿服务团队,打造

 整体合力。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和兴趣爱好社团,坚持工青妇齐抓共管,全面整合社区资源,发动地区多方力量,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社区群团干部队伍,把社区群团岗位作为培养、锻炼群团干部的重要基地。要善于在社区工作中发动群众的力量,实现社区干部、党员、居民骨干、居民志愿者等核心力量的高效归拢,打造坚不可摧的基层群团组织堡垒,赋能地区党建新活力。

篇五: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负责人就《意见》起草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生有“正负手”,基层干部亦有“正负手”。《意见》是基层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指南针”。主要内容既包括“正向”的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也包括“负向”的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事项的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考核总量和频次、清理规范工作台账等“做减法”的内容。《意见》如同为基层干部描摹了一幅“正负手”画像。

 学《意见》“正”思想,以“松柳精神”把准原则。《意见》在“总体要求”部分里为基层干部指明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要落实好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要吃透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的思想和原则。“正”本清源,先“正”思想。像“松树”一样把准并坚守原则。为思想注入“红色力量”,懂得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为思想注入“绿色理念”,懂得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思想注入“金色点子”,明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为思想注入“蓝色活力”,明白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信《意见》“正”言行, 以“钉钉子精神”担使命。《意见》从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全是主要内容和具体任务。我们在学习《意见》的这几大板块内容时,要做到充分相信《意见》。因为《意见》是遵循“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的原则而设计出炉的。我们只有深信内容,端正言行,才能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担使命。把《意见》条文,化为既结实又扎实的“使命”担起后,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实践“向前一步”,实践再反过来推动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向前一步”,顶层设计再以“先生”的姿态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百姓身边可喜变化”。

  用《意见》“减”四风 、“增”实效,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避免基层干部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减负问题,避免基层干部将减负与一些“挂牌”“摘牌”的矛盾联系起来不全面客观看待减负问题,要结合《意见》对减负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耐心宣传与解惑答疑。让基层干部明白减负是为了增效,是为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增加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是单纯为了“站在基层干部的立场上”考虑基层干部的“利益得失”。在认识减负问题时,要与增效结合起来,用正确的联系的观点全面看待减负工作。学和信,终究要落到“用”字上。在基层干部的“正负手”中,“负”即是“减掉”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是要“站稳人民立场”结合“增效”来实施。这样,才能达到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的目标。

推荐访问: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治理 心得体会 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