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轶方文库网 > 事迹材料 >

2024党史先进典型事迹(3篇)

时间:2024-11-20 13:21: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党史先进典型事迹

  

  简要列举五个百年党史中为崇高理想信念奋斗牺牲的英雄事迹

  1、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发动的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行动,消灭敌军

  25000余人,战果巨大。尽管这次战役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这一战绩中共其他将领无法比拟,作为这一战役的策划者和总指挥,彭德怀以高票当选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

  2、林彪:八路军

  115师长,虽然他只打了两仗就出国了,但平型关战斗意义非同小可,它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这次胜利就如同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样,成绩虽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3、刘伯承:八路军

  129师长,抗战头三年,他指挥部队打了一系列对日战斗,大多是伏击战,比较著名的有七亘村重叠设伏、黄崖底、广阳、长生口、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等战斗,规模虽不是很大,但积少成多,总成绩也颇为可观。

  4、粟裕:新四军

  1师师长,韦岗之战虽然只是游击队级的战斗,但毕竟是江南新四军对日寇的处女战;车桥战役虽然是叶飞指挥的,但毕竟是粟裕筹划的;一师灭敌十万人虽然大部分是顽军,但毕竟有不少是鬼子。

  5、杨靖宇: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丰碑,他的伟大不能用数字即打了几次仗、消灭了多少敌人来评价,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当年,我看《黑的土,红的雪》,对这位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大为钦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诧风云的抗联领袖竟然被一个鼠辈出卖,惨死于贼寇之手时禁不住悲从心来、喟然涕下。

  6、陈赓:八路军

  129师

  386旅长八路军建立后,129师

  385旅大部留守陕北,129师打仗主要靠

  386旅,所以,刘伯承的战绩和陈赓基本上是一体的,刘策划,陈战场指挥。陈赓的军事指挥水平很高,并不亚于一些元帅。

  7、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总司令朱德谦虚敦厚,后又回延安。参谋长叶剑英长期在南方局搞统战。八路军的前线指挥主要靠彭德怀和左权。左最大的战功就是协助彭策划并指挥百团大战。还指挥过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过黄崖洞保卫战,此战我军借助有利地形,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日军

  800余人。在八路军总部被鬼子铁壁合围时,左权撵走了彭德怀,自己指挥部队突围,结果壮烈牺牲。

  8、聂荣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主要战绩:配合林彪打平型关战斗,指挥杨成武打黄土岭战斗,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多次指挥反扫荡。聂荣臻军事作战战果并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劳是建设晋察冀根据地,反扫荡。晋察冀深处日军大后方,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部队,对全局来讲,功劳很大。

  9、吕正操: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抗日很坚决,不仅在八路时期,即便在张学良手下时,也是强硬的反日分子。但冀中军区部队战斗力不强,大多是反扫荡,主动对日作战不多,战果并不十分突出。由于冀中根据地文化人多,解放后描写冀中抗日斗争的文艺作品很多,影响较大,吕作为冀中军区司令,水涨船高,自然名气很大。

  10、赵尚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的悲剧色彩比杨靖宇还浓。杨靖宇虽然惨死于日军手下,但在革命队伍里毕竟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赵尚志则不仅要外抗日寇汉奸,对内还要遭到自己人的怀疑、责难和处分,两次开除党籍,遭苏军逮捕。堂堂的抗联总司令后来只能带一个小分队和鬼子作战,最后和杨靖宇一样,遭蟊贼出卖,被鬼子杀害,令人愤懑。

篇二:党史先进典型事迹

  

  请简要列举5个百年党史中为崇高理想信念奋斗牺牲的英雄事迹

  1、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加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被俘,敌人用竹签扎进他的指甲,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2、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3、刘胡兰烈士。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叶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后来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关押,因为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在监狱中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

  5、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篇三:党史先进典型事迹

  

  优秀党员事迹(一)

  一、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一)人物事迹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1916年,他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随后,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

  (二)精神品质

  1.敢为人先。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伟大创举,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方向。

  2.鞠躬尽瘁。李大钊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以及中国革命的进步胜利,殚精竭虑,来回奔波,不辞辛苦。

  3.英勇不屈。李大钊同志在面临反动军阀的严刑拷问和绞刑架时,面不改色,慷慨赴义。

  二、刘胡兰——领袖两度题词的女英雄

  (一)人物事迹

  刘胡兰,山西文水人。她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吃苦耐劳,性格很倔强。1942年,10岁的刘胡兰加入了儿童团,发传单、送情报、侦察敌情,小小年纪,就为抗日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1946年6月,14岁的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区委会明确待其年满18岁时再转为正式党员。而后,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当地的地主武装也乘机猖狂反扑,文水地区形势恶化。刘胡兰接到了转移通知,但她以自己年龄小容易隐蔽为由,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最后批准了她的请求。在危险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占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1947年1月8日,敌人突袭了云周西村,村农会秘书石五则叛变投敌,供出了云周西村的革命干部和党组织。1月12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鸣锣召集全村群众到村南的观音庙前开会,刘胡兰为了不连累群众,走出屋来,被敌人押到观音庙。敌人当着她的面,用铡刀铡死了6个村干部,铡死一个就问她一句:“你说出共产党员来,就不杀你了!”刘胡兰说:“我死也没说的。”敌人又说:“你自白了,给你家里一份地。”刘胡兰说:“你给我抬一个金人来,我也不自白!”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说完,非常镇定地躺下去,把自己的头伸到了铡刀下,壮烈牺牲,年仅15岁。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该题词后因战乱遗失,于是毛主席在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之际,重新为她题词,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二)精神品质

  1.敢于担当。刘胡兰从小就参与革命团体,为抗战救国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反扑,她毅然决然留下来坚持斗争;在敌人围捕时,为了不连累群众,她主动走出屋来,直面敌人。

  2.英勇无畏。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血淋淋的铡刀,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展现出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英雄本色。

  三、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

  (一)人物事迹

  焦裕禄,山东淄博人。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他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

  (二)精神品质

  1.亲民爱民。焦裕禄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还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2.艰苦奋斗。无论风霜雪雨,焦裕禄总是身先士卒,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3.科学求实。焦裕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

  4.迎难而上。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积极探索治理“三害”的科学办法。

  5.无私奉献。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即使身患肝癌,疼痛难忍,也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